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点任务中指出,要“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娃娃的基因,让更多的孩子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孩子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乃至国家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知识启蒙系列之一。2.用生
本套丛书精选齐鲁中医古籍经典、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地域分类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体现地域医学特点和学术流派传承规律,更方便读者系统学习和研究。本书适合中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目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医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分上下两卷,明代吴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接近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
医学源流论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此书颇多优选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他认为,“若医者能以此法(效验)自考,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是颇具‘实践检验”为标准之义。种人痘法
时病论,清代医家雷丰1882年著成,为时病通论著作。该书为首部关于时病的专著。书中所言时病,是不同于瘟疫的一类因四时不正之气引起的季节性疾病。其书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8句为全书大纲,罗列各季的疾病、治法、方剂以及作者的医案,书末附13篇医论。每一病证首先给出其病因、病理、症状特点及立法依据,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和常用成方,末附治案。所拟诸法及选方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近现代医家多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金匮要略新义》遵循《金匮要略》原文,逐节串注,严密考据,阐发古义,务求与仲师心法契合无间,直贯全论。全书集注,纯粹以经典中医学说为基础,以经勘经,欲令学者先参透中医原理,乃入经方之门...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我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服汤剂往往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医学传灯》,综合性医著,清初医家陈岐撰。全书分上、下两卷,论述30余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是书综合历代名医之卓越见解,且结合陈氏30余年临床经验,“其书似平淡无奇,而千变万化总不出其范围”,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辨证、立法、选方、用药均悉归易简。《医学传灯》切于临床实用,对中医临床医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全书共10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等病证,每一门下分列医方,详述其主治、配伍、药物炮制及制剂用法等。附《指南总论》3卷,起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导读作用。本书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清方书引载甚多。本次整理,增加了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慎柔五书》为明末毗陵人胡慎柔所著,初刊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全书共五卷:卷一师训,述录查了吾先生遗论及周慎斋先生学术源流;卷二医劳历例,多为临证体会和经验之谈;卷三、四分论虚损和劳擦证治;卷五为慎柔治验病案。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兼及其他杂病证治。胡氏学术思想,宗于李东垣,承于薛立斋。是书有论、有方、有医案,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指出凡治诸症,皆以保护脾胃为主;对虚劳证治提出了颇多真知灼见,可为老人、虚人调养指南,对后
《痰火点雪》系龚居中考校、汇辑《内经》以降诸家虚损论治精要,并结合其临证心得而撰就的痨瘵专著。书分4卷,卷一、卷二论述痰火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的灸法、禁忌、保健气功疗法。本书是研究痨瘵病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外伤辨惑论》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方23首,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指导价值...
《活法机要》为金代李杲所著,论述了20种临证的治疗方法,涉及内、外、妇、眼、皮肤各科。书中对病因、病机、症状鉴别等做了详细分析,对疾病的轻重缓急、用方加减、引经配伍等做了说明,体现了李杲立法定方的“圆机活法”特点。本书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是中医学者的必备参考资料...
本书是我国现存第一步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岁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有机的结合,丰富发展了针灸经络学理论...
为响应老一辈中医药专家“要加强经典学习”“读经典,做临床”的号召,结合当今中医药学的学科建制和中医药古籍的保存现状,本套丛书精选内科类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学科分类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方便读者按学科系统学习和研究...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撰年不详。全书共3卷,上、中卷共有49论,分论天地、阴阳、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中风、水肿、淋证、癥瘕、积聚、痈疽、疗疮等。下卷记载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60余首。《中藏经》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学术思想,系统论述了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是《中藏经》的入门导读,在保留原貌体系的基础上,集注释、语译、导读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分为上、中、下三品。本书作为《神农本草经》的通俗读本,在保留原著原有体系的前提下,集注释、导读于一体,并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临床实用研究价值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每味药物进行论述。本书内容翔实,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主要根据作者阅读《灵枢经》的体会,讲解《灵枢经》中的针刺之道。 全书从《灵枢经》的天地观、人体观、疾病观开始讲解,一步一步带领读者回归《灵枢经》中的思维。并讲解《灵枢经》中对骨、筋、脉、肉、皮等的认识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本书在理论上以《灵枢经》的天地思维为主,在技法上以《灵枢经》的小针体系为主,并杂糅《素问》中关于针灸的知识。希望读者读完本书,能够从心里真正喜欢《灵枢经》,赞同《灵枢经》的天地思维,回到本真的状态去观察疾病...
《伤寒论》一卷一册,目录分为伤寒论、脉论、传经辨、伤寒首分阴阳、三阳阴证辨、两感、论汗、论吐、论下、看目、论饮水、舌色辨、虚邪论、太阳经本证、阳明经本证、少阳经本证、太阴经本证、少阴经本证、厥阴经本证、正阳明腑证、合病例、并病例、三阳阳明证例、四时感冒、死证、病后诸证、结胸症、烦躁、发狂、蓄血、呃逆、发黄、自利、协热下利、傍漏、呕吐、发喘、咳嗽、余热咳嗽、发颐、胸胁腹满、腹痛、头汗、热入血室、动气、筋惕肉、循衣摸床、似疟、狐惑、百合、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学家吴瑭所著,吴氏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证治经验基础上,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丰富了温病的治则治法,明确了温病的治疗禁忌,被视为学习温病学的必读之书,甚受后世医家的推崇。本书是对《温病条辨》的入门导读之作。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本选题系统整理了中医经典古籍中关于腰痛、脊柱弯曲、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颈项痛等脊柱疾病及相关伤病的论述,来源涵盖了包括《黄帝内经》《景岳全书》《备急千金方》《丹溪心法》等在内的数十部中医经典古籍,并从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常用本草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呈现出脊柱伤病方面的系统全面、收载宏富、内容博大的中医古籍精选汇编...
温病著作《四时病机》14卷,附《温毒病论》1卷、《女科歌诀》6卷、《经验方》1卷,清人邵登瀛辑。,此书为邵氏家传本,其中《经验方》是邵炳扬在其曾祖邵登瀛所辑三书基础上的补辑,篇幅极少,故又称为《邵氏医书三种》。此书成书不晚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5),传抄甚广,初刊时间约为清光绪六年(1880)。此书理论阐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辨证精当,发挥旁通,易于习用,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从书的子书之一。书中以《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古代有药图者)为单元,图文结合,以鉴定诸药来源为丰旨。全书52章。“总论”4章,介绍古代本草药图发展史及相关书籍的概况与特色。“各论”48章,论药1459种,汇集古代药图近20000幅。药物分类及各章药物排列与《本草纲同》48卷各论相对应。每药下分4项:【品图】大致按时代先后出示相关药网,再经比较品评,遴选原创药图供鉴药之用。【文录】摘取卉本草中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中药学开山和扛鼎之作。我们本着学习、借鉴、介绍、传播的想法,编写了这本《彩色图解神农本草经》,以图解、图鉴的方式重新解读经典著作。本书依据清代顾观光的辑本加以编译,精练的白话译文和方便实用的速查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中精选原著中的300余种中药材,对药材的性状做了简单描述,并配有精美的植物手绘图,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子等部位做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
《医宗金鉴》又名《御纂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全书90卷,共收入15部医学专著。本书为下册,包含《外科心法要决》《眼科心法要决》《刺灸心法要决》和《正骨心法要旨》。编次清晰,论病皆先歌决后注释,有的还辅之以图,便于记诵。本次整理,增加了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既适于初学医者之朝夕诵读,又宜于临床医家之案头参考...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本卷收录《中国医史年表》《郭霭春医论》《残吟剩草》《郭霭春年谱》,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中国医史年表》是以表格形式勾勒出中国医学史发展脉络,简明扼要地列出医史发展中的大事记;《郭霭春医论》收录郭霭春医学论文13篇;《残吟剩草》收录郭霭春诗作30首;《郭霭春年谱》记载》郭霭春生平事迹。《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灵枢校注》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灵枢》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金匮要略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金匮要略》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伤寒论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伤寒论》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
《伤寒论》为汉代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本书以明代赵开美临摹宋刻本为底本进行白话解。全书共十卷。卷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病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到卷六分别论述了六经病脉证并治;卷七到卷十分别论述了霍乱、阴阳易以及汗吐下可与不可脉证并治。每卷录有原文,并对原文逐条进行“白话解”。本书既保持了宋本《伤寒论》的原貌,又融入了现代《伤寒论》文献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语言简洁明了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医学著作11种。《郭霭春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灵枢经校注语译》《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分省医籍考
《颐身集》,清?叶志铣编。为气功养生丛书,收书5种,共计5卷。收邱处机撰《摄生消息论》1卷,冷谦撰《修龄要旨》1卷,汪昂撰《勿药元论》1卷,汪政撰《寿人经》1卷,方开撰《延年九转法》1卷,均为气功养生名著。本书为《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之一,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为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中医药高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参阅...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很早的一部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总计162篇,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参考诸家注本,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白话解。全书81篇,主要包括原文和白话解两部分,其中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揭示了《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奥旨。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本书将日本江户医学馆影宋刻《备急千金要方》作为底本,重新整理影印而成。该版本于日本嘉永二年(1848年)由官府出资影抄刊行,所用底本为米泽太守上杉氏所藏宋椠本。官方将这一版本与国内所藏唐代真本(仅存卷一)相对照,认为它较当时坊间所见版本(明道藏本)对真本的还原度很高,且“笔画端楷,更为清朗”。又兼影抄(手工摹写)这种复制方式的差错率极低,故而本书的版本价值可见一斑...
伤寒论方证医案选:《伤寒论》文辞古奥,加之经方药简量大,不易掌握,又使后世一般研习中医者,视为畏途而裹足不前。编者在中医院校任教《伤寒论》课十余年,为了印证其理论,曾不断地搜集经典医案,并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密切联系实际进行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紧密结合医案来讲解经文,不仅说理更实在,讲解更生动,学生领会也较深刻,记忆较牢,信心较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推广经方经验,便于临床掌握,从而提高医疗水平。诸病证治提要表:作者将常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
《格致余论》全书1卷,共载论文四十余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以及脉法、养生、优生等理论,内容颇丰。朱丹溪有名的论文《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均见于此,所以《格致余论》被认可为是反映朱丹溪医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成书于1347年,目前国内可见版本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及《四库全书》本,1954-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此次整理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馆藏清光绪七年(1881年)云林阁《东垣十书
涪陵古本是20世纪30年代后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1934年曾石印公世,但流传不广,见之者较少。重庆图书馆现藏一部(分上下两册),或为孤本。原件封面作“古本伤寒杂病论”,内页题作“古本仲景伤寒杂病论”。该书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即《千金翼方》所载),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千金方》中选取有关内容增补而成。于仲景书增加证论百余条,补充方剂百余首,皆为临证必须。涪陵本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
《增订伪药条辨》,中药学专著。4卷。1901年清?闽县(今福州市)郑奋杨著《伪药条辨》,郑奋扬,字肖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中医世家。他在30多年行医中,潜心钻研中医古籍,总结临床经验,著有《伪药条辨》等书。《伪药条辨》主要对110种药物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乃鉴定药物真伪之专著。成书十七年后书稿交请浙江绍兴曹炳章进行审阅,曹炳章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曹炳章见《伪药条辨》与自己的《规定药品之商榷》
晚清宫廷医案分为两个部分,官方医药档案和散见宫廷医案。散见宫廷医案大部分是当时朝廷重臣的私人记录、参与宫廷医疗医生的私人记录以及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也有极少部分遗留在故宫各药房的档案。晚清留存的散见宫廷医案数量较大,内容丰富,能够为研究清代宫廷医案开辟新的角度、提供新的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现存的散见宫廷医案即记录了很多现有官方医药档案所不存的内容,使得我们能够在官方医药档案之外,打开另一扇研究宫廷医疗的大门。 本书将目前从未整理
《伤寒杂病论类编》,原名为《金匮玉函经类编》,初由内藤希哲执笔,撰成太阳病三卷、阳明病一卷、坏病篇二卷,共计六卷。希哲去世后,门人小岛伯玉继承其业,耗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十二卷,于明和二年(1765)脱稿,京都大学藏其写本。后又经馆林藩医大岛仲和与其侄小岛伯象重加修定,编为十三卷,于文政二年(1819)刊行。本书将《伤寒杂病论》条文分类重编,并加注解,卷一为序论、脉法、辨证、治法篇,卷二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至卷七为阳明篇,卷八至卷十为少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老王子
刘争争
泰戈尔
(美)艾玛·克莱因(EmmaCline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