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7822
- 条形码:9787030677822 ; 978-7-03-06778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体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沿革及完整的体系框架。理论联系实际,并体现应用性。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编写的教材,摘要作为高年级本科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教材;同时,本书作者希望为那些关注中国资源与环境管理现状,有志于中国资源、环境利用与管理研究的热心读者、以及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了解资源、环境管理经济学基础,将西方资源、环境理论与中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的契机。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及关系 2
1.2 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经济学特征 7
1.3 中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和趋势 10
1.4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8
1.5 本书概要 24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26
2.1 要素配置与资源配置 27
2.2 资源配置的标准 28
2.3 资源配置的可持续性 34
2.4 小结 36
参考文献 36
第3章 可耗竭能源的长期配置 38
3.1 长期配置模型 39
3.2 可耗竭资源的市场配置 48
3.3 小结 50
参考文献 51
第4章 产权、外部性与环境问题 53
4.1 产权 55
4.2 外部性——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55
4.3 追求效率 62
4.4 小结 65
参考文献 66
第5章 环境价值评估 67
5.1 进行环境价值评估的原因 68
5.2 环境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69
5.3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74
5.4 小结 83
参考文献 83
第6章 环境管制工具 85
6.1 管制的重要性 86
6.2 命令控制型管制 88
6.3 市场激励型管制 90
6.4 信息披露型管制 96
6.5 针对非均匀混合表面污染物管制 98
6.6 非点源污染管制 100
6.7 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7章 耕地资源 106
7.1 耕地资源的演变特征 107
7.2 耕地保护政策 118
7.3 耕地质量保护技术 123
7.4 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8章 水资源 130
8.1 水资源特征 131
8.2 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原理 140
8.3 水量政策与行为 144
8.4 水质政策与行为 151
8.5 小结 157
参考文献 158
第9章 气候变化 159
9.1 气候变化概念、特征及度量 160
9.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 164
9.3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及行为 171
9.4 小结 179
参考文献 180
第10章 空气污染 182
10.1 空气污染的概念、来源和现状 183
10.2 空气污染的影响及响应行为 191
10.3 空气污染控制政策 199
10.4 小结 209
参考文献 210
第11章 渔业资源 214
11.1 渔业资源概况 216
11.2 渔业资源有效配置理论 220
11.3 我国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228
11.4 国际渔业资源管理经验 234
11.5 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12章 森林资源 242
12.1 森林资源概况 243
12.2 森林采伐决策 248
12.3 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 256
12.4 小结 261
参考文献 261
第13章 农业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 263
13.1 概念界定 264
13.2 农业资源化利用方式 265
13.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69
13.4 农业可回收资源的市场配置 275
13.5 政策支持 280
13.6 农业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的行为分析 281
13.7 小结 287
参考文献 287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节选
**章导论 【导读】 案例1-1 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议题。针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界分别提出了两大假说:一是“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假说,二是“环境库兹涅茨”假说。 “资源诅咒”由Auty(1993)首次提出,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Sachs和Warner(2001)基于1970~1990年间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自 70 年代初以来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其原因主要在于丰裕的资源导致非贸易品价格上升、贸易品出口下降。此外,另有几方面机制:例如,“荷兰病”效应(Corden and Neary,1982)、挤出人力资本效应(Gylfason,2001)、寻租和腐败所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Torvik,2002)等。国内学者也利用中国省际数据证实了该假说的存在性(徐康宁和王剑,200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是Grossman和Krueger(1991)在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的环境效应时,首次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存在倒 U 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至某个“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资料来源: 徐康宁,王剑.2006.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经济研究,(1):78-89. Auty R.1993.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London:Routledge. Corden W M,Neary J P.1982.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strialis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The Economic Journal,92:825-848. Grossman G M,Krueger A B.1991.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1991.NBER Working Papers,No 3914. Grossman G M,Krueger A B.1995.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0:353-377. Gylfason T.2001.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847-859. Sachs J D,Warner A M.2001.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827-838. Torvik R.2002.Natural resources,rent seeking and welfar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7:455-470. 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经济增长热潮。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从20世纪50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开始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很多经济学者也开始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数理分析方法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探讨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1.1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及关系 1.1.1 资源的概念 有关资源(resources)的概念,在“资源诅咒”的经典文献中就有多种理解。例如,徐康宁和王剑(2006)采用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来表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Coxhead(2006)采用了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来表示每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丰裕程度。邵帅和齐中英(2008)采用了能源工业(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五大能源工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表示能源开发强度。现有文献对资源的度量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本书需要做明确的概念界定。 1.一般意义上的资源概念 根据《辞海》中的释义,资源是可资利用的自然物质或人力,基于资源的性质,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空气、森林、生物物种、化石燃料等;二是社会、经济、技术等非自然资源。 本书所讨论的范畴限于自然资源范畴。从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其可进一步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藏)两类。 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也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产生或持续地补充。按再生的条件,可再生资源又可分为两类:①再生不受人类行为影响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雨水、潮汐能等资源,它们可以循环、流动,又称恒量资源或长流资源(flow resources)。这类资源在自然界不仅存量大,而且循环运行不息,并不因受利用而造成其数量上的损失,如加以利用则可得其利,不加以利用而听任其自由流失,则导致资源闲置而造成无谓损失。②可以自我生产的资源,但其再生或恢复存在着临界点。这类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如森林、牧草、野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等。只要利用保护得当,不低于其储量的临界点(*小可再生储量),这类资源就可以恢复更新,不断地滋生繁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在环境不良或利用和保护不周的情况下(常常是过度利用而使其储量减少到临界点之下),其更新、再生就会受阻,其数量就会不断减少。 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也称不可更新资源或可耗竭资源。这种资源的储量(存量)一定,随着人们对其的开发利用,其储量不断减少,*终会耗尽。这类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由于其形成速度极其缓慢,需要几万年甚至上亿年,对当代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来讲可以认为是不可更新的。这就意味着其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而且已利用耗费的部分不能更新和再生产,以补充或恢复其损失。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经利用其本身即不复存在;又如铜、铁等金属材料,经过利用虽不完全消失,但其原矿石数量和本身的数量减少在所难免。 由此可见,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来源于古代的可再生资源(动植物);另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可再生资源,如农田、森林等,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和砍伐而被沙漠所侵袭或掩埋。一些野生动植物,由于过度挖采和捕杀或没有很好地保护而濒临灭绝,成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可再生资源只有在适度利用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才能使资源的再生或更新成为可能。 按照资源的再生特征对资源分类,对于不同资源利用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提醒人们注意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或耗尽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节约、*有效地对它们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指导人们通过适度的利用和适当的保护,实现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持续地支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经济学中的资源概念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间接地阐述过资源的概念,他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的观点。配第认为,劳动和土地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人力和自然力的结合创造了财富。 萨伊在1803年《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指出,土地不是唯一具有生产力的自然要素,但只有或几乎只有这种自然要素才会被一些人所占有而排斥另一些人占有。江河海洋里的水可用作动力以驱动机器的运行,船舶的行驶,有助于鱼儿的喂养,因而水具有生产力。转磨的风,甚至太阳的热都能为我们工作。但庆幸的是,还未听人说“风和太阳是我的,人们要为它们提供的服务支付报酬”。 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讨论级差地租时指出,在一个土地肥沃的国家*初始拓荒定居时,当土地因辽阔未被人占有而任凭人们随意种植时,任何人都不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报酬。对这种土地不必支付地租,其原因与使用空气和水或任何其他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恩赐之物无须支付报酬的原因一样。 在这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源做出了更为深入的解释。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产生时,曾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恩格斯在论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专门给资源下定义,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和土地”,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提供的“一切财富的源泉”,就是对资源做出的科学解释。 可见,在早期经典文献中,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当然,空气、水等可供人类使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也在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之内。 现阶段,资源往往被视为生产要素。美国资源经济学家兰德尔(1989)认为:“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入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 3.农业资源的概念界定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资源。本书关注的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耕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渔业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1.1.2 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中采取了多种度量方式。例如,林伯强和蒋竺均(2009)采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表示环境,张晖和胡浩(2009)采用人均过剩氮排放量来表示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往往不同。另外,环境问题研究需区分总量与强度问题,也会因此而产生不同结论。例如,2020 年 9 月 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的碳达峰就是环境污染总量减排的概念(不同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11.6¥30 -
工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之路
¥37.3¥49 -
健身经济
¥49.3¥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专利信息精选(下册)
¥7.8¥19 -
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及教育共富研究
¥4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