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43124
  • 条形码:9787513243124 ; 978-7-5132-431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内容简介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江苏吴县人,清代温病学家。著有《湿热论》、《医经原旨》等。薛雪的学术特色主要有二:其一是辨三焦,详论湿热;其二是注《内经》,畅达经旨。特别是,薛雪所著《湿热论》,奠定了中医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石,对温病学派的发展、成熟、传承,可谓影响至深。郑齐编著的《薛雪》内容,包括薛雪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医经原旨》
二、《湿热论》
三、《日讲杂记》
四、《三家医案合刻·薛案》
五、《扫叶庄医案》
六、《薛生白医案》
七、《内经知要》(校注)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二、学术特色
(一)辨三焦,详论湿热
(二)注《内经》,畅达经旨

临证经验
一、四时温病
(一)风温
(二)春温
(三)外感湿病
(四)外感暑病
(五)外感燥病
二、咳嗽
(一)轻宣润降法
(二)化痰蠲饮法
(三)金水相生法
(四)培土生金法
(五)补肾纳气法
三、中风
(一)摄阴镇阳法
(二)培土宁风法
(三)益气温阳法
(四)化痰通络法
(五)凉肝息风法
(六)滋水涵木法
四、噎膈
(一)温运胃气法
(二)辛开苦降法
(三)泄金平木法
(四)辛香芳温法
(五)渐磨运荡法
(六)活血逐瘀法
(七)化痰涤饮法
五、泄利
(一)健脾祛湿法
(二)脾肾双补法
(三)导气利湿法
(四)清热利湿法
(五)养阴燥湿法
(六)温阳化湿法
(七)通阳化湿法
六、便血
(一)清泻胃热法
(二)清热利湿法
(三)滋阴降火法
(四)温阳益气法
七、便秘
(一)燥结
(二)阴结
(三)湿结
八、痞满
(一)分消湿滞法
(二)苦温燥湿法
(三)健脾化湿法
(四)通阳化湿法
(五)温中醒阳法
九、脘胁腹中诸痛
(一)肝胃不和与肝脾不调
(二)胃病治络
(三)病及血分
(四)其他证型
十、遗精
(一)交通心肾法
(二)补精化气法
(三)潜降固涩法
(四)酸敛制阳法
十一、淋
十二、浊
(一)浊病之常法——治分虚实
(二)浊病之变法——重在肝肾
十三、女科疾病
(一)女科奇经用药特色
(二)妊娠病
(三)产后病
(四)月经病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一)薛雪湿热类温病诊疗理论的拓展应用
(二)三焦辨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节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一、学术渊源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薛雪没有执弟子礼拜于某位名医门下,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医家。他与苏州名医吴蒙等人曾协助整理过王晋三的《绛雪园古方选注》,还校辑刊行了周扬俊的《温热暑疫全书》。通过对两位吴中名医著作的校辑、整理,对薛雪的医疗实践和编著《湿热论》不无裨益。但是这并不是薛雪成为一代名医的主要原因。其成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薛雪具备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加上他刻苦好学,广搜博采,所以能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理解深透。此外他天性聪颖,悟性很高。古语谓“医者,意也”,这个“意”,不是“臆测”,而是思想活动,是一个通过对各种文献和事物的学习、观察、思考、觉悟的过程。由于他熟谙儒学经典,对于中国儒学一贯秉持的宇宙观有着深刻的哲学领会,所以能够触类旁通,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其医学才能,不同于一般医人来自名师传授,而是得益于深厚的儒学素养以及哲学智慧。由于他长期与上层文化人士交游、为他们诊病,得到了这些人物的高度评价,才逐渐有了一般社会群体对其寄予的极大信任,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名医之路。  薛雪与叶天士同是清代康、,乾年间苏州地区著名的温病学家,“扫叶山庄”与“踏雪山房”的故事一度成为中国医学史的谈柄。在《冷庐医话·卷一·医范》中记载了这一故事的由来。  震泽吴晓钲茂才(剑森),言乾隆间吴门大疫,郡设医局,以济贫者,诸名医日一造也。有更夫某者,身面浮肿,遍体作黄白色,诣局求治。薛生白先至,诊其脉,挥之去,曰:“水肿已剧,不治。”病者出,而叶天士至,从肩舆中遥视之,曰:“尔非更夫耶?此爇驱蚊带受毒所致,二剂可已。”遂处方与之。薛为之失色,因有扫叶庄、踏雪斋之举。二人以盛名相轧,盖由于此。其说得之吴中医者顾某,顾得之其师,其师盖目击耳。  虽然今天已无从考辨这些记述的真伪,但是厘清这些记述背后所折射出的叶、薛二人在社会地位、个性风格上的差异,可能有助于理解薛雪学医成才的人生轨迹。叶天士由于自幼失怙,家境贫困,因弃举子业,致心于岐黄。他靠学医谋生,转益多师,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说。由于他的实践经历比较丰富,接触了大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病患群体,熟知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使他才有可能对其带来的疾病作出准确判断。而薛雪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属于士大夫阶层,少年学习诗文,受科举致仕传统观念的熏陶,两征鸿博,平素与之交往的都是名士、文人。对于一个更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他根本不得而知,所以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文中“挥之去”这三个字,形象地把薛雪才气横溢,风雅放诞,博学多才,不屑以医自见的气质刻画出来了。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才造就了《温热论》与《湿热论》的瑜亮交映,才有可能留下叶、薛交恶的故事。同时,当我们仔细梳理薛雪的学术思想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叶天士学术思想的学习与借鉴。比如,《湿热论》中亦有卫、气、营、血传变路径的描述,薛案中亦不乏奇经用药、柔剂养阳、久病人络等叶案的影子。由此可见,薛雪对于年长他14岁,且在该地区已负盛名的叶天士,并不完全是“道不合,不相为谋”,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态度。这对于薛雪在医学领域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雪 作者简介

  郑齐,男,1975年出生,河北省南宫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医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从事中医经典研究、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学术流派研究、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参编《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