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86917
- 条形码:9787201186917 ; 978-7-201-1869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本书特色
1. “国之大雅,春花秋月”,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国民知识读本,体悟中国人生生之韵的传统时间美学。
2.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传统节日民俗学家黄涛毕16年之功,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完美解读中秋节俗,看专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美学。
3. 知识准确,全观描述,融入作者在长期节日研究中获得的视野和深度,带你了解中秋文化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情事理、信念情怀。
4. 雅俗共赏,语言精炼生动,表达细腻传神:9大章节,55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精心呈现中秋节俗之美。
5.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社会时间的重要通过仪式,是传统在时间上周期性的体现,利用节日不断重温家庭与社会的文化历史,中国人的伦理感与历史感也因此而浓厚和突出。
6.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师大民俗学教授萧放主编——“节日里的中国”系列,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7. 随书附赠“二十四番花信风”书签随机一枚。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内容简介
《中秋》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中秋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脉络、地域为框架、节俗为肌理,深度剖析中秋的三种起源与内涵、自远古至今历时两千多年的流变、当今国内外有关中秋的现状,以不同时间、地区的风俗活动、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穿插其中,辅以精心挑选的55幅彩插古图,为你打捞时光里独属于中秋的自在和诗性、浪漫与狂放,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目录
目录
壹 中秋的历史与内涵
贰 中秋的故事
叁 中秋的纪念物
肆 中秋赏月
伍 中秋拜月
陆 中秋食俗
柒 中秋庆丰收
捌 中秋的游戏娱乐
玖 中秋在国外
后记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节选
月饼的来历
月饼在明代成为中秋节令食品之后,由于它正好可以作为月亮的象征,又能代表亲友团圆,所以在中秋节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传承不衰。吃到后来,人们虽不觉得月饼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可是年年中秋都要吃。有些小孩子就要问:“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时家里的老人就会讲一个与月饼相关的故事来解释。老人的解释虽然可能不符合事实,但是很有趣味,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传承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或者道德观念。
关于月饼的传说有多种,这些故事讲述了中秋节吃月饼习惯的来历,从何时开始过中秋要吃月饼的,等等。 其一 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因受到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的日子过得很苦。蒙古皇帝和官府怕汉人反抗,防范得特别严密,他们没收了人们家里的铁器,连菜刀也给锁上,三五家合用一把。汉人受不了压迫,就密谋起义。起义的带头者是朱元璋,他手下有个军师叫刘伯温,足智多谋。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主意,用藏有“八月十五,驱除鞑虏”纸条的面饼传递消息,约各地好汉在这天夜里起义杀官兵。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八月十五前几天开始将这种面饼四处传递。人们在收到后,也仿造这种月饼,夹上纸条,再传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好多地方都流传开了这种饼子。到八月十五夜里,各处分头起义,经过好多场战斗,*终把元朝皇帝拉下马来。朱元璋做了皇帝,用传递信息的面饼赏赐功臣,庆贺胜利。民间为了纪念起义的成功,也在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吃月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就传下来了。
月饼成为中秋节令食品跟反抗压迫的起义有关,这是流传*广的一个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这个故事有不同版本。有的地方把用月饼传消息说成是另一个起义头领张士诚的事,有的地方只说是汉族人起义,并不提某个头领。 其二 月饼来自胡饼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匈奴,打了大胜仗,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班师回朝。唐高祖李渊为他设庆功宴。这时,有一个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把饼赏赐群臣分食,大家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人们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胡饼又改叫月饼。
这个传说也跟战事有关系。不过故事里“月饼”名称的由来跟赏月活动联系在一起,“应将胡饼邀蟾蜍”的说法也比较文雅,文人色彩较重,很像是文人墨客编出来的故事。 其三 杨贵妃给月饼起名
月饼很早就有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这个传说跟第二个传说在时间上接近,也是说这饼的来历有外来的成分。故事把月饼跟杨贵妃这个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美女联系起来,更富于闲情逸致。
以上是民间传说对月饼来历的解释。这种解释都是先人在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的故事,其中有两点是真实的:一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基本事实是真的,二是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人们的爱国意识、热爱团圆美满生活的情感是真实的。至于故事里所说月饼产生的过程和年代,按照传说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假使跟事实一致,那也极为少见,或者只是巧合而已。人们都不计较传说在细节上是不是真实,讲的人跟听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讲故事,只要故事有意思就行了。不过,关于月饼的上述传说有些还真的跟事实大致相符,或有一些真实的联系。比如**个故事讲月饼大致产生于明初,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讲月饼跟一种有外来因素的胡饼有关系,这些都是跟事实大体相符的——月饼作为节令食品是明代的事,它的前身是曾经作为大众食品风靡很久的胡饼。 唐明皇游月
唐明皇李隆基由于跟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大大提高了他在诸多皇帝中的名气,成为文人乐于吟叹、百姓愿意提起的人物。根据历史文献,唐玄宗还是一个风雅的喜欢赏月的人,这使他成为中秋节故事的主角之一,好几个故事都有他的份儿。 被称为中秋节三大传说之一的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盛传。据唐代蒋防《幻戏志》记载: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宫的念头,就请天师作法,与天师一起来到月宫。月宫中的仙乐分外动听,仙女告诉他们这音乐名叫《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默记曲调,回到凡世把这仙乐传了下来,起名为《霓裳羽衣曲》。从月宫回来的途中,经过潞州城,俯视全城,见月光如画,城中静悄悄的。天师就请玄宗用玉笛演奏乐曲,但玉笛并没随身带来,还在寝殿之中。天师就命徒弟去取,瞬间取回。奏完曲子,君臣几人向城中投撒金钱。过了十几天,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空中有天乐传来,并有金钱撒下。这个故事在唐代笔记小说《龙城录》(作者托名柳宗元)中也有记载,对月宫景象、素娥仙乐等描述更为详细生动,并提到“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意思是游月宫是特定时间“八月望日”才能做的事。
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作者简介
黄涛,河北景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二十年,现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瓯江特聘教授、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导、期刊《民间文化论坛》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在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民间文学等领域造诣颇深,有《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等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9.6¥58 -
中国馔馐谭
¥12.9¥23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20¥52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19.1¥45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9¥39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