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意为“清晨的花儿,傍晚来摘取”,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专享的回忆性散文集。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有叙事。如他所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因此,这部作品是了解鲁迅早年生活、思想与清末民初社会风貌的重要资…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一点一滴的生活,堆积起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梦想。经历过成长的喜悦和陈痛,才能破茧成蝶。…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2021年台历。 内容丰富,表意准确,涉及佛教历史、高僧大德、偈颂、经文等内容,选取佛教题材的绘画、塑像、器物、建筑、人物等精美图片,加以公历、农历、佛历等实用信息,经精心筛选与编排,365天中的每一日文字和图片紧密勾连,既突出佛教文化的特色,又具有使用价值和鉴赏…
本书讨论了科学史的价值、意义和功能,也讨论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的细节、编史观念的变迁等问题。它们既是科学史的基本问题,也是一般历史的基本问题。本书以科学史为主要案例,展开了上述讨论,并展示了历史写作的可能方式,以及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书中还介绍了科学史的学术 地图…
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公司成为国与国贸易交战的焦点,华为之所以打不倒,是因为拥有当今各国都需要的、领先同侪的5G技术和独立产权的手机芯片和操作系统,这本书里有十八万多华为人艰苦创业的缩影。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当下,每个人如何走出困境,这本泪点满满的书将会给您带来思考和借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那时所著的《白话译解国语》。本书用通俗的白话语言,逐段逐句的将古语《国语》进…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释读国学的出版较为盛行,其中Z具代表意义的是蒋伯潜的《语译广解四书读本》和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并且都被认为是当时国学出版盛典。前者近年已有出版社影印出版,后者尽管在通俗化方面更胜一筹,却无人触及。本书出自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中的《孟子读本》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释读国学的出版较为盛行,其中Z具代表意义的是蒋伯潜的《语译广解四书读本》和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并且都被认为是当时国学出版盛典。前者近年已有出版社影印出版,后者尽管在通俗化方面更胜一筹,却无人触及。本书出自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中的《大学·中庸读…
1951年,郭存孝与罗尔纲先生相识,之后被罗尔纲先生调入太平天国纪念馆协助他进行资料整理和建馆工作。罗尔纲先生亲授展陈等知识;郭存孝亦执弟子礼,视罗如师如父,尊崇备至,此后历任该馆陈列部主任、研究部主任、副馆长、馆长。 《胡适、罗尔纲和他们的朋友》讲述了胡适、罗尔纲的一些…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所著的《白话译解韩非子》。本书用通俗的语言,逐句逐段地将《韩非子》进行了译解,…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释读国学的出版较为盛行,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蒋伯潜的《语译广解四书读本》和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并且都被认为是当时国学出版盛典。前者近年已有出版社影印或简体出版,后者尽管在通俗化方面更胜一筹,却无人触及。本书出自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中的《大学 …
《槐聚诗存》是钱钟书自己诗的自选集。风格上接近宋诗杨万里等人。读者希望对钱钟书知人论世,这本诗集是很好的材料。…
1.极为珍贵的*手史料。 2.美国总统如何和幕僚讨论、决定国家和*大事。 3.美国人在70年代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领导人。 4.今天的世界格局,和美国人当时的估计相差多远?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编——三联精选之经典新读系列之一——以当代学术研究为基础,邀请重要学者和译者重新翻译、注疏,触摸人类从古至今的永恒心流。本书由社科院研究员吴岳添专文导读,超越意识形态的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剖析巴尔扎克的这部经典巨作。 …
狄更斯能成为“那个时代”乃至“所有时代”受欢迎的英国小说家,一个重要的艨因就是他描绘了我们共同的愿望——快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的世界上。当这个愿望遭遇挫折时,他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并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改造这个世界。《雾都孤儿》征是第一部体现这种精神的作品,奠定了他后来所有…
北非古国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率领军队并几十头大象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在历史上留下佳话。如今,两个90后男生带着两头毛绒大象,徒步走完汉尼拔将军的奇袭路线,越过史上称为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若是将军在九泉之下得知,不知会如何夸赞他…
从一九四九年之后台湾眷村的“黑户外省人”,到台大中文系荣休教授,这三本书是周志文的个人记忆,又必然远不止于此。其中贯穿的是时代的巨变在社会、文化和生活种种之上的投影,还是一九四九年之后台湾“外省人”、知识分子生活与视角的一个重要记录。周志文的文字清…
翻开这套日历,如同走进了卢浮宫、冬宫、乌菲兹美术馆等著名的博物馆,穿行在梵蒂冈、佛罗伦萨、巴黎等大街小巷一样,感受着艺术的魅力。 …
刘小枫老师推荐。“80后”青年学者冯庆进行的一系列观察与写作实践的集成,这些文章大多尝试跳出体系化的学术写作,以不同的文体和风格,从不同层面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全书分为“阅读文化的古今通变”“抒情生活与精神返乡&rdquo…
人称“司马小松”的黄易(1744—1802),不仅是书法、篆刻和绘画上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清代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黄易的访碑、拓碑活动,在嘉祥重新发现并就地复建武梁祠;其首屈一指的拓本征集并通过刊布、题跋等等,三十年间,积五千件拓本的收藏,使得他成为乾嘉金石学中活跃的关键人物…
…
本册专论隋唐部分,重点论析唐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大贡献——古文运动和禅宗,及一些关键人物,如王通、韩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过上溯魏晋下究宋明,透彻地点出了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大关键所在。 …
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
本册专论有清一代。作者为治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影响很大。本册各篇虽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多为《学术史》后之作,因此本册某种程度上是对该书的补充增订。 作者四十年代还写过一部专著《清儒学案》,惜在抗战中沉埋江底。《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收录了…
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最新作品,从哲学角度解读刘慈欣的《三体》。全书围绕《三体》三部曲层层推进的情节设计,分别从生命与人性、死亡与不朽、社会契约与差序格局三个维度解析这部宏大史诗,认为《三体》诉诸的终极问题是“生命”,全书的关键词是“宇宙很大,生命更大”。因此尽管小说贯穿了“黑…
本书以极富想象力的“用恐龙肉为食材烹饪大餐”为开篇,结合作者的真实科研经历以及有趣的田野考察故事,为青少年细致地讲述了史前生命演化历程、恐龙的特征、恐龙的探索发现,以及各种恐龙的身世之谜。书中震撼的恐龙图片,以及科学严谨的讲解,仿佛带领小读者回到了令人惊叹的远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