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0(6.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17576
  • 条形码:9787513217576 ; 978-7-5132-175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内容简介

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约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之间。江苏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张璐业医60余年,是清初三大家之一。著有《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多部著作。张璐在伤寒学、治疗学、诊法学、本草学等领域均成就卓著;临床上对内、外、妇、儿科多种疾病的诊治,均具有鲜明的特色。张璐在医学理论、杂病证治以及伤寒研究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重视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与方药分析,经过几十年的临床与研究,整理各家,写成《张氏医通》,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乔青编著的《张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内容包括张璐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江苏医学的发展
(三)吴中医学的影响
(四)丹溪学派的影响
二、生平纪略
(一)籍贯考辨
(二)卒年考证
(三)生平事迹
(四)张璐的家族背景
三、从医经历

著作简介
一、《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二、《张氏医通》
三、《本经逢源》
四、《诊宗三昧》
五、《千金方衍义》
六、其他著作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伤寒“错简重订学说”
(二)内科杂病治疗
二、学术特色
(一)伤寒学
(二)治疗学
(三)诊法学
(四)本草学

临证经验
一、时病病证
(一)感冒
(二)冬温
(三)湿温
(四)春温
(五)暑温
(六)秋燥
二、肺病证
(一)咳嗽
(二)肺痈
(三)喘证
(四)肺胀
(五)哮病
三、心脑病证
(一)心悸
(二)胸痹心痛
(三)眩晕
(四)中风
(五)痫病
四、脾胃肠病证
(一)痞满
(二)腹痛
(三)呕吐
(四)噎膈
(五)泄泻
(六)痢疾
(七)便秘
(八)疟疾
五、肝胆病证
(一)黄疸
(二)胁痛
(三)鼓胀
六、肾膀胱病证
(一)水肿
(二)淋证
(三)癃闭
(四)遗精
七、气血津液病证
(一)血证
(二)汗证
(三)消渴
(四)虚劳
(五)积聚
(六)厥证
八、经络肢体病证
(一)头痛
(二)痹病
(三)痉病
(四)腰痛
九、妇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崩漏
(三)经闭不行
十、精神病证
(一)癫病
(二)狂病
(三)郁病
十一、医案医话精选
(一)医案选
(二)医话选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一)外感病证治发挥
(二)脾胃病证治发挥
(三)血证证治发挥
(四)针灸临床证治发挥
四、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节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1.温病学方面  元末明初,王安道在所著《医经溯洄集》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新见解,指出温病的发病机制是“热自内达外”,故当治里为主。这使温病学从名称和治法上得以摆脱伤寒的羁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接着,明末吴有性著《温疫论》,这是我国**部关于传染病学的专门论著。此书突破了历来对温疫病因、病变和临证诊疗的固有认识,把温疫与其他热性病,特别是与伤寒明显地区别开来,建立了以感染戾气和机体状况不良为发病机理的新理论,这无疑是对中医温病之传染性的揭示。尤其到了清代,温病学经以江苏为主的医家深入研究与阐发,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学说。叶桂的《温热论》,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演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总纲。他还根据温病的病变过程,归纳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4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吴瑭的《温病条辨》,在总结和发展叶桂学说的基础上,又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列述了风温、温热、温疫等9种温病的证治。薛雪的《湿温篇》还提出“湿热”不仅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热”大异的见解,进一步完善了温病学说。其他,如陈平伯、张路玉、周扬俊、柳宝诒、戴北山等,也都是一些颇有影响的温病学家。他们在学术上的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说的内容,使之*终成为与伤寒相羽翼之学说,补充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2.临证医学方面  自南齐龚庆宣撰《刘涓子鬼遗方》以来,随着临证经验的不断总结和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明清时期接连产生了以江苏医家为代表的各个外科学派。明代中期,薛己(著《外科发挥》)重视整体观,认为所有外科疾病均发于内,治疗主张以调整内部气血为主;在诊断上,注重四诊合参。王肯堂(著《疡科·证治准绳》)对外科疮痈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护理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大量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所载的治疗疮疡单方。  明代影响较大的外科学派,是以陈实功《外科正宗》一书而得名的“正宗派”。“正宗派”主张用消、托、补三法治疗肿疡,即肿疡早期以消法为主,肿疡后期及溃疡早期以托法为主,溃疡后期以补法为主。在学术上,陈实功一反过去只重药物内治而轻刀针腐蚀的保守疗法,强调内外治并重。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截肢术、下颌骨脱臼整复术、死骨剔除术及痔漏治疗术等。后世对“正宗派”向有“列证*详,论治*精”之赞誉。  到了清代,以著《外科全生集》的王洪绪为代表的“全生派”以及以著《外科心得集》的高秉钧为代表的“心得派”,成为当时两个主要的外科学派。“全生派”将各种外科疾患,分别归纳为阴阳两大类论治。主张凡痈肿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并禁用蚀药。对一些慢性溃疡性疾患的处理,每有独家心得。所述阳和汤、犀黄丸等名方,至今仍为中医外科治疗结核性疾患所常用。“心得派”由于受温病学说的影响较深,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常秉温病学说,故又称“温病派”。此派在学术上能吸取各家之长,兼收并蓄于一炉。其以内治法处理外科疾病,辨证时常以两个以上病证合并讨论,多有经验之谈,对后学很有启迪。  明清时期的外科学派,虽也各有门户之见和偏颇之处,但总的看来,各派所强调的往往也是他们独具心裁之处,起到了充实中医外科学宝库的良好作用。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张璐 作者简介

  朱乔青,女,1975年出生,浙江省海宁市人;医学硕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从事中医教育管理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案例的等级划分及试用》《浅论张璐的血证治疗思想》等论文。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