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外省戏班在岭南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块内容:一是探讨外江班进入岭南的时代背景,主要路径及其在岭南的地理分布;二是探讨清中叶入粤外江班的省籍来源,主要班社,主要艺人以及声腔剧种等;三是探讨外江班的行会组织——广州外江梨园会馆,包括会馆兴建的时代背景、会馆的…
本书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六至十九世纪银、钱流通地位的演变”(批准号11YJC770083)结项报告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研究15至19世纪的中国货币流通问题,从银钱并用币制的形成与演变出发,探讨银两、铜钱两种货币流通地位的变迁,以及18世纪中叶以后机制银元和私票对银钱并用币…
本书基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历史溯源与本体追问深入分析德法互济的学理基础,对道德与法律的互济共融趋向做出明确的判断,对道德与法律秩序的最终归宿和德法互济进行重新审视,力图从宏观上描绘道德与法律互济的动因,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的双向良性互动关系,并根据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出路”是一个庞大的学术命题,本论著试着抓取文学“艺术出路”这面巨网的几个纽结,通过典型文学个案的全息性勾稽呈展,梳理出一个并非面面俱到的探索性答案。论著共分为四章,分别以丰满的文学个例剖解方式深入诠释了四对文学命题元素,即“神秘”与“神圣”、“惨剧”与“…
本《自选集》收录了作者在上述几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自选集》表现出较为宽广的理论视野,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广阔领域,但都围绕着哲学的基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是在哲学的根基处所做的哲学思考,所选论文大都有作者独特的理…
本书在“现代”与“反讽”两个关键词的观照下,既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又讨论武侠文化,还兼及当下各种典型文学案例。目的在于,将某种文化内的精神产品,与普通的、世俗的精神产品进行并置解读,在公认悬殊极大的不同对象中寻找共性,探讨它们是如何又为何同样始于“现代化经验”,而终于向“反讽…
本书稿为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文库入选项目。书稿以明末至清中期湖广地区的天主教会传教情况为主要考察内容,分析了明末到清中期天主教在湖广地区传播、发展及与其中国民间底层社会互动的情况,重点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交汇与交流。指出这一时期西方宗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并不成功,…
本书以学生的德性生成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探讨中学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以学生主体需要为视角的中学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重点围绕中学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实践前提、实践要点、实践路径和队伍保障等方面,立足德育关键点位,探索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
本书把英、法、德、美、日、俄等六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梳理这些国家杰出人物成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民族性格与杰出人物个性,重点探索和研究影响杰出人物成才的一国之民族性格和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
进入2016年以来,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云南与周边国家贸易活动的汇率风险正在加大。而云南省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多以贸易国货币或第三国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像货币掉期及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云南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很少采用。在此变化之下,怎样科学…
当前中国与众多国家一样,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较城镇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日益重视,2009年9月国务院开始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2014年2月国家将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于以上背景,本书从新农保的制度框架出发,采用农业部农村…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产城一体化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进程中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今后新兴城市城镇化应强调产业和城镇的和谐互动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功能、城市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的融合,构建出宜业宜居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书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农户行为理论、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行为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土地经营、粮食生产投入、技术选择等主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揭示了农户生产经营行为…
本书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反思与重构邻比冲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邻比冲突的历史、现状、成因、影响、本质及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开展实证考察,进而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市场主导型、设施管理型、社区治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合作重要举措,其目标是通过更广泛国家的合作和发展模式,为世界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选择和发展动力,打造人类平衡惠普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合作是中非合作共赢经验的推广,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体现。21世纪以来,非洲在开放式自主发展理念主导…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中国与非洲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经过双方多年共同努力,中非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呈现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形式趋于多样、层次逐步提升等特点,尤其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媒体等方面合作成效非常显著…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是将中西文化之辨引向深微之处的重要思想家。本书依照熊十力自述,从“体用不二”的宇宙论,“天人不二”的人生论和“道器不二”的治化论三个方面辨析熊氏文化思想及其运思的内在逻辑,并对学界争议的熊氏前后期思想变与不变等问题做出别一种回答。熊氏思想的前后期…
本书旨在探索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选择及其理论逻辑。传统的“民政工作”与西方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方式的理想类型,在基层实践中呈现制度竞争关系。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框架,本书研究发现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受到“制度效率”“社会观念”及“权力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社会…
本书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郑玄语言学研究”(09YJC740055)和天津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该《手册》以学术界和知识界更容易接受的“条目模式”为主线,将近年来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内容共117个词条尽悉收录,全面、深度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背景、理念内涵、框架内容等,为国内外智库学者、媒体从业人员和高校学生等,提供具有“一带一路”普及性质的指南性读本。…
归善斋《尚书》别诰十种章句集解是《归善斋章句集解》的第4册。典、谟,属于《尚书?虞书》,而《尚书?虞书》惟有典、谟二体,即二典、三谟。 《归善斋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谟,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继于二典之后。二典、三…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特色总体性与现代性社会福利制度时代来临。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与“中观层次”社会福利体系三大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中观层次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梦”,尤其是“美好生活需要”社会福利制度范式宏观历史背景下,本…
苏门六弟子系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位北宋文学家。他们自北宋熙宁年间陆续集于苏门,开始师友之间的文学交游,形成北宋中后期文坛一个重要的文人创作群体。苏轼主盟文坛,将传承文章事业的希望与责任托付苏门六弟子,六弟子也不负所托,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散文创作,…
中世纪并存着多种戏剧形式,包括哑剧,闹剧,神秘剧,道德剧,圣徒剧,仪式剧等等。就保存下来的戏剧文本而言,主要为仪式剧,神秘剧,道德剧,和圣徒剧。目前西方学术界对欧洲中世纪戏剧相关事实的挖掘越来越深入,考察问题的视野非常开阔,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也颇为精深。相对而言,我们对这段戏…
本书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民法总则基础理论研究——以潘德克顿法学为中心”(项目编号:106112017CDJXY080007)的阶段性成果。 …
本书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将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着重从河道开挖、堤防修筑、闸坝创建、物料采办等方面,探讨明清黄运地区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轨迹。…
本书以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极具地域特色的“西部文学”,将作家分布、文学语言、文学刊物、宗教习俗等文学地理要素,放置在“大西北”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对西部文学各要素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阐释西部文学与西部地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年轻的插画家宋思源,在父母离世后,听从父亲遗训,带着遗产,离开居住已久的上海,回到绍兴老家的平水镇。由于他的到来,触发了自己家族远在宋代结下的人仙契约。当他从爷爷手中接过可以自由穿越时空的狼毫小笔时,才明白了自己家族的特殊性。于是,在乡间,他为保护家乡山水灵脉,经历了一系列…
该书以我国的政府规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把政府规制改革置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之中,从理论上探讨影响政府规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从实际上分析我国政府规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后提出改革我国政府规制体系,提高我国政府规制质量和效率的对策建议。…
赫尔曼?普莱著刘榜离、张静文译的《安乐乡(中世纪人类对完美生活的向往)》通过中世纪杰出的艺术作品,生动阐释了失乐园及其根植的现实生活。本书以三个文本作为开始,对中世纪晚期出现的思想、梦想以及民间宗教和文学艺术进行了全景启发性的素描,通过对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细节描述,为我们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