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绿色足迹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智慧生长

绿色足迹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智慧生长

作者:杨晓丹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43.5(7.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绿色足迹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智慧生长 版权信息

绿色足迹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智慧生长 内容简介

全书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考察范围,通过挖掘该地域乡村聚落如何生发于特殊地貌、如何适应于气候环境,揭示并掌握其顺应自然、善用自然的生长规律和智慧,由此建立面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可参考可应用的技术路径,并在理论层面为全球乡村研究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国乡村样本及其智慧。

绿色足迹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智慧生长 目录

1 乡村聚落与可持续发展
1.1 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1.1.1 空间维度
1.1.2 社会维度
1.1.3 文化维度
1.2 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
1.2.1 初期发育
1.2.2 中期成长
1.2.3 后期成熟
1.2.4 末期退行/转型
1.3 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意义
1.3.1 全球规模*大的人口减贫工程
1.3.2 全球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2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研究进展与新视角
2.1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典型性与特殊性
2.2 近二十年研究进展
2.2.1 研究阶段划分
2.2.2 研究主题聚类
2.2.3 近五年研究热点
2.3 引入分形新视角的相关研究
2.3.1 现代分形理论及诞生背景
2.3.2 分形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2.3.3 分形城市与建筑模式语言
2.3.4 分形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
2.4 黄土高原分形地貌与聚落分形研究概况
2.4.1 黄土高原分形地貌研究
2.4.2 黄土高原聚落分形研究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生长环境: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分形特征
3.1 地貌概况
3.2 地貌的分形形态特征
3.2.1 图式分析法
3.2.2 形态提取与比较
3.2.3 分形特征及图式
3.3 地貌的分形指标特征
3.3.1 测算方法
3.3.2 测算结果
3.3.3 特征总结
3.4 综合形态与指标的地貌分形特征总结
参考文献
4 生长历程:耦合于分形地貌的乡村聚落特征
4.1 聚落概况
4.1.1 研究对象及理由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聚落类型与分形特征
4.2 耦合于地貌等级的聚落选址特征
4.2.1 基于分形形态比较的耦合特征
4.2.2 基于分形指标测算的耦合特征
4.2.3 小结
4.3 耦合于地貌形态的聚落类型特征
4.3.1 基于分形形态比较的耦合特征
4.3.2 基于分形指标测算的耦合特征
4.3.3 小结
4.4 耦合于地貌单元的聚落结构特征
4.4.1 基于分形形态比较的耦合特征
4.4.2 基于分形指标测算的耦合特征
4.4.3 小结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生长智慧:“枝状网络分形”的陕北模式
5.1 智慧模式图解
5.1.1 整体图式:枝状网络分形
5.1.2 局部分解:枝状道路连通
5.1.3 局部分解:串珠组团生长
5.2 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
5.2.1 趋避宏观地貌
5.2.2 巧用中观地貌
5.2.3 耦合微观地貌
5.3 分形布局的韧性智慧
5.3.1 分形道路布局的网络韧性
5.3.2 分形聚落布局的结构韧性
5.3.3 完整功能组团的社会韧性
5.4 生土窑洞的共生智慧
5.4.1 与地貌凹凸形态共生
5.4.2 与地域气候环境共生
5.4.3 与原生生土材料共生
参考文献
6 绿色增长:陕北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框架与实践
6.1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乡村收缩新解
6.1.1 乡村的包容性绿色增长
6.1.2 从表象收缩到内涵增长
6.1.3 从局部收缩到全局增长
6.2 基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6.2.1 基本原则:三因制宜
6.2.2 可持续路径:资源善用—社会善治—文化善待
6.3 生态适应导向的聚落体系优化:以龙镇沟小流域为例
6.3.1 聚落概况及分形特征
6.3.2 现状问题与优化目标
6.3.3 优化模型与技术路径
6.3.4 优化过程与结果
6.3.5 优化评价与小结
6.4 文化传承导向的乡村转型发展:以杨家沟村为例
6.4.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6.4.2 杨家沟乡村地域系统诊断
6.4.3 “红色文化 X”发展模式及规划布局
6.4.4 实践启示与小结
参考文献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耦合于地貌的陕北乡村生长智慧
7.1.2 面向绿色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框架
7.1.3 生态适应与文化传承的实践启示
7.2 贡献与不足
7.2.1 研究视角的可能贡献
7.2.2 历时性研究内容的不足
7.2.3 思路逻辑的审视与反思
7.3 陕北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展望
7.3.1 响应新型城镇化的三重内涵
7.3.2 深化耦合于地貌的乡村智慧提取路径
7.3.3 完善“图式 指标”的分形研究方法
7.4 复杂性科学下的城乡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