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具有一种本体论地位,基于家而延展出一种蔚为大观的文明。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关键角色,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根基性模式。近年来,家的问题隐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话题,昭示了中国哲学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姿态。《现代儒学》第十辑的主题为家的文化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本书正是国内相关研究的结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意识。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小阶段。二是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三是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
书稿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实践案例的系列成果之一,上篇“《论语》72章导读”,是根据辛意云先生的讲解所整理的讲稿(含诵读音频和讲解音频);下篇精选来自全国的学员老师们在学习《论语》过程中撰写的36篇优秀家书(已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播,含高质量音频),是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的学员老师们一起用心聆听《论语》、撰写《论语》家书的自我修养记录。本书稿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们在《论语》的智慧滋养下,在
"李零先生曾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的真相》是贾志刚老师在前人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一套历史读物。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有的篇章重新分类,在上篇中罗列出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贵族精神18条,总结出孔子的自省、知耻、自尊自爱、包容和敬畏、坚持与变通。下篇则针对性地对孔子的弟子进行专题介绍,为我们还原了完整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土匪的子路、土豪的子贡、社恐的冉有、博学的子夏
本书是休谟旅居法国期间写成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共分三卷,从知性、情感和道德三方面探讨人性的原理,阐明了作者最主要的哲学思想...
《自然的体系》是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但又绝不是一部塞满艰深晦涩的奇特术语的不可思议的天书。它是通俗易懂的、情文并茂的、有血有肉的。它是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前夕的进步思想家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对当时的暴政和宗教所表现的强烈的憎恨、对备受压迫和愚弄的不幸的广大人民所流露出的深厚的悲悯心情,使人受到感动;而且人们也几乎透过字面隐隐听到革命的战斗号召,从字里行间嗅到强烈的革命气息。...
本书追溯人文主义传统的演变历程,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做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全书勾勒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天才人物们在哲学、文学、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璀璨成就。作者多年浸淫古典学的深厚学养及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为这本小书赋予了奇妙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最宏阔的主流之一,若我们的思考不拘泥于具体术语和学派,则可认为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典,流衍于中世,
本书通过挖掘宋代启蒙道德教育的合理部分,试图从对当下儿童普遍道德问题的解决、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世俗儒家伦理研究的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四方面进行探讨,以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西方大观念(两卷本 套装共2本)》原版由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出版,华夏出版社引进。 该书包括了代表西方文化主要特征的102个观念,其意在为读者阅读“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提供一个总论性的概述和主题索引。 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问题集,我们所关心的“哲学问题”差不多都包括在这里了。在每一章的总论后面,都隐藏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该书恰可以供我们作为探讨的起点。 该书由著名学者陈嘉映主编并主持翻译,众多著名的翻译家如邓正来
唐代易学研究专著。自唐《元包经传》《关氏易传》相继创作流传后,学者对两书毁誉参半。誉之者多认为两书在易学目前具有重要地位,毁之者多认为两书价值不大。因两书成书时间相近、命运相似,学界对两书的真伪、作者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论,且目前还未见专门的研究专著,故对两书进行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据此,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点校《元包经传》,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范氏天一阁本点校《关氏易传》,并分别对两书的
程凤翔纂《喀木西南志略》,清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书,是目前所知早的藏东南地区方志和清代一部专门记载西藏边境地区的地方志文献。本书以中央民族大学所藏孤本为底本,对这部清代西藏地方志进行全面校勘和整理,对其编撰情况、成书过程、体例内容、资料来源及地位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本书的出版,既是中国藏学汉文古籍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的重要成果,亦为我国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拥有主权并行使有效管辖提供了有力的地方志证据...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本辑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历史著作述评、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价值实践问题研究以及研究动态。收录本辑的文章中有关于价值论研究期待“自我革命”的访谈、有对《西方价值理论研究》著作的评述、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对伯克特《马克思与自然》的评述、有从评价和探究角度对杜威评价理论的分析、有对梁漱溟“文化三路向”的价值哲学分析、有关
《实用主义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一期。作为一个供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集刊将及时反映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实用主义和美国思想文化研究成果,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界对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深度的探讨和建设性的合作。本辑主题为“心智的生命观”,探讨实用主义在预测心智方面的应用。本辑所选论文既有国内学者的专题研究,也有国外知名学者经典名篇的译文,规范严谨,理论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实用主义的推荐阅读书...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老庄哲学思想、儒家生命伦理、德勒兹生命论哲学等视角展开研究。如《论老子的圣贤智巧对庄子和孔孟的超越》一文提出,老子的智巧以事功完成为目标,透过让利,让众人服务于事功的目
《中国美学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为主编,王怀义为副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美学研究》学术内容丰富,涉及美学史、美学理论、美学与现实生活及人生等各大研究领域,包含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美学译文和书评等板块。本集刊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中
本书为李新异老师对《了凡四训》的译解。《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主题思想就是告诉人们,命运不但是可以改变的,还是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作者结合了凡先生的生平和家书内容对《了凡四训》重新整理,通过解读《了凡四训》, 帮助国人了解中国古人对命运的探索和研究,进而在人心、工作、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架设新的桥梁,使得人的心灵真正臻于美好,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
鲁迅思想是一个复杂、多向度的整体,它包括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百年来的鲁迅研究史,主要是在思想史和心灵史这两大方向展开,再延及对论著、作品的解读,本书则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观念。作者并非去论证鲁迅是位哲学家,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追溯鲁迅思想与外部世界哲学思潮之关联。如与严复的哲学、社会学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与卢梭哲学、与尼采哲学、与马
德勒兹认为,欲望是一种生产性的积极力量,渗透于个人、社会、国家等各个领域,一切生产都是现实的欲望生产,欲望机器就是社会机器。德勒兹希望我们去做的,是一个欲望机器归零的境界。一般人在每一次逆境、失败、挫折时,只有在此时把自我或者自我原来的执着消解、归零,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和谐元素”。 杜锺敏教授的这本书,则继承和发扬了德勒兹的观点。她的笔墨不在于重复德勒兹的哲学,而是重在从日常的生活出发,用德勒兹的哲学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答疑
本部译著包括形而上学十四卷的内容,叙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附录:纲目(章节分析)译者附志等...
本书是涂尔干晚期代表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最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论语》,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为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之间的相互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为古代读书人必读经典,对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影响极大。本书以清代阮元校刻的《论语注疏》为底本,进行注释、今译、疏义。“注释”追求朴素简洁,所引诸家见解,皆标明来源,遇异说处则明确取舍,不作详细考释。“译文”在准确性之外注重达意,希望重建对话的生动性与当时
《神圣人生论》全书分为《引论》《申论》《哲论》三部。在《神圣人生论》中,阿罗频多根据奥义书、韦陀、薄伽梵歌、瑜伽及欧洲古典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实践论的研究出发,在对“梵”“超心思”“整体知识”“和谐”“解脱”等一系列哲学范畴的研究中,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神圣人生”的理想境界与显现的必然性,构建了神圣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分卷。全书立足于经典原著,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以优美的文字创新性地介绍了18世纪启蒙时期的法国哲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蒙田、帕斯卡尔、培尔、丰特内勒、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七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篇介绍了拉美特利、萨德、狄德罗、爱尔维修、孔狄亚克、达朗贝尔、霍尔巴赫等七位法国唯物主义者;下篇介绍了布丰、杜尔哥、孔多塞、西哀士、圣西门、孔德等六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哲学家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总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叶秀山撰写的“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下篇为王树人撰写的“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上篇论述了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西方哲学之本源、哲学的古代观念、哲学的古典形态、哲学的当代形态,以及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传统及当代分析哲学之趋向。下篇主要对“融合”概念的深层内涵、翻译的本质及其在哲学和文化融合中的地位做了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历史阶段:明末清初中西哲学
本书从“家风家教”、“人道伦常”、“修身齐家”三大方面,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地阐释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累积智慧,树立影响,让子孙世代受益...
本书是站在阳明心学的立场上,对《论语》做出了深层解读,对《论语》中的每一条语录进行注释、翻译和问答。本书的精华在问答部分。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读者在弄懂《论语》语录的字面意思以后,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深意。《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受到国人的推崇。但是,由于文字障碍和思想隔阂,社会一般读者阅读《论语》有畏难情绪。本书是为这类读者服务...
本书基于模糊理论探讨多属性决策与决策风险问题。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经济、管理、工程、军事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中,往往要求备选方案有明确的属性值,而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多属性决策问题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并且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很难获取准确的属性值,常常以模糊信息或语言化信息给出。一般模糊数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时,已表现出较好的性质
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一书是专为英美读者写的一部现象学入门书,完成于1959年,多次再版和修订。本书是根据1982年第三版译出。作者是按照现象学运动的历史向一般读者介绍现象学运动,对现象学运动的起源、成长和繁衍加以简明易懂的叙述。著者认为,现象学运动并不是胡塞尔一个人的现象学的发展史,这个运动的多样性比起他相互联系的统一性更为突出。本书从现象学纵向的历史发展方面和横向的传播方面,展示了现象学运动丰富多彩的内容,是迄今为止介绍现象学的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包括清代有名经学家、常州学派首创者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和《毛诗说》三种著作,庄氏关于《诗》《书》二经的阐发说解,也全部见于此三书中。庄存与曾自称“生平于《诗》《书》之学最明”(庄绶甲《尚书既见跋》),可见三书在庄氏心目中较为得意。与乾嘉长于求是、短于风议的学风不同,三书不斤斤于训诂考据,而是摆落文字,以阐发经典所蕴涵的先圣微言大义为尚。于《尚书》辨史事、明是非,于《毛诗》阐诗心、原诗旨,原始要终,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近代哲学始于新教,完成于黑格尔,近代哲学是一个将上帝实化和人化的过程,黑格尔将上帝(绝对精神)设想为一个活动过程,就是对近代哲学的一个复写。第二部分阐述了新的哲学,即人本学唯物主义。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思维的感性实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以人为基础的,此外,人的本质只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因此,要建立一种爱人的哲学,或者爱人的宗教,就是建立一
在本书中,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为其出发点,系统地建立了以幸福和人追求幸福为中心的伦理学体系。具体而言,费尔巴哈认为,利己、自爱、追求幸福是人的自然本性,并把利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上的善恶和幸福与否和怎样追求幸福是分不开的。另外,费尔巴哈还在书中批判康德把道德与幸福割裂的伦理学,主张建立以自爱自爱和世俗的幸福为基础的道德。他把爱看成是伦理学的优选原则,把幸福分为低级幸福和高级幸福、暂时幸福和长远幸福,主张人应追求更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内容为推崇公羊学,阐发“《春秋》大一统”之旨,杂糅儒家思想和五行学说,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神秘主义体系。清代的苏舆广采前人研究成果,著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此次整理,以1910年王先谦原刻本为底本,通校了凌曙本。 遇有异文,又参校了卢文弨本和《四部丛刊》本。其他引文,亦找原书作了校对。 文字凡有改动,咸出校记说明,惟显误字、避讳字径改
《墨子》共十五卷七十一篇,内容包括修身、尚贤、节用、兼爱、非攻、非乐、攻城、守备等,是研究先秦墨家学派及其创始人墨翟思想学说的重要著作。本书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覃思十年,精心结撰”(吴毓江语)之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古籍整理专家孙启治先生对其做了精心整理,校勘文字讹误,断以新式标点,非常方便读者使用。本书除了包含《墨子》七十一篇正文外,还有多篇附录,包括传记、序跋、考证、佚文及《墨子后语》等,为读者进一步研读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卷收录10篇文章,分别为:1. 说明我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片段,2.论“哲学的开端”,3.改革哲学的必要性,4.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5.黑格尔哲学批判,6.谢林先生,7.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8.对《哲学原理》的批评意见 ,9.因《专享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10.法和国家。其中九篇表达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哲学观,其中既有费尔巴哈对别的其他哲学家的述评,也有费尔巴哈对自己哲学思想的直接表达。在这些内容中,
《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晚年对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的总结之作,在《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费尔巴哈改变之前的唯物主义立场,重新阐述一种新的唯物主义观点,即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阐释了其感性唯物主义的立场。具体而言,费尔巴哈表达了这样的唯物主义: 肯定现实的、感性的人,亦即肯定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方面,在感性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和规定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这种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观上,体现为历史唯心主义...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是从作者已经发表的260余篇论文中精选22篇编辑加工而成的,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从逻辑上集中体现了作者重读马克思的理论成果。着重从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批判),以及历史批判、政治批判多维视角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明确提出:在历史批判和政治批判,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多重批判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的哲学,又深度契合着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当然是
《哲学中国》辑刊每年出版两辑(逢6月和12月),每辑有一主题,就哲学领域之各种论题展开讨论和对话,激发哲学智慧,塑造意义世界,关注公共生活,化解全球风险。 本辑为第三辑,主题是:什么意义上的共生?分为什么意义上的共生、东西方哲学论说、新著评论、哲学家访谈录、哲学殿堂五个栏目。 ...
我们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城市社会,亟待建构与深化空间与城市哲学、人文城市学等研究。空间与城市哲学是当代理论与现实研究的重要新论域。本书对空间与城市哲学进行专题探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哲学的实践趋向,城市哲学的理论构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城市价值与人民城市。本书既是城市哲学、人文城市学等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也是一部专题研究著作...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朱光潜谈修养》两部分内容。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1926年11月至1928年3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年3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
传本《墨子》共十五卷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城守诸篇,指的是自第五十二篇《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堙》《备突》《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这些篇章的前七篇,主要讲的是城池防御的器备和人员配置;后四篇主要讲的是守城的制度法令。整个城守诸篇,集中反映了墨家在兵学方面的成就。 墨学在先秦号称“显学”,墨家徒众甚多,秦汉以后儒学独尊,墨学被冷落了一千多年,期间虽有西晋鲁胜《墨辨注》以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宗教观念的批判性阐释》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秉持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精神,从不同角度对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宗教观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该书采取了还原性阐释、批判性阐释和对话性阐释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融合宏观理论思辨与微观史料梳理,致力于还原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宗教观念的独特历史场景和文化生态,厘清康德、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新教基因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呈现马克思、恩
《庄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蒙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单位共同组织编撰的专业学术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地共建国家智库平台,集中推出当前国内外庄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本刊深入挖掘庄学思想内涵,分析庄学的源流与特性,探究庄学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办刊宗旨...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致力于弘扬作为宋明理学重要学派之一的关学思想,收录吴震、林乐昌、丁为祥、朱汉民等知名学者的关于关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思想研究、张载后学研究和历代学者对于关学的诠释等,研究视角包括经学、哲学、伦理学的多个维度,既有宏大的总体叙事,如探讨关学的原型、流变及其研究空间,又有微观的具体问题研究,如分析张载的心学思想以及心性大小之辨。可以说,该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目前关学研究的前沿水平...
《印度近现代哲学史》全面阐述了二百多年印度近现代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几十位哲学家的哲学和社会改革思想,对研究印度文化、认识印度近现代社会发展和思想变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印度近现代哲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印度近现代哲学发展史的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关学四书学研究》是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作者既着眼于经典诠释与思想演进,学派争鸣与问题论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注重对关学四书学在总体宏观上推进和局部微观上深化,力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文字雄美、想象丰富,善于通过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兼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选译》对《庄子》精选精译,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
《韩非子治道思想研究》试图对韩非子治道思想这一老问题在学界研究基础上做出新解读,认为韩非子治道的要义是,君主通过全面控制建构出绝对的政治秩序和权力秩序,与此同时君主亦需相当的自我控制。该书重新阐释了韩非子治道思想的逻辑结构——势-法-治:“势”论聚焦政治哲学中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但“势”并不等同于“权力”;“法”具有“绝对性”,这是对前期法家的重要推进;“术”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君主对官僚系统的整体控制,二是君主对官僚
本专著主要研究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来源、发展轨迹、内在结构及其新时代的价值。通过运用比较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后思索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整体逻辑,澄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历程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逻辑。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致力于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论
《宽容》是人类文明大众普及先驱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得意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全球发行,至今已畅销近百年。 本书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为出发点,以时间为线,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由史前时代、古典时代、教会时代到现代的几千年文明的变迁,行走于人类自身宽容与偏执、美德与现实的对立交锋之间,深度剖析其本质与特征,讲述人类奋斗与自我救赎的跌宕传奇。全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让后人在清晰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能
本书共四篇,内容包括:学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行动——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阎连科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林奕含
老王子
梁实秋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