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论语新识

作者:刘强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52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2.7(6.4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语新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52977
  • 条形码:9787559852977 ; 978-7-5598-529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语新识 本书特色

什么是圣人?《论语》为什么被称为中国人必读的**书?在当代,儒学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答案,可在日常生活中,追问起来,却常常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迷惑。 “百家讲坛”嘉宾刘强教授的《论语新识》着重于一个“新”字,力图将《论语》从中国文化的血脉当中、从人伦道德谱系当中、从人们的生活当中激活而出,焕发其蓬勃光大、可信可爱的生命力来。现如今,许多人对儒学和孔子还有误解,《论语新识》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还它们本来的面目,重新发现孔子,守住儒学根脉。孔子之所以为圣人,并不在于他的博学多能,而是在于他对滋养自己的文化有一种信念;儒学的*终目标是要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可以躬行的生命学问,而非迂腐不化的教条规则。这些,都需要通过激发《论语》的慧命才能够彰显。 怎样激活《论语》的慧命?《论语新识》在追求文本细读、吃透元典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证提出了一条新鲜的诠释路径:以心灵史、精神史学、思想史乃至人类学的方法为奥援,再现孔门师生求学问道的历史现场,从而呈现《论语》的悦乐属性。 《论语新识》注重对《论语》文献知识和价值体系的尊重、阐发,力求延续和彰显儒家精神,这是跨越了千年的回响,是超越时空的灵魂共振。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强的《论语新识》可以称为是当代诠释《论语》扎实又具有生命活力的一个注本。 阅读《论语》本就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论语新识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作者《论语》教学和研究十余年的成果,首版于岳麓书社2016年出版。书稿由经文、新注、新译、新识等四部分组成。在“新识”部分,作者试图追溯并还原《论语》时代的生命现场,勾勒并彰显篇章编撰的次第结构与内在肌理,激活并展现孔门师徒论道问学的真实语境与精神气象,全面更新既往对《论语》经文的语义理解以及对夫子之道的整体把握。书稿会通古今注疏,出入文史经传,融合了义理、考据、辞章,在同类著作中特色显著而颇具认知价值,尤其适合广大文史爱好者及国学教育者阅读和参考。

论语新识 目录

中外名人论孔子

读《论语》法

自序

例言

《论语》次第

学而**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两岸学者评鉴

跋尾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论语新识 节选

书摘——邦有道 5.21?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②。” 【新注】 ① 宁( nìng)武子:卫国大夫宁俞。 ② 知( zhì):同“智”,聪明。愚:愚笨,糊涂。 【新译】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安定时,他显得足智多谋;国家危乱时,他则显得愚笨糊涂。他的邦有道露才之“智”,一般人还可以学得到;他的邦无道装傻之“愚”,实在是不可企及啊!” 【新识】 本章论宁武子。宁武子名俞,卫国人,文公、成公时为大夫,武是其谥号。成公无道,为晋所攻,失国奔于楚、陈,后为晋侯所执。宁武子不避艰险,立朝不去,周旋其间,卒保其身,而济其君。故孔子赞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集解》孔安国注:“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邢昺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此佯愚即是智,可谓大智若愚。类似言说在《论语》中不止一见。如夫子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不一而足。更值得注意的是下一章: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众所周知,孔子主张“直道而行”,然蘧伯玉的“卷而怀之”显然并非直道,而夫子竟赞之为君子,何也?盖因直道亦可以行义从权也。孔子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说:“无可无不可。”孟子也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亦可下一转语:“可以智则智,可以愚则愚。”郑板桥尝云:“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此章亦须做好分辨:一方面,须理解夫子对宁武子的肯定,并非一味赞同其“佯愚”,而是为乱世之中人的基本生命尊严和价值,保留了一道“生门”。乱世无道,“枪打出头鸟”,适当的明哲保身,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权利!那种动辄振臂一挥,用正义、道德、自由甚至革命之名,绑架大多数人放弃生命的人,常常是*为可疑的野心家、阴谋家。孔子力行中道,不偏不倚,故以无道而佯愚,乃权宜之计,合乎道义,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又须知“佯愚”并非一味的怯懦和圆滑。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不赞成“机心”,孔子亦然,尝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孔孟既不赞同轻死,更不赞同苟活。俗话说:“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此之谓也。 今按:美国波士顿有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碑上铭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 Martin Niemller,1892—1984)的著名箴言: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后他们提着刀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说明,明哲保身的价值有效性是有限度的,如死亡仅危及自身,我自可选择趋利避害;如死亡已如瘟疫般危及群体乃至共同体之总体生命,则必须挺身而出。此即孟子所谓“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就人类社会而言,确有比死亡更可恶者,即人类全体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被践踏。此亦涉及群己关系之对待,当有一种天下情怀与价值担当,只有“我为人人”,才会“人人为我”。今日公民社会之建设,正须人人皆有公民意识,人人皆有此天下关怀与道义担当也! 选自刘强《论语新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书摘——君子和而不同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 【新注】 ① 和而不同:和谐而不求同一。《集注》:“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新译】 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求同一;小人与人强求同一,但不能和睦相处。” 【新识】 此章再论君子小人之辨。“和而不同”之思想,对于养成人格、优化制度、改善生态皆有启发意义。 先说人格养成。如周比、骄泰、刑惠、义利等范畴一样,和同范畴亦相背反,构成君子与小人的重大差异。《集注》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君子主和,故能兼容不同观点,求同存异;小人尚同,故常睚眦必报,党同伐异。故欲养成君子人格,既要能厚德载物,兼容并包,又要能自证性命,守死善道。 次说制度优化。“和而不同”之思想亦可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伦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梁丘据)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以烹饪为例,说明君臣之间事事求同并非好事,不如献可替否、取长补短更有助于国政。事实上,广开言路、尊重异见、善纳雅言、保障思想及言论自由等,一直是古今中外开明政治的基本价值认同和制度设计。马克思在《评普鲁士*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 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主要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而你们要把什么东西变成精神的实质呢?谦逊。……天才的谦逊是要忘掉谦逊和不谦逊,使事物本身突现出来。精神的谦逊总的说来就是理性,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对待各种事物的那种普遍的思想自由。 马克思的观点可以一言以蔽之,即“和而不同”。夫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皆是反对打压不同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当有表达之权利。前引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皆可视为对价值多元、思想自由、和谐社会之由衷向往与赞美。再说生态改善。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和之道,主张天人合一,故“和而不同”实乃天道自然之体现。《周易·系辞下》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又《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换言之,天下万物,理一分殊,各有其道,尊重差异,甚至促成差异,恰恰有利于彼此更好地生长发展。《国语·郑语》载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东方智慧。可以说,“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不仅合乎人道,更合乎天道。君子为何坦荡荡,小人为何长戚戚?盖君子应天顺人,小人逆天悖理也。 今按:夫子“和而不同”之思想,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同为处理人际及国际关系之“黄金法则”。君子守道,故求和,动静皆合于自然;小人逐利,故求同,言行皆悖乎天理。今有浅人以为现代社会,君子人格早已过时,甚至标榜“真小人”总胜过“伪君子”。殊不知,君子小人乃价值判断,真伪乃事实判断,“真小人”自知其恶而不讳,早已不可救药;“伪君子”之“伪”,按照荀子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伪”即人为也。如一人向往君子之道而不断努力,其未达到时即可谓之“伪君子”或者“准君子”。《大学》云:“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小人知掩其不善,便是良知未泯,若能洁己以进,日就月将,未必不可以臻于君子之域也。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何劳辞费?以“真小人”标榜而不知耻,正拜今人求器不求道、谋食不谋道之赐,宜乎今日社会小人大行其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矣! 选自刘强《论语新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论语新识 作者简介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笔记小说的教学和研究,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主要著作有《世说新语新评》《四书通讲》《有刺的书囊》《魏晋风流》《竹林七贤》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