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孩子的话
-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
(文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教养升级(全四册)
-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德财商教育
决断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474735
- 条形码:9787559474735 ; 978-7-5594-7473-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决断力 本书特色
★ 拥有30年一线执教经验高级讲师心血之作,本书按照问题性质划分,而不是笼统地按照年龄划分,新颖的架构,带给家长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 ★ 作者的受众范围涵盖了学生、老师和家长三大群体,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还被众多学校聘请为特级讲师,定期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拥有自成一派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改善方法。 ★本书全面解析决断力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决断力,让孩子遇事更有主见。书中给出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普适性,适用于多数家庭。 ★一个擅于独立思考, 并有很多机会自己做选择的孩子, 更能感受到自我对生活的掌控, 因此他们更加坚定, 同时也拥有更强大的应变能力。
决断力 内容简介
决断力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性,就要重视“决断力”的培养。作者将自己精准的专业知识与长达30年的执教经验相结合,告诉家长如何通过日常对话、行为引导、做事方式等方面,培养孩子的决断力。把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还给孩子、多倾听、多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理性的选择,在提升孩子决断力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自信的心理。让孩子为自己做主,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能力去付诸实践,过上不依赖他人的、有尊严的生活
决断力 目录
◎ 好父母总能遇到好老师 001
◎ 强妈妈与弱妈妈 013
◎ 好爸爸与坏爸爸 026
◎ 怎样做到真正的“富有” 037
◎ 高考成绩背后的父母“功力” 047
◎ 父母资格证 063
◎ 那个典型的“坏”孩子教会了父母什么 077
◎ 过度陪伴是一种“病” 088
◎ 父母**的“强心剂” 102
◎ 如何成为孩子的*佳助攻 114
◎ 爱的世界有多大 126
◎ 如何合理地找借口 139
◎ 亲子清单
亲子清单一:父母的金银铜牌,你能得到哪一块?150
亲子清单二:你是哪种类型的妈妈 155
亲子清单三:你家有没有“宝藏”爸爸 163
亲子清单四:亲子关系的4种类型 173
决断力 节选
如何成为孩子的*佳助攻 孩子人生的真正主导者 某天下午的课程刚结束,一个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个男生的妈妈要来找我聊聊。原因是孩子没考好,家长很担心,老师也感觉这个学生的状态有问题,觉得他学习不够主动,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不好,所以建议孩子的妈妈来跟心理老师谈谈。 妈妈说儿子表现挺好的,就是性格比较内向,没什么心理问题。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遥遥领先,但重要考试的成绩还不错。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孩子状态不太稳定,总想着踢足球,想和同学出去玩之类的。感觉孩子有些失控,于是妈妈干脆辞职,回家专门管理孩子。 妈妈一直跟儿子一起上课外班,很多科目她都能辅导,算得上是全科的课外指导老师了。妈妈对儿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甚至比孩子自己都清楚。高中课程难度太大,很多科目妈妈学不会,她感到懊恼和自责,于是给儿子找了*好的补习班,每天盯着他做题,但儿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我约见了男孩,在和他交谈的时候,发现他很多句话的开头都是“我妈妈说”,包括来做心理辅导,也是“我妈妈让我来找您谈谈”。每当问他自己心里有什么看法和想法的时候,他回答起来就比较困难。 在帮他分析学习状态的时候,他说因为高中习题妈妈讲不了,自己的成绩自然就不好了,成绩不好自然就不爱学习了。母子俩在学习归因上的意见高度一致,在学习这场比赛中,真正的队员是妈妈,儿子只是个“影子选手”。 监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的确是父母的一个艰巨任务。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代替孩子做他们该做的事,走他们该走的路。其实,孩子的人生只有一位真正的主导者,那就他自己,别人都只能是助攻。 哪种父母只能给孩子帮倒忙 如果父母专门给孩子的学业和成长帮倒忙,的确是很无奈、很可悲的事情。那么,什么样的父母只能给孩子帮倒忙呢?大家可以参照下面这些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 特质1:考试成绩是王道 “你跟我说那么多没用,我只看你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甚至是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像前文中的妈妈,张口就是学习,眼里只有成绩,拼尽全力只是为了孩子的考试结果,这就是典型的代表。 孩子作为学生,成绩当然重要。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状况的量化评估,家长关注成绩也是必然现象。但如果只是关注分数和名次,不问过程,只要结果,就既不合理又不正常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 父母需要了解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的权重该如何分布。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时间长短、努力程度、做多少题,这些“表”的部分;更要关注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这些“里”的部分。如果父母不能准确把握这些影响因素,那么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在严重的亲子矛盾和冲突事件中,学习问题*常见。很多孩子放弃努力,拒绝学习,甚至辍学,就是因为父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父母的爱与肯定,与孩子的学习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 “只要成绩不好,在父母心中就会失去存在价值”。有这种感受的孩子很像在暗夜里走钢丝,既没有安全感,又看不到希望。 越是纯粹的情感越珍贵,越具有正向推动力。带着附加条件的亲情,慢慢会变成伤人于无形的“冷箭”。 特质2:选择和问题站在一起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是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还是选择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肃问题,父母容易回答,但很难做到。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到底要应怎样,你看着办吧。”这句话传递的信息是:问题是孩子自己的,父母选择与问题站在一起。 在漫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问题,只是问题出现的时间、大小、性质以及影响不同。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事实却是不断增加问题的难度,甚至自己本身就是孩子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自以为足够理性,没有过多干涉,也没多说什么。但内心的不满已经通过眼神、表情和身体的动作表达得很透彻,阴沉沉的气场一直环绕在孩子周围。 很多人觉得,一个不起作用的陌生人,都好过总是冷嘲热讽的身边人,这是人之常情。 选择和问题站在一起的父母,也许认为训练孩子的独立和担当很重要,或者觉得这种“激将法”策略很有效。从原理上看,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是错误的方法。 很多父母所说的“这是你的事情,自己看着办”,根本就是一句谎言,潜台词是“你必须处理好,办砸了有你好看”。 特质3:总是运用比较评价法 刚结束模拟考,一个高三的女孩来找我,说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次考试依然感觉很糟糕。高三以来,她每天都在爸爸妈妈的伴读下学习到很晚,已经很努力了,但考试成绩就是停滞不前,像中了魔咒一样。 这个孩子高一的时候由外校转入,妈妈陪读。后来,为了支持孩子高三备考,在远洋货轮工作的爸爸也申请了休假。初中3年,她在老家的中学住校,学习成绩很好。上高中后住在家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父母管得太多,孩子一直感觉不舒服,也不敢说什么。 父母经常拿她和别人进行比较,甚至是网络新闻中不相干的人也拿来和她比较。升入高三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很着急,不然爸爸也不会选择休假。“谁谁高三顶不住了结果考得很惨”“谁谁一直很勤奋结果考上名校”“谁谁从来不浪费时间,在不停进步”……类似的话不绝于耳。 女孩性情柔顺,很少争辩,实在听烦了提出反对意见,爸妈就会批评她不虚心,引出的话更多。她成绩不好自己也很着急,考试的时候失误率居高不下。 孩子所说的“魔咒”,就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那些话。 “是不是就你不会呢?” “别人怎么不错啊?” “你看谁谁是怎么做到的。” 父母的这些话看似在表达疑惑,或者给出建议。其实都是比较式的评价,隐含着对孩子的不满意、质疑甚至否定的附加信息。 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父母总是使用和别人相比的方式来评价孩子,自己以为是在支持和推动孩子学习,实际上是在拖后腿。 特质4:惯用情绪化表达 “你考成这个样子,太让人失望了。” “你这个表现,我怎么有脸去开家长会?” “跟你操的心都白费了,气死我得了!” 父母常常说充满负面情绪的话,对孩子改正错误没有任何好处,不起反作用就算幸运。 孩子表现差、时常犯错误、考试成绩糟糕,父母的情绪会变得下降,这是人之常情。在失望担心之余,会说一些丧气的话,也在所难免。但从孩子的成长与学业发展角度来看,父母还是要尽量控制情绪,*好不要说丧气的话。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孩子厌学,极少有孩子是讨厌学习本身的,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孩子厌烦的是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压迫状态,是父母的情绪性反应给孩子带来的担心、焦虑和恐惧。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很可怕,不但无法改进,反而更容易出现上进心不足、注意力分散、行动拖延等现象,从而诱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情绪化一定是在帮倒忙。越是高学段,孩子的学习越需要稳定情绪和理性分析。尤其是在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很多家长比孩子的焦虑度要高很多,这可以理解。但是,父母的不良情绪状态,会成为孩子备考和应考的减分项。 孩子面临挫折,身处困境的时候,如果父母只有情绪反应而没有良好办法,还真不如没有反应。 特质5:滥用赏识与期待 “即使同学们都没选你,你一样是*棒的!” “我相信你一定会‘逆袭’,下一次肯定可以反超!” “无论别人怎么说,你都要相信自己毫无问题!” 父母的这些充满赏识和期待的话,听着正能量满满,但能否真正发挥激励作用,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赞赏言辞,如果是父母的日常用语,功效就很像“毒鸡汤”,脱离客观就属于滥用的范畴了。 无论是谁给出的赏识和鼓励,首先都要切合实际。比如,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父母非要强调“你是*棒的”;孩子确实存在学习困难,父母告诉他下一次考试必会实现飞跃,这样的赏识和鼓励基本都是反向作用力。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自我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重要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父母给出的过高评价,会干扰孩子找准自己的位置。自我悦纳的前提是客观的自我认识,而不是盲目乐观,甚至像“皇帝的新装”一样。 父母持有积极的发展理念,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一直相信孩子会进步,会变得更加优秀,这是正确的态度。但观念正确不等于方法就没有问题,父母流于形式的空泛表达,其实是没有洞悉科学理念的精髓。 赏识教育是父母在客观评价基础上的,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期待效应”是基于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父母秉持的积极信念和坚定守护。 总的来说,给孩子拖后腿的父母,要么缺乏端正的教育态度,要么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思考不足却行动过多,努力的方向常常与目标相反。 无处不在的比较,目的性很强的物质和精神奖赏,不考虑现实状况给孩子建立目标、制定计划,非理性的看法和情绪,都是容易给孩子拖后腿的父母的惯常表现。 为孩子的成长助力,一定要考虑是否真正有效。即便父母提出的要求和管理方法是合理的,也要适度。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助攻,关键在于“助”,而不是“攻”。父母太用力了,孩子反而更无力。
决断力 作者简介
孙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并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聘教师、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作者拥有30年一线工作经验,在课程开发、家庭教育、心理咨询领域成果丰硕。主编出版《心理班会课是这样设计的——24 堂成长课的奇迹》等20余部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开发并主讲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为主题的教师教育专业修习课。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3¥42.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0.2¥28.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6.9¥49.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3¥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孩子的宇宙
¥9.9¥3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4.6¥42 -
孩子与学校
¥9.3¥30 -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10.6¥38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5¥3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