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在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现代性的主潮中,还有大量的作家作品对现代性持反思和批判立场,可以统称为反现代性立场。整体上看,文化保守主义、审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和超越精神,确立了五种基本的反现代性立场。从文化意义层面上看,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书写真正打破了现代人对现代性方案的盲目迷信,多方面地展示出现代性方案的局限性,从而有利于现代性方案的自我完善。从文学史意义层面上看,反现代性书写为现代文学确立了在现代性方案之外更为丰富的价值立场,拓展出更具有艺
此书稿以丰富的文献资料,结合清末民初历史发展,探讨维新主义、进化论、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重要社会思潮对这一时期文化活动的深刻影响,分析了清末民初文艺活动的发展特点,阐释了这一时期代表性文艺人物的的主要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本人教育部项目“中国现代诗歌内形式研究”的研究成果。此研究为诗学研究中的形式研究(相对于内容研究)中的内形式研究(相对于外形式),是深入文本内部构造的新颖课题。本研究将首次提出“诗歌的小内形式”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大内形式”)并试图揭示诗歌艺术的“DNA”(生命密码)...
A fin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serves as a bridge for readers to wander into the mind and heart of the poet who inspires us to marvel at the beaury of a literary genre that blends so perfectly high music and lustrous p
本书主要包括在六个方面,即:“乐府源流论”、“乐府分期论”、“乐府演变论”、“乐府专书论”、“乐府批评论”、“乐府研究论”。采用了一种“全景式”的描述方法,将不同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打通关”的观照...
本书是作者长期以来中外文学理论研究成果选集。本书所选论文, 大多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文艺思潮, 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而撰写的, 因此其文往往有探讨, 有思辨, 有破有立...
本书共分为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论文共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农业文化、中国的农业经济与文艺的民族特征等...
本书共分为文化与诗、进士文化与唐诗、诗歌美学、曲学及其他四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文化与《诗经》的史诗及饥者劳者之歌、论汉魏六朝诗歌对人生本体的探求等...
人类总是按照不同地域,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创造其文化的。正是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个性差异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与借鉴才有可能发生。然而,异质文化之间影响与交流的方向、程度、规模,总是与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密切相关。文化交流目前的某一时期,一国对另一国的文化传统和成就兴趣更大,理解更深,借鉴更明显,在另一时期截然相反或充满敌意。正如早期(14—16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多半是传奇与历史的结合,人们心
《运城文学与地域文化》通过对运城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 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以之加强当地人的文化自觉, 增进当地人的文化自信, 实现当地人的文化自强。课题共分三章。第一章是运城乡间文学与地域文化。第二章是运城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第三章是运城乡贤文学与地域文化...
王宏印著译的《不朽的诗魂:穆旦诗解析英译与研究》收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世纪40年代新诗运动中极具才华和成就的穆旦的现代诗60余首,对每一首诗作均进行了同页并列详解,并配以全诗英文翻译;不仅展现和介绍了穆旦对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继承和对现代主义美学的借鉴,而且解析和评述了穆旦在诗歌中独创的文化群体意象、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是研究和鉴赏穆旦诗歌的上佳读本...
本书是纪念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的文集,由27篇论文和相关文章结集而成,读者对象为高校办学史研究者。从1937年至1940年2月,浙江大学因战乱西迁,途经浙、赣、湘、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行经的路线正好与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抵达的终点又正好是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因而人们把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称之为中国一支“文军”的长征。浙大西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一大批科学家,培养了大量科学
打开经典,有一种“年轻”叫沧桑,有一种“新青年”叫民国范儿,我们新文学的“新声”《狂人日记》如今一百年了……新的!旧的!更新的!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这一路,现代中国文学探出的每一步,背后已是星斗可见,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诗历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学”,探讨人性的更深层,会留下来。 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
明清之际在时间上,是指明万历后期至清康熙二十年前后80余年。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政治上虽然发生了“甲申之变”,但“不仅没有打断原来文学发展的链条,推迟其进程,反而使它在这场沧桑巨变中触发或激活了新的生机。”(吴熊和《〈柳洲词选〉与柳洲词派——明清之际词派研究之一》《吴熊和词学论集》,第371页。)尤其是对在万历后期渐启起衰之旅的词坛来说,仿佛被注入了一贴兴奋剂,加快了起衰的步伐,推进了中兴之盛的历程。考察这一历程,揭示其中兴之盛的
京味儿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清末民初的北京文坛,以彭翼仲为首的有名报人,用白话报为小说家们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以损公、剑胆、冷佛、儒丐为代表的京味儿小说家崭露头角,创作出数以千计的京味儿文学作品,受到京津地区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他们的创作实绩也成为京味儿文学发展目前浓墨重彩的一笔。《评讲聊斋》作者湛引铭,是民国时期发表于《群强报》的评书连载。每期取《聊斋》原文一段,继以白话评讲,有敷衍故事、解释原文、插科打诨等内容。语言通俗、诙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披着神话外衣的现实巨著。兴周灭商之战,看似人间王朝的更替战争,实际上是阐教与截教仙家争雄。阐截斗争的背后,更有鸿钧老祖的仙界优选布局。仙与仙之间、仙与人之间、商与周之间,利益纠葛,共组三界迷局。三教圣人为何要制定封神榜?商亡周兴真的是天命所归吗?商纣王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昏君?姜子牙真能未卜先知?申公豹真是大反派吗?以老子、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仙人为何能战胜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仙人?谁才是封神大战真正的
作者推论的结果之一:《红楼梦》是纳兰揆叙的自传,纳兰揆叙就是宝玉的原型。 作者推论的结果之二:癞头和尚是顺治的演化之身。刘姥姥是孝庄皇太后的化身之一。 作者推论的结果之三:探春就是《红楼梦》*重要的批书人脂砚斋。 作者推论的结果之四:《芙蓉女儿诔》是林黛玉跳楼而亡的血泪祭文。 还有诸多惊世骇俗的推断,令人目瞪口呆的同时,不得不由衷赞叹作者的推理缜密细腻。...
《心灵革命》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作者还把爱情放在情感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提炼出儒家的、启蒙的、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用以深度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和互动演变,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本书以其新颖的主题、很好的分析获得了200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她就是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的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下)/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从文学史中打捞出了“疯女人”这一类别,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作恶多端。但本书作者却认为,在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尾篇计21章,系统讲述自1917年至21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概况及经典作品,共计五十万字左右。全书各章节由基础知识、经典阅渎与知识延伸几个基本板块组成。全书精选中国现当代文学诸多经典作品的精彩篇章,以对经典的赏析、阐释为核心,以简明、精当的文学史知识的概述作为历史教育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该书适用于大专院校文科专业师生及社会相关专业研究者...
本书从考察、辨析现代传记文学的本质特征、内涵与外延入手,史论结合,在史传传统与西学东渐的双重背景下,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宏观梳理中国传记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从文体演变的历史维度探讨梁启超、胡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巴金、陶菊隐、朱东润等人在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独特贡献,并围绕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诗学建构,及中国传记文学现代转型对当下的启迪。 ...
作为中国历史上*大的文人社团,复社在中国学术与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该书通过多视角的分析与阐述,详细探讨了复社的结社过程、文学主张、创作特色、在明末清初文坛的地位影响以及它与其他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国内多为著名学者近期二十篇对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京派文学”所做的专题研究,比如丁帆教授、王彬彬教授、吴俊教授、张光芒教授、王爱松教授等,这些文章反映了他们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和思想。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全书大致可分“现代论坛”“文学史透视”“文学现场”“中外比较”“学术前沿”“作家作品研究”等板块。这些讲演对新文学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参考性、文献性...
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为主题,展开“十七年”(1949—1966)文学的城市表述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考察“社会主义文学”与“城市”这个资本主义“场域”之间冲突、顺应、分野的意识形态聚合过程,进而探求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表述。尽管在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内在焦虑,却是从中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遗产和教训的绝佳视角...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历代批评。两晋至南朝强调了玄言诗“韵灵旨清”的特点以及体则《诗》《骚》的诗学批评走向。唐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侧重于嵇阮、郭璞游仙诗、《兰亭序》《兰亭诗集》和陶渊明历代批评变化,总结玄言诗诗学特征。下编重视玄言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强调宗教一维对于当时玄言诗创作影响,提出玄言诗“神趣”追求与中国传统诗学“理趣”追求的差异,挖掘六朝诗学独特的一面...
该书主要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集中论述《朝花夕拾》,在精读单篇文本的基础之上认真探勘其间鲁迅的情感结构,力图实现以鲁解鲁。下编则是聚焦话语形构与文本互涉...
本书收入了1920至1927年间胡适撰著的章回小说考证或序文,即关于《水浒传》《水浒续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镜花缘》等优秀小说。胡适自幼对白话小说就有浓厚兴趣,其文笔酣畅,对这些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文本解读结合得恰当好处。此书是我国文学史研究的佳作。...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下册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1949~1999年)。上下册体例相同,以大事编年为主体,展现了各个年份中旧体诗词相关的重要事件,包括诗词作家的生平活动与行迹、诗词创作与评论、诗词集编纂与出版、诗词团体及流派的活动、文学刊物的创办以及与诗词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政治、军事、文化事件,其基本反映了中国旧体诗词在20世纪发展的全貌...
本书以儿童文学、教育学以及绘本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原创绘本”,从概述、题材与鉴赏、实践与应用、困境与出路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共计八章。第一部分“中国原创绘本概述”主要从绘本的概念、绘本与其他图书形式的辨析、绘本的种类划分、绘本的基本结构、中国原创绘本的概念、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历史等进行论述。这些是本书的重要根本与基本前提。第二部分“中国原创绘本的构成与文化符号”基于绘本的基本理论,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原创绘本的图画、文字、图文关系、
本书主要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两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已发表和未发表论文的汇总。 本书收录《理身如理国:历代赋中的“言医”叙写》《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先秦法家的接受与发展》《给法家一个公允的说法——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和人治的比较看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等文章...
《斯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协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共同创办的古代散文研究专刊。《斯文》每年两期,定期出版,采用大散文概念,包括古文、骈文、赋、八股等,以期扩大视野,充分考虑到中国古代散文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斯文》(第十一辑)分文体研究、文学史专题、文学思想研究、思想史专题、散文研究文献考述、桐城派研究评述、书评七个专题,集中呈现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相关方面的前沿学术成果...
温斯顿丘吉尔和他的母亲珍妮杰罗姆之间跨越四十年的私人信件集,始于1881年丘吉尔6岁时,直到1921年珍妮去世。本书追溯了丘吉尔在情感、头脑和政治上的成长...
前欧盟翻译协会会长安东尼皮姆,精通英、法、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和德语,能阅读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是当今国际翻译理论界杰出的学者之一,著作丰硕,学术观点卓诡不伦。本著介绍他在翻译史、翻译伦理以及从文本迁移角度研究翻译方面的贡献。 ...
二十世纪是知识生产"大转型"的世纪,文学理论则是名副其实思想先锋,它的发展不但改变了这门古老的人文学科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这个世纪最重要、近期新潮或最有影响力的思潮,一个接一个地登上文学理论的舞台。 文学理论在这个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要转变,从其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的转型最为显著,它们突出地呈现在文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之中。本书聚焦于四个基本问题的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 知识学与理论取向,话语与文本,意义与阐释,
本书为“现代传记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收录国内外学者原创性传记研究论文共计20篇,内容涵盖当代传记研究领域中诸多重要论题,作品研究3篇,自传与回忆录评论4篇,日记评论1篇,比较传记1篇,传记史研究2篇,人物研究2篇,传记影视评论1篇,图像传记评论1篇,书评2篇,传记教学1篇,博士论文摘要2篇。每篇论文参照执行MLA格式,其中论文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致谢和引用文献等部分采用中英文双语。本书适合国内外传记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
文学艺术研究对自然科学的借鉴在明清之际就初现端倪,五四时期达到第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对包括“新老三论”在内的自然科学方法的大量引入可以看作是第二个高潮。第三个高潮是对生态学的接受,这一潮流至今方兴未艾。由于语境不同,这三次高潮中文艺学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侧重点迥然有别,学界对自然科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本书主要以后两次高潮为研究重点,深入考察了文艺学研究在这两次高潮中引入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成败得失,以及这三次高潮之间的继承
中国文学目前的中古期指魏晋至明中叶(3世纪至16世纪),论文集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以魏晋至唐宋为主,内容较为广泛,按主题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思想心态篇;二是文学与文学理论篇;三是民俗文化篇。思想心态篇中既有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现、晋宋易代之际士人审慎素退以保家门这样关于群体心理的讨论,亦有陶渊明、谢灵运、柳宗元等个体思想与心态的研究;文学与文学理论篇以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的家族文化传统及刘勰、李贺、欧阳修等个体诗文和文学艺术理论研究
本书为汉学家卡罗琳·T.布朗运用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鲁迅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以往学术论著不同,作者以文本结构为通达鲁迅思想的中心路径,以荣格的理论为统摄,集中探讨《呐喊》《彷徨》中关于“疗救”的理念。这两部小说集不仅提供了一系列关键的文本意象和原型,其中的《阿Q正传》《药》等名篇还出现了一批相关的“替罪羊”、“殉道者”人物形象。由这些原型与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同一性,布朗切入了鲁迅作品的内在肌理,考察其深层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范式。借
本书将20世纪王船山文学思想研究史分为四个时期,王船山思想初步盛行期(1900—1911),人文主义的学术化(1912—1949),马列主义思想主导期(1950—1979),学术研究的多元化(1980—2000),分别论述了每个时期,船山文学思想研究的著作整理与刊印,船山文学思想的研究与评价、船山文学思想研究的影响和意义等研究,并总结了20世纪王船山文学思想研究的启示和思考,为21世纪王船山文学...
本书主要对清代康雍乾时期活动于扬州地区的画家、文人群体“扬州八怪”的题画诗词予以基于文学本位的分析。整本书有八个部分。绪论部分对中国古代题画诗词及“扬州八怪”题画诗词的研究状况做以学术史的回顾并予以分析,对中国题画诗词的源流做以讨论。前两章为总论,对“扬州八怪”题画诗词的发展过程予以分期,并从体裁、内容、思想、主要风格、主要特点等几个角度对“扬州八怪”题画诗词做以宏观性的分析;对“扬州八怪”题画诗词中的诗文理论予以分析与论述;对“扬州
《以文学为业》挖掘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遗忘的、曾经创造了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体系的理念与争论。杰拉尔德·格拉夫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文化体系的激烈碰撞,以及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是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的。 文学研究者的观点分歧往往不为本科生所知,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人们假定,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老师通过争论得出的结论,却不需要知道产生这些结论的争论。文本不会告诉我们它们要说什么,而为了有效地针对文学进行阅读和写作,学生需要批判性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呼应文学研究、多主体的口语表达与对话交
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如何“叙述”中国成为关键议题。本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写法兼有思想文化评论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文明”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展开探讨,借此召唤认识
本书阐释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跨越了原有的学科局限,沟通了文学与艺术学两大门类,从文学图像的角度,摒弃学科界限,兼顾文、图两个方面,有效地考察二者的相互转化、改造、影响等多维度的关系...
本书是关于新时期散文理论流变研究的学术专著,内容涵盖了当代散文理论艰难的探索及散文观念变动的历程,对于四十年来散文理论与观念的契合与外溢做出了基于学理的勾勒,同时厘清了散文研究与散文理论之间的阙域。全书将当代散文理论演变的脉络切分为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梳理并审视了每个历史阶段重要的理论热点、观念变化及话语争鸣,在尊重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话题给予了理性审视和相应的剖析,以此完成对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赋史的宏观把握,鸟瞰二至七世纪赋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分析历代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对赋体发展的影响,追寻赋体在拓展自己的题材领域、表现空间和丰富提高艺术表现手段方面的前进足迹,同时探讨赋与同时代其他问题(尤其是诗)的关系,考察了人们对赋的观念评论的变迁,并希望透过这一段赋史,观察作为其背景的中古文学和文化现象。本书的研究,一方面充分运用计量史学的方法,把作者搜寻到的大量材料,用统计、数字、表格列出,显示出文学研究
本书讨论了桑塔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上、思想上的深度关联。桑塔格的作品可谓文如其人,富于变化,有时又自相矛盾;与之相类似的既此亦彼亦黑亦白的变易模式,也主导着中国古典文论的整体框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考察桑塔格的整体创作及美学思想,可以看到,变易中的不易与不易中的变易,既纵贯其创作的始终,也横跨她创作的所有门类。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解读桑塔格,更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思想...
吴芳吉(1896-1932)是20世纪初期的著名诗人,其所开创的白屋诗独树一帜备受瞩目。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汇的变动时代为论述背景,以理学的现代传承为切入点,梳理了儒学对吴芳吉文化观念与诗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作者运用文化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还原了吴芳吉的儒者身份,呈现了文化重建过程中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复杂关联。本书既有专题人物研究的深度,又有折射文化转型的广度,为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又一生动案例...
《瑶台风露》是已知现存专享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王鸿朗二人于晚清同治七年(1868)共同编选抄成,该书未经刊刻,现藏于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全书选诗共计179首,以古风、乐府为主,兼具其他各类题材,既能较好地呈现李白五言古诗的整体风貌,又能明确反映编选者鲍瑞骏与王鸿朗的选诗宗旨。书中有鲍瑞骏与王鸿朗二人的批语七百余条,逐篇评析,睿见迭出,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李白五言古诗的诗歌渊源与创作手法,鲜明地呈现出清代的诗学特征。本书分上下两编
本书立足当今时代的发展,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出发,总结和反思自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积极借鉴西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的现实境遇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打造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不是一种自我命名、自我确认的纯理论构建,而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首先离不开经济和政治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同时
本书主要收录2018年以来上海市党建研究会课题、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阳光计划”项目等研究成果,共收录研究报告、论文等约40篇。5年来,同济大学大力支持专职党务工作者、相关专业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开展党建研究,积极申报上海市党建研究会、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研究课题,形成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学理性、实践性的代表性作品。将这些成果结集出版,将能够为未来开展高校党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
刘争争
林奕含
泰戈尔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梁实秋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