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作者:罗学亮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0.4(6.8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295978
  • 条形码:9787508295978 ; 978-7-5082-959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茶道入门图书,集中了众多茶人的智慧。就跟任何一种技艺或艺术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掌握其精髓——仅仅读书并不能真正理解茶道,但认真读书有助于理解茶道。茶道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当然,茶道也不是多么神秘,要真正理解茶道,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感悟。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道与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以及茶树、茶叶、茶具等知识;介绍了泡茶与品茶的方法、茶道礼仪及茶道与佛教、道教的关系等;介绍了中国民俗茶艺、饮茶养生保健和咏茶诗词、对联等趣味知识;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名茶与科学饮茶注意事项。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将陪伴读者领略中国茶道的风采,进入学习茶道的大门,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品位与气质。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目录

**章 中国茶道的起源
一、中国茶道的由来
二、品茶悟道话人生
三、中国茶文化的意义
四、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一、茶文化的由来
二、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三、唐代茶文化
四、宋代茶文化
五、元代茶文化
六、明代茶文化
七、清代茶文化

第三章 茶树的特性、品种与分布
一、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二、茶树的树龄与茶品
三、茶树的品种与分布
四、茶树的组成与作用
五、茶树的生长条件
六、高山名山出好茶
七、茶树品种的适制性

第四章 茶叶的制作工艺
一、茶叶的制作过程
二、茶青采摘
三、萎凋
四、发酵
五、杀青
六、揉捻
七、干燥与覆火
八、渥堆与陈放
九、紧压
十、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分类
一、绿茶
二、红茶
三、青茶(乌龙茶)
四、黄茶
五、白茶
六、黑茶
七、普洱茶
八、花茶

第六章 茶区分布及名茶
一、西南茶区
二、华南茶区
三、江南茶区
四、江北茶区

第七章 茶具的选用、鉴别与保养
一、茶具的历史变迁
二、饮茶方式与茶具
三、怎样选用茶具
四、选择茶壶的标准
五、茶具及其配件
六、茶具的材质与分类
七、历代制壶名家简介
八、紫砂壶的“开壶”与保养
九、茶垢的利弊与茶具清洗

第八章 用什么水泡茶更合适
一、软水
二、硬水

第九章 泡茶的技艺与心态
一、茶叶冲泡的过程
二、茶叶用量的掌握
三、泡茶水温的掌握
四、浸泡时间的掌握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按照茶性来泡茶

第十章 茶的鉴赏与品饮
一、如何鉴别干茶叶
二、茶叶滋味的类型
三、品茶温度的掌握
四、品茶三步曲之一——观汤色
五、品茶三步曲之二——闻茶香
六、品茶三步曲之三——品茶味

第十一章 泡茶的环境与礼仪
一、品茶环境要自然
二、茶叶茶具要适宜
三、服饰要得体大方
四、仪态要祥和自然
五、伸掌示意要规范
六、端杯奉茶的礼仪
七、端杯品茶的礼仪
八、常用茶事礼仪介绍

第十二章 茶道与佛教的关系
一、自古名寺出名茶
二、佛教与茶道的关系
三、佛教的茶礼
四、茶禅一味的思想基础
五、“茶禅一味”域外生辉
六、茶道常用禅语
七、日本茶室常用禅语

第十三章 茶道与道家的关系
一、道家与道教
二、道家与茶道
三、天人合一
四、道法自然
五、淡泊名利
六、逍遥自在
七、上善若水

第十四章 茶的成分及功用
一、茶的主要成分
二、茶多酚类
三、生物碱类
四、茶氨酸
五、糖类
六、茶色素
七、芳香类物质
八、维生素
九、矿物质类
十、脂类
十一、茶能替代水果蔬菜吗

第十五章 茶的保健养生功效
一、茶的药用功能
二、茶能解毒醒酒
三、茶能利尿通便
四、茶能保肝明目
五、茶能提神益思
六、茶能止渴生津
七、茶能固齿防龋
八、茶能消炎灭菌
九、茶能降脂降压
十、茶能美容减肥
十一、茶能防癌抗癌
十二、茶能减轻辐射
十三、茶能延缓衰老
十四、介绍几种茶的功效

第十六章 饮茶宜忌与注意事项
一、按照季节饮茶
二、根据体质选茶
三、妇女应少饮茶
四、儿童宜饮淡茶
五、新茶饮用并非越快越好
六、饮茶之忌
七、预防“茶醉”
八、慎用茶水服药
九、冠心病患者需酌情饮茶
十、神经衰弱者晚上不宜饮茶
十一、部分患者不宜饮茶

第十七章 茶叶的保质、包装与储存
一、茶叶的保质期
二、茶叶的包装
三、茶叶储存的要点
四、家庭储存茶叶的方法
五、老茶如何存放

第十八章 中国民俗茶艺
一、客家擂茶
二、藏族酥油茶
三、蒙古族咸奶茶
四、维吾尔族奶茶和香茶
五、回族刮碗子茶(八宝茶)
六、苗族八宝油茶
七、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八、白族的三道茶与雷响茶
九、傈僳族雷响茶与油盐茶
十、傣族竹筒茶
十一、拉祜族烤茶与竹筒茶
十二、佤族烤茶与竹筒茶

第十九章 趣话茶文、茶联、茶诗
一、回文
二、古今茶联
三、咏茶古诗词

第二十章 中国名茶简介
一、绿茶
二、白茶
三、黄茶
四、乌龙茶
五、红茶
六、黑茶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节选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六)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紫砂艺术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繁荣于当代。  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1150℃左右为宜。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自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紫砂茶具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那么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嘉庆、道光年间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  1.紫砂壶的优点  **,紫砂泥的可塑性好,黏合力强,在加工制作时不粘工具不粘手,陶艺家可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发挥工艺技巧,做出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壶坯。  第二,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紫砂陶中有双气孔结构,一为闭合气孔,二为开口气孔,这就使紫砂壶有良好的透气性、吸香性、保温性,用于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烫之气,能泡出茶的真味、本味。  第三,干燥收缩率小,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生坯强度大,烧成变形率低,烧出的茶壶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不致扭曲。壶盖紧密,减少了病菌、真菌随空气流入壶内的可能性,因而,能较长时间保持茶汤的色香味,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第四,壶的手感温润而不烫手。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  第五,使用时间越长就越美观。紫砂壶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经茶水冲泡后,表面的光泽会越变越浑厚,越变越可爱,像玉石的光泽一样,让人感到亲切温馨。  2.紫砂壶的造型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可谓汇集了器皿造型之大全。这些造型可归纳为花货、光货、筋囊货三大类。  (1)光货。“光货”又称为几何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形、长方形及其他几何形体变化而来的。“光货”讲究外轮廓线的组合,并且用各种线条作为装饰变化,要求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光货”又可分为圆器与方器两种。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和而不同,变化万千”。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圆中要有变化,“掇球壶”、“汉扁壶”是其典型造型。方器造型要求轮廓线条分明,方升壶、亚明方壶等都是其典型造型。  (2)花货。把自然界动植物的自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和堆雕等造型设计成仿生形态的茶壶称之为“花货”。“花货”是用提炼取舍等艺术手法,去再现自然界中*富有美学价值的东西,并使之符合壶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原则。在这方面,供春的“树樱壶”,陈鸣远的“南瓜壶”,以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牡丹壶、荷花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