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1(4.3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51655
  • 条形码:9787559651655 ; 978-7-5596-5165-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本书特色

★随书附赠叶兆言书法作品和精美书签
叶兆言为读者亲笔题写五款不同的书法作品,随机掉落。
每款书法作品都制成350*500mm尺寸的手书拉页。采用普白水纹纸印刷,质感细腻,柔韧精美,显色鲜活,还原作品真迹的样貌。可用相框装裱进行悬挂,也可修饰书桌,为生活注入书香墨意。 ★经典内容,时尚装帧:有面又有料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叶兆言先生就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一位文章大家。他生于南京,长于南京,在南京的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关于这座城市的传奇。文字平实而通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戏拟的方式重构历史,用白描的笔法写世俗人生。如同一个真诚而幽默的历史亲历者,与读者没有距离感地分享旧日风情,让读者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写给每一位在平淡时光中灿烂如春的人
本书是一本叶兆言先生的散文集,从年少记忆、故乡风物、怀念友人、理想情怀、人间烟火五个方面精选了叶兆言先生的四十余篇散文佳作。在先生的笔下,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文字平易质朴,与读者没有距离,在生活的俗常之中、细微之处,捕捉对生活热烈又深切的爱。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叶兆言先生的散文集,从年少记忆、故乡风物、怀念友人、理想情怀、人间烟火五个方面精选了叶兆言先生的四十余篇散文佳作。作者文笔精炼,风格质朴淡雅,用真挚的文字将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让人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中感受生活美学的熏陶。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目录


**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骑车旅行

对母校的记忆

写小说当毕业论文

当不了和尚

关于流水

又想到了考大学

开始玩电脑

等剃头


第二章 心之所至,即为故乡


怀旧,废墟上的徘徊

文化中的南京

城市的后花园

芥子园在什么地方

纸上的盘门

别萼犹含泣露妍

百年终竟是芭蕉

买了垂丝海棠

说不完的玄武湖


第三章 少时乐新知,中年思故友


闲话刘震云

闲话王安忆

闲话格非

闲话朱苏进

闲话范小青

闲话苏童

苏童和我

张生的小说

陶文瑜的诗


第四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借书满架

糟践自己

欲望的尽头

想清高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写作是一种修炼

江南文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

想起了老巴尔扎克

《少年维特之烦恼》导言


第五章 人间烟火气,*抚凡人心


面对流行

米涨价了

冬天的吃

晒太阳

喝醉酒

太太学烹饪

对女儿的期待

散步

道法自然

想发财




展开全部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节选


关于流水 之 一 上中学时,有一次看见一位居民,从门前的秦淮河里捞起条金鱼。很大的一条,可能是别人放养,也可能是天生,反正那鱼的颜色,和一般的缸养金鱼不一样,是青色,大尾巴。捞起这条金鱼的人,把鱼放在一个大木脚盆里养着,不少人围着看,纷纷猜测这鱼的来头。连续很多天,我们放学路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去看那条鱼还在不在。那人想把这条大金鱼卖了,可是一直没有买主。
那年头,若有人举着一根鱼竿,在秦淮河边钓鱼,不能算是发疯。秦淮河里确实有鱼,不仅有鱼,还有小虾,孩子们河边玩耍,眼疾手快,用捞鱼虫的小网兜迅速出击,便能有所收获。关于流水的概念,我其实到了很久以后,才逐渐明确起来。童年的记忆中,河水永远在流,这和现在见到的情况完全不同。小时候见到的都是活水,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是臭水潭。
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特色。记得八十年代初期,秦淮河排水清淤泥,几个喜欢收藏的朋友闻讯,赶过去淘换宝贝,高高地卷起裤腿,光着脚跳下河,从几尺厚的淤泥中搜寻前人留下来的文物。忙了几天,把能搜集到的破青瓷碗,有裂纹的花瓶,断的笔架,还算完整的小鼻烟壶,喜气洋洋地都席卷回家。说起来都是有上百年的历史,喜欢古董的朋友就好这个,他们博古架上的供品,有很多好玩意其实就是埋在河底的垃圾。过去年代里走红的妓女,失意的文人,无所事事的贩夫走卒,得志的和不得意的官僚,未必比今天的人更有环保意识,有什么不要的东西往河里一扔,便完事。
不妨想象一下,河水不流,又会怎么样。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流水不腐,秦淮河要是不流动,早就不复存在。正是因为有了秦淮河,我们才可能在它的淤泥里,重温历史,抚摸过去。这些年来,人们都在抱怨秦淮河水太臭,污染是原因,水流得不畅更是原因。流水是江南繁华的根本,流水落花春去也,看似无情,却是有情。是流水成全了锦绣春色,江南众多的河道,犹如人躯体上的毛细血管,有了流水,江南也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无穷无尽的活力。 之 二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这是王安石诗中的佳句。如果说水乡纵横交错的河道是毛细血管,长江就是大动脉。大江东去,奔腾到海不复还,古人把百川与大海汇合,比喻为诸侯朝见天子。长江厉害,更厉害的却是大海。
江南水乡的人,对潮起潮落有特殊的感受。水往低处流,长江下游,受到潮汐的抵挡,水位迅速变化。以我外婆家后门口的石码头为例,潮来潮去,一天之内的落差,可以有一两米高。清晨起来,河水已泛滥到了后门口,站在门外稍稍弯腰,就可以舀到水。到了下午,滔滔的河水仿佛脸盆被凿了个洞,水差不多全漏光了,要洗碗洗菜,得一口气走下去许多级台阶才行。
现在的江南,已很难看到潮起潮落。到处修了闸,水位完全由人工控制,人的日常生活,和潮汐几乎无关。要说这种变化,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我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吃完饭,大人把锅碗瓢盆放在河边的码头上,慢慢地涨潮了,河水漫上来了,到退潮以后,容器里常会有小鱼留下来,慌慌忙忙地游着。那鱼是一种永远也长不大的品种,一寸左右,大头,看上去有些像蝌蚪。
水乡的男孩子没有不会捉螃蟹的,秋风响,蟹脚痒。三十年前,江南水乡到处可以见到螃蟹,河沟里,田埂旁,捉几个螃蟹来下酒,谈不上一点儿奢侈。流水是螃蟹的生命线,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螃蟹的足迹。如今是在梦中,才能重温当年捉螃蟹的情景。要先找螃蟹洞,发现了可疑洞穴,便往里泼水。如果有一道细细的黑线涌出来,说明洞里一定有螃蟹,于是就用一种铁丝做的钩子,伸进去,将那螃蟹活生生地揪出来。
这是一种野蛮操作,螃蟹会受伤,受了伤很快会死,死螃蟹绝对不能食用,所以不是吃饭前,一般不用这种下策。聪明的办法是用草和稀泥和成一团,将洞堵死,然后在旁边做上记号,隔三四个小时再来智取。取时手穿过堵塞物,沿着洞壁慢慢伸进去,抓住螃蟹的脚,另一只手拿开堵塞物,螃蟹也就手到擒来。螃蟹意识到氧气不足的时候,会不得不往洞口爬。如此捉蟹的方法,关键要掌握好时间,太短了,手刚伸进去,螃蟹还未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往后逃;太长,便会憋死。 之 三 苏州人嘴里,河与湖发同样的音。这种巧合,反映了江南人对水的看法,在长江下游的人眼里,河与湖没什么太大区别。我有个亲戚阿文在江南水乡插队当知青,按辈分,比我小一辈,按年龄,却比我大了差不多十岁。他长得非常帅,而且聪明,一转眼,在乡下已经当了五年知青,中学里学过的教材仍然不肯丢,没事就看书,还偷偷自修英语。他中学学的是俄语,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紧张,原来学的那点俄语根本没什么用。记得有一次说好了一起去赶集,他兴冲冲借了条船回来,笑着说:“明天我们一起坐船去,我正好要去接一个人。”
在水乡,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青下乡,首先要学的就是摇橹。我曾经尝试过许多次,划不了几下,橹就会掉下来。第二天一大早,阿文打扮得干干净净,扛着一个橹接我来了。那天走了很多路,去镇上的路并不遥远,可是船在镇边上停了一下,就马不停蹄继续赶路。去镇上只是一个幌子,我因此跟着他坐了整整一天的船,还饿得半死。后来才知道他要去接的人,是个女孩子,是阿文朋友的女朋友。春光明媚,正是菜花开放的季节,菜花金黄,麦苗青翠,天空中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阿文的朋友被推荐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学地质,他有个同学生病回乡,就托这位同学带封信给他的女朋友。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信要托人带,而不是直接寄,并且要绕个大弯子,由阿文带着她去取。很多事一直也没有弄明白。阿文和女孩子显然很熟,她生得极小巧,皮肤很白,戴顶大草帽坐在船头。我至今仍然能记得草帽上的一行红字,“将革命进行到底”,日晒雨淋,字迹已斑驳脱落。一路上,大家都不说什么话,我觉得很闷,很无聊。终于到达要去的地方,见到了那位同学,在那里吃了饭。女孩子看完信,似乎有些不太高兴,老是冷笑。
后来就是回程,先送女孩子。女孩子也是知青,是上海人,回去同样没什么话,半路上,她突然开口,冷笑说:“我们真倒霉,来时逆水,回去,又是逆水。”船在航行,坐船的人并不太在意水的流向,经她一提醒,我才注意到水流很急,难怪我们的船慢得够呛。
阿文笑着说:“你倒什么霉,吃苦的是我,涨潮落潮全赶上了。”
我们披星戴月,很晚才到家,阿文活生生地摇了一天的橹,没有一点儿疲劳的样子。整整一天,他都是很兴奋,我当时有种感觉,觉得阿文是有点喜欢那女孩子,因为喜欢,所以兴奋。当然只能是喜欢,没什么别的意思,毕竟是他朋友的女友。岁月如流水,将近许多年过去了,往事不再,女孩子据说后来和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结了婚,阿文对这事闭口不谈。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若干种。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散文集《流浪之夜》《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