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为清代林之翰代表作。林氏博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先哲精髓,并加详注,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
仲景之说传世几经波折,从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孙思邈《千金翼方》收录到宋之前各个版本残缺不齐或编排体例多样,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伤寒论》发展。直到《宋本伤寒论》的出现,结束了《伤寒论》版本的混乱局面和传本歧出的历史。在此期间,其学术发展多以北方及中原地区为主,然随着历史进程,此书濒临绝迹。自古江南诸师对仲景之说非常重视,孙思邈曾感慨:“江南诸师密仲景要方而不传”。直到明清时期,常熟人赵用贤、赵开美父子翻刻宋版《伤寒论》,促进此经典著作在
《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著,经何秀山选按整理后,又经其孙何廉臣校勘增订 ,最后由曹炳章重为参订,将原书增为四编、十二卷 、十二章。俞氏生活地方地处江南卑湿,外感湿邪为患,多夹杂证,该书以外感病立说,折衷仲景之学,参以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有性、张介宾等医家的医学理论,以六经辨证的理论用于各种外感病(包括寒、温两类感证)的论治,参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方药配伍及病后调理方法。内容包
《华佗中藏经》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卷凡49篇, 第1至16篇, 阐述中医基本理论, 第17至20篇, 专论危急重慢病证 ; 第21至32篇, 为华佗创立的“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脏腑辨证八纲 ; 第33至47篇再论杂病诸证 ; 第48至49篇, 集中讨论“察声色形证决生死法”。下卷是奇方效药。本书是临床实用之中医典籍, 是古代中医课徒之读本, 主要的学术思想观点有“天人相应”的指导思想, “贵阳贱阴”的学术观点, “阴阳否格, 上下不宁”
《伤寒补天石》,明?戈维城撰。戈维城,字存橘,江苏吴中(今吴县)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于明万历、崇祯至清初。著《伤寒补天石》正编上、下卷和续编上、下卷。该书上卷自“伤寒统辨”起至“冬温伤寒”共51篇;下卷自“时行疫证”至“足厥阴肝经证”共46篇;续编上卷,自“恶风恶寒”起至“背恶寒”共47篇;续编下卷,自“心悸”起至“百合病”共43篇。其学术成就在于较早从辨证论治角度研究《伤寒论》,以伤寒统辨温疫杂症,以辨似统揽诸症诸法,以类症、类
《随息居饮食谱》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着。《随息居饮食谱》共一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学、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诊宗三昧》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昧》,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璐撰写的诊法专著。全书一卷,十二篇。1—2篇阐明医学宗旨,3—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7篇详载32种脉象,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9—12篇讨论脉之顺逆与妇婴之脉。该书文语隽永,论理透彻,是中医,临床医师及诊法研究者的较好参考书...
《医方考》,明?吴昆著。全书6卷,按病症分为72门,选方780余首方。每门前先叙其病因病机,再汇集同类方于后,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症、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详加考释与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吴氏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开方治病”的弊端,广摭博采,旁征博引,去芜存菁,由博返约,集历代医家之精华,以及自己过人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了内科、外科、妇
本书以清嘉庆“平津馆从书”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近现代各种版本为校注本。为了使读者能够无障碍地轻松阅读,对较难的中医术语和名词做了注释,原典中上卷和中卷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并结合生命科学、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中或隐或现的思想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全书中药材插图均采用数码摄影高清原色图。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西学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批注的《金匮要略》原文以邓珍本为底本,并参考吴迁本。为保持《金匮要略浅释》原貌,全书以批注为指导,对原《金匮要略浅释》的文字进行勘误与订正,同时,也收录了李克绍先生后期对《金匮要略》专题研究的部分著述...
全书六卷,立温病证治法238条,并于诸条之下自注自辨。卷首“原病篇”,引《内经》原文并加以诠释阐发,以原温病之始;卷一至卷三将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四时温病证治分录于上、中、下三焦篇;卷四为杂说;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男...
本书为《中医临床推荐阅读丛书》之一,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本书为《神农本草经详解》,是柳少逸先生在其父讲解神农本草经基础上的增补。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对原文进行断句,并解词,然后是柳吉忱先生的讲解,其后柳少逸先生又以“续解”的形式,补充了每药的基原及临床配伍应用,并进行归纳总结,对读者学习《神农本草经》颇有裨益...
凌奂著有《医学薪传》一卷、《饲鹤亭集方》两卷、《外科方外奇方》四卷、《凌临灵方》、《饲鹤堂藏书志》、《六科良方集要》...
本书共8卷,第一卷总论血证,卷二论述血上干证治十四条,卷三论述血外渗证治七条,卷四论述了血下泄证治六条,卷五论述了血中淤证五条,卷六论述了失血诸见证四十条,卷七卷八为编列本书所用各方...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
全书包括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性气好嗜、宴处起居、食治老人诸疾方等内容。主要论述老年保健、四时摄养措施、疾病预防理论及治疗方法。主张老人有病,先食疗之,未愈则命药疗之。饮食宜温热熟饮、忌粘硬生冷。药饵宜用扶持之法。本书对后世老年人养生理论影响较大...
全书取《本经》药物二百二十二种,又采一百四十三种,以合三百六十五之数。各药之前,注明出处品级,次行列药名、气味、良毒、功效、主治,是为正文。本书以阐述药理为主,对研究古代本草学有一定的价值,是药学工作者研究药物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之一,共二十二卷,注释明白晓畅,所引用古籍数十部,对中医文献整理及临床运用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是广大中医爱好者推荐的书籍,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以及在校师生阅读使用...
《济阴纲目》被誉为中医妇科权威性著作。书中阐述了从调经、止带,到求子、产育以及产后杂病、乳疾,生长发育等多种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全书为5卷,次年重刻,康熙四年(1665),汪琪因“原版无存,世人每欲购求遗本,真如丹经仙,可思而不可得”,乃予笺择重订,删去武氏自撰6篇医论,增加眉批1430余条,改为14卷付梓。14卷本大量刊行,版本达36种...
本书精选了历来有名医家所创之方,再加之自己的见解,分析中肯,说理透彻,颇为实用。因此,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中医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共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辨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卷三为儿科病;卷四为妇产科病...
《伤寒论类方》,清代徐大椿撰。全书共四卷,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等12类,每类先定主方,然后以同条诸方附于其下,条分而缕析。编排方法上,首列方名,次方药,次煎服法,次原文适应证。注文则以夹注按语的形式出现,阐释经方的精思妙用及证之病变机理。本次整理以乾隆半松斋本为底本...
《伤寒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 影响 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 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 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
《汤头歌诀》是清代医家汪昂编撰的方剂专著,全书选方三百余首,以韵文编纂,朗朗上口,便于诵记,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尊为四小经典之一。此次出版的是现代版的《汤头歌诀》。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并在程度上对古文版《汤头歌诀》中的用药剂量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换算,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为了适应当前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工作的需要,帮助规培学员学习记忆相关知识点,《中医必*经典和必背方剂》编写时参考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等,选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的重点条文120条。每一条条文包括原文、按语、语译三部分。同时,该书以简洁性、实用性为导向,选取了临床上常用的160首
《广瘟疫论》系中医经典文库之一,乃清代戴天章著,彭丽坤、陈仁寿点校。该书在吴又可《瘟疫论》的基础上重点辨析瘟疫与伤寒之异,对二者的早期证候鉴别、病因、受病、传经、兼证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区分,并总结了汗、下、清、和、补五种治法,是一部说理透彻、简明清晰、易学易记的温病学著...
《金匮要略今释》撰于1934年,八卷。陆氏综合《金匮要略》的历代注疏,参考目人学说,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并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作出了大胆尝试...
《伤寒论今释》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诠释,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
宋本《伤寒论》和《金匮玉函经》均由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校正,均是《伤寒论》的优质版本,但《金匮玉函经》流传不广,到清初才再次面世。现把这两个版本对照排版,便于《伤寒论》研习者对照阅读,通过对比文本之间的区别,加深对《伤寒论》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是深入学习《伤寒论》的新工具...
本书介绍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名医,四川省名中医,自贡市首届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黄福忠、黄福发等长期研习《伤寒杂病论》的学术资料。本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伤寒论,下篇金匮要略。对原文做了详细的注解以及提示,校勘,选注,按语等,以帮助中医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本书是作者长期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杏林辛勤耕耘60年的心血结晶。本书内容翔实,知识面广,学术性专,可读性强,可供中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药院校师生及
“典籍里的中医丛书”精选善本,力求复现原文,呈现中医典籍美篇;坚持繁体竖排,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超显中医文献典籍的书卷之馨;中医药典籍源远流长,版本多甚,文字有异,对书中异体字、通假字径直统一,减少研阅阻碍;重在原文,少选释注,仅加句读,给发皇古义,寻觅先贤之旨留下更大的理性思绪空间,利于学术探研。 期望“典籍里的中医丛书”的出版,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学根源与精髓之所在,使广大的中医人通过温习中医经典、传承中医经典、弘扬中医经典,成
该书为晋代王叔和撰, 宋代林億等校定, 元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此次出版为竖排繁体, 共10卷。本书为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 阐析脉理、脉法, 结合临床实际, 详辨脉象及其主病。本书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 卷一为脉学基础, 包括脉形状指下秘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持脉轻重、辨脉阴阳大法等 ; 卷二为二十四种脉 ; 卷三为脏腑脉法 ; 卷四为三部九候脉证 ;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本书采用竖排繁体形式, 以“问经堂丛书”清孙冯翼编的刻本《神农本草经》三卷作为底本, 本书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 代代口耳相传, 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 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 载药365种, 其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
本书为竖排繁体字, 共6卷, 约22万字。双色印刷, 《问心堂温病条辨》为底本。卷首除序、凡例外, 设“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 引《内经》文19条, 其下分注, 以溯温病学说之源。卷一为“问心堂温病条辨上焦篇”, 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 列治法58条, 方46首 ; 卷二为“问心堂温病条辨中焦篇”, 论述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中焦证, 列治法102条, 方91首, 卷三为“问心堂温病条辨下焦篇”, 阐明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 共列治法7
本书为竖排繁体字, 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共24卷, 81篇, 所论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 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 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 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 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 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
《灵枢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与《素问》共同构成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现存81篇,分为12卷,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特别对经络腧穴和针刺方法的论述更为详尽,为后世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证传奇 中医消化病实战巡讲录》由广受欢迎的中医巡讲讲稿整理而成,集合了王三虎、王幸福、王长松及郭立中四位中医高手之临证经验、用药心得,是《临证传奇》系列的开篇之作。 其中,前三篇从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便秘与腹泻、慢性胃炎等方面开讲,展现了各位主讲者对中医治疗消化病的古籍经验和当代临证的深刻认识,以及各自的独到观点和用药体会;附篇则对尿路结石的辨证治疗进行了梳理。 《临证传奇 中医消化病实战巡讲录》语言质朴通俗,论述翔实可
《难经》全书采用问答式的体裁,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对《黄帝内经》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较为详尽阐释和发挥,阐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治则理论,从脉学、诊法到经脉、腧穴,特别是对脉学的的论述,尤为精要。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并比较系统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针刺上的作用...
《汤头歌诀》为清代有名医家汪昂编著,全书分门别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症加减都写入歌诀中,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便于使用和记忆,深受广大中医学者的欢迎。但由于文体所限,原著让人难以深悟,本书为其白话解,首先简述每类方剂的概念、分类、适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然后列正方。每首正方下列方名与来源、方歌、组成、用法、功用、主治、证治机制、方义分析、临床运用等项。在第1版基础上,本次再版增加了医案选录部分,包括
《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上卷“脉证治法”,主论小儿常见病证81条,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后世儿科学的辨证论治及脏腑辨证理论奠立了基础;中卷“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乃治病验例;下卷列治小儿病证诸方120余首,其中多有化裁古方所刨制的新方,如六味地黄丸、异功散、豆蔻香连丸、小香连丸等,都是流传至今、切实有效之方。《小儿药证直诀》后又附有“阎氏小儿方论”及“董汲小儿方论”...
宋瑞祥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梁实秋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泰戈尔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