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南方民族考古》是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主编的一份以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民族学、考古学为主要目标的大型学术丛刊。本辑收录考古发掘报告4篇,研究论文11篇。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首次发现西汉时期医学简牍和织机模型,是近年来我国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本辑刊发成都老官山汉墓发掘报告,同时约请多位学者撰写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此次考古发现的新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其他论文则对宝墩文
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 省内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尤其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 其文化非常发达, 催生了强大的晋国以及后来的三晋。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屯留后河发掘了一批战国秦汉墓葬, 出土了大量遗物。这些遗迹的发现和遗物的出土, 对于探讨该时期的地域文化特点、秦统一前后的文化演变都有重要价值...
本书由玉石雕刻的工艺历史研究综述与馆藏作品赏析两大部分组成。工艺历史研究综述部分从考古资料及传世文物出发,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对河北玉雕发展进行梳理的同时,对河北当代玉雕的风格特色、制作技艺等亦进行了阐述,图文并茂。特别是馆藏作品赏析部分,每件作品皆配有诗文,使读者在欣赏工艺精品的同时,能够感受中国传统诗文之美...
《剖面的剖面》记录了杨钟健先生于1932—1936年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两广等地所进行的地质、古生物考察和调查活动。杨老照以前一样,将旅途中所观察、感悟的记述下来,成为一本游记。杨老特别强调,旧时有的游记,有着很美的文字,也是不朽之佳作,然而描写并不合乎事实,如言山必定立壁千仞,说月无非玉兔嫦娥;更有甚者,游龙门必提夏禹,过吐鲁番必称火焰。因而新式游记则须给人以准确的知识,对每一地的地质背景、地理状况和人情风物,均予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张江凯、魏峻编著的《新石器时代考古》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
本刊以国际敦煌学学术信息为主,刊发的文章的文种包括中文(规范繁体字)、日文和英文,每年出版一期,主要栏目有:每年的各国敦煌学研究综述、新书讯、各国召开敦煌学学术会议的有关信息、书评或新书出版信息、项目动态及热点问题争鸣、对国际敦煌学发展的建议、重要的学术论文提要等。本书为2013年刊,刊有1993年敦煌学、2012年敦煌学、2012年吐鲁番学、敦煌石窟中的外道形象、敦煌三界寺等研究综述,并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的学术半年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2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
本文集为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第四届)文集。该论坛由王煜、陈晓露、赵俊杰三位青年学者发起,旨在举办国内历史时期考古领域青年学者研讨的高端平台。论坛为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第四届由北京大学主办,遴选了全国高校中各考古学重镇的多位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报告人,并邀请考古学顶尖学者五人作为评议人。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时代从战国直至清代,包含整个历史时期考古的研究范畴...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9篇,书评2篇...
博物学是19世纪在华欧洲人最广泛的科学活动。本书即从文化遭遇的观点去检视博物学史,从博物学的视角剖析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与碰撞,特别关注文化遭遇下的知识传统和文化霸权问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读者揭示了近代中国在知识领域所经历的顿挫与转折,为学界开辟了研究中国近代知识转型的新路径...
作为一个连续性的辑刊,该书收录了30位长期从事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学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作者中不乏以研究青铜器和金文而享誉学界的学者。该书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针对传统热点的深入解读,也有针对新材料而进行的新研究,可以让读者了解到青铜器与古文字方面近期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书所收论文,既有微观考证,也有宏观阐释,对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丝路文明》(第七辑)收录了王素、郑炳林、荣新江、王子今、魏义天、森安孝夫、高田时雄、菅沼爱语、王永平、马娟等人17篇文章,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本书是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编写的考古报告。韩祖念墓是1982年原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的一座北齐墓葬,该墓位于太原西郊大井峪村,由墓道、石门、前室、甬道和后室组成,后室内壁饰彩绘壁画。墓葬出土遗物351件,大部分为陶俑、动物陶塑、陶器,少量釉陶器、铜器、琉璃器、金银器,另有墓主夫妇石墓志2盒。陶俑形神兼备、情趣盎然,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20件小型铜器、1件琉璃高足杯,造型优美、工艺考究,是太原地区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
《志丹苑: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考古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概况,水闸结构,遗物,结语,附录,后记...
《相观而善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的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研究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先生担任主编。该刊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 本辑收录了商周复合族氏铭文
本稿为敦煌学的有名集刊,以靠前敦煌学学术信息为主,刊发的文章的文种包括中文、日文和英文,每年出版一期...
一 古钟卷分为古钟、编钟与铃、外埠藏品三个部分。各部分均以年代顺序排列,共选录西周、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精品130余件。 二 所选精品均为北京地区各博物馆、文管所、著名古刹及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文物藏品;并酌情收有保存在京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外地古钟精品。 三 本卷收有《北京古钟文化纵谈》一文作为概述,图版有相关内容的简要文字介绍。 四 考虑到铃与钟的发展关系,本卷还收入了部分编钟与铜铃,以便读者对
本书分漏泽园墓地的发现与发掘、出土遗物、结语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墓地的发现与发掘、墓葬形制、葬具与葬式、墓例等...
相关推荐: 经典河南.名产经典河南(共8本) 经典河南.名人 经典河南.名城 经典河南.名胜 经典河南.梨园 经典河南.形胜 经典河南.庙会...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本书为此丛书的第二辑,收录了6篇发掘报告和6篇研究论文。公布了西公桥、左家王庄、尹家城等遗址的发掘资料,为山东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尤其是大汶口文化的研究补充了重要资料。研究论文涉及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总论、学术史、不同
本书内容分综述、报告和论文三部分。综述部分系统地总结了70年来广西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先秦两汉以及岩洞葬、崖壁画、铜鼓、古玻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报告部分收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近年来部分科研课题的调查报告和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部分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7)》是一部极具巨擘性的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资料。《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7)》共分为两大部分:历史资料和年度资料。历史资料是根据文化部历年统计报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豁市文化主管部门补报的1966年至1977年文化事业统计数据,并搜集有关部门的文化事业统计资料整理汇编而成。年度资料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豁市及各计划单列市、省辖市文化主管部门报关的200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报和文化部分对外文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界高度重视。本书以陕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成分、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组成以及制作工艺等几方面的检测分析,探讨了陕北地区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青铜冶金技术的特点及铸铜原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另外,本书还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
本书基于考古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材料和其他方法加以比较研究,提出并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高原丝绸之路”这个命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书中各章节内容均以近年来青藏高原的考古新发现为基础,广泛结合汉藏文献以及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进行论述探讨,论证了“高原丝绸之路”的概念、主干线以及交通路网等内容,构建了史前至唐代高原丝绸之路的基本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也具有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77年至2018年所写的论述、资料综述、书序等共30篇文章。内容除了论述美术考古学与艺术史的联系外,还以田野考古所获得的实物标本,特别是从古代墓葬中获得的现代人认为与美术有关的考古标本,结合古代文献与博物馆藏品,论述有关艺术史范畴的问题,主要包括古代建筑、古代家具、绘画、雕塑、宗教艺术、工艺美术等方面。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沉船遗址形成的自然过程、文化过程以及遗产管理。第一部分又包含沿海及内陆地理和地貌形成、海洋环境中沉积和遗址形成、无粘性沉积物的海洋冲刺、腐蚀产物和遗址形成过程。第二部分包含考古学的人为影响、拖网对沉船影响的量化分析等。第三部分以英国遗产和沉船遗址形成过程、墨西哥湾深海区二战沉船、U-166he罗伯特·李战场遗址为例,阐述沉船遗址形成过程...
南开大学博物馆通过多年的努力,收藏、管理从全国各级文物部门调拨的、社会人士捐赠的,以及百年校史相关的文物藏品达三千余件。本书选取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精品铜器文物,按年代排序,以多角度摄影、突出局部的方式,细致展现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艺术价值与保存情况。书中收纳相关铜器文物研究文章多篇,对于古代铜器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是岩画大国,目前据不接近统计,已记录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20多个县市区的1300余处岩画区(点)计有百万幅以上,占世界岩画总遗存的1/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国家对岩画的研究与保护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对岩画的调查与研究中。在纪念中国岩画现代研究百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纪念中国岩画现代研究保护一百周年论文集萃》,因篇幅有限,本书共收集了77篇论文,截稿至2020年。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的专著与论文未能收
山西长治、晋城地区是我国现存早期木构建筑的密集分布区,其中高平等地的遗存特别丰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建筑考古研究团队在晋东南地区有20余年的持续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木构建筑形制的精细时空框架,形成了以建筑形制精细时空框架为基础,再叠加不同研究维度的1 N建筑考古学多维度研究范式,由此新发现或重新断代了一批早期建筑,并细化了古建筑的历史沿革、形制流变及其与古代社会的互动关系。本书以北大2019年文物建筑本科专业测绘实习的成果为例,展示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展示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所有的艺术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丰都镇江汉至六朝墓群(乙种第23号 套装共2册)》是重庆市丰都县镇江墓群(冉家路口墓群)的发掘报告,全书以墓葬为单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墓群两汉至六朝时期127座墓葬的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乃至长江三峡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墓葬发展序列和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镇江墓群(冉家路口墓群)发掘任务中发掘的一部分冶炼遗址的简报。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丰都镇江汉至六朝墓群(
《真正的考古学家是怎样炼成的》介绍了国外著名考古学家的成长经历、学术贡献以及对中国考古学、世界考古学现状和前景的评价与认识...
201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入藏了一批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非汉语类文书。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联合立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新疆丝路南道所遗存非汉语文书释读与研究”。《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藏梵文文书》是“新疆丝路南道所遗存非汉语文书释读与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以整理、释读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所藏非汉语类文书为主...
《简帛》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一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以简帛资料为主要著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
自2013年始,牧心斋先后与中国嘉德合作举办春拍专场“一案四时春(2013)”“清禄集(2015)”“味余(2018)”“报春(2020)”,十年弹指一挥间,时下已是2023年,又恰逢中国嘉德成立三十周年之庆,遂再次受邀举办专场,并以此书付梓而志之,名之曰“拾得”。“拾”者,十也,以志与中国嘉德合作十周年;“得”者,有所心得也。另,芸芸藏品,历经数百载,偶为今人所得,岂非我辈因缘际会而于世间“拾得”者?唐初名僧“拾得”有自述行迹之句:
本书是云南省怒江州馆藏文物研究,书中集中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代的石器、青铜器、陶器和木器四大类文物资料,对于研究怒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涪陵小田溪墓群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小田溪村,是以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巴人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1997年,三峡文物保护发掘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于2002、2005、2006、2007年对小田溪墓群(含小田溪、陈家嘴、网背沱)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共计清理墓葬65座以及其他遗迹158个。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石器、玉器等。此项发掘成果填补了川渝地区考古的空白,对完善巴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 莫高窟: 繁华宛如一场大而盛的梦境、榆林窟: 榆树荫护的佛、西千佛洞: 养在深闺人未识、东千佛洞: 隐秘的宝藏等...
《荆楚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编的系列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本书为此丛书的第7辑,收录了10篇考古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古文字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方面论文、6篇考古发掘简报、1篇调查简报和1篇荆州大遗址保护方面论文。研究论文涉及荆楚地区楚文化研究、考古学研究、古文字研究、文物保护以及荆楚地区古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公众考古学是靠前外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公众考古缺乏成熟、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案例研究,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教材使用...
人类是如何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进而征服自然的?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人类思维的发展,在考古文物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王仁湘老师通过观察考古发现的木、石、玉、铜等材质的器物,在抽丝剥茧式地叙述中,以精美的文物照片和器物绘图相伴,展现了中国早期人类的思想意识。《王者仗钺:艺术考古随记之四》,用“鼎食鼎事”“小璧大史”“琮璧君后”“崧泽说器”“如影随形”“王者仗钺”“毁屋迁居”“二次合葬”“心之归宿”“酎金酎酒”10个篇章,为我们展现了史
人类是如何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进而征服自然的?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人类思维的发展,在考古文物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王仁湘老师通过观察考古发现的木、石、玉、铜等材质的器物,在抽丝剥茧式地叙述中,以精美的文物照片和器物绘图相伴,展现了中国早期人类的思想意识。《动物有灵:艺术考古随记之二》,用“神龙诞生”“凤舞千年”“龙飞凤舞”“对鸟解题”“饕餮重构”“鸮鸟通神”“鸣鸢招风”“猴情千年”“猴鸟解谜”“龟甲占卜”“鱼龙百变”11个篇章,讲
人类是如何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进而征服自然的?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人类思维的发展,在考古文物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王仁湘老师通过观察考古发现的木、石、玉、铜等材质的器物,在抽丝剥茧式地叙述中,以精美的文物照片和器物绘图相伴,展现了中国早期人类的思想意识。《造神运动:艺术考古随记之三》,用“四正四维”“向往阳光”“王者之钩”“玄鹤何来”“天国之门”“彩陶之约”等11个篇章,为我们展现了史前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卷)主要内容为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各边厢出土纺织品的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本卷对东、南、西、北四个边厢所出土的丝织品文物,以分区、分类的形式进行了详尽介绍。包括对其纹饰图案特点、制作工艺、保存形态等等的全面描述。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西边厢的六个竹笥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纺织品和衣物,包括绵袍、单衣、单裙、袜、单幅丝织品、丝织品碎片以及置于西边厢竹笥上的瑟衣、竽衣、麻绳残片等文物。出土的素纱单衣更是迄今所见最早、最
前人翻纸为沃土,以笔墨播种文字,结成一卷又一卷的智慧经典,留予后人深耕阅读。 经年累月,一纸薄田难抵岁月摧折,不免断线、散页,不成文章;又渐无人打理、田土荒芜,纸上的老化、裂痕如蔓草横生,引来蠹虫常驻,吞噬几代人的劳动成果,留下蛀洞曲曲折折布满书册。 但凡被修书人计入工作量的古书,都不免一副颓垣败壁之姿。想来书籍刚装订制成时也应是光鲜整洁,放置在谁家的书架案头,或陈列在店铺出售,等待着买书人将它宝贝似地捧回家。 我是一名古籍修复师,
本书为楚文化与长江中游早期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有国内外多名相关专业领域学者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全书内容分为三编,即“楚文化考古研究”“楚地出土资料研究”“楚国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早期开发”,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楚地文化的样貌、探讨了楚地出土文物研究及其文化开发问题,譬如楚地的青铜文明、铜矿冶业、明器的生产与传播、漆文化遗存,清华简、里耶秦简、慈利楚简等楚地出土资料中的楚文化研究,楚国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早期开发等内容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辑录》是杨朝明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的中期成果。第4辑收录碑刻100余种,涉及历朝历代,有祭孔碑、拜谒碑、墓志铭等,对于疑难字句有所注释,而且研究了碑中涉及的历史问题与儒学问题,给学界提供一个可靠的文本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视角与参照...
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现为商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通济渠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时间流逝,大运河故道遗址已埋藏于地下,夏邑县济阳镇西街大运河水面,是河南省境内专享保存的一段活着的运河,她的专享性,对于隋唐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今天人们借助于她可以窥见沉睡于大地之下大运河的真容...
本书拟选取其中形制完整、文字清晰、内容可读的简牍150枚左右,同时附上彩色图版、红外图版以及初步整理释文,在内容上涵盖走马楼西汉简的主要司法文书案例。走马楼西汉简有丰富的文字异写现象,书体多种多样,生动地反映了汉字隶变过程,还将草书的形成时间提至西汉武帝元朔年间,这在书法艺术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有关屯留县地区碑刻名录的整理型文献, 书中包括现存石刻、佚失石刻、石刻存目等, 按照石刻简介、碑拓、整理点校碑文的体例进行收录, 全面呈现了当地石刻的保存和遗留现状, 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风俗...
曾琦云 评注
林奕含
阎连科
梁实秋
王学泰 著
汪曾祺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