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
成书于1174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无择所著。此书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并以病因为纲,脉、病、证、治为目建立了中医病因辨证论治方法体系。实践了其“因脉以识病,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分别三因,归于一治”,由博返约,执简驭繁的治学思想与学术理念。全书共18卷,类分180门,收方1050余首。其书卷1至卷7是以外感六淫为主的外所因性疾病(五运六气在其中);卷
学习中医者,历来都有诵读中医歌诀的习惯,因医学知识枯燥乏味,强记诚难,若融书本内容于韵律优美之歌诀中,则韵味顿生而脍炙人口。一经熟读,历久而不忘。长沙方歌括、濒湖脉诀,这些中医歌诀经无数中医人口传心授,早已成为传世经典。针灸歌赋是历代针家智慧和经验的宝贵结晶。一本很好的针灸歌赋书,是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重要工具。临床医生烂熟于心,实践中可以更加得心应手;老师教起来,简单易解,中医院校学生学起来生动、便于背诵;初学者得入门捷径而少走弯路
本书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中篇主要介绍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包括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内容,还将列举出大量治疗的成功案例,下篇主要介绍卵巢早衰相关的专题研究。本书的主要特色是系统性、完整性,并且突出了临床实用性与创新性。本书将全面介绍卵巢早衰相关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措施,从多个角度系统而全面地对卵巢早衰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且在本书中将引用大量的临床实际案例,对
《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本书的编写,汇集、融合了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要旨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其丰富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视野,以利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修养。纳入丛书《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
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约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之间。江苏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张璐业医60余年,是清初三大家之一。著有《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多部著作。张璐在伤寒学、治疗学、诊法学、本草学等领域均成就卓著;临床上对内、外、妇、儿科多种疾病的诊治,均具有鲜明的特色。张璐在医学理论、杂病证治以及伤寒研究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重视
陈伯坛深得张仲景《伤寒论》要旨,对历代医书多有阅览,而反本穷源,旁及各家,且不固守旧说,着意创新,以精、警、整、醒四字为运行医术的方法(即: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觉那些有误的,对医书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层次,或从表而入里,或由里而发外;醒神清脑,随机应变)。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对前人注释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绝不盲从附和,悉心探索、创新医理。陈伯坛行医教学五十余年,被誉为近代岭南有名
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晚号海藏老人;生于金承安五年(1200),约卒于元至元元年(1264);元中书省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元代有名医家,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著作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和《海藏癍论萃英》等。王好古精通《黄帝内经》,深研《伤寒论》,师承张元素、李杲之学,对易水学派的本草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有所拓展;在研习张仲景学说的同时,紧密结合个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阴证学说、六经内外一统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约生活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至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江苏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有名医家,开创了明代温补学派,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等著作10余种,另有评注诸家著作多种,后人汇成《薛氏医案》24种。薛己治病强调探明疾病本质,体现“治未病”思想;阐发脾胃元气论,其论病、治病以脾土为关键环节,以补中益气汤应用很为广泛;创立伤科内治大法,后世医家多宗之。薛己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历久弥新,颇具启发
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约生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卒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三山郡(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南宋有名医家,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代表著作有《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论》《仁斋伤寒类书》《医脉真经》等。杨士瀛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悉心钻研,能融汇各家之长,且多有独到之处,在脉学、内科、儿科、伤寒等方面卓有成就,在后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本书内容包括杨士瀛的
谨以此书缅怀敬爱的父亲李德新教授!此书为家父李德新主编的中医系列书籍之一,未曾公开发表。王伯庆、吕爱萍教授曾为本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本书共分病因、发病和病机三章,每节后均附有【文献摘录】、【参考文献】,尽可能反映出中医理论的源流和目前的发展,并有 【复习思考题】,以帮助读者复习和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任应秋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医病理学概论》中认为病理学是究明疾病的发病条件、发病经过及其结果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西医把许多病理形态学
《皇汉医学》是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一代宗师汤本求真的代表作,影响广泛。系统点评者尚未见,属填补空缺之佳作。本书是作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读《皇汉医学》的笔记,记录了作者阅读刹那的“一念”。本着基于临床说实话,少为名医唱赞歌的原则,有不认可的异议,有个人的发挥,有苛刻的挑剔,也有对精彩处的点赞,这些点评,是对汤本求真及《皇汉医学》的平视,以及对那个时代医学状况的正视,语言直白平实,观点鲜明尖锐...
1.学术价值河北自古以来是名医辈出之乡,高季培(1908年-1987年)老师,早年师从京津名医肖龙友、郭眉臣、王春园,尽得其传,擅长采用针灸治疗中风等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曾任天津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组长,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1969年随校迁至石家庄,任河北新医大学6.26门诊部针灸科首任主任。因此以高季培老师为创始人,其女儿高玉瑃教授作为传承人的“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尤为重要,出版其临证经验具有学术价值。2.临床价
孙相如、何清湖著的《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分上下两篇,全书以藏象理论历史演化进程为背景介绍其与中医文化的关系。上篇重点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对藏象理论演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的认识;下篇分别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拥有代表性的医家为切入点对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藏象理论现代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及反思。本书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对藏象理论的发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有效指导读者理解与体会,具备较强的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江苏吴县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吴有性明确地提出了疫邪自口鼻而入的病因学说及“戾气”致病说,在病机方面提出“邪伏膜原说”和“疫邪九传说”;在疫病治法中强调祛邪为靠前义,首推攻下法,使后世治疫中的“温病下不厌早”之说有绳墨可循,并成为“温疫学派”的开创者。甄雪燕编著的《吴有性》一书,内容包括吴有性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生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卒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宋代处州青田(现浙江青田县)人,是宋代儒医兼通的有名医家、“永嘉医派”的创始人;著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司天方》《依源指治》等。其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其代表著作。陈无择力倡“由博返约”的方剂学思想,并基于这一学术思想总结“三因学说”,阐明了中医病因学的基本框架。陈无择重视经典理论,审因论治用药;重视情志致病因素,强调顾护人体胃气。陈无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江苏淮阴人,清代有名医家,温病四大家之一;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吴鞠通明确提出了四时温病的范围和种类,为温病病种的划分确立了理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确立了三焦分证的治疗原则,总结了辛凉解表、清热化湿、透营清热、养阴生津等治法,并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三仁汤、加减复脉汤等治疗温病的方剂。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通晓内
本书为《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俞根初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本书对俞根初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重点论述了俞根初对伤寒的“新知”及其对“绍派伤寒”的影响,以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展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特点...
赵学敏著书详人所略,勇于创新,博览广征,遍访周咨,严谨求实,亲验详考,注重实用,力求济世;重视民间医药,发扬地方特色,融汇西方医药。所著《串雅》是我国首部走方医治疗技术专著,《本草纲目拾遗》是继《本草纲目》之后的集本草大成之作。本书内容,包括赵学敏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江苏吴县人,清代温病学家。著有《湿热论》、《医经原旨》等。薛雪的学术特色主要有二:其一是辨三焦,详论湿热;其二是注《内经》,畅达经旨。特别是,薛雪所著《湿热论》,奠定了中医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石,对温病学派的发展、成熟、传承,可谓影响至深。郑齐编著的《薛雪》内容,包括薛雪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吴崑,字山甫,号鹤皋山人,又称“参黄子”;生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卒年不详;安徽歙县人,明代有名医家;著有《医方考》《脉语》《素问吴注》《针方六集》等。吴崑的方论专著《医方考》,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崑还仿照朱熹《四书集注》体例风格校注《素问》,在文字、词语、章旨等方面颇有建树,在医经校注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针灸学方面,吴崑认为针药同理,提倡“八穴八法”和“五门之法”的应用,完善针刺补泻观念和针刺手法。《医方考》《脉语》
王叔和,名熙,生活于公元3世纪,西晋高平(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晚年寓居湖北新洲。他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结合个人发挥,著成《脉经》10卷,保存了张仲景对伤寒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对后世研究、发展伤寒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王叔和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中医脓毒搬家”是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使用的通俗名称,它源于国医学吴尚先著的《理瀹骈文》中的“移毒法”。对濒临灭绝之境这种方法,作者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和完善。“中医脓毒搬家”以中医学万病一毒为指导思想,以中医经络为排毒通道,以穴位为排毒窗口,利用脓毒搬家膏的特殊功能引毒归经,使脓毒外泄达到身体无毒病自除的目的,使患者病情减轻消失而愈...
《神农本草经:大字诵读版》是现存很早的药物学专著,是认识中草药及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推荐阅读经典。《神农本草经:大字诵读版》结构更为合理,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同时精选300幅栩栩如生的彩色植物手绘图,并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牵线说明,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
本书收集了适用于内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种的古今单验方,它们或出于经典,或来自个人经验,均以有效而久传不衰、历久弥新,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和中医爱好者研究选用...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广东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靠前附属医院承办的重量继续教育项目“第八期全国经方运用不错研修班”(简称“第八期经方班”),于2009年11月27-2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靠前附属医院成功举办。本期由李赛美主编,为《名师经方讲录》第二辑,主题为“肺系疾病经方防治”,切中2009年优选重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甲流防治”主题,海内外专家云集,海峡两岸中医大师联手,献计献策,奉献了一顿“甲流经方防治”的盛宴。《广
本书在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古今针灸医案的基础上,介绍了医案的概念、作用、发展简史、分类、书写形式和格式以及学习和研究方法,特别介绍了针灸意外医案,并精选了名家各科的针灸医案。编者对医案加以简要的评析,指出了医案的精妙之处,揭示了医家独特的针灸技巧和学术特色,以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应用。本书适应于大学生、研究生、针灸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参考...
本书是对针灸穴名的寻根溯源之作,力求对针灸穴位的命名作出多方面的解读。在说明医学道理的同时,特别注重文化方面的阐释。解读针灸穴名之后,附上300条穴名谜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读者轻轻松松地获取知识。全书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在严谨的考证之中穿插出典\历史掌故\传说等,吸引读者深入阅读下去,从而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本书将中医适宜技术与中医“治未病”工作紧密结合,根据2017年北京市新医保改革试点中医类别操作项目的内涵要求,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操作解读,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介绍了32种中医药治未病适宜技术,分为针刺类、艾灸类、拔罐类、推拿按摩类、穴位治疗类、中药特殊用法类,物理治疗类等,对每项技术逐一解读,并附操作图片,其中以针刺类为例,详细介绍了贺氏管针、头针、腕踝针、皮内针、三棱针、梅花针、特殊针刺手法、火针、针刺运动疗法等项目,分类
本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陈文伯是享誉中外的有名中医内科、男科临床实践家。行医近五十年。本文介绍了陈老一生治病的经验精华。分为四部分: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在专病论治部分记录了陈老对于四十一个病的治疗经...
本书为北京市名老中医王明福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集,全书分医家小传、 临证经验(诊法经验、诊治经验、用药经验、用方经验)、医案精选及诊余漫话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王明福主任医师的珍贵经验...
依据已经公开正式发表的材料,系统阐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总书记对中医药和中华文明的系列论述及其意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医药学的相通相应,揭示了中医药学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主题、特征、品格、规律和历史、文献等多角度介绍了中医药学;阐述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医药的振兴发展面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和历史使命...
1本书作者以银屑病这个临床疑难病作为一个讨论的支点,以汗作为健康的一个可靠的标志,讨论疾病与健康的诸多问题,既立足于临床,又不失“一览众山小”的眼界;既强调中医理法的重要性,又对于具体应用中涉及的方法、方药、措施、平台、步骤、技巧等诸多细节做了提示。是患者、医者、在校的中西医学生及所有从事与健康相关工作的人士都值得参考的一本书...
本书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以中医线贯穿中医特色疗法,对中医特色疗法与学科学术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论述...
“辨证脉学功夫沙龙”,是《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向华教授创办、组建,面向国内外脉诊学者、专家及爱好者开放的“脉学临床应用”的官方QQ群。 QQ群的广大会员们,通过提问、讨论和授课等多种方式,切磋脉诊技能,碰撞理论火花。《中医师承学堂:辨证脉学功夫沙龙(1)》采撷其中*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方法及其他理论成果,汇集成《中医师承学堂:辨证
本书为刘清泉教授关于中医急危证的医学讲稿,内容涉及名医成才之道、读经典明医理做临床提疗效、急危重症中医临床思维之思考、基于“经方理论”急诊危重症的思考、基于“藏象经脉理论”谈重度脓毒症的脏器保护、东垣学说在中医急危重症中的应用、基于伏邪理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对住院医师的急诊重症医学讲话、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相关问答、谈中医院ICU的发展思路、谈传统细料类中药与毒性药的使用、谈赵炳南先生全虫方的应用体会、浅谈对续命汤的认识、谈《医林改
《神奇三学易道医》以经典为根本,探微索隐,发奥启奇,颇多新意;不作离奇无稽之论,但发弘深有据之言;分别就《周易》《老子》《庄子》中的哲学内涵,原始医学、易道二学对中医药文化的巨大影响,王冰以《易学》《老子》《庄子》的思想训解《内经》《伤寒论》中的易学,以及明代医家张介宾集诸家之大成创立“医易学说”等专题,共设12章穷源竟委,以便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易、道、医三学相关、相融的发展过程...
全书为以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德教授亲诊医案为主,多为西医药治疗仍感棘手的疑难杂病疾病,诸如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结节、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唇炎、汗证、喉痹、月经不调、痤疮、不寐等,本书通过对医案内容的研究和解析,全书通过深入剖析张教授对各疾病的中医认识、临床辨证思路及用方配伍技巧,内容详实,疗效可...
《针刺治疗眼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除简介针灸治疗眼病的机理和方法外,重点介绍了42种眼科疾病的针灸疗法,包括穴位、针法、灸法和典型案例。本书主要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和针灸医生参考。针灸治疗眼病是庞老所擅,也是工作室的主要传承项目。包销1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 王中...
本书主要介绍了热敏灸的理论、技术操作、热敏灸优势病症的治疗方案和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论述了灸疗的新概念,更新了大家对灸疗方法和施灸部位的认识;详细介绍了热敏灸防病治病知识与方法,方便老百姓自己学习与操作;展示了热敏灸近期新的科研成果,开拓了读者的视野;列举了大量临床案例,让读者感受热敏灸的神奇效果...
本套书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机、辨证注意点、辨证思路、辨证思维程序示范、医案、常用中成药与经验方,重点突出辨证思路及病例思维程序示范,详细介绍各病症的辨治过程,给临床提供指导作用。本套书作为中医系列教学参考书,注重实用,可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及毕业后教育的各个阶段...
本书分为膏方医案、发热类疾病医案、心系类疾病医案、妇科类疾病医案、呼吸科疾病医案、杂病医案。以膏方为例,南方用作冬令进补的膏方主要以补肾为主,要掌握肾中阴阳平衡,水火既济,肾精化肾气即可。作者罗艳教授在东三省率先研制四季膏方,组建“三辨三衡”北方四季膏方辨证论证体系,开创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先河...
本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清代万县名医陈光熙传世《云峰医案》的学术经验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的研究成果。《云峰医案》刊印于 1873,为万州地区名医陈明赞跟师颠连道长的医案记录,曾为内部流传的秘本。本书处方用药特色明显,记录了当地群众诊疗情况,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一部有推广价值的古籍。本书根据内部流传版本进行精心整理,对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解释,并对其中的学术思想和处方用药经验予以详细分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尤在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著作。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生平概述,该部分在融汇尤氏医学著作的基础上,剖析其治学方法和学术渊源,提炼其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学术特点;然后是临证经验,该部分列举了尤氏擅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经典方剂的临证经验,以及辨治中风、痰饮、虚劳等内科各病的临证特色,首冠医论,次举医案,再作评述,论证结合,相得益彰;后两部分主要侧重尤在泾在中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学术贡献及后世
马培之,名文植,字培之,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苏武进孟河人,清代有名医家,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著有《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等。马培之精通内、外、喉诸科,尤以外科见长。其在中医外科领域,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强调外症不能着眼于局部,主张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结合刀针治疗,内外并举,故世人称其“以外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潜斋,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有名医家。作为温病学派之集大成者,王孟英注重经典,广采叶桂、薛雪、吴瑭、章楠等诸家言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温病理论多有发挥。另外,王孟英在诊断、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经验,充分反映在传世的医案、方书、评按著作中。本书内容包括王孟英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雷丰,字松存,号少逸,晚年自号侣菊布衣,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浙江三衢(今衢州)人,清代有名医家,代表作为《时病论》。雷丰以《黄帝内经》经旨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注重时令节气,区分伏气新感,论四时之病72种,治法60种,备用成方104首,附医案87则;提出依时分病、知时论证、辨体论治、以法统方,治温重视宣达透邪、顾护津液,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医外感病证治理论,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本书内容包括雷
本书为《常见病外治疗法丛书》中的一种。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法”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按摩、熏洗、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针灸、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外治法多达四百余种,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药物外治法
沈金鳌以《内经》为本,尊古而不泥古,广征博引各家学说,阐明杂病学术源流;临证重视脉法,以脉取证;重视培补脾胃,注重情志,善调气血,于养生也有深入的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沈金鳌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王旭高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靠前部分,生平概述包括王旭高生存的时代背景和从医经历等;第二部分对其主要著作的学术价值作了简要的概述;第三部分对王旭高学术思想的源流和学术特色作乐详尽的介绍;第四部分为临证经验,从内科、外科阐释了王旭高的临证经验,并分科列举王旭高经典医案;第五部分从历代评价和学派传承介绍王旭高对后世的影响。本书适合中医临床
本书系统研究了郑钦安的生平、里籍、师承、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学术思想部分,阐述了郑钦安乾坤坎离学说、真阳学说、万病一气学说、六经气化学说及其学术源流。临证经验部分,总结了郑钦安先生临床各科证治经验等内容,重点讨论了郑钦安在诊法、方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方面的经验。在如何科学、全面、客观地对待郑钦安开创的“火神派”学术方面,也进行了探讨,认为“火神”心法的立论基础是辨证论治,根本目的是针砭时弊,火神派治疗阳虚证、疑难重症的经
本书是《中国古代百名中医学家研究丛书》之一。在对许叔微现存著作《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及相关文献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学术影响、案例选评等六个方面对宋代临床大家许叔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许氏一生,先儒而后医,精思敏求,躬身实践,治伤寒宗仲景,于杂病取诸家,尤能不堕流俗,开辟新境,临证立方,通权达变,言前人所未言,示后人以门径,为中医
汪曾祺
林奕含
泰戈尔
阎连科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