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32开 页数: 7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8(7.2折) 定价  ¥1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445138
  • 条形码:9787521445138 ; 978-7-5214-451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本书特色

校注说明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有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曾任济源监税官。李杲师从易州名医张元素,尽得张氏真传且多有发挥。 李杲不仅重视脏腑辨证,还精于遣方制药,尤其对《内经》《难经》等典籍深有研究,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脾胃与元气的关系作了重要的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独具见地。李氏治疗脾胃内伤诸病,主用益气升阳,结合苦寒泻火,对后世影响甚大。其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和《兰室秘藏》等,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李杲身处金元时代,在医学界“新学肇兴”之际,他从脾胃立论,阐发内伤热中证,不落前人窠臼,独立创新,发展了内伤疾病的病机学说,丰富和充实了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他所创制的许多方剂,对中医学贡献极大,对后世医家如朱丹溪、薛己、张景岳、叶天士等人有巨大的影响。 当时正值宋金元战乱时代,人民生活很不稳定,饥荒连年,疾病流行,内伤病尤多,但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李氏根据亲身实践经验,对饮食劳倦内伤之病,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乃撰《内外伤辨惑论》。本书三卷,凡二十六卷,其卷上是辨证,首篇《辨阴证阳证》,即开宗明义,揭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卷中,论饮食劳倦所伤,尤其是劳倦伤元气,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东垣制补中益气汤等以治之,另外论及一年四季的发病差异和相应的治疗;卷下论内伤饮食,须用消导之药,尤其指出,要“临床制方”、“随时用药”,不能拘泥不化;*后提出《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一篇,扼要概括所论主要内容,作为全书总结。 现存版本主要有: 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末(1487)刻本 明嘉靖梅南书屋刻东垣十书 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新安吴越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明万历刻版 明刻本 清光绪七年辛巳广州云林阁刻本 清文奎刻东垣十书本 民国庐江刘氏远碧楼抄本 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随东垣十书刊刻 随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刊刻 随四库全书刊刻等 校注者 2022年1月15日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内容简介

《内外伤辨惑论》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方23首,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指导价值。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目录

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气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以 卷中 饮食劳倦论 补中益气汤 朱砂安神丸 四时用药加减法 除风湿羌活汤 通气防风汤 ……
展开全部

内外伤辨惑论 校注版 作者简介

田思胜,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 。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养生名著选读》等教材2部,出版《朱丹溪医学全书》等中医古籍30余部。发表论文52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