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蒙古社会制度史

蒙古社会制度史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8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2.3(6.5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蒙古社会制度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1697
  • 条形码:9787100211697 ; 978-7-100-21169-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蒙古社会制度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相关研究者、爱好者蒙古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他们是怎样组织起来游牧的?蒙古帝国是建立在怎样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弗拉基米尔佐夫的《蒙古社会制度史》都能找到答案。在书中,作者充分利用了各种历史资料,展示了人身依附关系在蒙古的演进,可以说,本书就是一部蒙古封建关系的发展史。作者指出,蒙古国家是建立在蒙古贵族的利益之上的,平民、家臣等依附于贵族而生存,首领在这一关系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经过对氏族、生产方式、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讨论,弗拉基米尔佐夫展示了蒙古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蒙古生活画卷。 本书出版于1934年,一经问世便引起学界轰动,并多次译成其他语言出版,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蒙古史研究的新领域。直到今天,仍被视作蒙古史研究难以逾越的学术高峰,被一代又一代学人奉为经典。

蒙古社会制度史 内容简介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见性地指出,围猎组织方法的改变显示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西欧封建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这本书的问世在当时填补了巨大的研究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其经典性也丝毫未曾减弱,仍堪称学者研究11—17世纪蒙古社会的推荐参考。

蒙古社会制度史 目录

前言
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佐夫著作目录

绪论 资料及参考书概述
**章 总论
第二章 关于蒙古语和其他东方语的标音及标音符号
第三章 资料及参考书
**节 古代(11-13世纪)——封建制度的开端
第二节 中期(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兴盛
第三节 近代(18-19世纪、20世纪初)——封建制度的解体

**编 古代(11-13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开端
**章 古代蒙古的经济——森林和草原
第二章 古代蒙古社会的氏族制度
**节 氏族
第二节 氏族的结合和氏族社会的分化
第三章 封建关系
**节 伴当
第二节 家臣制
第三节 封建制度的基础

第二编 中期(14-17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兴盛
**章 中期的蒙古及其经济
第二章 鄂托克和土绵
第三章 封建领主
第四章 封建战争
第五章 可汗与台吉
第六章 封建制度
**节 下层阶级:阿勒巴图——属民、家仆与奴隶
第二节 封建主阶级

第三编 近代蒙古社会制度(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的时期)
**章 经济变化
第二章 政治社会组织的变化

参考书目
索引

展开全部

蒙古社会制度史 节选

如所周知,蒙古各部目前正作为各种政治组织的成员分住在亚洲及部分欧洲的广大地区。现代蒙古各部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就是从人类学方面去观察,他们也互有差别。他们操着在不同程度上彼此各异的许多地方话。但是,必须认为,语言是*显著的民族学标志,凡是以蒙古语,更正确一些地说,以蒙古方言之一为本族语言的人,都应当被认为是蒙古语人群的一员。 蒙古社会制度引起了纪行家、民族学家、史学家、习惯法研究者、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们的某些注意。但是,必须指出,甚至一些主要部落的社会制度也还未经过充分的研究,而大部分报导还有待于重新审查和订正。关于历史方面的研究,情况更是不佳。 观察过现代蒙古社会生活的人,都能注意到蒙古各部落的社会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蒙古大部落之一—漠北蒙古的主要居民喀尔喀人和住在漠南蒙古的蒙古族,已经忘记了氏族制度,只是部分地保留着关于若干氏族名称和氏族关系的记忆。不过,可以看到,他们仍然有一种与父系氏族原则及遵守族外婚制相联系的贵族制,同时也可看到,近年来,这种氏族贵族制已在漠北蒙古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住在伏尔加河(Волга)下游,主要住在卡尔梅克和蒙古以西的卫拉特人——蒙古部落的西支,他们的氏族制度可以说还未消失。我们发现有一些卫拉特部落,在它们那里,实行族外婚制的、只允许亲族参加祭祀的父系氏族公社,还是基本的社会因素。 另一方面,在若干卫拉特人当中,氏族名称已转变为行政单位的名称,随着这种转变,氏族制度的某些职能也有所改变。在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中,也可以看到氏族联合的特点。 类似的记述,散见在和蒙古人有过某些接触的各种著作家的作品中。必须指出,这类记述,有许多并不是以准确见称的,它们有时还会引导那些研究蒙古人生活的某些方面的非东方学家误入迷途。 固然,关于某些蒙古部落,特别是关于布里亚特人,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只涉及社会制度的一些个别问题。而关于住在某些地区的蒙古部落却没有任何或多或少的明确记载。 在当前流行的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它们提及蒙古封建主,而对封建制度却总是含糊其辞。但是反过来也是如此,有关蒙古史的研究同样对封建制度却保持缄默。 现在还没有关于蒙古社会制度的综合研究。蒙古部落的绝大多数都是游牧民部落,应当怎样说明这种部落制度的特征呢? 它们属于何种社会结构呢? 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即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同时观察其发展变化的尝试,不仅对蒙古学有特殊的意义,对一般的社会学也有意义,尤其在古老的生活迅速消失,而各种遗迹在新生活中留存下来的今天,更是如此。 蒙古是早就出现于广阔的历史舞台,经历了长期风云激荡的历史生活的民族。13 世纪,在成吉思汗时代勃兴起来的蒙古世界帝国,几乎对整个亚洲和部分欧洲国家的生活都产生过影响。蒙古人在征服中建立了一些新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蒙古的因素在若干时期内居于主导的地位。如果说,在蒙古帝国崩溃过程中兴起的大多数国家里,作为民族成分的蒙古人已经消失了的话,那么,他们成了重新形成的突厥语族民族,例如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的成员。 其次,在东方,在蒙古及准噶尔山岳和草原地带,蒙古民族还保持着和继续表演着自己“动人心弦的历史”(histoire passionnante)。 自古以来,蒙古就被人注意,被亚洲和欧洲各文明注意,这是不足为奇的。这些文明的著述家、史学家和纪行家,把蒙古的过去告诉我们,保存了蒙古的故事和传说。此外,蒙古作者也 从事著述,他们的文献,从13世纪到今天,就像一连串的链条那样,一直在延展着。 只要注意蒙古世界的现状及其历史资料,根据可靠的蒙古语文本,逐一加以详细论证,阐述蒙古社会制度的演进的工作,是可以一试的。试做的结果就能令人信服:封建制度是蒙古社会生活*基本的现象。蒙古游牧封建制度史也就是蒙古社会制度史。由于资料的具备,我们可以探索蒙古封建制度的萌芽,成长、发展和兴盛,可以观察它后来的解体,并且看到它今天怎样从历史舞台上迅速消失。 本书分为三篇。**篇准备描写成吉思汗帝国形成以前和帝国时代的蒙古社会——11、12、13世纪游牧封建制度的萌芽时代。第二篇从14世纪到17世纪,包括大多数蒙古部落归附清朝的时期——封建制度的兴盛时代。第三篇叙述近200年来的蒙古社会——游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后崩溃的时代。 对于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即蒙古封建制度的这种尝试来说,资料问题非常重要,因此,本书便从资料的介绍开始。凡是著者所能掌握的资料和参考书,只要稍稍涉及蒙古社会生活的,无论是蒙古文的或是其他文字的(参考书主要是欧洲文字的),都一一加以评述;编纂性作品,除了少许的例外,概不引用。资料和参考书按后面的叙述分为几类。同时必须指出,关注的重点是放在资料上面的,因为参考书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对于计划中的各方面的任何研究所能提供的资料是极其有限的。 【选自《蒙古社会制度史》绪论**章“总论”,注释从略。】

蒙古社会制度史 作者简介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苏联科学院院士、蒙古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蒙古语言、文学、历史、民族学等,在苏联蒙古史及蒙古语言研究方面均有突出贡献。遗著《蒙古社会制度史》深入探究了蒙古封建制度,因其开创性意义而获得国际声誉。另有著作《成吉思汗传》《喀尔喀绰克图台吉碑铭考》等。 译者简介: 刘荣焌(1910—1998),湖北鄂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史和蒙古史学专家,在蒙古史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工作,曾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及该书民族史编写组副主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