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会笺》是日本江户幕末以来至明治时代(相当于晚清道、咸以降至民国初年)的著名中国学家竹添光鸿注释《左传》的重要著作。作者竹添光鸿遍览二十世纪以前中日主要的《左传》注疏之作,尤其是中国清代学者的训释成果,参稽比勘诸家观点,考献征文,折衷众意,融旧铸新,撰成《左氏会笺》这部长…
诗歌是最具魅力与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但是,中国诗歌史却并非始终充满诗意。诗在唐代被列为科考项目,官方力量以诗赋取士的形式介入艺术创作,干扰了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轨迹,改变了诗歌创作者的思维方式。诗意随着原创性的衰退而淡化消失,诗艺则因科场的程式化要求而过分凸显。 传统诗歌研究…
《汉语修辞术研究》研究了修辞学与修辞术的关系,具体研究了词语修辞术、句式修辞术、篇章修辞术、语体修辞术、辞格修辞术。…
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语言研究与产业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此外,本专著弥补了旅游英语认知研究一些空白。本书内容分成三大部分:理论概述、本体研究和成果应用。理论概述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的阐述和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论框架的构建等;本体研究主要对词语、句子、语篇和语境中特…
虽然桑塔格在文化批评界显赫的名声和地位主要来自于她的散文和批评著作,但她本人却更看重自己作为小说家的地位。本论题正是以桑塔格前后四十年创作观的发展变化为着眼点,着重考察桑塔格的长篇小说创作,同时结合她本人在不同时期对文学问题、美学问题及众多艺术家的评论,试图发现她对小说基本…
本书首先界定了“人称代词”这一概念,理清了由于由于人称代词和名词相交叉而产生模糊的两大关系:一是人称代词与称谓词的关系,二是谦敬辞、倨傲辞与人称代词的关系。其次,对人称代词分类归并,将汉语人称代词分为典型人称代词、话题人称代词和非典型人称代词三大类别,并逐个对其进行考论。最…
近代中国的外交从总体上说是在屈辱、无奈与抗争中进行的,承载着清政府外交使命的中国官员,无疑肩负了重担,张荫桓就是其中重要一员。张荫桓(1837-1900),号樵野,广东佛山南海县人,近代著名外交家。作者在研读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与外交学原理,将张荫桓与整个晚清外交的大背景进行…
关联理论中的认知关联与交际关联两条指导原则过于宽泛、限制性极弱,导致理论笼统性与应用主观化,本研究以关联理论核心假设——最佳关联假设及其派生关联话语解读机制为出发点,通过对优选论的借鉴与融合,改良现有关联理论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联优选推理模式,以提高关联推理机制的可…
《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主要就中国与外国散文诗的内容、风格、艺术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发生学、文体演化、审美内涵比较、理论研究、作家论几个部分。涉及到泰戈尔、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对国内的鲁迅、王国维、刘半农等人的散文诗的内涵及有关散文诗的理论与审美内涵进行了分析,其…
本书以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清代赋税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清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赋税制度改革入手,对清代的赋税法律体系、赋税管理机构、赋税征收原则和方法、赋税减免制度、赋税监督及奖惩制度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执法和监督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清代…
《译学术语研究:译学中旅行的概念和术语的形成>以中国当代译学术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当代译学术语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全面展示中国当代译学术语的现状;探讨中国当代译学术语形成的动态过程,发现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书中还涉及到译学术语所蕴含的种种复杂的现象:语词与概念之间…
本书构建起社会心理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学科体系,具体研究了汉语修辞观、修辞的适度原则、接受修辞学、塔布心理对修辞的影响、修辞中的模仿与暗示、谣言与谎言的社会心理、修辞障碍与语病学、话语与人际认知、话语方式与人际沟通、话语的社会心理基础、话语与环境社会心理、婉曲批评的方法与原…
本书是对材料、材质强度、形状、色泽、可塑性、加工工艺及物理效能等个性与共性问题的研究;是掌握和提升对形体的概括、提炼、联想和想象能力,树立创造立体形态的原创意识,是对创造富有美感和实用功效的立体形态的造型探讨;通过本书可了解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材质塑造立体形态的研究。…
在名家辈出、群星闪烁的唐代,卢仝以仅存百余首的篇目在中国诗史上开山立派,以“卢仝体”著称于世。其原因何在?本书通过对卢仝生平、诗歌内容、“卢仝体”等几方面探讨后认为或可从如下几方面窥其端倪:一是个性独特。突出表现在“卢仝体”的创制上。二是风格多样。他可以写出在中国诗史上堪称…
《语义整合研究:篇章语义多维度系统分析》运用语言单位层级分析篇章语义整合,提供系统方法对篇章语义空间的多维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认识篇章语义。依据有形且并不陌生的可靠手段——语言单位,有凭有据、有效地系统把握无形的心理意识活动——篇章语义整合。从语言实践角度深化了对音素…
作者结合俄罗斯术语学基本理论和几个重要层面,着力阐述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一般理论,提出术语学是科技术语词典编纂,并通过研究现有多部俄汉科技术语词典的具体语料,对俄汉科技术语词典的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读,分析该类型词典编纂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试图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等。…
《吸收能力、独占机制与创新》以产业升级中企业创新困境和山寨产业转型为背景,寻求开放悖论破解之道。本书做了五项工作:一是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二是运用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企业边界和并购理论等构建了知识管理、关系治理与技术并购边界模型,揭示了技术并购边界选择机制;三是提出实证研…
本书从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培养的措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本书也是作者近三年来撰写的关于计算思维的论文、教案、教学设计等文章汇编,从实践的角度反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主要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教…
本书时间范围以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上限,康熙四十一年(1702)为下限,历时21年,收录《燕行录》作品39种,以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本事及创作时间为重点考察内容,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实况的系统考察,透视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本书所言“朝鲜”,指朝鲜半岛自1392年由太祖李成…
本书重点研究了我国边境地区政府社会治理、地方政府网格化治理、乡镇社会治理、信访问题治理、城市社会治理、河流问题治理等内容。该书对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阐述较为具体,所总结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具有借鉴意义,对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较为深入,所提出…
与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民族经济形态以及其他生存环境相适应,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许多各各相异的特殊性质,展示着各自文化的民族历史品格。异质文化,是孕育、生成与发展其美学思想审美特性的土壤。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民族文化而异,中西方美学各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范式、审美特色。故…
《先秦乐教思想史论稿》内容共有五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上古氏族——学校音乐教育的溯源与初现,探寻音乐教育的起源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第二部分为夏商西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繁盛,研究各历史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机构、内容、师资、教育思想等;第三部分是春秋战国——学校音乐教…
本书从分析商业模式本质开始,依次对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优化、商业模式完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模式管理进行深入细致生动的阐述分析,最后通过大量实战案例分析告诉读者:实战出真知——借鉴不难的真谛。本书语言鲜活,图文并茂,案例详实,生动有力,逻辑缜密,实战性强。…
本书时间范围以清康熙元年(1662)为上限,康熙二十年(1681)为下限,历时20年,收录《燕行录》作品25种,以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本事及创作时间为重点考察内容,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实况的系统考察,透视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本书所言“朝鲜”,指朝鲜半岛自1392年由太祖李成桂建立…
《英语词汇的多维研究与应用》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篇、功能篇和教学篇。认知篇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基本词汇、词汇语义、词汇搭配和词汇理据;功能篇研究词汇的语篇意义、文体意义和语用意义;教学篇构建多维的词汇知识框架和体验式词汇教学模式,探讨词汇学习的机制、策略和途径。…
工业旅游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引起了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界定了工业旅游的内涵;阐述了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
《中观视阈下的艺术产业管理研究》从中观视阈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艺术产业管理。首先排除对政府行为的纠缠,政府的行为本身就是从国家利益、政治立场的角度去插手艺术产业管理的,学术界没有那么大的格局,不谈为妙,涉及到艺术产业政策方面的内容,本书也是力求一带而过,不作深究。艺术产业的运…
《复杂性管窥》接续作者《开来学于今——复杂性科学纵横论》一书的思路,遵循浅学森要对具体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一个一个摸”的意见,分别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创新研究、灾害学、中医学、《红楼梦》研究中的复杂性作概要的考察,以揭示不同领域复杂性的共性和个性,深化对复杂…
《系统科学辩证法》是对系统科学的学科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哲学反思的作品,力求全部哲学结论都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已有成果之上。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导论、控制论、总论。导论则把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放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从经典的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的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考察,阐明系统科学是…
汉赋是汉代之代表文体,其生产消费贯穿有汉一代四百余年。赋家辈出,赋作繁盛,精彩迭呈,对后世文学影响至深。本文遵循马克思艺术生产的理论,用文献学的方法,从汉赋的生产者、生产工具及消费者等方面入手,展示汉赋生产消费的状况,探讨汉赋生产消费的动因,揭示其兴盛衰落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