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孩子的话
-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
(文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教养升级(全四册)
-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德财商教育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07015
- 条形码:9787300307015 ; 978-7-300-3070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本书特色
你是孩子的朋友吗?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孩子沉迷手机,你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你可以做好情绪管理吗? “鸡娃”对吗?觉得不对又不得不为? 孩子的成就和健康成长,哪个 为重要? 朋友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你会焦虑吗? …… 以上问题,你会感觉到困惑吗?也许看完杰书,你会有所启发。 本书的着眼点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作为父母的家长身上,这是一本关于家长如何进行自我成长的书。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内容简介
生命本身是一个常数,而生活中却充满了变数。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追求是无限的。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有赖于“代代重启”,新一代人既要继承吸收前人的文化,也要有创新发展,所以也总是有些“不听话”。这就决定了教育和养育孩子既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不能回避的课题。
本书从经济学、统计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同养育行为背后的机制和教育现象给予解释说明,特别是对于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绪、压力和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不能给读者直接输入内力,也不能作为问题解决的操作指南,只希望能够给有缘的读者贡献一些心法,帮助他们释放一些焦虑,获得平静。正如书中所言“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目录
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004
教育也是经济学现象/006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养育/009
考大学是家长的主要焦虑源/011
改变从自我做起/014
学校里没有“如何做父母”的课程/015
做家长是需要不断参悟和修持的/019
“无招胜有招”,但先从“有招”开始/022
第二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心理学/027
允许,还是禁止? /029
理念、方法和理论/031
不要将教育手段和教育本身相混淆/033
教育的“内卷”现象/035
一篇微信推文引发的争议/039
是什么造成了争议?/ 04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046
专断、放任、权威和忽视型父母/052
第三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经济学/055
如何看待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关系/056
家庭模式的变化/059
“冰箱父母”“直升机父母”及“冰壶父母” /060
家长教养方式背后的经济学动机/064
第四章 统计学与教育期望设定/069
“小天使”时期:一切都那么完美/071
小学:突如其来的学业压力/074
父母角色的调整/075
两个既有认知的改变/082
均值回归/085
调整自己的教育期望/088
第五章 教育中的本和末/093
为了什么而读书? /094
学习是什么味道的? /096
需求,也是动机/098
石匠的故事/099
三个强盗的故事/100
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103
黄金圈法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107
第六章 爱与关注/111
做园丁,还是做木匠? /115
静待花开,但不是撒手不管/116
无条件的深深的爱/119
兴趣、信心和能力的培养/128
假如通过时光旅行回到童年/137
不要让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139
第七章 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143
认识压力/146
压力的脑机制/149
你的陪伴是支持还是压力?/ 153
解决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155
觉察、阻断和改变/158
警惕“信息茧房”/ 163
控制自己的怒气/164
做笃定的父母/170
着眼未来,立足当下/173
第八章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177
小孩子就没有压力吗? /180
孩子的压力源/182
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睡眠/184
压力是焦虑的根源/188
增强可控感可以有效减少压力/189
“*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父母”/ 193
构建良性亲子关系/195
第九章 如何应对手机等电子设备/199
手机的使用/200
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203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205
经典条件反射/209
操作性条件反射/210
行为养成/211
第十章 激发学习动机/215
鸡飞狗跳的作业时间/216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217
管孩子是个技术活儿/218
SMART原则/221
从游戏设计里学习动机激发/223
为未来而学习/225
后 记/229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节选
生命是一个常数,或长或短,人的一生大都只有数十年的时间。而生活本身是无常的,生老病死,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尽人事,听天命”,原本是生活中该有的态度。生命本来也应该会绽放出很多不同的姿态,各有各的精彩,但是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被趋同的信息所塑造、所驱赶,价值锚定越来越趋同,奋斗目标越来越一致,孩子的发展路径规划越来越单一,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忘了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成长,而不只是升学和分数。上学、考试和升学是教育的手段和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目标。我们也应该时刻警醒,不要妄想人人都能够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可能和成就,而应该专注于生命本身的质量和当下的精彩。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本讲述如何“教育” 孩子的书,这样的书在书店可以找到很多。本书的着眼点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作为父母的家长身上,这是一本关于家长如何进行自我成长的书。也就是说,为了孩子成长,我们不应该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深刻地认识和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孩子的成就和孩子健康成长终身幸福本身,哪个更重要。这似乎是一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却也是一个往往在忙碌的现实中被本末倒置的问题。 只有曾经爬过山的人,才知道登山之艰辛;只有经历过波涛汹涌的人,才知道大海浩瀚之下的凶险;只有曾经陷入痛苦中的人,才理解正在苦难之中的他人的感受和心理。老话说得好,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在开启这本书的写作的时候,还很肤浅地为自己的所谓教育方法而沾沾自喜。但是随着写作的进行,我自己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我听到、看到越来越多的生活中的故事和案例,我更多地认识到“父母之道”的重要性,才意识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肤浅也意识到很多做父母的人确实需要帮助,从当前的痛苦、纠结、焦虑的育儿状态下解脱出来。在养育儿女这件事上,尤其是在这个多元复杂多变的时代,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在实践中学习,都可以通过失败的教训来学习,唯独在孩子身上,我们承受不了失误可能带来的沉痛代价,需要我们前置地、有效地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学习来充分地武装自己,而不是当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局面以后空留余恨,悔之晚矣。 只有养了娃,才知道个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养育是一个数学公式,假设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是等号右端的因变量,那么孩子就是这个公式中*重要的一个自变量,家长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宏观因素,也都是重要的自变量。如果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不如预期,那未必只是孩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也许在其他地方。
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作者简介
毕新,20世纪70年代末生人,常被认作80后。大学时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毕业后一天也没用过。硕士时主动规划,赴英国学习计算机科学,以IT行业开始职业生涯。工作多年后按照自己的真正兴趣读了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从事管理工作,之前站过讲台多年,也曾醉心于研究,特别关注数字网络时代科技对于人们学习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不惑之年更喜读书,涉猎广泛,特别是各国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曾到访20多个国家。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8.7¥55.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孩子的宇宙
¥9.9¥3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4.6¥42 -
孩子与学校
¥9.3¥30 -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10.6¥38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5¥3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