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李煌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小16开B 页数: 36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8.8(6.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49872
  • 条形码:9787010249872 ; 978-7-01-02498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探索中国本土的诠释学,构建自己的诠释理论、方法与话语体系,既是当前中国哲学的学科任务,也是其时代课题与历史使命。本选题以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提出了一种诠释构想——意象诠释,试图将“理论-方法-对象”三者融贯互摄,具体地阐述其哲学基础与思维原理、话语体系与具体应用,从而彰显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质。本选题主要选取了作者近20年来所刊相关学术论文,集结出版之际,于错讹或不善之处,虽或略有修改,但内容、观点、思路则基本维持原貌。此次收集成册,力图比较系统地呈现“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的整体面貌,便于学界对这一新理论与新方法的有个较为清晰和便捷了解。概要地说,所谓“意象诠释”,便是以“意-象-言”为意象符号的诠释,以“中道圆融”为精神特质的诠释,以“易之三义”为易理而如如展开的诠释。为此,就内容观言,实以“易道”为立场、“意象”为思维,融儒释道一体,贯古今为一炉。就具体而言,本书内容有理论与实例二篇构成,也正有“体用一源”之意蕴。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目录

中国哲学的言意系统(代序) 自序 上篇 理论构想 意-象-言:意象哲学简论 一、一名三义:意象哲学之内涵 二、即心即道:意象哲学之旨趣 三、意-象-言:意象哲学之展开 四、空-寂-知:意象哲学之本体 五、余论 意象诠释:中国哲学的诠释理论与方法 一、结构与思维 二、本体与方法 三、错综与圆融 四、余论 中庸之道与意象哲学——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诠释 一、哲学观念与哲学形态 二、本体之道与本然之意 三、道体流行与意之三态 四、中道圆融与象之三义 五、大道开显与历史演变 六、余论 意象哲学与民族精神——少数民族哲学的本原论建构 一、实际哲学与书写哲学 二、性相不同与性相不二 三、得意忘象与立象尽意 四、性相圆融与体用一源 五、中道圆融与意象哲学 六、民族哲学与民族精神 七、佘论 儒家之“仁”的意象诠释——仁道的本体论建构 一、仁:仁之本体 二、义:仁之感通 三、礼:仁之事业 四、余论 圆融思维与意象诠释——阳明哲学的理论纲脉 一、圆伊三点与本体三性 二、妙应随缘与流行三态 三、知行合一与工夫三法 四、本体工夫与王学三分 五、余论 下篇 方法应用 宗密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濂溪宇宙本体论建构 一、引言 二、“真心即性”与“诚”体的心性两义 三、真如与藏识和“诚”的二层结构 四、自性本用与“诚”的本体结构 五、随缘应用与四德流行、四相流转 六、《太极图》和《说》的宇宙本体论结构 七、余论 先立其大:张载的虚气本始论及参两模式 一、太虚-二气一万物:天道论结构 二、虚-仁-礼:人道论结构 三、本-始:天道论与人道论的共通结构 四、参两:本始结构的内在思维模式 五、心统性情与虚气概念 六、余论 张载哲学的旨趣与构架 一、意象诠释 二、结构思维 三、一物两体 四、太虚太和 五、横渠四为 六、结语 横渠三学的意象诠释 一、参伍神易 二、虚气天道 三、仁义性命 四、余论 一而二,二而一:朱子哲学的思维结构与理论纲脉 一、心统性情 二、道兼理气 三、敬贯体用 四、余论 朱子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一、争论与分歧 二、大道与诠释 三、对待与流行 四、批判与反思 五、结语 核心价值观的体用结构与思维方式——基于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一、生生之德:核心价值观的本体诠释 二、中道圆融:核心价值观的思维方式 三、大本达用: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四、理一分殊:核心价值观的个体显现 五、余论 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国哲学的人格诠释——以李贽哲学为例 一、李贽哲学的思维模式及其渊源 二、做真实人 三、当真豪杰 四、中国哲学的人格诠释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

1996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获得英语教育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获得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云南大学三级教授、意象哲学研究所所长、“青年英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宋明理学的研究,学术贡献:建构了意象哲学与诠释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学科价值: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即由“概念-命题”转向“思维-结构”,有力推进了中国哲学话语的建设;学术成就: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哲学研究》4篇,《新华文摘》等转载15篇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