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作者:李华秀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0793
  • 条形码:9787520340793 ; 978-7-5203-407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本书特色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从孙犁的创作实际出发,把握了孙犁几个节点的创作演变和自然脉络,虽然谈嬗变,但是顺势而为,没有奇突和人为割裂之感。 作者李华秀在宏观把握孙犁小说的同时,也打开了孙犁小说丰盈的微观世界。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内容简介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以孙犁小说为研究对象,包括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土改时期的小说和晚年的“芸斋小说”。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深度解剖,寻找孙犁不同时期小说主题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异质空间视域下发现孙犁不同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型与时代主题深度契合的隐秘机制;历史地考察孙犁小说发现:其叙事嬗变和晚年的风格骤变,都统一在其文学理想之下,也就是说,孙犁的文学之“志”将其不同时期的小说凝聚在一起,其“变”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早有预设。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目录

绪论

**章 抗战小说:战争空间下的群体突围
**节 从围困中突围:孙犁抗战小说的叙述主题
第二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被围困的空间意象
第三节 人群的聚集与突围:孙犁抗战小说中的“拟家结构”
第四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女性的“三重”突围

第二章 《风云初记》:记忆空间里的战争叙事
**节 《风云初记》中的情感记忆
第二节 《风云初记》里的现实政治
第三节 《风云初记》中的”新人“形象

第三章 日常空间下的叙事转换
**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物象”
第二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聚散结构”
第三节 《铁木前传》:“拟家结构”的解体
第四节 女性的艰难回归:从双眉到小满儿

第四章 《芸斋小说》:政治运动空间下的个体危机与救赎
**节 政治运动中的异质空间与个体危机
第二节 《芸斋小说》的死亡叙事
第三节 《芸斋小说》的“碎片化”结构
第四节 《芸斋小说》的道德批判与个体救赎

余论
附录1 孙犁文艺思想初探
——以《文艺学习》为例
附录2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民族突围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节选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阶级斗争思维,使孙犁在小说布局上采取了二元对立模式。比如在空间布局上,以滹沱河为界划分区域,一南一北形成两个不同的人群。而《风云初记》中的“拟家结构”因作者采取了二元对立模式变得复杂起来,比抗战时期小说中的“拟家结构”蕴含更多,反映的问题也更深刻了。抗战时期的“拟家结构”是临时的权宜之计,出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八路军和农民暂时居住在一个小院里,相互帮忙,共渡难关。但《风云初记》中,作者使用二元对立的阶级斗争思维模式,将小说中的人物分成了两个板块,两个阶级。两个板块,是以滹沱河为界而分成的南北两岸;两个阶级,是指农民阶级,和以田大瞎子为首的地主阶级。当两个板块和两个阶级发生关系时,不自觉地形成了两个“拟家结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反而将本来不稳定的“拟家结构”变成了牢固且规模巨大的“拟家结构”:以春儿、芒种为核心的“拟家结构”和以俗儿、田耀武为核心的“拟家结构”。  以春儿和芒种为核心的“拟家结构”。秋分的父亲吴大印曾经和老常、老温、芒种一起干活,吴大印不但亲自把芒种带进田大瞎子家做长工,还让女儿们照顾芒种。吴大印闯关东后,芒种和秋分姐妹俩在吃穿上、劳动上相互关照,已胜似一家人。等高庆山返家后.芒种又成为高庆山的勤务员,与高庆山吃住在一起,加之芒种和春儿的恋爱关系,芒种、高庆山、春儿、秋分、高四海、吴大印等应该算是一个“拟家结构”。小说结束时,芒种和春儿依然没有结婚成立自然家庭,仍属于“拟家结构”。此外,老温因为长年和芒种吃住在一起,在老温和寡妇结婚后参军,寡妇作为老温的妻子,春儿作为芒种的未婚妻来往,寡妇自己说和春儿是妯娌关系。这样,春儿和寡妇也构成了一层拟家关系。这样,以春儿和芒种为核心有两种意义上的“拟家结构”,他们具有相同的阶级立场和相同的价值追求。  俗儿和田耀武组成的“拟家结构”。田耀武和俗儿之间算是勾搭成奸,田耀武供给俗儿吃穿用度,俗儿也愿意跟着田耀武,只是田耀武已经结婚,没法和俗儿组成家庭。后来俗儿又嫁给高疤,俗儿和田耀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但并未断绝来往。由于政治利益关系,高疤和田耀武又在俗儿的撮合下走到一起。加之,俗儿的父亲整天“抱”田大瞎子的大腿,吃田大瞎子的剩饭,喝田大瞎子的剩酒,两个人也算是不住在一起的,没有拟家形式的“拟家结构”。尤其是当田大瞎子为了躲避“合理负担”,和老蒋签订了虚假卖地合同之后,实际上的关系已胜似一家人。这样,俗儿、高疤、田耀武、老蒋、田大瞎子也就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拟家结构”。这个“拟家结构”本不该属于相同的阶级,但由于相同的价值追求和相同的生活愿景,关系也相对稳定。  无论是以春儿为核心的“拟家结构”,还是以俗儿为核心的“拟家结构”都比孙犁早期抗战小说——《邢兰》《老胡的事》《山里的春天》中的“拟家结构”更具普遍性,也更稳定持久,其表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比如,以俗儿为核心组成的“拟家结构”,完全是利益关系,更稳定,也更具破坏力量。田大瞎子父子一直想破坏农民的抗日活动,但若没有俗儿和高疤的帮助,他们很难产生破坏力。因为,他们虽有破坏之心,却无行动能力。而高疤和俗儿属于穷苦人,行动力较强。在阶级属性上,他们本该与田大瞎子对立,但在价值追求上与田大瞎子一致,渴望不劳而获,不付出劳动而享荣华富贵,因而走在了一起。俗儿和高疤在抗日开始阶段,都参加了抗日工作,俗儿还表现得相当积极,与田大瞎子老婆还产生了激烈冲突。高疤也抢劫了田耀武的枪支和钱财,表现出受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但二人的价值观是腐朽的,俗儿的价值观是讲究吃穿、好逸恶劳;高疤的价值观是耀武扬威、不受管束、胡吃海喝、没有纪律。二人做事情均以此为目标,参加抗日工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当发现抗日工作不能带给他们想要的生活时,立即转头投靠田大瞎子一伙。田大瞎子因为有了高疤的帮助,破坏力增强。田耀武轻而易举攻进了被共产党占领着的县城,举枪扫射县长李佩钟,给抗日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高疤和田耀武都投靠了日本人。  ……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作者简介

  李华秀,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写作、文艺美学、文艺批评、文艺表达机制等研究。出版著作有:《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2000年),《写作本质论》(2007年);主编《木屋涛集(要力勇哲理涛歌卷)》(2013年)《木屋诗集(中小学生诗歌卷)》(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孙犁小说表达机制研究》在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