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包邮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6.1(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56364
  • 条形码:9787301356364 ; 978-7-301-35636-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内容简介

前人翻纸为沃土,以笔墨播种文字,结成一卷又一卷的智慧经典,留予后人深耕阅读。 经年累月,一纸薄田难抵岁月摧折,不免断线、散页,不成文章;又渐无人打理、田土荒芜,纸上的老化、裂痕如蔓草横生,引来蠹虫常驻,吞噬几代人的劳动成果,留下蛀洞曲曲折折布满书册。 但凡被修书人计入工作量的古书,都不免一副颓垣败壁之姿。想来书籍刚装订制成时也应是光鲜整洁,放置在谁家的书架案头,或陈列在店铺出售,等待着买书人将它宝贝似地捧回家。 我是一名古籍修复师,为历经虫蛀水湮火蚀的古书动手术是我的工作。 作者用手绘图和文字记录自己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十五年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古籍修复的基础知识、经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常识和历史掌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形象的绘图,让大众了解对“古籍修复”有一初步但全面的了解。 具体内容包括:(一)劫,介绍古籍散逸、受损的原因;(二)器,介绍古籍修复所使用的工具;(三)纸,介绍修复中的用纸;(四)修,以作者工作实例为基础,介绍古籍修复的具体过程;(五)缘,书与人的缘分、残损古籍焕发新生的故事。 书中一百多幅插图均为作者手绘。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前言

念念纸上光阴
我翻捡与残书破卷相对的日常,颉取零散感悟,辅以浅淡的文字和插图,在此用散文的方式,向您讲一讲古籍修复这个古老而小众的行业。
修书人,是我国传统手工从业者中的一员。过去,售卖书籍的书肆、书坊和字画装裱店兼做修书生意。新中国成立后,拥有一定古籍藏量的博物馆、图书馆专设有修书岗位。而在台湾地区,修古籍的人也被称为“书医生”。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发布,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于全国范围内开展古籍文献普查,这一举措推动了古籍修复工作的发展,古籍修复渐为人知。我们修书的方法至今仍遵循着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记载:
书有毁裂……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
意思是说,撕出如薤叶般窄小的纸条,用以修补书中断裂。“微相入”一词精辟、准确地描述了补纸与书页粘接、微微相搭的状态,修补痕迹难以察觉,体现出精细入微的操作,与今日文物修复理念中所倡导的修旧如旧和*小干预原则亦相契合。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相关资料

古籍修复师是与文献藏品直接接触的第一人,文献以何种面貌传承,几乎全部掌握在修复人员手里——可以图省事将破损部位一刀裁掉,也可以将线装书拆开,单页联排托裱成一个卷轴,以展示托裱技术。只是这样的拆解组合会导致书籍当年的装帧样貌不复存在,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一种遗憾。因此,修复师除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法之外,判断力和审美能力也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一套书将会为后人传递出怎样的视觉观感。 “最小干预”四个字的背后,是基于无数次工作实践所形成的精准判断和无数次精细操作汇聚成的深刻总结,也饱含着一个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故物的深情。在这方面,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们处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至今,还记得修复专家朱振彬老师对《韶山毛氏族谱》中书页水渍的独特处理方式。几年前,我在国家图书馆参加学习期间,曾向朱老师请教关于书页清洗的问题,原以为老师会指导一两种如何彻底洗干净的妙招。没想到朱老师却说:“其实留下一点水痕也无妨。”我很疑惑:不洗干净也行吗?见我不解,他饶有兴致地从电脑中找出《韶山毛氏族谱》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文摘选自: 《且留古韵继书香——且传》

几年前,我在国家图书馆参加学习期间,曾向朱老师请教关于书页清洗的问题,原以为老师会指导一两种如何彻底洗干净的妙招。没想到朱老师却说:“其实留下一点水痕也无妨。”
我很疑惑:不洗干净也行吗?
见我不解,他饶有兴致地从电脑中找出《韶山毛氏族谱》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修复前,书页纸张因浸水变得褶皱不堪,水渍所形成的黄褐色边缘非常明显。修复后,书页平整干净了许多,但细看之下,却有一弯淡淡的水痕在书页上若隐若现,并不遮挡文字,却更为书册平添了一抹岁月的痕迹。
朱老师说:“特意不洗干净,一来是避免大水引起纸张收缩,进而影响原貌;二来纸上留下一点水痕也是告诉后人,这本书曾经被水洇过,破损痕迹也是书籍递藏过程中的一部分啊!”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修复方式,这番解说让我既震惊又钦佩。
常说不要把古籍修到全新,要保留一点书中的“旧气”,可若论“旧”到何种程度?似乎无法量化,只能在实践中反复揣摩思考,才能理解“旧”的涵义——故纸旧气,不仅指当年的装帧,纸张的材料,还包含了书籍在时间旅程中的一段往昔,乃至一段致损经历,这些都是可以传递给后世的历史信息。
当然,前提是在不影响阅读和书籍寿命的基础上进行处理。至于方法么,还要因书而论、因损而定。 没有一种修复方式是十全十美的,对破损文献的处理皆是当时当下的权宜选择。 在敦煌遗书展上,胡玉清老师看到曾经的修复成果,感慨地告诉我:限于当时的工作条件,卷子的补纸只有乾隆高丽纸一种,不像现在有许多种可供挑选的材料,更没有纸张检测等科技辅助。相比敦煌遗书原本细密光滑的纸质,乾隆高丽纸略显粗糙,以至多年后再看,深感这件藏品的修复还有诸多不足。
我们赞扬前辈的修复成果,老师则着眼于当年修复的不足。科技在进步,就古籍补纸而言,早已从当初仅有的几种,发展到如今多种多样,甚至能为修复一套书专门订制补纸。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I智能的应用还会带来新的修书技术以及更加完善的修复理念。到那时,我们现在的修复技法也会被取代亦说不定呢。
因此,当我们看到前人修复的文献时,应持历史的眼光将其放到当时的局限性中去考量,承认技术的革新,也相信修复师对待藏品的专业态度,即便条件艰苦,他们依然遵循装帧与修复的原则,又能于细微之处做出恰到好处的取舍。

文摘选自: 《且留古韵继书香——且传》


几年前,我在国家图书馆参加学习期间,曾向朱老师请教关于书页清洗的问题,原以为老师会指导一两种如何彻底洗干净的妙招。没想到朱老师却说:“其实留下一点水痕也无妨。”

我很疑惑:不洗干净也行吗?

见我不解,他饶有兴致地从电脑中找出《韶山毛氏族谱》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修复前,书页纸张因浸水变得褶皱不堪,水渍所形成的黄褐色边缘非常明显。修复后,书页平整干净了许多,但细看之下,却有一弯淡淡的水痕在书页上若隐若现,并不遮挡文字,却更为书册平添了一抹岁月的痕迹。

朱老师说:“特意不洗干净,一来是避免大水引起纸张收缩,进而影响原貌;二来纸上留下一点水痕也是告诉后人,这本书曾经被水洇过,破损痕迹也是书籍递藏过程中的一部分啊!”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修复方式,这番解说让我既震惊又钦佩。

常说不要把古籍修到全新,要保留一点书中的“旧气”,可若论“旧”到何种程度?似乎无法量化,只能在实践中反复揣摩思考,才能理解“旧”的涵义——故纸旧气,不仅指当年的装帧,纸张的材料,还包含了书籍在时间旅程中的一段往昔,乃至一段致损经历,这些都是可以传递给后世的历史信息。

当然,前提是在不影响阅读和书籍寿命的基础上进行处理。至于方法么,还要因书而论、因损而定。 没有一种修复方式是十全十美的,对破损文献的处理皆是当时当下的权宜选择。 在敦煌遗书展上,胡玉清老师看到曾经的修复成果,感慨地告诉我:限于当时的工作条件,卷子的补纸只有乾隆高丽纸一种,不像现在有许多种可供挑选的材料,更没有纸张检测等科技辅助。相比敦煌遗书原本细密光滑的纸质,乾隆高丽纸略显粗糙,以至多年后再看,深感这件藏品的修复还有诸多不足。

我们赞扬前辈的修复成果,老师则着眼于当年修复的不足。科技在进步,就古籍补纸而言,早已从当初仅有的几种,发展到如今多种多样,甚至能为修复一套书专门订制补纸。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I智能的应用还会带来新的修书技术以及更加完善的修复理念。到那时,我们现在的修复技法也会被取代亦说不定呢。

因此,当我们看到前人修复的文献时,应持历史的眼光将其放到当时的局限性中去考量,承认技术的革新,也相信修复师对待藏品的专业态度,即便条件艰苦,他们依然遵循装帧与修复的原则,又能于细微之处做出恰到好处的取舍。

敦煌遗书上的麻绳和《韶山毛氏族谱》里的水痕,如同一段承上启下的记忆,在不经意间将过去与现在串联起来,完整诠释“最小干预”的意义,最大限度保存藏品原貌,让修旧如旧的理念和修复师高超的技艺跃然于观者眼前,是比文字解说更直观的专业魅力。 这种有意而为之的处理方法并非信手拈来,于技法层面上,需要修复人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心理层面上,则要有蕴于胸中对历史的敬畏和职业的责任感。这是修书人每日与书相对,一张张、一页页“修”出来的日久情深,也是修复工作中超越技术、难以言传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作者简介

王岚
----------------------------
王岚,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毕业于清华美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员。从事古籍修复工作15年,清刻本《陔余丛录》修复作品获2021年“妙手修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大赛优秀奖。2022年在缘庆书苑举办“传奇之美——古籍装帧 书卷气韵”专题讲座。擅长国画、水彩等多种绘画形式,风格清新雅致。油画作品《补天之手》获北京第十三届职工书画大赛优秀奖。国画《开卷有书香》入选2022年南磨房地区“喜迎二十大”主题书画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