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9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6.8(7.0折) 定价  ¥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13779
  • 条形码:9787100113779 ; 978-7-100-11377-9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经济学专业师生以及研《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系根据刘易斯197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詹韦讲座的两次演讲写成,着重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金德伯格对该书的评价是:“刘易斯教授以巨大的洞察力和极其简洁的手法,对于一个世纪来的世界经济做了解释。”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主要根据刘易斯1977年3月15日和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詹韦讲座上以建立靠前经济新秩序为中心的两次演讲写成,是刘易斯有关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将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篇幅虽然比较小,但内容却很丰富,全书仅有一个说明性公式,十分具有可读性。在本书中,刘易斯将所讨论的问题分为4个方面:世界分成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目录

**章 导言

第二章 世界的划分

第三章 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

第四章 累积的力量

第五章 商品政策

第六章 制造业的兴起

第七章 对外资的依赖

第八章 国际经济的波动

第九章 债务的数量

第十章 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十一章 跋


展开全部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节选

  十九世纪下半叶,国际移民的两大潮流促进了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约有五千万人离开欧洲前往温带殖民地,其中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来到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温带殖民地的新兴国家:加拿大、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大约同样数目的人——五千万——离开印度和中国,主要是去热带,在种植园、矿井或建筑工地当契约劳工。这两股移民潮流的出现,分别决定了热带农产品和温带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就温带商品来说,市场力量确定的价格可以吸引欧洲移民;就热带商品而言,市场力量确定的价格可以维持印度契约劳工的生活。这两种价格水平迥然不同。  这种价格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和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有差别。在曾是欧洲移民*大一个来源的英国,1900年的小麦产量,每英亩是1,600磅,而热带地区每英亩谷物的产量不过700磅而已。而且,欧洲的机器设备比较精良,每人耕种的土地也比较多,所以每人的平均产量势必比热带地区高六七倍。在大多数欧洲移民涌往的国家(如美国),产量的差别甚至更大一些,这并非由于每英亩生产率更高的缘故——它比欧洲低——而是因为其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新开拓的温带地区的殖民地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之所以较能吸引欧洲移民并使他们定居下来,仅仅是由于这些殖民地使移民的收入水平高于西欧和北欧。因为西欧和北欧先是需要这些殖民地的羊毛,在1890年以后则需要它们的冻肉,随之在1900年后又需要它们的小麦,所以,西欧和北欧为这些商品所支付的款额势必使这些殖民地的生活水准高于欧洲。  另一方面,就热带地区的情况来说,只要茶叶、橡胶或花生的价格能使每英亩土地所提供的生活水准高于700磅谷物所能提供的水平,这便是一个改进。农民就会考虑利用闲置的土地和余暇来生产这些农作物;随着经验的增长,他们就会减少自己的口粮生产,即使付出较高的代价,也要去专门生产经济作物。但是,不管小农的反应如何,愿意为一天一先令而到任何地方的种植园干活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却络绎不绝。亚洲的这般移民潮流和欧洲的移民潮流一样规模巨大,并且决定了热带地区的物价水平。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种植园劳工的工资是每天一先令,而澳大利亚非熟练建筑工人的工资却是每天九先令。如果茶叶是温带作物而非热带产品的话,它的价格也许就会高四倍。如果羊毛为热带产品而不是温带作物的话,它的价格也许只不过是市价的四分之一。  这一分析清楚地表明:对于以欧洲和亚洲的农业生产率分别决定的价格而进行的任何一种经济活动来说,从长期看来,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无限的。这种分析可以应用于李嘉图式的、包括两个国家和三种商品的比较成本模型。这些商品之一的粮食系由两个国家生产,这个事实决定了以粮食计算的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人们当然可以增加商品或国家的数目,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但是如果所有的国家都要生产粮食的话,那么这个模型的基本内容仍旧是适用的。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热带国家无法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生产率来回避这些不利的贸易条件,因为这样做只不过降低这些商品的价格。我们从生产率提高*快的两种商品一一糖和橡胶——的情况中,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只有提高热带国家的共同商品,即国内粮食的生产率才能够改善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  有趣的是,在两个国家集团进行竞争的场合中,有时候比较利益在哪一方很难确定。棉花便是一个例子。十九世纪时,美国是棉花的主要供应国,但是所有的热带国家也都种植棉花。尽管英国竭力促使其殖民地种植棉花,但是美国在市场上仍独占鳌头。美国每英亩的棉花产量约为印度或非洲产量的三倍,但仅仅是这点还不足以抑制热带国家的棉花生产。如果南方的黑人可以自由移居北方,在那里干活,领取和北方白人相同的工资,那么,美国就不能与热带国家的棉花进行竞争。美国的种族歧视压低了棉花的价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种族歧视的情况下,美国黑人的收入不是那么低的话,亚非拉就会以较高的价格输出大量的棉花。  在工资差别超过生产率差别的情况下,热带国家的商品才能进行竞争。有一些商品由于热带国家的农业生产率低而无法进行竞争,棉花就是其中之一。不只是北美奴隶未获解放前就生产的棉花和烟草,就连市场价格一直很高的玉米、牛肉和木材,都是热带国家无法竞争的;而且,随着甜菜生产率的提高,热带国家在生产糖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消失了。这使得热带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范围相当狭窄,并且促使热带国家过分专门化地生产一两种出口农产品。  ……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作者简介

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1915—1991),英国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刘易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因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代表作有:《经济计划原理》(1949);《经济成长理论》(1955);《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1978)。 译者简介: 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