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三卷,系明末清初徽州有名医家汪昂所*。书中摘录《素问》《灵枢》除针灸之外的精要内容分类纂注。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博采王冰、马莳、吴崑、张志聪四家注释,再兼以自注。因其所选经文多为精要,又以类相从,且以临诊之验参注,辞简义明,故对阐发经旨颇有裨益...
本套丛书精选齐鲁中医古籍经典、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地域分类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体现地域医学特点和学术流派传承规律,更方便读者系统学习和研究。本书适合中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为响应老一辈中医药专家“要加强经典学习”“读经典,做临床”的号召,结合当今中医药学的学科建制和中医药古籍的保存现状,本套丛书精选内科类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学科分类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方便读者按学科系统学习和研究...
《医宗金鉴》又名《御纂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全书90卷,共收入15部医学专著。本书为中册,包含《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决》《运气要决》《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决》《妇科心法要决》《幼科杂病心法要决》《痘疹心法要决》和《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编次清晰,论病皆先歌决后注释,有的还辅之以图,便于记诵。本次整理,增加了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既适于初学医者之朝夕诵读,又宜于临床医家之案头参考
该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辨别详明,理论方药均浑然一体,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临床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应用...
本书共分为八卷,卷一、卷二为太阳篇,卷三和卷四为阳明篇,卷五为少阳篇,卷六为太阴篇,卷七为少阴篇,卷八为厥阴篇...
全书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等。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
《外台秘要方》,唐·王焘著。王焘一生为官,曾在门下省国家图书馆 “弘文馆” 供职二十余载,接触到晋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并探其奥秘,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后因故遭贬,先后出任房陵、大宁太守。其地处僻陋,地方病、流行病盛行,多赖“经方”救助而幸存,遂发奋整理诸家医方,于公元752年编成此书。 《外台秘要方》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著名医家方论,约六千余首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为1104门。每门类先引《诸病源候论》、《千金
《遵生八笺》(作者高濂)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法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 《遵生八笺》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
本书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医临床理论学习尤其是伤寒杂病论学习和交流的深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医界同道研读...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一生之大成,该书理、法、方、药论述极为全面,书中所载各方,多为治本之方,其弟子陕西名医麻瑞亭更以书中下气汤扬名于世。因黄元御学说稍有矫枉过正,彭子益特别重视其中的偏过之处,对书中所列各方给予了注解与评点,以发前人未尽之意,使其更趋完美。供中医科研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 民国时期(19111949)的中医教育历尽艰辛,独具特色。在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之巨大挑战下,培养的中医英才,成为中医教育及中医临床的中流砥柱,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与当时的中医教材息息相关。以史为鉴,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教材,给当今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以新的启迪,给临床中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成为历史的选择和中医科研工作者的历史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评
本书全面收录了历代名医方剂,其中含有许多教科书未曾收入的方剂,并对方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烟建华,男,1943年生于河北省曲阳县,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1980年获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学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及多校客座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顾问。是中医界有名的资深研究学者。从事中医教学、科学研究工作五十年,主要研究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科学内涵及其特
本书收载医案250余则。以经治地区分为三吴医案、新都医案、宜兴医案,所治病证列有子目。孙氏精于辨证,治疗能融会前人学术经验,提出新的见解,每能启迪后人。然案语繁琐,旁文常多于正论...
《重楼玉钥》系清·郑宏纲在其父郑于丰所得喉科秘本的基础上编著,后经其子郑枢扶补充而成。本书共二卷,上卷17篇,有咽喉说、咽喉总论、诸风秘论、阴阳论、辨面色论、坏症须知、喉风三十六症名目、喉风诸方、证治汤头备录、梅涧论症一则、论喉间发白治法及所忌诸药等;下卷39篇,内容涉及喉风针诀、针刺手法、补泻要诀、人神所在忌针灸歌、针穴歌、制针法、煮针药方、十二经脉循行及穴位位置、针法及主治病症等方面。本书以一方统治喉风三十六症、立养阴清肺汤治白喉
本书主要针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分析、整理、发挥、归纳为五运主病(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和六气主病(风、热、湿、火、燥、寒)共十一条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原为一百七十六字,现演为二百七十七字,逐条逐证进行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该书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著作,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热”和 “火”的病证、病机,反映了刘完素的寒凉派学术思想...
本书分为增订伤寒百证歌注、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小儿诊法要义、实验药物学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何廉臣先生传 ; 绪言 ; 伤寒要诀等...
《三指禅》,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撰,刊于道光七年(1827年)。周氏以脉学难晓,全凭禅悟,“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以《三指禅》为书名。除总论外共载医论81篇,论述诊脉部位、方法及常见病证的脉象。书中以“缓脉”为标,周氏认为“精熟缓脉,即可以知诸病脉”,故着重阐明正常生理脉象,后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分列27脉,并用对比方法分析微脉与细脉、虚脉与实脉、长脉与短脉等各种脉象不同之处。论说病证以脉诊结合病因、病机、证
《喉科指掌》,6卷,清代张宗良(留仙)撰。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卷1列咽喉大纲,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寒、火、湿、毒主论;次述喉舌分经,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较切于实用。卷3至6为咽喉诸疾,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书中附有插图。《喉科秘诀》,喉科著作。二卷。近代喉科专着。题名破头黄真人撰,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证治内容简要,较切实用。现有《三三医书》本。
《本草崇原集说》,本草著作,3卷。清代仲学辂(昂庭)撰,约成书于清末。作者以《本草崇原》为主体,兼取其他有关材料,参酌己见,纂集成书。书成后仲氏病故,后经章炳森(椿伯)、王绍庸搜辑参订。此书正文收药及分卷均依《本草崇原》之旧,略删原注,辅以诸说,间述己意。能反映清代本草中尊经派学者的学术思想,对中药理论颇多发挥。选材较精审,立论亦较中肯。书后附有陈修园《本草经读》...
《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施撰。《伤寒论后条辨直解[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又名《伤寒论后条辨》,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礼集包括张仲景自序,辨伤寒论五篇和王叔和序例贬伪,不计卷数。书后附《伤寒论》原本编次,《伤寒论条辨》编次和《伤寒论尚论篇》编次。 程应施,字郊倩,其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多生活于清康熙年间。其门人王式钰于跋中,称其“生平著述甚富”,然今日易见者,唯有《医经句测》二卷、《伤寒
《颐身集》,清?叶志铣编。为气功养生丛书,收书5种,共计5卷。收邱处机撰《摄生消息论》1卷,冷谦撰《修龄要旨》1卷,汪昂撰《勿药元论》1卷,汪政撰《寿人经》1卷,方开撰《延年九转法》1卷,均为气功养生名著。本书为《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之一,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为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中医药高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参阅...
《局方发挥》由元朝名医朱震亨所撰,成书于1347年。全书一卷,针对《局方》用药偏于辛香燥热而不加辨证,加之当时医学界拘泥于《局方》而不知变通等流弊,预设三十一条问题,分为七个部分,对其进行解答并分析利害。该书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之一,亦是体现丹溪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本次整理, 点评专家以溯源为切入点。一是追溯丹溪引经据典之源,以便读者理解丹溪的学术思想。二是追溯丹溪遣方用药之源,以便读者学习丹溪的临床经验。三是追
本书将常见基本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类,并对这些基本的病因病理作为分析,对病机十九条加以深入的阐发和补充,对五运六气学说做了浅近和形象的解释。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师生阅读参考...
《脉经》晋·王叔和撰。全书共10卷,97篇,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晋以前医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卷一、卷二及卷四论脉;卷三论脏腑;卷五载张仲景、扁鹊、华佗等论脉及察声色;卷六论五脏六腑病证;卷七载张仲景论伤寒;卷八载仲景论杂病;卷九载张仲景论妇儿;卷十为手检图。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本书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宝典系列图书之一,由知名医学院校一线教授专家编写而成,编者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对于中医各类别的考试辅导、培训都有多年的经验。全书共包含10套全真模拟试卷,试卷结构与真题试卷一致,紧贴真题、模拟真题设计题目,反映考试趋势和考试动向,帮助考生感受实战氛围,提升应试能力。全书深入浅出,有助于考生掌握历年重要考点内容,成功通过考试。本书是参加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血证论为清代医家唐宗海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进士及第,缘于其父体弱多病而立志习医。其父患吐血、下血证,照各书施治无效,遂着意探索血证诊治。曾遍览方书,深得内经、仲景书之旨,在此基础上,研讨组合方药,“用治血证,十愈八九”,著成“理足方效”的血证论,弥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整治的空白。血证论全书共分八卷,叙述了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及诸血证等,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
本套丛书精选古代名医经典著作、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选择精善版本,对其进行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标注注音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及临床大夫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按医家整理经典著作可省去读者在大量的古籍中查找选取的时间,也体现各医家医学特点和学术流派传承规律,更方便读者系统学习和研究。本书适合中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系一部重点介绍中医妇产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类病证及其治法的专著。全书提纲挈领适合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师生阅读参考...
《痰火点雪》系龚居中考校、汇辑《内经》以降诸家虚损论治精要,并结合其临证心得而撰就的痨瘵专著。书分4卷,卷一、卷二论述痰火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的灸法、禁忌、保健气功疗法。本书是研究痨瘵病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外伤辨惑论》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方23首,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指导价值...
《活法机要》为金代李杲所著,论述了20种临证的治疗方法,涉及内、外、妇、眼、皮肤各科。书中对病因、病机、症状鉴别等做了详细分析,对疾病的轻重缓急、用方加减、引经配伍等做了说明,体现了李杲立法定方的“圆机活法”特点。本书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是中医学者的必备参考资料...
《脾胃论》是李杲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凡3卷,约刊于13世纪。李氏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在《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倦等导致的脾胃病创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方剂,具有较好的疔效,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本书理、法、方、药俱备,是中医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读物...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撰年不详。全书共3卷,上、中卷共有49论,分论天地、阴阳、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中风、水肿、淋证、癥瘕、积聚、痈疽、疗疮等。下卷记载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60余首。《中藏经》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学术思想,系统论述了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是《中藏经》的入门导读,在保留原貌体系的基础上,集注释、语译、导读
《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学家吴瑭所著,吴氏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证治经验基础上,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丰富了温病的治则治法,明确了温病的治疗禁忌,被视为学习温病学的必读之书,甚受后世医家的推崇。本书是对《温病条辨》的入门导读之作。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道家自然观的渗透和影响。中医学成熟的时期与《道德经》成书的年代相近;中医在成熟过程中,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道学的思想,成为中医学中不可分割的内容。本书立足于中医理论,对《道德经》原文进行提要和解析,不仅从中医的角度重新解读《道德经》,还从“道”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医,揭示了道教思想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实践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本书适合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中
《四部医典》又名《医学四续》,是由古代有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衮波等于公元773—783年编著而成,是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又吸取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内容。全书由《概论续》《论述续》《秘诀续》和《后补续》四部构成,共一百五十六章。其中《概论续》共六章,概括地介绍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论述续》共三十一章,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以及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医德等;《秘诀续》共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黄帝内经太素》为隋·杨上善撰,共30卷,是首部分类编纂整理、研究注解《黄帝内经》的著作。全书按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等19类重新编次注释。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素问痿论释难、伤寒论霍乱训解、时疫解惑论、伊尹汤液经、神农古本草经、鲁楼医案、华阳医说、鲁楼残简等...
《本草从新》,十八卷,为清代流传较广的临床实用本草,清代吴仪洛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载药720余种,按《本草纲目》分类方法排列每药述性味、主治、功用、辨伪、修治等。多结合作者经验,并广泛总结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品种也多区别其力量厚薄,性味优劣,指出功效上的差异。新增燕窝、冬虫夏草、太子参、党参、西洋参等常用药...
《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又名《外治医说》,清代吴尚先(师机)著。初刊于同治四年(1865年)。此书详列古今医家外治之法并结合个人外治经验。书分4卷。卷1略言,概述内病外治之源流及其原理,其议论透彻,浅显易懂;卷2~3详述伤寒、中风、痹证等多种病证的外治法,并附有外治之类方,随证列法,法在其中...
本书为首部全面诠释张仲景症状学的著作,《穴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出现的症状为纲,细致深入地探讨了230多种症状的临床类型、鉴别要点、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同时还补充了后世医家的认识及发展,《张仲景症状学(第2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可启迪后学...
本书对近年来各种期刊及图书中报道的张仲景方剂临床应用进行筛选、归纳、综合,撷英取华,汇编而成。按方剂功能分为治表剂、攻下剂、涌吐剂、和解剂、澴阳散寒剂、清热泻火剂、理气理血剂、祛湿剂和化痰剂、补益剂、收涩剂等章节。全书资料丰富翔实,为张仲景方剂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部很好实用的专著...
《明中医之路》收载了32名现当代名老中医和青中年中医亲自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旨在发掘一批优秀的中医,尤其是优秀中青年中医;启迪中医后学,怎样做一个明中医,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他们虽然还说不上是完善的明中医,但他(她)们在中医药道路上的不断进取会给我们以启示。 希望《明中医之路》能为中医中药继承弘扬开路,为中西医合作探路,为中医药发展创新闯路。 《明中医之路》适合中医工作者和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1765年,为清代名医赵学敏所著。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后,为捡拾《本草纲目》之遗而作,堪称其续篇。全书共10卷,依据《本草纲目》体例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部,收载药物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对《本草纲目》修订补充的药物161种,其余为附述的一些药物。 该书是作者广泛研读古典名著医籍、深入调查研究及切身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汇辑,是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很早的一部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总计162篇,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参考诸家注本,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白话解。全书81篇,主要包括原文和白话解两部分,其中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揭示了《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奥旨。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黄帝内经太素》,古代中医学著作。隋代杨上善撰。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大类重予编次、注释。编撰体例取法皇甫谧《甲乙经》,而无编辑害义之失...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汪曾祺
老王子
梁实秋
泰戈尔
阎连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