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作者:杨学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64112
  • 条形码:9787559664112 ; 978-7-5596-641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本书特色

1.有幸上过杨老师的课,“蝶变”系列一直有购买,新书**时间就来支持了。 2.和其他讲“元宇宙”的书非常不一样,没有新概念的拼盘式论述,而是用“数据融入现实”的角度切入,既有想象力又超级落地,大赞。 3.收到货之后**时间就看完了,作者的“一二三”整体框架结构对于理解元宇宙非常有帮助,好评。 4.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5.内容非常扎实,也很有启发性,可以多读几遍。 6.“想要打破数字经济的界墙,迈入数实共生的元宇宙,需要进一步审视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数据如何融入商业决策并创生出全新的经济价值。……”这句话堪称本书的题眼,元宇宙究竟是啥,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得搞懂如何创造新价值(变现)!!! 7.作为杨老师的学生,他的书一定支持,谢谢杨老师的分享! 8.没用一张图,也没用一张表,就把未来“元宇宙”的整体框架结构说得清清楚楚,作者厉害啊,受益匪浅。 9.这本书拿到手就很喜欢,装帧很精美,纸张不错,刚读完序章,内容深入浅出,需要慢慢研读! 10. 储备点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这世界变化太快,害怕跟不上;喜欢书里的真实案例,很鲜活,也很有力量,读完很有启发!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内容简介

大数据、区块链、NFT、元宇宙等眼花缭乱的数字化概念,正推动着一个虚拟现实交织的数字世界加速到来,而元宇宙又成为这其中当下热门热的话题,人们在问,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元宇宙与我有什么关系?如何迈入元宇宙的世界? 本书将元宇宙看作是数字社会演进的一个终极目标,并在这个大背景下,以数据融入现实的“数实共生”作为讨论主题,让我们从本质上看到,元宇宙是数据技术和数字理念进化的产物。没有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我们就没有机会去想象未来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然而,想要打破数字经济的界墙,迈入数实共生的元宇宙,就需要进一步审视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数据如何融入商业决策并创生出全新的经济价值。 由此,本书对元宇宙的整体理解框架归纳为“一二三”结构:“一”是指元宇宙的“元素”,即“数据”;“二”是指元宇宙的两大基础设施,即“空间”和“身份”;“三”是指在元宇宙中进行价值创造的三大途径,分别是“孪生”“数赚”和“布DAO”。*终,我们可以看到元宇宙的基本轮廓:数据元素赋能下的各类主体,在数实共生的元空间中,基于不同的身份发展“元关系”,进行经济价值创造活动。 在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过程中,理解并认识到数据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优选的现实,不仅是向前探望元宇宙的基础锚点,对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而言,也都无比重要。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目录

序章 从敬畏数据开始

第1章 数据

第2章 空间

第3章 身份

第4章 孪生

第5章 数赚

第6章 布DAO

尾章 无限的游戏

后记


展开全部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节选

序章 从敬畏数据开始 一 1916年1月1日,当26岁的柳比歇夫以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写下**篇日记的时候,他“奇特的一生”就此拉开了序幕。从1916年初的这一天开始,直到1972年去世,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在日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时间支出,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即便中间经历了战争的纷乱、丧子的痛楚、飞机失事等灾难性事件,也没有打断柳比歇夫对时间如何支出的忠实记录。 柳比歇夫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生于1890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表学术著作70多部,涉及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哲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诸多领域,这些著作合计起来有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除此之外,柳比歇夫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13000只地蚤标本,并对300个种类的5000只公地蚤进行了器官切片研究,积累的有关地蚤的研究材料规模可以抵得上五六个普通的动物研究所。 成就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的背后,是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的日记并不是普通的日记,而是严格按照他自己发明的格式予以记录的“时间开销日记”。 一份典型的柳比歇夫日记是这样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这份1964年的日记,清楚地表明了柳比歇夫的时间日记方法论:**,以时间为主线罗列事件,并精确记录每个事件产生的时间支出,标准格式是“时间+事件+花费时间”;第二,不同于普通的日记,柳比歇夫在日记里没有任何感情抒发或者评论性文字内容,只是忠实地甚至是机械地进行记录和汇总;第三,柳比歇夫特别关注“基本工作”,也就是自己首先要保证的时间投入,与此同时,见缝插针利用好基本工作事项中间的“时间下脚料”;第四,柳比歇夫的每份日记后面都有一个小结,如“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实际上,他不但汇总每天的时间支出,还会汇总每个月、每年的情况。除了汇总,他还进行年度计划,甚至把自己的一生分为若干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还会把时间支出和做过的事情统统分析一遍。当然,这些总结和计划也会花费时间,柳比歇夫也都进行了精确记录,通常每日记录大约花费几分钟,每月小结是依据每日记录,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而每年总结需要花费17-18个小时(2-3天时间)。 通过精准记录时间支出,柳比歇夫给自己创作出了一面“时间之镜”。通过这面镜子,柳比歇夫可以对自己的过往沿着时间线的指引进行近乎无情的回望,以便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可以迭代优化的地方,从而面向未来进化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言以蔽之,柳比歇夫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带有时间标签的“数字分身”,这个数字分身与柳比歇夫的生命演进平行推进,*终变成了柳比歇夫的“数字平行人”。由此,我们可以做个更加大胆的想象,假如现在的我们想要“回望”柳比歇夫的话,恐怕会比回望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更加容易和准确。时间日记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就是数据,这些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上的一切数据都可以完美复制出来——柳比歇夫某天某时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情,看了些什么书,见了谁,去了哪儿,以及各自用了多长时间,等等,这种回望就彷佛在日记本上完全复制出了一个柳比歇夫的数字分身。 其实,逝世于1972年的柳比歇夫不会想到,就在他即将远离人世的时候,一项后来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和思想正在萌芽,这项现在已经被全世界人都熟悉的技术叫做“互联网”。而依靠互联网以及栖身互联网之上的一系列数字技术和五花八门的联网终端,如今每一个人都在快速“柳比歇夫化”,轻而易举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奇特的一生”。只不过,当下的时间日记已经不再需要像柳比歇夫一样诉诸笔端。网络时代的时间日记基本上是个自动化实时推进的过程,如果说柳比歇夫的日记已经精确到了分钟级别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数据版本的时间日记可以说是“秒级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无需为了记录这件事情本身而付出额外的时间,但我们能够记录下来的信息数量和数据丰富程度却是柳比歇夫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的。 如今,虽然柳比歇夫已经过世50年了,但他发明的时间统计法不但没有泯灭,反而被日益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进一步发扬广大。在全社会都被数据记录的当下,要不了多久,每一个组织、个体乃至行为、动作甚至触觉、嗅觉、味觉都将幻化为数字片段,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数字片段又都可以被以飞快的速度总结和分析,变成完整的数字镜像,供我们实时回望。 我们正在打造一面“数字之镜”,迈进去就是元宇宙!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 作者简介

杨学成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跟踪研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密切关注传统业态的数字化转型。 主持/主研科研项目、省部级课题3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若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著有《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2015年1月版)、《蝶变——数字商业进化之道》(2020年5月版)、《蝶变——商业进化的智能引擎》(2021年7月版)、《思耕集》(2016、2017、2018、2019、2020)等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