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
>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
>
营销管理
-
>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精装)
-
>
近代华商股票市场制度与实践(1872—1937)
-
>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
>
海龟交易法则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692349
- 条形码:9787509692349 ; 978-7-5096-923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论证我国耕地警戒值对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构建研究模型,结合国情研究粮食、食用植物油、食糖和蔬菜的消费需求量、生产能力、自给能力和灾害影响,利用统计数据计算2023~2049年我国*小人均耕地面积并确定我国人均耕地警戒值,进一步研究各省份的区域差异;基于“三调”实有人均耕地面积测算2023~2049年的耕地压力,从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视角,提出保护耕地、疏解压力的对策。本书适合国土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农业经济、城乡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研究生和大学生等阅读。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目录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作者简介
冉清红,1968年生,博士,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鲁东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多项。在《农业经济问题》《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编本科教材多部,科研成果获省级、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奖10余项。
- 主题:藏粮于地 保护耕地读《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
本书值得阅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足用好。手中有粮心不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安全增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主题:我国城乡居民碗中的食物对耕地的依赖性决定了在未来一定时期保护...
冉清红和岳云华教授《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23年11月)一书,正是基于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构建人均耕地警戒值修正模型理论,深入探讨粮食安全与耕地关系、耕地保护的一部新著。本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特色有三。 一是耕地警戒值模型理论 1961-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的基本食物结构特征,而源于耕地的食物为居民提供的热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表明中国人碗中装的食物对耕地的依赖性60年来未变,耕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构建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模型,测算到2049年“保障食物总需求”所需的耕地总面积(17.96亿亩),与守住“耕地红线(18亿亩)”相比,虽然保护耕地数量能够满足“大食物观”消费对耕地需求量并略有盈余。但满足“吃饭”“食物总需求”“农业经济发展”3个目标所需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面积及其变化不容忽视。把“耕地红线”保护好、利用好、全国城乡居民吃粮有保障、把饭吃好有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有保障。 二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理论 考虑中国人口-耕地-粮食国情,源于耕地的食物-土地类型关系研究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耕地警戒值,对指导区域耕地利用种植结构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耕地压力指数提出的耕地保护策略,为实践中推动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三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研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综合运用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农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耕地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揭示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粮食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特种经理人培训手册
¥24.4¥36 -
美国陷阱
¥25.5¥68 -
蓝海战略-扩展版
¥42.3¥59 -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22.1¥78 -
伟大的商业游戏:每个人都是管理的主角
¥16.6¥52 -
从偶然到必然-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实践
¥41.7¥69
CONFORMAL变换(2020年数学基金)
¥63.4¥88.0恐龙-学研图鉴
¥49.6¥128.0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与复杂网络同步控制
¥77.4¥98.0银川城记
¥13.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