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包邮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作者:范劲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58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7.6(7.0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43333
  • 条形码:9787301343333 ; 978-7-301-34333-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本书力图从德国内部视角去描述这一系统的总体运作,从元理论层面去观察它对中国文学材料的选择、加工程序,以及融入更大的西方知识系统的路径,以期揭示中国知识在西方的生成规律。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目录

导 言
**章 “中国文学”:一个学科的形成、发展和运作
**节 二战前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二节 西德汉学与中国文学专业的形成
第三节 东德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四节 方法论与中国文学治理
第二章 中国文学的引导符码
**节 三个引导符码
第二节 鲁迅早期形象的政治化:两篇博士论文
第三节 东德的鲁迅观:革命者鲁迅
第四节 西德的鲁迅观:从革命者到反讽者
第五节 鲁迅符码建构的新起点:现代性
第三章 作为系统构建工程的文学史书写
**节 文学史和系统性
第二节 硕特《中国文学述稿》:博学史模式
第三节 顾路柏《中国文学史》:“古代”模式
第四节 卫礼贤《中国文学》:重估中国精神
第五节 施寒微《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
第六节 艾默力《中国文学史》:多元方法
第七节 顾彬《中国文学史》:寻找现代性
第四章 万神殿的构建:汉学系统中的中国作家作品
**节 作为意义单位的文学符号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符号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
第四节 中国文学的诗学问题
第五章 系统内的中国文学观察者
**节 阐释主体与交流系统
第二节 库恩
第三节 西德汉学家:霍福民、鲍吾刚、德邦、马汉茂等
第四节 东德汉学家:葛柳南、梅薏华
第五节 顾彬
第六章 中国文学研究作为知识交流系统
**节 怪异的“中国文学”
第二节 怪异的知识系统及其运作程序
第三节 *后的阈限:自我问题
参考书目
后 记
展开全部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作者简介

范劲
----------------------------
范劲,贵州遵义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德文学和文化关系、德国现代文学、当代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曾在德国波鸿大学、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留学和访学。著有《德语文学符码和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从符号到系统:跨文化观察的方法》,译有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卢曼《作为激情的爱情》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