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建筑.园林卷-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093718
- 条形码:9787500093718 ; 978-7-5000-9371-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建筑.园林卷-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及军事科学等近百种学科门类古往今来的基本知识。 周朝,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可供读者朋友们阅读学习。
建筑.园林卷-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涵盖美术、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医学、建筑等10余个学科,内容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上课学习和课后知识的加强和扩展都十分有帮助。在学科内容上,选取与大众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在条目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条目;在编纂方法上,为增加可读性,以章节形式整编条目内容,对过专、过深的内容进行删减、改编;在装帧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书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封面和版式设计加注重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普及版在充分体现知识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读性,使其兼具工具书查检功能和大众读物的阅读功能,读者可以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建筑.园林卷-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目录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三、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一、城池
二、市
三、里坊
四、庄园
五、坞壁
六、宫殿
七、坛
八、庙
九、衙署
十、仓廪
十一、府库
十二、钟鼓楼
十三、戏楼
十四、府邸
十五、殿堂
十六、楼阁
十七、园廊
十八、亭
十九、阙
二十、坊表
二十一、影壁
二十二、台榭
二十三、塔
二十四、幢
二十五、民居
二十六、佛寺
二十七、道观
二十八、明堂
二十九、陵墓
建筑.园林卷-建筑的思维-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节选
《建筑的思维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五、坞壁] 具有围墙的防御建筑。又称坞、营坞或坞候、坞堡、壁垒等。中国汉武帝刘彻为防御匈奴,在北方及西北边塞上筑有大量坞壁。甘肃居延等处出土的汉简中有许多有关坞壁的记载,其中有年代可考的,*早为宣帝五凤二年(前56)。从这些记载看,边塞的坞壁是一种比城、障小的防御工事,筑在亭、隧的外围。有时分为内坞与外坞,均有出入口,置门户,有卒把守。坞内有屯兵和居民的房舍。坞上并可举烽。 东汉时,为守御匈奴、乌桓和西羌,继续在边塞乃至冯翊(今陕西高陵)、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赵国(今河北邯郸)、常山(今河北元氏西北)、中山(今河北定州)等内郡缮作坞候,*多曾达616所。与此同时,地方豪强也仿照边塞坞壁的形式营建自己的庄院,作为控制农民和对抗外来势力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据点。东汉初年的战乱中,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大姓赵纲就曾在县界起坞壁,缮甲兵。此后,随着豪强地方势力的发展,这种地主坞壁越来越流行。从东汉墓葬中的壁画、画像砖和陪葬明器看,这种地主坞壁建筑呈城堡式。周围为高墙,门上有门楼,四角有角楼,坞中还有高层的楼橹建筑,门楼、角楼和楼橹乃至墙垣高处开有嘹望孔或射孔。坞内有坞主居所、卫士和奴婢、仆隶、乐队等的居处,还有仓廪、手工业作坊等,显示了大地主田庄力求独立自主和自给自足的特点。汉末黄巾起义后,豪族地主为镇压人民,乘时率勒宗族、宾客、徒附,组织部曲、家兵,修坞筑堡,跨州连郡。既镇压起义农民,也相互争权夺势,坞壁成了公开的地方武装割据的据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多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筑置。常以宗族与乡里作为团聚的纽带,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自为坞主,或称宗主。被坞主控制的宗人、乡亲实际上是坞主的私人部曲。此外,也有流民集结建成坞壁,坞主一般是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势力相对强大者充任。流民坞壁中坞主与其下的流民在初期尚无明确的依附关系,时间一长也逐渐形成主从关系。 坞壁具有分裂割据的性质。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坞壁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两汉时期在西北和北方边塞修筑的坞壁,具有防御西北和北方匈奴、乌桓的作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所组成的坞壁,具有明显的抗拒农民起义的性质。两晋之际所组成的坞壁,则有防暴避乱、抗拒北方少数民族进扰中原的功能。而南朝侯景之乱后出现的“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却以打家劫舍、缚卖居民为业,是破坏社会秩序的恶势力。此外,战乱时期出现的坞壁,多数且耕且战,自保自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组织和维护生产,使宗亲或流民免遭劫掠杀戮的作用。 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为了维持他们在各地的统治,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县令、太守、刺史等官职,大大小小的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元宏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虽然如此,地方豪强势力和他们借以割据的坞壁并未消失,社会一有动荡,结坞自保的情况也会出现。但是,随着隋、唐王朝的统一,中央权力日益增强,中原地区的坞壁组织也就逐步走向衰落。 “三长制” 中国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各地宗族坞堡林立。北魏朝廷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李冲提出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后,在朝廷中引起激烈争论。坚持宗主利益的中书令郑羲和秘书令高秸是反对派代表。冯太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认为实行三长制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三长制终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施。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较之宗主督护制,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人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