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
本辑收录的18篇论文涵括多方面内容,有讲述校勘问题的,有对儒学的三科九旨以及礼俗关系问题展开新讨论的,儒藏讲坛系列谈及了俗字的问题以及透过《吕氏乡约》看礼俗的演变,而专人专书系列的诸篇文章提出不少有新意的学术问题并展开了翔实的论述,论据扎实,论证严谨,专业性强,如《日本关西大学藏南宋刻本考辨》,注重从关西本的刊刻时间、缀合方式、文本渊源等角度辨析魏县尉宅本、宋十行本、元十行本之间的版本源流,进而找出它们与关西本之间的关系,发掘关西本的
本书基于儒学、国学与哲学的关系展开论述,对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价值取向、丰富内涵,儒学转型的内因和走向,儒学的当代价值与海外传播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坚实论断: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培育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学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资源。 本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中的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落实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示精神,在第一辑基础
本书是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分别是皇家挪威科学院(1839和皇家丹麦科学院(1840)的应征论文。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哲学家充分阐述了行为的根源和道德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等问题,他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事实来说明道德的理据并证明,反对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引导出这种事实。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作为道德的基础,
《奥古斯丁书信集》收入奥古斯丁致友人的书信三百多封,内容涉及神学、哲学、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奥古斯丁思想和中世纪哲学的重要文献。...
本书稿是疏理《论语》之各章节义理,并以语法较为完整的古文补充相关省略因素而撰述之,既使其义理自明,又使其各节自成文章,自有思想逻辑,语意完足,而成一完足思想文本。具体包括:首先是确定《论语》所有章节的确切含义(《论语》全书凡六百章节许);其次是“广辞”的撰述:既要符合原文原意,又要详细阐述其义理或经义,还要补充相关历史或人事、名物制度背景,最后文字还须典雅畅达(文言文或古文);第三是体例问题:有了好的思路和体例;对此,笔者采取了“小字
本书对哲学范畴“质”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目前学术界的各主要观点进行了辨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研究思路是:第一,联系事物研究质,并将事物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质是事物的质,质的存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事物就是研究质。第二,联系量来研究质。因为质不能脱离量而存在,不了解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质。第三,联系度来研究质。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离开量与质,就不能理解度。第四,联系本质研究质。分析质和本质的
本书全面检讨了章太炎“上悟唯识,广利有情”之庄学思想,太炎云“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放目古今中西,庄子是其心目中第一哲人。章太炎将庄学定位为内圣外王之道,其内圣学通过唯识学构建起来,即所谓“体非形器,故自在而无对;理绝名言,故平等而咸适”;其外王学则以庄学观照世道人生,他通过阐释庄子齐物哲学而抒发自由、平等、宽容、不伤害原则、和平主义、平民主义等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具有元伦理学、元政治学、元价值学的特色,即其所谓“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英国睿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他的著作远比人们想象的多,但他很少发表作品,甚至对发表自己的作品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反对。因此,他需要一位著作代理人,哈代遂自愿成为他的编辑。本书讲述哈代与伯林长期合作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编辑与作者的一段佳话。哈代以组织和出版伯林卷帙浩繁的著作为己任,一共编辑或合编了伯林的十多种著作及多卷伯林书信集。不仅如此,他还常与伯林通信,就伯林的主要历史与哲学思想进行探讨...
探索中国本土的诠释学,构建自己的诠释理论、方法与话语体系,既是当前中国哲学的学科任务,也是其时代课题与历史使命。本选题以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提出了一种诠释构想——意象诠释,试图将“理论-方法-对象”三者融贯互摄,具体地阐述其哲学基础与思维原理、话语体系与具体应用,从而彰显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质。本选题主要选取了作者近20年来所刊相关学术论文,集结出版之际,于错讹或不善之处,虽或略有修改,但内容、观点、思路则基本维持原貌。此次收集成册,力图
一、《释义(增订本 套装上下册)/胡叔宝国学系列》中的《庄子》原文以中华书局2018年1月版《庄子集注》(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为底本,如有不同版本且作者认同的以注释说明。 二、每篇篇首加入导读和图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篇的结构和主旨。 三、对《庄子》的每篇原文进行段落划分,逐段进行翻译、解说,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一书。 四、如果不同的版本对某些字词的注释不尽相同,作者就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适当的注释,或者直接给出自
本书稿是作者《论语》教学和研究十余年的成果,首版于岳麓书社2016年出版。书稿由经文、新注、新译、新识等四部分组成。在“新识”部分,作者试图追溯并还原《论语》时代的生命现场,勾勒并彰显篇章编撰的次第结构与内在肌理,激活并展现孔门师徒论道问学的真实语境与精神气象,全面更新既往对《论语》经文的语义理解以及对夫子之道的整体把握。书稿会通古今注疏,出入文史经传,融合了义理、考据、辞章,在同类著作中特色显著而颇具认知价值,尤其适合广大文史爱好者
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古典印度思想必须常置案头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涉及的六派哲学指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和正理派。六派哲学与佛教大约同时,最早的始于佛陀出世前三百年,一路发展到佛辞世后约二百年。本书对六派各家的经典和主张条分缕析,做了清晰的系统陈述。本书尤为可贵者,在于廓清六派哲学与吠陀古典传统思想及与佛教间的错综关系...
被称为“天书”的《否定辩证法》是阿多尔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体现着阿多尔诺成熟的哲学思想。本书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共同的哲学思想。从表面上看,《否定辩证法》“毫无章法”,但实际上,它建构了“反体系的”否定辩证法“体系”。这样,试图为早期批判理论奠定规范基础的否定辩证法最终成为“瓦解的逻辑”,并由此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之一。因而,后人在力捧否定辩证法的同时对之也有所诟病。尽管如此,“否定辩证法”仍然
本书的主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之研究,抓住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如“自我意识”“思有同一”“现实的人”“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原则”“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了这些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中的含义,以及在马克思自己思想中的演变和具体含义。这部著作在思想史叙述上所采用的方法论,则主要是逻辑的:亦即依据主导概念及相关概念群的递嬗演变,来确定思想史进程的诸阶段和基本性质,并由此来把握居于这一进程中作为枢纽的东西
这是一部《道德经》的全新译本。译文力图准确还原老子的思想本意,从本质上摆脱了以往人们对“道”的玄奥认知,从全新的视角解析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为学习研究《道德经》打开了新的思路...
《哲学研究个性化道路初探》是欧阳康教授学习研究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性成果,突出呈现了作者在哲学研究道路上的个性化探索历程,如果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个性,便也难免有局限性。在跨文化研究方面,尽管笔者力图凭借第一手资料并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但毕竟受到当时的时空背景、资料条件和了解程度的,其内容不仅可能是肤浅的,也可能包含着误解。笔者将本书作为中继性作品奉献给读者,热忱希望听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教。梳理欧阳康教授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脉络,还原欧阳康
本书对十八世纪至今的艺术进行了美学与哲学层面的思考,检视了以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大家为代表的美学和哲学观念,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独特的探讨。对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艺术哲学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慎重而理智地呼吁人们用一种富有弹性的新方法来对待艺术...
《药地炮庄》九卷,《总论》三卷,明代学者方以智撰。本书是作者晚年解读《庄子》的哲学著作。题中“药地”,为方以智之号;“炮”,谓医家用烘、炒、蒸、煮等方法对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消灭其中的毒性;“庄”指《庄子》。该书广集自两汉至明末诸家注释,以儒家思想、禅宗论说、道家哲理与《庄子》彼此照应,同时融入己意,以发《庄子》愤世嫉俗之毒,而取其救世济人之旨,从而完成“三教归易”的学术建构。书中对《庄子》正文的训解分为“别路拈提”、“集评”、“闲翁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试图通过去世界观、去唯物论、去意识形态,堂而皇之地把马克思哲学收入西方自由个人主义“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的麾下。因此,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就及其时代意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性质,从思想上、学术上和话语上彰显这一哲学的磅礴力量,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本书把世界观视为近代以来哲
颜元是明清之际反思理学及整个传统学术而卓然有所立的大家。本书以颜元的问题意识为线索,从颜元哲学与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虚”“实”之辨入手,深入考察颜元哲学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和独特表现。全书依照“全体大用”的内在理路系统呈现了颜元哲学的逻辑结构,分别从“实体”-理气论、“实性”-人性论、“实用”-理想人格论、“实行”-工夫论层面给予了充分论证,以突出颜元哲学中天道与人道相贯通的经世致用取向...
本书由三篇组成。在第一篇中,我们阐明了广义论证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的论证采掘方法-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并运用该程序获取历史和现实中论证实践中模式和规则,如广式早茶情境下的说理活动,以及明代嘉靖时期“大礼议”论辩活动。第二篇结合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学习技术,构造论辩文本语料库,对亚里士多德《尼克马可伦理学》的文本和法律中法庭的判例文本,进行论辩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类型的识别,在识别论辩元素的同时识别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在第三篇中,我们聚焦计算
阿兰·巴迪欧作为法国当代有名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这当中,主体作为巴迪欧哲学思想体系内重要的一环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同于以往西方哲学史中对主体唯心主义式的阐释,巴迪欧的主体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运用“断裂”逻辑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并运用数学集合论的知识对马拉美的诗歌及拉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重新解读,且对主体、事件与真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梳理。本书重点考察巴迪欧的主体思想,以事件、
本书基于心灵观念史视角研究分析性心灵哲学中的当代唯物主义发展,旨在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分析性心灵哲学的当代发展何以实际上是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历时性问题关联于心灵观念史视角下的启蒙理性与理性启蒙;二是当代分析性心灵哲学中关于物质和心灵概念的分析限度,这一共时性问题推究关联物质和意识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即随附、构成和实现等,由此诊断它们所能企及的心灵自然化的限度...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丰富而深邃的政治哲学思想都凝聚在《孟子》一书之中,是书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所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吸收前人经验,对这本《孟子》重新校释,包含校注和译文两大部分,不仅对重点字句和版本异同做了校注,还对全文逐字翻译,方便读者理解《孟子》的内涵,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逻辑学会特创办该集刊《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的主要研究论域包括逻辑、智能与哲学的交叉融合等,其基本研究方法是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等,受众对象主要是逻辑学、智能科学和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本书是一本“坎贝尔箴言录”,是女诗人奥斯本精心汇编坎贝尔作品集中的精华,它能丰富、提升和启发你的精神生命。教你在艰难生活中获得心性的深度觉醒,度过平衡圆满的人生。 全书围绕着几项人生主题铺展开来:(1)世俗生活的挑战、(2)心灵觉醒的过程、(3)觉醒过程的挣扎,以及(4)神圣生活的艺术。Di一部分以坎贝尔的格言警句开场,教会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精神的闪光;第二部分汇聚了坎贝尔的思想片段和语丝,帮助你从凡俗庸常“进化”到自我觉醒;第三、四
此次课程共十六讲,细读斯宾诺莎两部著名的政治著作《神学一政治论》与《政治论》。此次讲授凸显出施特劳斯几个持久的兴趣点:一、所谓的驳倒正统;二、第1个问题的另一面,即现代理性主义的奠基;三、古典思想与现代思想的综合。更宽泛地说,这部讲稿还呈现了现代性轮廓的另一个版本,其主线是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而非我们更熟悉的霍布斯—洛克。 这部讲学录的读者无疑属于搞哲学的少数人。与施特劳斯一起细读斯宾诺莎,将带领他们接近“对神的理智之爱”所应
先秦两汉是中国经史之学的形成、兴起阶段,此时期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经学、史学著述。先秦五经具有史籍属性,蕴涵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思想;而汉代经史之学虽然在实践中出现了分离,却也形成了以经解史与以史解经的普遍现象,并且影响了此后中国经史之学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方式。本书以先秦五经、两汉史籍及经师经解为依据,系统归纳了本时期经史之间的这一内在关联以及演变规律...
从清代到民国,经史关系的变化一波三折,错综复杂。《清代民国卷》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和社会存在的制约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观照,纵向考察经史关系的演变发展过程,横向分析经史关系的纠结及其对当时学术观念的影响,以揭示传统经史之学的意蕴、本质以及由传统进入近代以后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相...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经史之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此间的经史关系发展情况相对复杂,理学与心学思潮次第涌现,学者的治学态度从“先经后史”“荣经陋史”转变为“经史并重”,甚至认为“六经皆史”,可以说,史学在理学的产生、发展与转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意在通过宋元明经史关系流变过程的梳理,揭示经史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演变规律,彰显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品质和深厚底蕴...
儒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话题,近代以来又成为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内容。社会学对儒家的关注,在中国学术界应归功于潘光旦,他偏重社会思想方面的阐述;在西方学术界则以韦伯的研究尤为著名。 本书的所有研究均基于对社会学本土化之思考,即坚持儒家的社会学研究既不走回国学,也不套用西方学术话语进行言说,亦不囿于思想史或历史领域,而是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儒家内含之社会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儒家思想在社会学中的
中国具有悠久的重“义”传统,“义”是诸子百家、思想精英和民间社会优选公约数的价值观念。本书从观念史和谱系学的进路,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中国传统“义”观念的多重内涵及其衍化,揭示自西周到清末民初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义”观念的典型伦理政治意涵,重点阐释一些精英思想家的“义”论及其理论贡献,兼及民间社会种种“义士”的行为特征与道德精神,由此呈现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
《孝经正义》是对《孝经》郑注的疏解,旨在以传统的方式,提供一部对郑玄《孝经注》的详尽的疏解本。 在《孝经》学目前,最重要的注本当属流行于汉末至中唐的郑玄《孝经注》。可惜宋代以后,《孝经注》亡佚。有清一代,学人蒐集郑玄《孝经注》不遗余力,拥有代表性的是严可均辑本。皮锡瑞以之为据,作《孝经郑注疏》,成为清代《孝经》学最典型的注本,也是今天理解《孝经》最重要的注本。而百年来敦煌遗书出土,发现了许多郑玄《孝经注》残片。 《孝经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谈到“误解”,有些误解是创造性的,推动思想前进的,但也有些误解只导致谬误和混乱,正如某些历史心理学的拥护者所做的那样。作者在本书中呈现了一种对哲学文本的解释方法,这种方法把哲学文本置于哲学学校的教学和生活之中。除对重要哲学术语的细致研究之外,本书还有几个一般性的贡献,显著的有:论述哲学的专业、论述哲学学校的教学组织、论述学科的划分以及智慧者的形象...
《外国哲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刊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者的学术文章。《外国哲学(第四十三辑)》共有七个栏目,分别为大师百年、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现象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和海外学者讲坛。大师百年栏目收录四篇纪念我国有名翻译家王太庆先生的文章。希腊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两篇论文,一篇讨论古印度与古希腊的“一”“多”观念对比,一篇探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5卷中的三种正义定义。中世纪哲学研究收录一篇研究大阿尔伯特
文章内容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突出对经学典籍文本本身的研究,也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入选的文章,都符合以下特点:一、著作文本权威,突出首发性和时代性。二、作者权威,基本都是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三、强调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以真正实现中国经学研究无国界。《中国经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两辑,每辑25万字,对中国经学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本书考察了西方基督教传统中“唯信称义”传统。舍斯托夫认为,人的生存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深渊。在这个生存深渊面前,我们往往求助于理性及其形而上学来填平深渊,然而生存的深渊是形而上学的理性无法填平的。灵魂的漫游者,不得不在深渊中向允诺揩掉每一滴眼泪的上帝呼告。而十字架上的真理直接关涉人的生存和死亡、渺小和伟大、罪孽和救赎、梦魇和自由、呻吟和悲叹,它最终给予人的是上帝允诺的希望和爱。在本书中,舍斯托夫追溯了古代希腊思想尤其是苏格拉底思想、犬儒学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本次译注,作者以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的毕沅校本为底本,参校了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多种元明刻本,并吸收了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等著作和一些重要的现代研究论文的成果。全稿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安排。题解展示了各篇的主要内容,并
本书是托尔斯泰的绝笔之作,是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思考和总结。全书分为三十一章,每章探讨一个专门问题,包括信仰、灵魂、上帝、爱、不平等、暴力、国家迷信、真、恶、死、幸福等主题。本作是各种阅读笔记、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记等的集成,广泛汲取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而文字却如同经书般简洁和朴实,力求“使它们更加简明,使它们适应所有的人,适应每一个人”。托尔斯泰博大的思想一直统领着全书,在他看来,生与死这些存在于时间之中的东西是不重
自问世以来,《老子》已经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主要底层支撑和重要标志之一,是成大学问、干大事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作者在多年的《老子》研究过程中,以帛书《老子》甲乙本为主要底本,重点结合王弼本、郭店楚简《老子》和北大汉简《老子》,并参阅了其它老子文本近500家综合勘正校定而得到了本书的《老子》原文,并分为“德经”“道经”两篇共81章,诠释其中的内涵,去除千百年来被有意无意地强加于老聃其人和《老子》其书的讹误臆妄和故弄玄虚的迷障...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十多位知名教授在《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一书中探讨了许多前沿的哲学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剖析。作者们既突出内容的前沿性,又为解析各个哲学前沿问题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案例,还介绍了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全书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了“观念交融”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从整体上把握许多复杂深刻的问题...
本书是西塞罗为新学园派怀疑论辩护的哲学对话录。所谓“新学园派”是“学园派”(Academica)历史上的一个哲学派别。学园派的阿尔克西涝(Arcesilaus)和卡尔内亚德(Carneades)受到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理念的鼓动,坚持“存疑”(epoche)的思想倾向,并贯彻及与之配套的辩证法,力图挑战斯多亚学派为主的独断论(dogmatism)。西塞罗在此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区别:第一,新学园派和斯多亚学派的区别;第二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逻辑能力及其运作方式,论证非确定性的、动态累进的知识本质,阐述相关的知识论和科学哲学问题。概念的、逻辑的感觉本质的
作者以思想与文化上的夷夏之辩、夷夏之防和良性的夷夏之交为背景和基本结构,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第一部分从讨论全球化中的华夏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辨析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国自家文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反驳那种混淆中国一时的经济国力状况与自己文化状况的看法。第二部分阐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谈起,标明一个让人惊异、醒觉、感慨和叹为观止的“辜鸿铭现象”。第三部分是对中华古典经学的新解,也就是通过现象学、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宄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宄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促进中国价值哲学界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分为名家访谈、我国价值论研究主要著作巡礼、
本书属《以色列与中东研究译丛》中的一本,是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备案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学术译介成果之一。本书聚焦于以色列数十年来的电影发展及其中反映的历史与思想,展示电影对社会的投射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型塑,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以电影为窗口了解以色列文化,另一方面也以此为案例探讨了电影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兼顾案例分析与理论阐释,对于电影文化及以色列研究等跨领域学术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本书以“朱子学”为核心,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进行深入阐释。收录《朱熹对中庸之道的诠释与建构》、《艮斋性理学的结构及其特色》、《经学入宋与宋元明经学的变革》、《蒙培元先生的朱子哲学研究》等文章...
本书为四川民国的著名学者袁焕仙先生的主要著作结集,共十一部:《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三讲》《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统说》《高山佚韵》,以及《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等。 本书所收录篇章,都是根据现仅尚存的雕版所精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四川民国时期的文化风貌有所呈现。传统治学,蜀人治学,所谓“圆融三教”,但究竟如何“圆融”,如何“以佛释儒”“以儒解佛”,这是中国哲学的大问题,尤其作为蜀学
本书是一部对海德格尔诗化语言思想做专题式探讨的学术著作。本书将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思想放在西方诗与哲之争的文化史传统,以及现代文明的符号化趋势、审美主义思潮中加以观照,借助细读、描述、概念辨析与逻辑推演、诠释与阐发、比较等方法,分九章内容对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思想做了系统深入的专题式探讨。在此基础上,本书也尝试对西方现代诗化语言传统的发展脉络,以及海德格尔语言思想中潜存的诗学、美学、艺术学内含做了扼要梳理与延展性阐发...
《时间与叙事》是《活的隐喻》的姊妹篇,它们被学界看作一个整体。两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来源于同一种语义革新的核心现象。就隐喻而言,语义革新在于一种新的恰当语义通过一种不恰当的意义赋予产生:“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就叙事而言,语义更新在于创造另外一种综合工作,即创造一种情节:目的、原因、机遇以情节的方式被融合进一个完整行动的时间统一体中。正是这种异质综合类似于隐喻。亚里士多德说“好的隐喻便是理解相似性”。因此无论是隐喻的问题,还
理学流派众多,异彩纷呈。历代学者对前代理学学术作“分其宗旨,别其源流”的工作,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从宋到清,理学学术史著述贯通,继南宋《伊洛渊源录》、《伊洛正源书》之后,元代有《宋史,道学传》、《道统图》;明代有《伊洛渊源续录》、《闽学源流》诸书;明末至清代,有《元儒考略》、《圣学宗传》、《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儒林宗派》、《理学宗传》、《清学案小识》、《北学编》、《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民国初期编纂有《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刘争争
林奕含
孙郁著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泰戈尔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