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读者评分:4.6分7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8(4.9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7530654552
  • 条形码:9787530654552 ; 978-7-5306-545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蒲宁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俄罗斯有史以来**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文学家。《蒲宁散文选》选译了他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分为“抒情”、“自述”、“追思”三个部分。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作者都以浓郁的情感溶入文字之中,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目录

抒情
山口
深夜
安东诺夫卡苹果
松树
在八月


“希望号”
完了
素昧平生的友人
高加索
传奇诗
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
贝尔纳
自述
自传笔记
散记
接受诺贝尔奖
追思
拉赫玛尼诺夫
列宾
夏里亚宾
库普林
埃尔台利
忆“托尔斯泰第三”
译后漫笔
展开全部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节选

山口
夜幕已垂下很久,可我仍举步维艰地在崇岭中朝山口走去,朔风扑面而来,四周寒雾弥漫,我对于能否走至山口已失却信心,可我牵在身后的那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的马,却驯顺地跟随着我亦步亦趋,空荡荡的马蹬丁丁当当地碰响着。
在迷蒙的夜色中,我走到了松林脚下,过了松林便是这条通往山巅的光秃秃的荒凉的山路了。我在松林外歇息了一会儿,眺望着山下宽阔的谷地,心中漾起一阵奇异的自豪感和力量感,这样的感觉,人们在居高临下时往往都会有的。我遥遥望见山下很远的地方,那渐渐昏暗下去的谷地紧傍着狭窄的海湾,岸边点点灯火犹依稀可辨。那条海湾越往东去就越开阔,*终形成一堵烟霞空濛的暗蓝色障壁,围住了半壁天空。但在深山中已是黑夜了。夜色迅速地浓重起来,我向前走去,离松林越来越近。只觉得山岭变得越来越阴郁,越来越森严,由高空呼啸而下的寒风,驱赶着浓雾,将其撕扯成一条条长长的斜云,使之穿过山峰间的空隙,迅疾地排空而去。高处的台地上缭绕着大团大团松软的雾。半山腰中的雾就是由那儿刮下来的。雾的坠落使得群山间的万仞深渊看上去更显阴郁,更显幽深了。雾使松林仿佛冒起了白烟,并随同喑哑、深沉、凄冷的松涛声向找袭来。周遭弥漫着冬天清新的气息,寒风卷来了雪珠……夜已经很深了,我低下头避着烈风,久久地在山林构成的黑咕隆咚的拱道中冒着浓雾向前行去,耳际回响着隆隆的松涛声。
“马上就可以到山口了,”我宽慰自己说。“马上就可以翻过山岭到没有风雪而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去休息了……”
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以为再走两步就可到达山口,可是那光秃秃的石头坡道却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松林早已落在半山腰,低矮的歪脖子灌木丛也早已走过,我开始觉得累了,直打寒战。我记起了离山口不远的松树间有好几座孤坟,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雪刮下山的樵夫。我感觉到我正置身于人迹罕至的荒山之巅,感觉到在我四周除了寒雾和悬崖峭壁,别无一物。我不禁犯起愁来:我怎么去走过那些像人的躯体那样黑魆魆地兀立在迷雾中的孤单的石头墓碑?既然现在我就已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会有足够的力气走下山去吗?
前方,透过飞快地排空而去的浓雾,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一些黑黢黢的庞然大物……那是昏暗的山包,活脱像一头头睡着的熊。我在这些山包上攀行着,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马吃力地跟着我攀行,马掌踏在湿漉漉的圆石子上,发出丁丁当当的声响,一个劲儿地打着滑。突然我发现路重又开始缓慢地向上升去,折回深山之中!我不由得立停下来,绝望的心绪攫住了我的身心。紧张和劳累使我浑身发抖。我的衣服全被雪淋湿了,朔风更是刺透了衣服,刮得我冷彻骨髓。要不要呼救呢?可此刻连牧羊人也都带着他们的山羊和绵羊躲进了荷马时代的陋屋之中,还有谁会听见我的呼救声呢?我惊恐地环顾着四周:
“我的天啊,难道我迷路了不成?”
夜深了。松林在远方睡意蒙胧地发出一阵阵喑哑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诡谲,我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我并不知道此刻是什么时间,而我又身在何方。现在,连深谷中*后一星灯火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淹没了整个山谷。雾知道它的时刻来到了,这将是漫长的时刻,在此期间大地上的万物似乎都已死绝,早晨似乎永远不会再来,唯独雾将会不停地增多,把森严的群山团团裹没,在深夜里护卫着它们,除此而外,还有山林会不停地发出低沉的涛声,而在荒凉的山口,雪将会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为了避风,我掉过身子面对着马。和我在一起的生物就只有这匹马了!可马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它已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寒战,背拱了起来,背上很不舒服地戳起着高高的马鞍。它驯顺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命地拉紧缰绳,重又把脸转向风雪,重又执著地迎着风雪走去。我试图看清我四周有些什么东西,但是我看到的只是漫天飞驰的灰蒙蒙的雪尘,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来。我侧耳静听,能够听到的只是耳畔呼呼的风声和身后马蹬相互碰撞发出的单调的丁当声……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绝望的心情反使我坚强起来。我的步子迈得比前勇敢了,我恚恨地谴责着某个人逼得我不得不忍受一切,对那人的谴责使我的心情快活起来。满腔的恚恨化作一种郁悒的坚毅的顺从,甘愿对于凡是我必须忍受的事物都逆来顺受,哪怕永无出路我也感到甜蜜。

蒲宁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相关资料

屈指算来,我与蒲宁的“文字之交”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十八年前偶得蒲宁短篇小说集《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是苏联在五十年代出版的,虽薄薄的一本,只收了四五个短篇,可在当时的处境下,读后已大有偷食禁果的喜悦。随后想方设法,借到了九卷本《蒲宁文集》中的六卷,不觉技痒,断断续续地开始翻译,直到78年初,才得以在《外国文艺》双月刊上首次发表第一批译文。此后,《百花洲》、《散文》、《莽原》、《世界文学》等杂志也先后披载了我译的蒲宁的散文和小说。久而久之,翻译蒲宁的作品成了我业余爱好的重要内容之一。吃下了那么多“知善恶树”上的果子,自信对于其滋味究属如何,已略有所知,所以在编译这个集子时,力求全面地反映其散文风格(指我国文学概念中的散文,而非俄国文学概念中的,后者把非韵文均称作为散文),并力避篇与篇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雷同,使每篇都给人以新鲜之感。但愿我做到了这一点。
蒲宁的散文在他的同时代人中一直被视为楷模。高尔基在给一位俄国作家的信中谈及蒲宁时说:“你知道吗,他的散文写得那么好,如果要加以评论的话,那么可以说,他是当代优秀的修辞家,这绝非过甚其辞。”连从不轻易称赞别人的契诃夫,对蒲宁也是折服的。他曾亲口对蒲宁说:“拿我来和你类比的话,一似拿普通的猎犬和灵X相比。我从您那里是怎么也剽窃不到一个字眼的。您比我厉害。”
蒲宁的散文,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以技巧而言,也有不少原因。其一是有旋律感和节奏感。蒲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为他的每一篇散文选择最生动、最富魅力的词汇,这些词汇同散文所描绘的情节、所抒发的感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有人把他的散文比作一块磁石,能够把作品所需要的一切粒子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蒲宁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他却孜孜不倦地去“寻找声音”。他曾说过:“我大概是个天生的诗人。屠格涅夫也首先是个诗人。对他来说,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是声音,其余都是次要的。对我来说,主要的是找到声音。一旦我找到了它,其余的就迎刃而解,我已知道,可以一挥而就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蒲宁把散文看得同诗歌一样,是有内在的旋律感和音乐感的。所谓“找到声音”就是找到散文的节奏,找到散文的基本音调,他曾多次引用福楼拜的话说:“应当使散文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又仍然是一篇散文。”散文的诗化,或者说诗的散文化,是他散文的主要特色。
其二是细节的真实。这种真实基于他敏锐的观察力。阿•托尔斯泰在给青年作家所写的一篇名为《语言乃是思维》的讲话中,谈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我给你们谈一件事,这是高尔基讲给我听的。有一回,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和蒲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饭馆吃饭。必须告诉你们,上一代作家比我们更热爱文学,他们终日谈论文学,进行斗智式的比赛,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时兴的游戏。他们坐定后,进来了一个人,就各给三分钟时间对这个人进行观察和分析。高尔基观察后说:他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西装,他还有一双细长的、优雅的手。安德列耶夫也观察了三分钟,可是他却胡诌了一通,他连西装的颜色都没有看清。蒲宁却有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他在三分钟的观察中把这个人的一切都抓住了,他甚至把西装上的一些细小的东西都描绘了出来。他说这个人打的是一条洒花领带,小指头的指甲长得有些扭曲,他连这个人身上的一个小瘊子也看出来了,并作了详尽的描写。最后他说这个人是个江湖骗子。凭什么下这个结论他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是个骗子。他们叫来了侍应生领班。领班说,他不知道这个人是从哪儿来的,但他经常出现在那不勒斯街头。这是个什么人,他不知道,但这人的名声却很坏。这就是说,蒲宁讲得完全正确,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眼睛,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我读了蒲宁的日记,知道他的确时时刻刻都严格地训练自己的眼睛,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物和景物,不放过一个细节。譬如说,每逢他坐火车出门,总爱凭窗眺望机车的烟影如何渐渐消融在空气中,并为此而赞叹道:“活在世上是多么愉快呀!哪怕看到这烟和光也心满意足了。我即使缺胳膊断腿,只要能坐在长凳上望太阳落山,我也会因此而感到幸福的。我所需要的只是看和呼吸,仅此而已。没有任何东西能像色彩那样给人以如此强烈的喜悦。我习惯于看。是画家教会了我这门艺术。”由此可见,作为作家的蒲宁,他对世界的“看”,亦即观察,已更进一层,同画家一样了,认为万汇无不是由色彩和光线的混合构成的。所以在蒲宁笔下,人物也好,自然界的景物也好,不仅维妙维肖,而且都有色彩感和光感。无怪高尔基要说:“他所有的短篇小说都好似用画笔绘成的图画。”栩栩如生地、逼真地、富有色感和光感地描绘每一个细节,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是他散文作品的另一主要特色。其三是不脱离人的生活流程来写自然界。俄国还有一位大散文家普里什文,他有不少散文作品只写景色而无人物出现。但蒲宁则不然。他也写景色,诚如苏联著名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俄罗斯的景色,它的温柔,它的羞涩的春天,开春时的丑陋,以及转眼之间由丑陋变成的那种恬淡的、带有几分忧郁的美,终于找到了表现它们的人。俄罗斯的景色中,即使是微小的细节,没有一处能逃过蒲宁的眼睛,没有一处未被他描绘过。”但是在蒲宁笔下,所有的景色无不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的眼睛和思绪来加以描绘的,从而激起读者的共鸣,或感到怫郁惆帐,或感到欢乐愉快,或为乏凝神沉思。这是蒲宁散文作品的又一主要特色。综上所述,蒲宁的抒情散文可以说是把诗、画与散文熔于一炉。唯其因为如此,蒲宁虽在二十年代初即离开了祖国,可七十年来,苏联的读者始终喜爱蒲宁的作品,苏联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革拉特珂夫、卡达耶夫,邦达列夫、拉斯普京等都向他学习语言、技巧,研究他的艺术感染力在什么地方。而且文学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何况蒲宁又是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他的影响与读者群就更为广泛,波兰前作协主席,波兰大文学家伊瓦什凯维奇就曾说过,他把蒲宁视作为师。蒲宁所写的回忆录,如长篇回忆录《托尔斯泰的解放》、和《回忆契诃夫》以及回忆录集《忆旧》(本集的《追思》部分均选译自《忆旧》一书)等是他散文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外,还提供了不少正史所没有提及,或鲜为人知的文坛轶事乃至史实,涉及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中叶的一大批作家和艺术家,因此他的这类作品不但在苏联深受欢迎,仅在近十年来便出版了三个版本,而且也得到西方俄学家们的重视。然而诚如高尔基所指出的:蒲宁患有“贵族老爷式的神经衰弱症”,“构成蒲宁的社会视野的是贵族的某些偏见”。这种神经衰弱症,这类偏见在他的小说、诗歌和抒情散文中已在在可见,而在他的回忆录中就更为突出了。但是人往往是不断否定其过去的,如阿•托尔斯泰最终回归苏联,便是他在尝尽了流亡异国的种种苦楚与屈辱之后,对他当初逃离祖国这一行为的否定,库普林亦然如此。即以蒲宁而言,他在写作这些回忆录时,尚无回归之念,可是到了1939年夏,他也决意回国了,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未能成行。在整个大战期间,尽管他居住在陷于希特勒法西斯铁蹄下的法国,可他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所动,坚定地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站在苏联一边。他同样以自己的行动否定了他的过去。我看这是蒲宁所以至今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想谈几句译文方面的事。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曾说过:“没有独特的风格,没有民族色彩的文学,是很容易译成各种不同语言的,就如转译一般简单。那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文学和散文,譬如像蒲宁这样的艺术家的散文,要译成其他民族的语言就绝非易事了。因为他所用的语言,无论就节奏、色彩和气息来说,都是俄语所特有的,那里有俄语词汇运用时的一切最细致的差别和明暗面,他的散文的气氛是难以再现的。”我深有同感。我在选译蒲宁的作品时,为再现此种气氛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如本集中有若干蒲宁散文精品是我的旧译,前已得到几位读者和专家的认可,可此次收入本集时,我仍作了修改和润饰。纵然如此,我即使再无自知之明,也不敢说那“一切最细致的差别和明暗面”已在我的译文中表现无遗。这是我深以为憾的,也是有愧于读者的。戴骢 1989年11月

商品评论(75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