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作者:梁宋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9.8(6.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3224
  • 条形码:9787030703224 ; 978-7-03-07032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从生物进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对愉悦感与幸福感的生物学机制问题目前的发现和认识。首先讨论了促进动物个体生存与物种繁衍的奖赏机制的形成与进化上的意义。讨论了寻找与幸福感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研究的进展。随后分别介绍了激励愉悦行为的多巴胺系统,与快感相关的内啡肽系统,与爱和共情相关的催产素系统,以及与情绪相关的血清素系统在愉悦感与幸福感中的功能与作用。重点介绍了大脑前额叶皮层促成愉悦回路的升级和人类专享的幸福感的产生,以及前额叶皮层在幸福追求中的关键作用。*后讨论了上述幸福感的生物学机制的认识对普通人的幸福理念的启示。本书是对有较高公众兴趣的有关幸福主题的科普作品,也包含了作者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中的体会和思考。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目录

目录
**章 幸福感的困惑 1
第二章 进化成就的奇迹 11
一、宇宙间*奇妙的偶然:生命的起源 13
二、动物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 17
三、物质世界的极品:人类大脑 23
四、奖赏系统:一个奇异功能的产生与发展 29
五、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34
第三章 愉悦分子: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39
一、大脑功能蛋白质组 41
二、愉悦感相关基因与蛋白质 45
三、幸福感的遗传相关性 49
第四章 奖赏回路:多巴胺系统 55
一、快乐行为的驱动分子—多巴胺 57
二、多巴胺受体 59
三、奖赏回路的发现与脑区定位 63
四、愉悦感受器究竟在哪里 67
五、意外惊喜和期待激活多巴胺系统 71
六、伦纳德病例:多巴胺与欲望 72
七、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 74
八、小结 75
第五章 因痛而乐:内啡肽系统 79
一、与疼痛相关的快乐分子—内啡肽 81
二、内啡肽系统与奖赏回路 84
三、内啡肽的抗逆与缓解压力作用 85
四、内啡肽与饮食的愉悦 87
五、内啡肽与运动者的愉悦 89
六、内啡肽与歌唱的愉悦 90
第六章 爱的纽带:催产素系统 93
一、爱并快乐着—催产素及其受体 95
二、催产素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99
三、催产素对性爱的作用 102
四、催产素与为人父母 104
第七章 积极情绪:血清素系统 109
一、与情绪相关的愉悦分子—血清素及其受体 111
二、血清素与对抗逆境 114
三、血清素与抑制冲动和增强耐心 117
四、血清素与睡眠 118
五、如何用非药物的方法增加血清素 120
第八章 从舌尖到大脑:每天的愉悦 127
一、美食的愉悦回路 129
二、食物成瘾与肥胖 134
三、让饮食提升积极情绪 136
四、食物与长寿 138
第九章 爱情与性:综合的芭蕾剧 147
一、爱情的神经生物化学 149
二、人类家庭形式的生物学基础 157
三、性爱、婚姻与健康 159
第十章 前额叶皮层:感受与追求幸福的司令部 163
一、三重大脑与奖赏回路的升级 165
二、大脑之冠—前额叶皮层 167
三、前额叶皮层与情绪调节 169
四、人类的笑容与前额叶皮层 172
五、前额叶皮层的工作周期:睡眠的幸福 175
六、前额叶皮层与音乐的愉悦 178
七、前额叶皮层与视觉美感 183
八、前额叶皮层与心流 189
九、前额叶皮层与未来预测 193
十、追求幸福的司令部 195
第十一章 幸福感的理念与思考 205
一、稳定的生化机制与变化的时空境遇 207
二、珍惜自己 善待他人 211
三、当我们面对不幸与挫折 219
四、追求健康即追求幸福 228
五、回望亚里士多德:从快乐升华至幸福 230
六、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之路 232
第十二章 幸福感与社会 237
一、从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说起 239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奇迹 242
三、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244
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全社会的共同幸福 249
结语 253
致谢 259
展开全部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节选

**章幸福感的困惑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英国19世纪思想家 你,你的快乐,你的悲伤,你的记忆,你的志向,你的个性,你自由的愿望等都归根结底地是你所拥有的巨大数目的神经细胞,以及与它们相关分子的集合性行为。——弗朗西斯 克里克(Francis Crick),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向往幸福是人类的共性。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 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似乎是人类天生的本能。 达尔文在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的第八章“本能(instinct)”中写道:“本能对于在其所生活的条件下的每一物种的生存,具有同肉体构造同样的重要性。”他还说:“自然选择可以保留本能的变异 所有*复杂的和*奇妙的本能都是这样起源的。”[1] 我们可以将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视为一种复杂而奇妙的本能,其重要性则体现在以下这一点:仔细观察分析起来,每个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关联到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正如英国19世纪思想家罗伯特 欧文曾说过的,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显而易见,人类应该有一种感知幸福的特性,或者说感知幸福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幸福感。就如同我们有感知疼痛的能力,称之为疼痛感,后者也是一种进化中形成的本能,能够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人类的幸福感,能使我们在进行或完成某种行为时,感觉到快乐或幸福。 那么,如果静心思索一下,我们对于幸福感,这种似乎神秘的人类感受幸福的能力,可能会提出以下觉得困惑的问题。 人类为什么生来就会感受并追求幸福? 人类的大脑中有幸福感受器吗? 幸福感这一功能对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有何意义? 没有疼痛感的保护,人将遍体鳞伤;没有幸福感的激励,生活将会怎样? 幸福感有客观指标吗?人对幸福的感受可以量化比较吗? 人们常常将幸福感与快乐感并提,二者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动物也有快乐感,其与人类的幸福感区别在哪里? 什么样的进化机制使动物产生愉悦感并*终赋予人类幸福感? 我们今天的人比古人会感受到更高层次的幸福吗? 未来的人类会比我们更有幸福感吗? 对愉悦感与幸福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我们有何了解? 我们的DNA中有哪些与幸福感相关的基因? 人体的两万多种蛋白质中有哪些参与幸福感,是怎样参与的? 幸福感可以自我提升吗? 诸如此类问题,也许可以提出更多。 对上述问题答案的追寻,便是本书的出发点。 在讨论上述有关幸福感的问题之前,或许有必要先来尝试讨论一下什么是幸福。幸福一词的含义,似乎每个人都明白,但它可能是我们的常用词汇中*难找到确切定义的一个。有关幸福的书籍不能说是汗牛充栋,至少是层出不穷,且很多出自哲人智者或是大学讲授与幸福相关课程的名师之手,如吕齐乌斯 安涅 塞涅卡的《论幸福生活》、伯特兰 罗素的《幸福之路》、池田大作的《谈幸福》、马丁 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肖恩 埃科尔的《幸福原动力》、泰勒 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拉杰 洛格纳汗的《幸福的科学》、不丹首相吉格梅 廷莱的《幸福是什么》及丹尼尔 吉尔伯特的《哈佛幸福课》等。但是,从这些有关幸福的专著中,依然难找到一致的、明确的关于幸福的定义。 似乎幸福一词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各有其不同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出自本书的主题,我们还是有必要梳理一下幸福这一概念。 让我们从中国的《辞海》说起。 中国文化与文字中,有“高兴”“快乐”“满足”“愉悦”等词,又产生了含义有些不同于前面这些词的“幸福”一词,这是我们先人非常高明、非常睿智之举。根据《辞海》第六版,*早出现幸福一词的为《新唐书 李蔚等传赞》所记:“幸福而祸,无亦左乎!”。在此之前先有单独的“幸”和“福”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古文中常提及“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尚书 洪范》提出“五福”,即为寿、富、康宁、美德、善终[2]。因此,中国文化里“幸福”是“祸”的对立面,是灾难与不幸的对立面,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中,一种多方面(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综合带来愉悦生活的境遇与感受,并认为与上苍的保佑有关。 应该是出于人类的某种共性,西方文化(英语)中有joy(欢乐)、gladness(高兴)、prosperity(圆满)、happiness(快乐,此词中文也常译为幸福),英语中还有一个专译为“幸福”的词eudaemonia,此词(希腊语原文为εvδαιμονια)*初是西方哲学泰斗亚里士多德提出的[3],学术界从一开始就将其译为“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实现自身价值欲求的符合德性的活动”“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人所有活动的目的”。他还说,“幸福中必定包含快乐,而合于智慧的活动是所有合德性的活动中*令人愉悦的”[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唯一的,不仅有动物具有的较低的能力,而且有理性的灵魂的物种,人类的幸福应该与让人类从其他物种中脱颖而出的因素有关。 古罗马文化也有类似的情况,古罗马语(拉丁语)有gaudium(愉悦)、voluptās(快乐)、hilaritās(欢喜),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塞涅卡在他的《论幸福生活》一书中,使用了一个词—beātitās,中文译为“幸福”。塞涅卡认为,“幸福的生活是顺应自身本性的生活”,“幸福生活建立在正确而可靠的判断之上,且稳定不变”。同时“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德性之上的”,他认为,和谐、快乐和愉悦是幸福生活的构成要素,他说:“心灵奠立在(德性)基础上之后,源源不断的愉悦和发自深处深沉的欢喜必然随之而来。”[5] 通过上述三种文化中关于幸福的概念,可感到人类不同文化的殊途同归。虽然三者关于幸福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有共同之处,即幸福是以人的身心的愉悦感为基础的,是综合性的涵盖生活多方面的体验与感受,它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而尤以精神上的愉悦更为重要。三种文化的幸福含义都提到了美德或德性,这种相隔万里的不约而同很让人耐人寻味。其内在含义也许可理解为幸福并不完全等同于快乐,它与某种意义或价值相关联,或者说与某种认知有关。 平时我们常常将快乐与幸福并提,但我们在认知上也感到二者有所区别。比如,一顿美餐带给我们的快乐感,与某一理想实现的幸福感的体验是有所不同的。又比如,吸食海洛因的吸毒者当时很快乐,但他们的生活却很不幸福。 我们再来看目前国际上学术界讨论幸福这个概念的用词(英文)。除了eudaemonia这个专一表达幸福的词,很多情况下happiness这个词既用于表达“快乐”,也用于表达“幸福”,另外很多学术文献中,也用well-being来表达幸福,这个词本来的含义是“好的生活”。上述三个词在中文中常常都译为幸福,但它们在原意上也许存在细微的差别,可能eudaemonia更偏向于精神上的幸福,happiness则体现情绪、情感上的幸福,而well-being则偏向于生活状态上的幸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对幸福的概念、含义与要素的讨论逐渐形成热潮,至今方兴未艾,虽然至今对幸福并未有一个严格的普遍接受的确切定义,但是学术文献中常将其归纳为以下两种思考模式,或者说两种哲学:一种是上文提到的以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为代表的幸福(eudaimonic well-being),即理性的精神幸福,其包含了精神和心灵上的愉悦,以及人生意义上整体的持久满足;另一种称之为享乐主义幸福(hedonic well-being),其将幸福定义为获得感官的快乐和避免痛苦,认为幸福是一个人享乐时刻的总和[6]。这两种幸福的定义,实际上在概念上有交叉之处,都认为与愉悦和快乐有关,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有更深一层含义。 本书并不想展开关于幸福的定义的讨论,虽然这种讨论非常重要并与本书讨论的问题相关联,但这是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更为关注的。本书关注的是“幸福感”(英语为sense of happiness,而happiness既可译幸福也可译为幸福感)这个概念,即人对幸福的感受,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我们的大脑中产生的幸福的自我感觉的能力。 正如我在后文中将要讨论到的,人类的幸福感是以动物也具有的愉悦感为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所以大部分章节的内容是同时与愉悦感和幸福感相关的,但我也试图与读者讨论与人类独有的幸福感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尽管今天我们所知仅为一些线索(见本书第十章)。 我想传达的,也是与本书主题相关的**个信息就是,愉悦感与幸福感既然发生在我们人类身上,它就应当是作为生物体的人的一种属性或功能,更明确一点,是我们人类大脑的功能。而这一重要认识绝非本人的灵感,也并非当今才有,早在2500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了。 在公元前5世纪,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就说过:“通过大脑,只有通过大脑,我们才有了快乐、喜悦、欢笑,以及悲伤、痛苦和眼泪。特别是通过大脑,我们能够思考、看东西、听声音,能够对美和丑、好和坏、愉快和不愉快加以辨别。”[7]

幸福感的由来:生物学机制与启示 作者简介

梁宋平,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3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蛋白质化学研究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访问进修。1992年任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95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9年出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曾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靠前毒素学会(IST)亚太分会主席、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被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评为很受欢迎教师之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为《生命科学研究》杂志主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