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作者:王星慧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2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60079
  • 条形码:9787214260079 ; 978-7-214-26007-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本书特色

抗战时期,华北农村从未有之变化深深地影响了这一代儿童的心态和行为,儿童心态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 本书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采用查阅资料和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内容,探寻儿童的处境如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本书关注以往被学术研究忽略了的儿童生活,也为抗日战争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也是在历史和现实中经常被忽略的群体。抗战时期,在日军残暴行径、战争导致的生存环境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儿童实施的教育和动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华北根据地儿童的心态较以前产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初识民主、理解家国、反抗侵略,从只知放牛做工的贫困小童,成长为有一定文化、信仰的抗日有生力量。站岗、放哨、送信、宣传、劳动甚至直接走向战场,各个方面都有儿童的身影,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在华北根据地的抗日大潮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概念


四、 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


**章生活环境:华北农村社会


**节自然环境与抗战前的华北农村


一、 自然环境


二、 抗战前后华北农村经济与民众生活


三、 华北根据地社会动员


第二节儿童人口数量


一、 中国儿童人口数量争议与确定



二、 农村儿童人口特点

第二章学校生活:华北根据地的儿童教育


**节抗战前儿童教育


一、 抗战前儿童教育取得的成就——以山西省为例


二、 抗战前儿童教育的不足


第二节根据地贫童教育与儿童变迁


一、 抗日根据地贫童群体及形成原因


二、 根据地贫童教育:农村的国民教育


三、 根据地贫童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第三节革命的文学与近代儿童


一、 根据地的民间文学


二、 根据地的作家文学


三、 根据地的课本文学


四、 文学教育与儿童变迁


第四节活教材与根据地儿童


一、 小学活教材出现的原因


二、 小学活教材之形式与内容


三、 活教材与儿童变迁

第三章家庭生活:华北根据地的儿童健康问题


**节抗战前华北地区“富国强种”观念与儿童健康保障


一、 新旧文化碰撞与融合下儿童卫生健康


二、 创建儿童健康保障体系


三、 公共卫生建设的局限

第二节华北根据地的儿童健康研究


一、 根据地公共卫生环境与儿童健康问题


二、 根据地儿童健康观念与儿童健康政策发展


三、 儿童保育院


四、 儿童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溺女之风


一、 溺女现象


二、 溺女危害


三、 政府对策


第四节童婚


一、 童婚现象演变


二、 农村童婚特点及危害


第四章社会生活:华北根据地儿童团、童子军与儿童游戏


**节华北根据地的儿童团与儿童变迁


一、 儿童团的发展与建制


二、 华北根据地的抗日儿童团


三、 抗日儿童团功能实践:从未有之儿童变迁


第二节华北根据地的童子军


一、 北岳区童子军建立的目的、建制


二、 北岳区童子军军事训练


三、 北岳区童子军成绩与问题


第三节儿童游戏与儿童变迁


一、 传统儿童游戏


二、 中国传统儿童游戏的功能


三、 儿童抗战游戏


四、 儿童游戏的功能:满足儿童革命愿望

第五章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心态研究


**节影响儿童心态的因素


一、 历史因素


二、 社会生活环境


第二节华北地区根据地儿童典型心态


一、 恐惧疾病、贫穷的心态


二、 恐惧战争的心态


三、 对日军仇恨与民族主义的心态


四、 趋同求先的心态

第六章华北根据地儿童近代化意识研究


**节少年儿童思想意识近代化萌芽


一、 少年儿童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萌芽


二、 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


第二节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变迁之因素


一、 根据地儿童思想意识近代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二、 战争与华北根据地儿童近代化意识

第七章儿童英雄与儿童对华北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节儿童英雄


一、 战斗英雄


二、 王二小与儿童英雄


三、 劳动英雄


第二节少年儿童之于华北根据地的作用


一、 安保工作


二、 根据地建设工作


三、 战时的救护、慰劳工作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节选

纵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来说可以说是自近代以来所遇到的*危险、*黑暗的时刻了,正如《义勇军进行曲》所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但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的近代化来讲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方面,为争取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到底,国民政府把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近代化工业生产体系和企业大批内迁,为中国内陆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工业大生产,使中国内陆改变原先没有近代工业或者只有少许近代工业的现状,开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生产方式,使中国内陆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大量沿海地区具有近代知识与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产业工人等涌入中国内陆地区。从主观上讲,他们的到来是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中国危亡,但从客观上讲,这些具有近代知识与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产业工人等的到来,不仅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知识层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广大内陆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意识。这些人对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为内陆的儿童带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式,使内陆儿童在思维意识上的发展有了与以往不同之处,这为中国内地民众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带来了新的活力。 华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一个内陆地区。除北京、天津等少数地区外,华北地区的其他地方诸如山西、河北等省绝大部分都处于中国内陆地区。河北省平原地区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在武器装备、人员训练素质都明显处于劣势的中国而言,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不利于中国军队进行长期正规作战。因此,此地是国民党正规部队*先和日军正面遭遇的地区,也是*早退出的地区。山西地处中国内陆地区,是典型的内陆省份。自鸦片战争以来,山西与其他省份一样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但是山西独有的特殊地形和独特历史发展轨迹为山西的近代化进程打下基础。由于山西北有恒山,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在这样一个天然的屏障下,山西与外界联系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客观上使得山西在中国近代时期与外界的各方面交流、融合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一方面,于日军而言,要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就必须迅速占领山西、河北、河南进而占领武汉,将中国战区切分为两半;而对中国共产党而言,*紧要的任务是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团结各界宣传抗日思想,巩固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日军侵略华北,使得华北地区*早出现国民党撤退后地方政权空心化,广大华北民众自发的抗日民族情绪持续高涨,急需一种政治力量来组织与引导,这为共产党创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机遇和基础,也从客观上决定了抗日根据地首选华北地区。 本书之所以以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人近代化变迁,是因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近代化进程可以说是典型代表了中国内陆地区的近代化变迁的过程。我们以山西为例,一方面,山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而言,山西本地乡民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与东南沿海地区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少,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为山西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因素,这些传统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研究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入侵山西也是通过洋枪洋炮、不平等条约等手段,以商品经济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以上两项条件同时具备的时候,山西作为一个样本来研究就理所当然了。同样的道理,华北抗日根据地兼具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近代化的碰撞,在抗日战争时期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本书之所以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儿童生活除了受到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以外,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都处在商品经济相对发展的环境,所不同的是东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更多包含了近代化的成分,而山西的经济发展更多地包含传统的成分。由于这种差别,再加上历史的因素,决定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的思想、生活与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东南沿海地区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先渗透的地区,所以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先接触近代化的知识,客观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知识也*先进入东南沿海地区,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儿童更注重文化知识性教育,各地方私塾、学堂林林总总,培养了大批文化型人才,并且在清末、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化界和学术界的著名文人志士。而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渗透不像东南沿海地区那样深,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化知识也渗入得较少,再加上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教育更注重实际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技能教育,更注重实用性。这虽然导致在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文化界、思想界的名人不及东南沿海地区多,但是这确实为我们保留了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样本。 抗战爆发后,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大量沿海地区的爱国知识青年来到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活动的参与者甚至领导者。这些东南沿海地区先进思想意识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传统思想意识终于碰撞到一起,从而为本地区人们在思想意识层面加速近代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近代化进程增添新的活力。同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历史机遇,也起到了以往儿童在战争中所起不到的作用。既然中国*可怕的是那无数的充满了抗日思想的儿童,儿童在抗战中的表现、变迁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所以,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做研究来探析华北地区乃至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相当薄弱,近代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小农生产为主的农业国,当抗日战争的大背景过去后,这个基础诚然不会抹去,这种集体记忆和集体意识又尚在,可是是否会向前进一步迈进?这个步伐究竟会有多快?是否会真正实现近代化?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的主要根据地,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八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培育了自己的力量。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十年之后的重要兵源和干部来源。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我们党有成千上万有经验的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我们试想:要是没有华北抗日根据地拥有特殊经验的儿童,历史将会怎样?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生活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王星慧,历史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抗日根据地社会和青少年儿童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在《福建论坛》、《河北学刊》、《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