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作者:叶如风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2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5.9(3.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19033
  • 条形码:9787512719033 ; 978-7-5127-190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本书特色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鼎力推荐! 47个教养细节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提升孩子的社会情商。 作者以近些年见诸新闻头条的与青少年培养有关的热点社会事件为引子,提炼出了15个培养孩子社会情商的教养重点。作者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孩子完整社会情商的养育闭环,为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造福社会提供助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 润米咨询创始人、著名商业咨询顾问 刘润 航海家、艺术家,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翟墨 《新民晚报》高级编辑、副刊部主任 刘芳 鼎力推荐!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内容简介

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如果过于在意培养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很容易培养出一个“怪孩子”,比如拖拉的孩子、暴躁的孩子、自卑的孩子、孤独的孩子、冷漠的孩子、蛮不讲理的孩子、挫折感强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大多数失败的教育,无不和父母过于重视考试分数、轻视心理抚养有关。父母若忽视或错过孩子“社会情商”发展的很好时机,会让孩子带着“失落的一角”长大,然后进入社会。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社会的妥协者。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思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很终目的到底是什么?不要刻意培养一个“完美孩子”,而要努力培养一个有完整的“社会情商”的孩子。社会充满不确定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孩子要想游刃有余地行走社会,必须具备完整的“社会情商”。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关于青少年教养的思考和实践,围绕“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这个主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育方法。这是本书的缘起。作者以近些年见诸新闻头条的与青少年培养有关的热点社会事件为引子,提炼出了15个培养孩子社会情商的教养重点。作者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孩子完整社会情商的养育闭环,为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造福社会提供助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目录









展开全部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节选

第1章 培养自信和勇气, 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启示录: 女儿说“我是*丑的孩子”,妈妈这样霸气回应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沮丧地对你说:“妈妈,我是世界上*丑的孩子。”你将如何应对?美国著名歌手、创作人Pink在一次颁奖晚会上,和观众分享了自己与女儿的一个小故事。 Pink说,有一次她开车送女儿去学校时,女儿难过地说:“妈妈,我知道,我是世界上*丑的女孩。”这位红遍美国的超级明星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于是用一个语气词对当时的尴尬气氛做了一个小小的缓冲:“哈?” 别小看这个缓冲。**,她可以为自己赢得时间,进而思考如何应对;第二,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家长过于敏感的反应可能会吓到孩子,从而阻断孩子的倾诉。 女儿继续说:“我像是一个留着长头发的男孩。” 听到这句话,Pink内心波涛汹涌。她在颁奖晚会上分享了自己当时的想法:“天哪,她才6岁,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是不是谁说了什么?我能踢他的屁股吗?” 然而,想法归想法,Pink当时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说什么。回到家,她立即默默地做了一个PPT,然后找了一个机会在女儿面前做了一次演讲。她在PPT里,提到了大量当代社会活出真实自我的歌手和艺术家:“他们一直在坚持真我,哪怕一直受到嘲笑。他们就像旗帜一样,鼓舞着我们。” Pink慷慨激昂地讲着,同时不停地观察女儿的反应。 她不失时机地问女儿:“我真不知道你觉得自己像个男孩的想法是怎么来的。你看看我,你觉得我好看吗?” 女儿说:“好看。” “谢谢!”Pink话锋一转说,“但是,你知道吗?我其实一直被人嘲笑。比如,有人嘲笑我肌肉太多、腿太粗、身体太强壮,说我像个男人。” 接下来,Pink连问了女儿4个问题: “你看我为此留长发了吗?”(Pink一直以短发示人。) “没有,妈妈。” “你看我为此改变身材了吗?” “没有,妈妈。” “你看我改变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方式了吗?” “没有,妈妈。” *后,Pink放出了一个大招:“你看我的演唱会门票是不是全部卖完了呀?” “是的,妈妈。” *后,Pink终于揭开了这次演讲的“核心思想”:我们不需要为谁改变,也不必用外表来吸引别人。我们若能努力,都将活出*好的自己。 *后,Pink当着颁奖晚会上所有人的面,铿锵有力地对女儿说:“我的宝贝女儿,你很美,我爱你!” 那一刻,女儿热泪盈眶。 Pink给很多家长上了一课,一堂关于自卑和自信的课。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儿童天生有自卑感,因为他们还未成年,所以养育者给予的指导异常重要。 当孩子被自卑笼罩时,Pink没有反复说教,也没有用空洞无力的语言去鼓励,而是身体力行,用实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有这样的妈妈,真是孩子的幸运。 要让孩子拥有完整的社会情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自信力的培养。自信力是一种后天可以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光芒无限,意义重大,能给孩子自尊和成就感,可谓孩子社会情商的“核心维生素”。如果缺乏自信,孩子的成长将严重受挫,人生也不会一帆风顺。 让我们一起给孩子一个稳定其内心的支点,带他正确地认识自我,自信地拥抱自我,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教养工具1: 用“你的信任”激发孩子的自信 我在做小记者培训项目时,常和家长打交道。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我家孩子不自信,怎么才能帮他建立自信呢?” 通常,我会这样反问:“你百分百信任你的孩子吗?”这时,家长总是七嘴八舌地回答:“没法信任他呀!” “有时他在房间里,说是写功课,真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他总是天马行空地要做这做那,明明没这个能力,非要异想天开……” 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和薇姬·索尔兹在著作《孩子:挑战》中写道,我们要不间断地向孩子表达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任何困难的态度。 孩子从出生起,接触*多的人是父母。他的自信力,*初源于与父母高质量的互动。他**次走路时,**次说话时,你的积极回应和正面的鼓励都将是他自信的源泉。 孩子人生早期通过养育者的反应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如果得到的反馈是自己有力量、值得信任,孩子一定会唤醒内在的资源去发展自己,自然而然会发展出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领导把一个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我们会感到肩头责任重大,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被人信任的激动,接着浑身上下充满力量和信心,然后会调动一切资源,尽自己所能地干好这件事。 同理,帮孩子建立自信的**要诀,就是——给孩子一颗“信任糖”。 那些被“信任糖”滋养的孩子,眼睛里的光芒比同龄人更耀眼,他们体内将永远深藏一种力量。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大程度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进而发展出自信心和各种能力,克服种种困难,活出从容自在的人生。 下面,我分享一个与我自己有关的例子。2018年8月,我和米爸带米奇去敦煌玩了几天,当晚在营地露营。第二天,我们很早就起来,为的是一睹鸣沙山的日出。看日出的*佳地点是营地旁边的沙山上。这座沙山目测高约100米,坡度为75°左右。 我和米奇开始登山时,米爸早我们一步,已经登上了山顶。我和米奇提了一口气,开始攀登沙山。有沙漠徒步经历的朋友应该知道,攀爬沙山特别难,经常走两步陷一步,十分吃力。这座沙山特别陡,我们俩好不容易才爬到沙山的三分之二处,累得气喘吁吁,甚至有放弃的打算。 这时,率先到达山顶的米爸连同几个陌生人,一起朝我们大喊:“加油,米奇!加油,米妈!你们肯定行!”说来神奇,我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力,咬紧牙关,一口气冲到了山顶。我们做到了!我和米奇忍不住击掌庆贺。眺望沙漠的尽头,一轮旭日正冉冉升起,好壮观! 事后,我和米奇交流。他跟我有一样的感受,被爸爸还有其他陌生人信任的感觉真好!他们都相信我们一定能爬上去,我们仿佛接收到了他们的“信任磁场”,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终一鼓作气征服了沙山。“我觉得自己挺擅长爬山的,上辈子会不会是一只岩羊啊?”米奇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无条件地信任孩子,不断向他发送“信任磁场”,他就一定能接收到我们发送的“电波”。接下来,他会有很强的动力和自信去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信任还可以体现在“退后一步”上,以腾出空间让孩子自己发展自信。米奇小学时某次期中考试,因为发烧在家,没有参加。第二天米奇病情稳定后,我向老师要来考卷,想让米奇在家里做一下。 当时,不知为何我心里居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让他在卧室里独自考试,他会不会偷看书本呢?但随即我就被自己这个“龌龊”的想法吓了一跳。我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难道这点小事我还不能信任他? 于是,我大方地把考卷给他,在他书桌上放了一个闹钟,然后摸摸他的头说:“如果你身体恢复了,就把试卷做完。妈妈去给你做好吃的了!”一小时后,他从自己的房间出来把考卷递给了我。我算了算分数,差不多是他平时的水平。我心里松口气:幸好我选择信任他,否则他该有多伤心、多气馁! 自信还可以来自同伴。去年,我一个受访者告诉我,她女儿在读初三,压力很大。另外,她还告诉我,她女儿的班里每个同学压力都很大。她问我怎么办,我给她女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立即被采纳。这个主意是这样的,让班上每个孩子写下希望考取的高中,并将其贴在教室的墙上;然后,每天早晨,无论哪个同学走进教室,全班同学都齐声呼喊:“某某某,你一定能考上某某高中!你能行!加油!” 受访者的女儿后来回忆说,她那些天每一次走进教室,听到同学温暖的呼喊,看到同学充满信任的眼睛,常常热泪盈眶,心底不由得升腾出一股力量。那段时间,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异常刻苦,*终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而那个班,成为全校重点高中录取率*高的班级。 你看,这颗来自全班同学的“信任糖”甜不甜?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既然如此,来吧!酿一颗“信任糖”,递到孩子嘴边,让他尽情品尝这甘美的滋味。在你的无限信任中,他会积蓄无穷的力量,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教养工具2: 用兴趣爱好帮孩子建立自信 有一次,一个家长抱怨说:“我辛辛苦苦带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孩子学了很多技能,但我总感觉他还是没有自信,遇到事情总是畏畏缩缩,或者提不起精神。”我想,类似这样的家长也许忽略了一个重点:你给孩子报的班,是你喜欢的,还是他喜欢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觉得无趣,没有内在动力,他如何发展自信? 因此,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另一个法宝,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在十三四岁时,心情非常苦闷,于是他开始思考,人到底是什么?人的精神在哪里?等等。由此,他很自然地就爱上了文学。从那以后,他如痴如醉地徜徉书海,发现了潜藏其中的巨大的乐趣。 有一段时间,他本来成绩很好的几门功课——因为他对文学的狂热——成绩下滑了不少。他说:“幸好文学救了我,让我有了足够的自信。我不但没有变坏,反而在文学中得到很多关于人生课题的解答。” 作为阅读推广人,我和米爸也非常推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的好处太多了,今天我想重点说“阅读和自信”的关系。 德国有个古老的传统:送书给刚出生的孩子。在德国人看来,从阅读中汲取的养分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因此亲子阅读从孩子刚出生时就要开始。的确,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拓展孩子视野、提升孩子自信心*好的办法。 经常阅读的人,自己就能满足自己的诸多需求,即便独处也怡然自得。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没办法独处,就会寄希望于他人,甚至讨好他人,于是很难发展自信。 举个例子。放假了,孩子一个人在家觉得无聊,打电话给几个好朋友,想邀请他们一起出去玩,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孩子也许会非常沮丧,甚至会对这几段友情产生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所以他们才会拒绝跟我玩? 但是,如果孩子有“阅读”这个爱好,他的精神面貌会大不一样,即使独处他也不怕。从书中求安慰,操之在己;从人群中求安慰,操之在人。自己能掌控自己、安慰自己,自信油然而生,这是多大的力量! 受我们影响,米奇也酷爱阅读。2018年,他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当时的竞赛题目是《我喜欢的一本书》。他当时刚读完《遇见灵熊》这本非常好的青少年读物,并且和我们深入讨论过它的价值。拿到题目后,他自信满满,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后获得二等奖。 除了阅读,生活中任何让孩子感兴趣的爱好或技能,都可能成为他稳定内心的支点。人感觉到的自信,源于具体的行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获取实实在在的成功,以此来树立信心。 我再举个例子。米奇从小有个特点,方向感很强。我们在此基础上特意帮他培养了一个技能。我们把这个技能叫作“找地铁”。这一切源于我们多次去日本游玩的经验。日本的交通相对比较发达。我们去日本旅游时,会充分体验到日本便捷的铁路交通。但是,如何合理地换乘,颇有讲究。从米奇8岁时**次跟着我们去日本开始,之后每一次去日本,我和米爸就自动变成“路盲”,把如何换乘地铁的任务交给小米奇。 当然,一开始我们会手把手教他使用手机地图,教他用英语甚至简单的日语问路。几次下来,他信心大增,对日本几个大城市的各种交通换乘方式越来越熟悉。 在我们家,我们只有出远门才开车,其他短途出行都采取公交加地铁的方式。有时为了考验米奇对交通换乘方式的掌握程度,我们会故意说错换乘方式,看他是否能发现。当他发现并纠正了我们的错误,他会因此更自信。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通过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所擅长的项目,我们便能找到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充满正能量的亲身实践对孩子来讲价值连城,能实打实地增强他的自信。比起大人喋喋不休的说教,孩子的亲身经历带给孩子的触动更深刻。 教养工具3: 不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拯救孩子的自信 现在的年轻家长,几乎都是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父母特别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我们父母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叫作“心理偏盲”。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容易因为这种心理过于关注(放大)自己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不完美,从而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长期如此,我们势必将失去自信,变得自卑,甚至开始焦虑。 有时,这种比较,可能会让人计较一辈子。著名脑神经科学家洪兰在一次演讲中说,她妈妈一共生了6个女儿,其中大姐和小妹*不自信。实际上,洪兰的大姐年轻时很漂亮,是所在大学的校花。那么,洪兰的大姐为什么不够自信呢?原来这其中有一段渊源。洪兰的大姐小时候有一次陪妈妈去买菜,邻居看到她后称赞她长得漂亮。这时,妈妈却撩起女儿额前的头发,说:“哪里漂亮,比别人差远了,你看,她这里有块疤。”那是大姐骑车摔倒后留下的疤痕。 从此以后,大姐的刘海都是披到右侧,以遮掩额头上的疤痕。到现在,大姐都60多岁了,额头的疤痕早已淡化,但她的刘海还是那样披着,40多年未曾改变。也就是说,那道“看不见的疤”一直躲在大姐心里的一个角落,提醒着她:你没有别人漂亮。 而洪兰的小妹,虽然已经年过五旬,在姐姐们面前却总是刻意打扮得花枝招展。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其中也有一段故事。她们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会有很多客人。每当客人称赞——“女儿们都很漂亮”时,妈妈总是“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越生越丑。”妈妈这句话让小妹耿耿于怀40余年。小妹总是忍不住拿自己和姐姐们作比较,生怕自己被比下去。 我的受访者希希妈也是一个从小长期生活在“比较”中的孩子。如今儿女双全的她,一直不自信,做什么事都觉得无法胜任。她妈妈从小总是拿她和她表妹作比较。由于她表妹成绩比她好,她妈妈曾经多次当着很多亲戚的面表示:“我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希希妈自小虽然非常努力地学习,但始终无法超过表妹,所以一直生活在“被比较的痛苦”中。 希希妈说,经过多年打拼,她在事业上有了不错的成绩,但她还是很害怕亲戚之间的聚会。尤其是在有表妹在的场合,希希妈会不自觉地紧张。 以上这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父母如果总是拿孩子比来比去,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长期在“比来比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无能,直至成为自信的绝缘体。 有个正面的例子分享给大家。我的受访者华姐曾跟我诉苦说:“女儿现在正值青春期。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一个女孩越来越好看,经常收到男生的情书。原本挺自信的女儿因此越来越自卑。”华姐几次安慰,都收效甚微。 怎么办?听我说了辣妈Pink的故事后,她摩拳擦掌,也和先生一起做了个PPT。PPT的内容是女儿从小到大取得的所有进步,大到考取重点中学,小到救助流浪猫,并配上当时拍摄的照片。一个周末,她和先生当着女儿的面,郑重其事地在家里做了一个主题为“我的好女儿”的演讲。 *后他们总结道:“女儿,你不用和任何人比。外表美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持久的美丽,来自其学识、修养和善良的心。而这些,你都拥有。” 你猜怎样?华姐当时就看到女儿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久违的自信又回来了。华姐听见女儿自信地说:“原来我还有那么多优点啊!我还挺喜欢自己的……” 还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广大父母的注意。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可比较的范围突然扩大。原先,我们只是在同学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作比较,但当地球因为互联网变成了一个“村落”时,人们之间的攀比突破了空间的局限。 在那些掌握巨大流量的社交App中,活跃着大量的“看上去很美”的小哥哥、小姐姐,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们什么身份、什么职业,只知道他们是美丽、富有、生活事事如意的“人生赢家”。对于未谙世事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比较太刺激,欺骗性太大,会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沮丧、自我怀疑、羡慕、妒忌甚至心理扭曲。 我们要警惕的是,虽然孩子看到的只是图像或视频,但如果深陷其中,孩子将深受影响。当孩子自卑时,这些东西足以让他们崩溃。盲目的攀比会向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相比时才能体现出来;人的成就只能来自超过别人,而不是超越自我。 请让我们的孩子与“比较”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的自信力、价值感和成就感,都应该建立在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上,而不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孩子才会拥有自信的力量,才能悠然地拥抱人生。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作者简介

叶如风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部资深记者、编辑。“《新民晚报》小记者训练营”校长、上海市青少年人才“蓄水池计划”组委会负责人。曾策划近百场小记者采访活动以及上海市青少年人才“蓄水池计划”相关活动。2015年,创办儿童阅读类公众号“绘本学堂”。以母亲的细腻觉察和记者的敏锐视角,采写数十篇热点稿件,引发数十万家长的共鸣。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