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从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措施和作用等5个方面,全面考察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的现状。其次,从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知——民族团结知识的记忆情况等方面,深入考察了各民族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心理特征。第三,从父母对子女的民族社会化、父母的民族间交往行为等,考察了影响学生民族团…
《泉州践行“晋江经验”的新发展新启示》为深入总结泉州践行“晋江经验”15年来的新发展新启示,深入总结泉州贯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新启示,深入总结泉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中的新发展新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了“‘…
本书主要讨论有清一代海岛与四川西部的土著居民社会变迁历史。东番与西番是明清时期对这两个区域及其土著的专门称谓。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王朝对两地的开发十分重视,制定了“因俗而治”的政策,而随着汉族人口不断向两地迁徙,民族交融的步伐也不断深入。…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专门对城乡融合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论述,但是对它的关注却一直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尤其是他们将城乡融合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征提出来。他们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使城乡融合听上去不再是空洞和遥远的未来,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期…
低碳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政府政策制定的客观要求。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国家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制定都凸现了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十三五”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华人文化重构研究”(14BSS014)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书稿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华人文化的变迁为研究对象,从菲律宾华侨社会的演化、华文教育的嬗变、华人社团的本地化、华人参政意识的改变、华文报纸的流变和华人文化的调和…
本书立足文本,从历史的角度对金代儒学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金代儒学的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如赵秉文、王若虚、李纯甫等)、经学思想研究、理学思想研究、思想特质,以及金代的女真人与儒家思想、金代的孔庙与庙学的关系等。…
我国校车发展刚刚起步,目前校车安全管理和校车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多部门管理、缺乏政府协调机制,校车经营散乱、管理不规范,校车运营举步维艰。目前,校车的实际需求强烈,校车供给能力也有保障,校车生产标准不亚于欧美国家,但是,校车市场和产业却难以快速发展。本书对中国校车问题进行…
当代西方“中产阶级”概念规避人在社会生产关系及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仅以收入、职业等非本质的、宽泛的标准来定义“中产阶级”。于是,除了极富和极穷者外,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都被划归为“中产阶级”,混淆和解构了科学的阶级概念。但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
采用课堂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研究。作者曾四次到贵州省铜仁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小学进行调研。全书包括导论及政策解析、课程设计、课堂实录、课堂理解、效果追求、模式机制、质量保障、理性反思等八章。…
本书在运用描写、阐释和考证的方法对清代满语名号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的同时,通过对满语名号语义构成和变化的分析,阐释了满语名号与满族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其次,运用历史考证法,对清代满语名号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证,并总结了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通过对满语名号语…
如何治理国家是国家产生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作为治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负有治理政策、治理目标、治理方略等的设计,是推动国家治理的核心力量。承载着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同时,国家与社会在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书在对中国家治理模式演变分析的基础上…
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及国际金融稳定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汇率的波动特征及计量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能更好地把握汇率变化的规律,化解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也可以为我国汇率的市场化深入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人民币汇率均衡决定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汇率波动的分布特征、…
本书拟对南京国民政府十年(1927—1937)省制的构建过程,以及隐藏其背后的各派政治力量围绕集权与分治、统一与自治等问题所起的纠结,作一专题研究.作者希望通过该项课题的完成,观察晚清民国政体变革的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的政治与社会,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中外政制与观…
本专著提出“行为语言”这一命题,并对“行为语言”与“言语行为”做出甄别,目的在于破除关于“语言”的传统观念,给文学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基础,并向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回归。通过把语言从“言语行为”推进到“行为语言”领域,探寻这两种行为(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差异,以此改变理论前提和方法…
本书以《闲情偶寄》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李渔全集中的相关文本,采用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审美观念、文本分析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书共有三部分:一是李渔的生活审美实践;二是李渔的生活审美观念;三是李渔生活审美的意义。…
本书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面临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压力,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供给管理转变到需求管理,而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包括水权交易和水价政策。本书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水权建设经验,并对张掖市水权市场进行相关的调研,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水权市场。同时…
这是一部论述文化时代与思想政治变革的学术专著,是一位平民学者的思想历程。分为七个专题:文化时代与文明融合;主体意识与心灵哲学;全球化与政治变革;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道德重建与人生智慧;钱学森之问与教育改革。提出了文化时代、法律社会、宇宙和谐论、幸福政治学…
本研究以战后上海的卷烟业政企关系为考察对象,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战后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行业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以充实卷烟行业史及战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战前上海卷烟业的缘起与发展是本文的研究起点。抗战胜利后,上海卷烟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着眼于全面展示1945~1949…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用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的临床研究、田野作业及荣格学派的“集体无意识”、弗洛姆的人本主义、认知神经科学等为主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通过对宗教与精神病理之关系的深入解析与思辨,为人们打开了认识宗教与人类深层心理形态…
该书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理论基础和发展条件部分。主要涉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辨析、内在机制和实现途径、国内外的经验借鉴,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定性判断及原因分析等内容。二是对策部分。这部分是对西部…
自2012年起,大国新型关系的构建就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国际社会之所以讨论一中国为主动者提出的这一个新理念,某种程度上是试图解答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到底走向何方的困惑?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崛起的新兴强国,中国的国际战略与政策尤其令人关注。而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和思路之所以重要,可…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毁坏了农村传统村落的原生态,引起一系列社会变?N%??;W?\? ????xj9506??o?9???C?C导致农村社会的重大失衡。村落共同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适应、演变、转型等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基于对不同类型村落的观察,对现代工业型、专业市…
该书以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为立足点,以整体主义哲学为视域,以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为逻辑主线,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际比较相结合、问题分析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分别从课程整合的逻辑基础、历史嬗变、现实追问、国际借鉴、目标建构、模式构建、教学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发展研究(1952-2015)/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丛书》以全面的数据为基础,细致地讨论了1952-201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与变迁。《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发展研究(1952-2015)/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丛书》从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专业类、学校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皆扩张了高等教育规模,相继步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大众化时代。为了防范由于数量上升而引发高等教育支出绩效的下滑,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展开了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巴西、俄罗斯、印…
本书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在辨析、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方面的文章二十九篇,内容涉及西方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与民主政治等,从多层次、多角度揭露和批判了西方的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的虚伪性。编入本文选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撰写发表的文章,一部分是…
《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一是对中心早期即1971年中心媒介小组成立之前媒介研究的回顾。这段时期中心对媒介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主要包括对BBc、ITv、广播的商业化、报纸、《图片邮报》等进行了研究。第二是政治与意识形…
本书尝试以图书出版为点,以版本传播为线,局部揭示中国古代文献出版传播的概貌。笔者力求从版本学的学科规律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判断是非、处理疑难,系统考论“战国子书编纂”、“北宋汴梁刻书及其历史贡献”、“宋浙刻本对唐欧体书法的传承与变异”、“元代政府对图书出版业的管理”、“明代…
本书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出发,对近代汉语中因果连词的范围与消长、形成、隐现和提顿、语义偏向?%9??x ??t ?8[m?.1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式、主语位置和话题、句序、主观性、两域、叙述视角以及近代汉语原因句的修饰成分、近代汉语说明因果句和推断因果句的区别等十二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