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为专题演讲结集,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中国早期的“自然”概念,详细解释这一概念在中国早期道家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系统地搜集西方哲学传统中与之对等的概念,最后阐释为什么西方类似的概念实际上与之不同。进而表明“自然”这一概念是中国哲学独特的智力资源,可以应用到行动和注意力的课题。第二章,将“自然”概念应用到西方哲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中,证明这一个概念如何帮助我们在行动哲学中取得更大的进展。第三章,将“自然”概念应用到当
内容简介: 本书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诸多重要著作中精选了36篇具有论战风格的随笔。本书开篇,收录了尼采讨论教育问题的三篇经典文章:《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和《衡量大学教育的三个尺度》。在尼采生活的年代,德国的教育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取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另一种是“缩小教育”。扩大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普及,培养尽可能多的“通用”人才,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缩小教育”则是重视教育的专业化,着力于培养少数专
本书收录国内著名诗歌评论家夏汉2018年至2021年的诗学论文和诗歌评论文章,继续国外诗人的研究,辑有吉尔伯特、博纳富瓦的两篇研究文章。重点研究国内诗人的写作艺术,收入评论多多、胡弦、王东东等多位诗人的文章。开辟女性诗人研究和九零后诗人研究,收入研究文章若干篇。并以文化视野谈论当代诗坛写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使该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体现,为当代诗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夏汉的诗学文论集《美学的直觉》,里面处处闪耀深远的思考、丰富的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性爱的形而上学、种属的生命、论本能和遗传、素质的遗传、论女人、论面相、论精神失常、心里散论、论命运。这些内容选自《附录和补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他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也是恒定的和天生的,没有谁可以改变这些。一旦发生违反性格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在具体情形里错误认识自己所致。个人性格之间的道德差别可以比得上个人之间的智力差别,这种差别远大于巨人与侏儒、阿波罗神与特西特斯之间体貌上的差别。他还从心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意欲的特征、论肯定生存意欲、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学说的补遗、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生存空虚说的几点补充、论自杀、我们的真正本质并不会因死亡而消亡、论死亡极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解脱之道。生存意欲学说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世界是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表象是意欲的客体化。因此,世界的本质是意欲。意欲是一种无法遏制的盲目的冲动和无限的欲求,意欲欲求的本质是生命,即生存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美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论艺术的内在、论大自然的美、造型艺术美学散论、论文艺的美学、论音乐的形而上学、有关“可笑”的理论、论天才。这些内容选自《附录和补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这些内容是叔本华美学思想的集中论述,强调了审美的无功利、非理性和主体性。他对艺术有极其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历来受到美学史家的尊敬。他能欣赏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从建筑到不同风格的绘画,从诗歌、戏剧到音乐,深刻揭示了艺术独有的生命力,它提
《智术之师》在先,而《泰阿泰德》在后。《泰阿泰德》凡再易稿、四改正、三润色,字字衡量而出。颇顾中西文之不同的习惯。例如,西文多以固定的人称为句主(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其义实同于不固定的人称;遇此等处,译文若依原文习惯,则与中文习惯不侔,伤洁而或滋误解,故用泛指之法为译。原文有字句简单而能尽意者,译成中文却须较为繁复;原文亦有字句繁复者,于中文只须简单而意已达。凡此等处,斟酌原文与中文之不同的需要而为译。
本书作者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逻辑学发现、形而上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与诗的思想...
本书是雅思贝尔斯在1935年应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邀请前往所讲的5个讲座结集,集中探讨了当代哲学中的理性和存在问题。本书的第一讲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入手,揭开了当代哲学的起源,继而通过第二至第四讲厘清了理性与存在的基本思路,并在第五章提出了当代哲学的可能性问题。 本书的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通过对理性与存在问题的集中探讨,雅思贝尔斯再次展现出他作为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视角。他所关心的不是提出一个关于任何事物的新假设,也不是去描绘物质世界或者
《马克思哲学的思想高度:学术范式与阐释原则》追溯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教科书体系反思到实践唯物主义勃兴的学术史过程: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实践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实践唯物主义由蓬勃兴起逐渐陷于沉寂和原创性不足的学术曲折轨迹,并进一步探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题的研究现状。 该书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带
本书旨在探讨当今的意识科学如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等...
《孔子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与言行的著作,读者可以从中学习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水准与行为准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及史料价值。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写给自己后人的训诫,详细记录了他的思想学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增强个人修养、维护家庭伦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书将这两部具有传世意义的著作收录在一起,希望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家教故事、家教格言和家教典籍专著。 梳理、传承这些流传千年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是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导向,践行总书记“三家”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先贤留下来的家风、家教、家训理念方法,汲取其有益营养而仿效之,无疑是推动家庭教育的一大捷径,是新时代家庭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 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妇女出版社拟共
本书作者对以下内容进行了阐述:哲学在变化中的概念、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论理改造的意义、道德观念中的改造、影响社会哲学的改造...
本书对淄博市各区县的孝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梳理淄博孝文化资源,反思淄博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和现代价值,研究开发利用的途径,挖掘淄博孝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内容包括孝文化概述、淄博孝文化资源、淄博民俗中的孝道观、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反思、淄博当代孝文化建设、现代孝道的构建、淄博孝老爱亲范例等...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透视了后现代社会虚拟取代现实的严峻境况。符号与现实的关系日益疏远,模拟物取代了真实物,拟像比真实的事物更加真实。在这样的境况中,人与现实的关系变得值得怀疑了,虚拟的社会现实变成一种“完美的罪行”,值得警醒...
本书主要选取自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伦理共识与人类道德发展国际会议”以及“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战略国际论坛”两场重大学术会议中的优秀论文,同时特邀国内外伦理学界重量级学者供稿,最终汇编成书。本书共收集文章15篇,聚焦“对话文明时代的伦理理念”问题,具体涉及“伦理对话”、“诸文化背景下的‘伦理’笔谈”、“伦理记忆与实证伦理”、“伦理共识的哲学基础”、“
本书是海德格尔著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部,法国的《读书》杂志甚至把本书选入“理想藏书·哲学类”(世界古今哲学)前十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目前的经典相提并论了。 本书收集了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1950-1954年的作品。全书编为三组。第一组是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是对存在的“聚集”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
这是一部关于《老子》的译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老子》原文、拼音、注释、译文、延伸阅读(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和苏辙《老子解》)。 老子其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史记》记载,老子见周王室衰落而辞官,归隐途中,受关令尹喜所邀而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故《老子》又名《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是自然之道和修行之道的统一;“德
本书基于伯内特(J. Burnet)编订的柏拉图全集校勘本中古希腊语原文的《斐德若》文本,参考国内外诸多文献,聚焦于研究占据《斐德若》大半篇幅的三篇演说词。作者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界经典与前沿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斐德若》文本本身进行了细腻而深入的剖析,对古希腊哲学目前的关键概念与重要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读,针对以往的陈说提出了新见,从细微之处入手揭示了古希腊伦理思想世界的另一番图景。 《斐德若》通过赞美爱欲这种“神圣的疯狂”,呈现了优
本书是20世纪法国科学哲学的经典之作, 集中体现了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犀利、明确的思想性格和凝练、晓畅的文风,对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考察中世纪至近代早期的各种科学文本,深入探讨了现代科学精神在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阻碍,比如本体论障碍、日常语言障碍、认识论障碍等等,有力地指出在前科学向科学的转型是断裂式的,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渐进式,并澄清了科学精神的实质...
本书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第二卷,本书主要包括:汉代社会与汉代思想、汉初百家子学的余绪及其庸俗化的倾向、董仲舒功羊春秋学的中世纪神学正宗思想、司马迁的思想及其史学、西汉中叶的社会危机和社会批判的思想、两汉之际的思想、汉代白虎观宗教会议与神学思想、王充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两汉经今古文学之争论、汉末统治阶级的内江与清议思想等内容...
《明代思想研究》是荒木见悟明代思想研究的论文集,全书由序言和12篇论文构成。以明代心学的展开为中心,阐述明代儒学正统和异端的总体性发展趋向,解释明确这些思想和佛教的关联...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根据对立统一的原则,为江户以来的日本阳明学派设计了一个对立面—朱子学派,然后根据正反合原则,把中立于阳明学和朱子学之间的学者划归为“古学派”,企图折衷二者矛盾的学者的归纳为“折衷学派”,最后把都不沾边的学者划归为“独立学派”。在此之上该书详细论述了日本阳明学从江户到明治时期的传承,按流派和人物全面论述了日本阳明学派的源流、内容和特征。井上哲次郎的《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是迄今为止日本阳明学最权威的著作,为日本阳明学
本书囊括了《孝经》《孔子家语》《二十四孝》《颜氏家训》等中国古代励志家训,所选内容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和其人生经验的总结,旨在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内容真实丰富,涉及面广,可读性强,透过文字重现了古人的智慧...
本书分为两卷和两个附录,第一卷为“论上帝”,第二卷为“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附录一为“论实体、自然、上帝”,附录二为“论人的心灵。第一卷有十章内容,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么、上帝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卷有二十八章内容,阐明了他关于人的境况的看法,对人如何受被动感情的影响、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人的康乐和最完善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书以《论语》中的学、友、君子、仁、义、礼、乐、知、信、忠、孝、政等12个概念为支撑点对儒学、《论语》进行了讲解,角度非常新颖,内容非常充实,对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知行合一论、为学重本、循而行之、纯乎天理、为学、答罗整庵少宰书、答聂文蔚、训蒙大意、教约、朱子晚年定论序、与黄宗贤书、与王纯甫书等...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古典新诠、文本考古几个部分,古典新诠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孟子》的讲疏,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文本考古所收三篇文章,强调从文本的细读和篇章段落的辨析出发,审视其结构,尝试剥离出不同的时间层次,进而具论其编纂过程,对《春秋事语》等早期古书的性质和年代考证有突破性的新见。经学专论对于古典史学的作者性、修己以敬的传统经典话语、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
本书作者是人民大学教授孙中原,收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丛书之中。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部分介绍墨学学说的核心,即十命题所代表的墨家十种基本思想观念;另一部分是以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为框架,分门别类介绍墨学的力学、光学、数学、机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逻辑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美学和军事学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全书以大众读者为对象,配有许多帮助理解的图表,在内容上对墨学做了全面和明白的介绍,是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和罗思文曾合作译注了儒家经典《论语》。该书稿是将该他们二人的译注译为汉语,书名改为《哲读论语》。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论语》的学术研究,还是中英翻译学的研究都有较高价值。本书为《论语》英汉对照本。在正文之前,为了读者能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英文译者撰写了6万余字的导言和说明,深入讲解《论语》成书的背景,其哲学思想及其发展源流。本书以《论语》以通行本《论语》为基础翻译,同时参考定州汉墓竹简等多方材料,注释严谨,考证
美无处不在,时尚、摄影、绘画、服饰、家居、影视……凡有生活处,皆有美的身影。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悲剧能使人性完整而深刻?为什么有人无法感受蒙娜丽莎的美?……美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的思考,能为你带来重新审视世界的角度,漫画轻松有趣,理论简明易懂,像读故事一样读懂美学,一书助你提升文艺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运用美的思维探求美的真谛,欣赏生活之美,享受美的生活...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文化该向何处走等
这是一本学术导读书,是对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重要著作《声音与现象》的解读。其原著早在1990年代末就引介到国内,并在学术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弗农·西丝奈的这本导读书,将带领读者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细读这个文本,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
《论道》是金岳霖教授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通过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了金岳霖先生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近期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价值论研究》分为名家访谈 、我国价值论研究的主要著作巡礼、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
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作者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并提醒我们,应该对那些经常主导着道德论辩、事实上不过是诱人噱头的绝对原则保持怀疑...
本书揭示了一系列概念和主题,它们将批判理论与其传统的哲学上的竞争理论区分开来。布朗纳解释并讨论了方法与能动性、异化与物化、文化产业与压制性容忍、非同一性与乌托邦等概念。他主张引入新的范畴和观点来阐明渐进式变革所面临的障碍,聚焦于隐性的变革性可能性。只有对批判理论进行批评,才能使其在新时代中突显出来...
※牛津通识读本第100种重磅出品。 ※一本收获美好人生的科学指南。让你告别心灵鸡汤,用理论解读幸福。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作序推荐。 千百年来,幸福都是人类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美好人生的一项衡量标准。幸福是否真的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丰衣足食、功成名就、笑口常开、自得其乐……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才称得上幸福?幸福的程度可以被精确测量吗?这本内涵丰富的小书用幽默平实的语言详解幸福的内涵,悉数幸福的来源,并对物质、美德、福
本书介绍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表明了笛卡尔最大的成就在于倡导和实践了以数学为研究工具的物理学,他的哲学则是为支持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上篇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详细介绍了他传奇的一生,中篇选取了两百多条王阳明箴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他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下篇《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子弟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
《哲学实践的艺术》把哲学视为一种实践。作者主张如果能够践行哲学,或应用哲学的观点,同时了解哲学文化与各种思潮的历史、熟习不同作者与学派辩论的主要议题,我们就能更有效地确认和理解我们到底在乎的是什么,与我们对话的人,他们在乎的又是什么,由此得知妨碍他们前进的困境。《哲学实践的艺术》从哲学的文化、哲学的领域、哲学的态度、哲学的能力检视哲学的含义,并对哲学的态度和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通过主张培养深化、概念化、问题化、辩证和直觉这五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中国经典十种》的修订本。本书凡十讲,涉及《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十种中国经典作品,揭示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新版增加了“文献选读”一目,又于“参考书目”中增加了新近出版的参阅作品。本书定位为面对大学生的通俗浅近讲义,探讨何以正确阅读传统中国经典、什么才是中国经典、如何正确理解传统经典意义等重要问题。作者以诠
本书阐述了形而上的方法论,并运用“无为”“直觉”“体悟”“内观”“外察”“变通”“创新”“一分为三”等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与人生问题。书中除绪论外,共四章,内容包括:知方法、知欲望、知社会、知人生...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内涵极为丰富,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素质,推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本书就中国自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到近现代主要思想家之德治思想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考察,时其各自的德治思想的缘起、内涵、特点以及价值与局限等亦作了认真的梳理与探究,以期对今天我国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国策提供
本书约四万字,共二十篇,是颜之推关子教子、治家、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人生修养、伦理道德外,音韵、文章、礼制、艺事,乃至谈道,学佛,样样都有,更有当时风俗、史事”...
本书是黑格尔在耶拿大学作为编外讲师时撰写的手稿,是黑格尔力图摆脱谢林哲学影响,进行独立的哲学体系建构的最早尝试,对其后的三大《耶拿体系纲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它包含了《精神现象学》思想的重要萌芽,并对《法哲学原理》中的“伦理性”概念的体系化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从历史发生学视角考察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文献,是理解早期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推荐阅读文本。本书被西方学界高度关注,卢卡奇、马尔库塞、狄尔泰、哈贝马斯、霍耐特等西方著名学者对其均有深入
求知是人的本性。在求知的路上面临两个敌人,一个是怀疑论,一个是独断论。怀疑论者认为知识是无法获得的,知识的归赋本质上是错误的,因此所有求知的努力都会以失败告终。独断论者在尚处于无知的阶段就误以为已经获得了真理,并且以真理占有者自居,无视异己之见,阻碍了真理的获得与传播。在双重夹击中,求知的道路困难重重。古希腊的皮浪式怀疑论最早将这一双重挑战表现在阿格里帕三难问题之中,而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构成了知识论领域蓬勃发展的动力。无限主义是当代回应
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一书共七篇十四卷,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全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是了解孟子思想及其学说最直接的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鬼谷子》注译导读、《鬼谷子》研究、《鬼谷子资料与传说》...
林奕含
刘争争
吴晗 著
老王子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泰戈尔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