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梦溪笔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B5 页数: 59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2.4(6.7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梦溪笔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2702
  • 条形码:9787030692702 ; 978-7-03-06927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梦溪笔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图书之一。根据编纂要求,全书在整理、点校、选编原典的基础上,采取导读、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通解古经典,展现和弘扬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精华,以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所用。北宋有名学者沈括用笔记体裁撰写的《梦溪笔谈》一书,内容丰博,学术深邃,集前古和当时科学成就之大成,被称为“中国科学目前的里程碑”,在世界文化目前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次选编整理,即以《梦溪笔谈》中的自然科学内容为主,共编录200余条,广泛涉及古代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水利、建筑、工艺技术及人类学、考古学、军事、音乐、服饰等各个门类学科,差不多将原书中所有自然科学条目都已包括在内。每条逐句解读,串讲大意,注释简明,侧重解释疑难,强调疏通原文;导读和评述都注重前后联系,客观揭示各类史料的科学价值,同时深入发掘沈括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全书资料丰富,讲解明晰,实事求是地对待原典,于疑难问题时出己见,既可供普通读者阅览,也可供专业学者参考。

梦溪笔谈 目录

目录
导读
一、沈括的生平履历 1
二、梦溪与《梦溪笔谈》 4
三、《梦溪笔谈》的类目、内容和著述特点 8
四、《梦溪笔谈》的自然科学价值 14
五、几点说明 20
梦溪笔谈
卷一 故事一
郊庙册文 25
中国衣冠用胡服 28
幞头 31
雌黄改字 32
五司厅 34
卷二 故事二
内外制润笔物 36
赐“功臣”号 39
卷三 辨证一
阳燧照物皆倒 41
解州盐泽 44
程生马 46
“湴河”即流沙 47
藏书辟蠧用芸 49
玄为赤黑色 50
锻钢 52
杜若与紫薇花故事 54
汉人饮酒数石不可信 56
“南”为乐名 57
“野马”为田野间浮气 58
蒲芦即蒲苇 59
秦汉以前度量 61
卷四 辨证二
桂屑除草 63
除官之“除” 65
世人画韩退之 66
钱陌之“陌” 67
云梦考 69
卷五 乐律一
羯鼓遗音 72
杖鼓 74
大遍 76
拱辰管 77
新制凯歌 78
《柘枝》旧曲 80
古之善歌者有语 82
天宝法曲与胡部合奏 84
《霓裳羽衣曲》 85
笛 88
朽木为琴 91
卷六 乐律二
管色定弦 94
同声相应 98
卷七 象数一
《奉元历》改移闰朔 101
太阳过宫 103
天事之“辰” 108
五行生数与成数 112
揲蓍之法 116
历法步岁之法 118
斗建岁差 119
落下闳历法 121
极星测量 123
晷漏与太阳视运动 126
二十八宿分度 132
日月之形 134
日食和月食 135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 138
《崇天》《明天》二历日月食不效 142
卷八 象数二
月行九道非实有 146
二十八宿度数 148
五星行度与卫朴历术 151
禁中天文院 154
司天监铜浑仪 155
卷九 人事一
寇准镇物 158
李士衡不重财物 159
孙之翰不受砚 160
王荆公不受紫团参 161
卷十 人事二
强干县令 163
盛文肃阅人物 164
林逋隐居 167
范仲淹不教人主杀人手滑 168
卷十一 官政一
陈恕改茶法 170
“三说法” 172
“赫连城”马面 176
刘晏平抑米价之术 179
宋初均赋 182
程文简善虑事 183
边城战棚 184
驿传急脚递 186
范文正浙西救灾 188
运粮之法 190
水工高超 193
宋代食盐 196
李处厚验伤 199
钱塘江石堤 200
盐钞法 203
河北盐法 205
卷十二 官政二
淮南漕渠复闸 207
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 210
宋初铸钱之数 211
吏无常禄 212
北宋茶利 213
宋代茶法 216
北宋茶租额钱 221
北宋发运司岁供京师米数 225
卷十三 权智
盐井雨盘 227
颡叫子 229
驯鹧术 229
狄青为将以奇胜 230
雷简夫窖大石 232
潴水为塞 233
苏州至昆山长堤 236
李允则守雄州 237
侯叔献治汴堤 239
种世衡用间 240
卷十四 艺文一
“郭索”与“钩辀” 243
相错成文 245
旬锻月炼 247
音韵之学 248
王圣美“右文”说 252
宋初古文 253
王荆公集句诗 255
卷十五 艺文二
切韵之学 257
《龙龛手镜》 264
鹳雀楼诗 265
卷十六 艺文三
“乌鬼”考 268
《香奁集》 269
卷十七 书画
善求古人心意 272
高益匠心 274
书画之妙 275
宋迪论山水画“活笔” 278
徐熙与黄筌 280
王羲之《乐毅论》石刻 282
董源、巨然山水画 284
卷十八 技艺
喻皓《木经》 286
軎术和缀术 289
隙积术和会圆术 291
蹙融 297
棋局都数 297
弹棋 301
增成法 304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307
卫朴精于历术 310
梵天寺木塔 313
脏气主毛类各异 314
医之为术不可恃书为用 315
芎??与苦参 318
泻肝救脾 320
卷十九 器用
《三礼图》之误 322
云雷之象 325
革囊纳声 327
郓州弩机 328
神臂弓 328
沈卢、鱼肠 330
汉墓石刻壁画 331
凸面镜 333
唐肺石 334
顺天得一钱 335
透光镜 336
弩机矩度 338
新莽铜匜 341
青堂羌善锻甲 342
折玉钗与玉臂钗 344
出土古印章多是军中官 346
唐玉辂 347
卷二十 神奇
宜兴陨石 349
菜花变异 351
雷火 352
事非前定 353
卷二十一 异事异疾附虹 355
夹镜之疑 357
冷光 358
古金饼 360
奇疾 364
滴翠珠 365
海市蜃楼 366
延州石笋 368
泽州蛇状化石 369
息石 370
异兽“天禄” 371
舒屈剑 374
鳄鱼 375
海蛮师 376
武城龙卷风 377
冰花 378
卷二十二 谬误 谲诈附
包孝肃为吏所卖 380
浙江茶纲 382
瓦松 384
南海车渠 385
卷二十三 讥谑 谬误附
热中允不博冷修撰 387
信安沧景之间多蚊虻 389
馆阁“害肚历” 390
卷二十四 杂志一
鄜延境内有石油 392
盐南风与汝南风 394
跳兔 396
螓 397
白雁报霜 398
淤田法 399
海陆变迁 401
炼丹 403
温州雁荡山 404
木天 408
磁偏角 408
钟馗之设 410
茶芽 412
闽中小核荔枝 414
傍不肯 415
芋梗治蜂毒 416
乌脚溪 417
北岳恒山 419
展海子为稻田 422
卷二十五 杂志二
天蛇 425
建茶 427
胆矾炼铜 430
古之节 432
汴渠落差测量 434
江湖行船避风术 438
大蓟 440
契丹语入诗 441
边州木图 443
李顺 444
卷二十六 药议
世俗论脏腑谬误 448
鸡舌香 451
药用君臣佐使之说谬 453
金罂子 455
汤、散、丸各有所宜 456
采草药不拘定月 458
橘皮与柚皮 460
麋茸与鹿茸 461
枸杞 464
淡竹 466
细辛 467
甘草与黄药 469
胡麻 470
赤箭即天麻 472
地菘 474
南烛草木 475
太阴玄精石 477
稷 479
苦耽 481
苏合香 482
薰陆香 483
山豆根 484
青蒿 484
海蛤 486
漏芦 487
赭魁 488
石龙芮 490
麻子 491
补笔谈 卷一
梓榆 493
北苑茶 496
《史记》非“谤书” 498
中声和正声 500
本朝燕部乐声律差舛 503
琴瑟弦皆有应声 504
补笔谈 卷二
潮汐 506
十二气历 508
老军校 513
王和尚 514
丁晋公一举而三役济 516
龙船坞 518
三足鬲与铜香炉 519
补笔谈 卷三
“飞鸟图”与《守令图》 522
莽草 525
人参汤须用流水煮 527
摩娑石与无名异 529
药用根、茎、叶性不同 531
天竹黄 534
磁针有指北者 535
河豚 535
零陵香 538
芦荻 540
扶栘即白杨 543
杜若 546
钩吻一名野葛 548
黄镮 550
栾 551
紫荆 553
枳实、枳壳 554
续笔谈
鲁肃简公劲正 557
道理*大 559
“乌鬼”再考 560
王荆公戏改韩诗为“一字题” 561
主要参考文献 563
展开全部

梦溪笔谈 节选

导读 一、沈括的生平履历 公元1081年和1082年,也就是北宋神宗元丰四年和五年,北宋皇朝和西北地区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政权之间,接连发生了两次影响时局的战役,即史书上所称的灵州之战和永乐城之战。先是元丰四年,神宗采纳环庆边帅俞充、鄜延守将种谔等人的建议,调动五路兵马攻西夏。战役开始时宋军也曾取得一些胜利,不过夏人坚壁清野,宋军粮饷不继,再加上缺乏统一指挥,诸路兵马很快就相继溃败,其中尤以攻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的一路败得*惨,故时称灵州之战。第二年,神宗又专遣给事中徐禧负责于永乐川筑城,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试图以此为前哨,进逼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夏人自然知道宋人此举的利害,因此待城成之后,倾其全部兵力来攻,结果城被攻破,守城的宋军被歼,徐禧等人也阵亡,是为永乐城之战。从此神宗决计不再对西夏用兵,而战役失败的责任还是要由臣下来承担的,其中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便是主要的责任人之一。 沈括(1031—1095)a,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幼年丧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后以大理寺丞监苏州酒税,历官苏州通判、开封府判官、江东转运使等,晚年曾做过多任知州,仁宗皇祐三年(1051)以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官称赋闲,数月后即去世,时年七十四。沈括早年大部分时间随父亲生活,而当父亲去世时,他不过二十岁左右,家境并不甚好。为生计考虑,他在为父亲终丧后,遂依靠父荫出任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后来他自述年少时虽有志于专心为学,而“不幸家贫”,不得不“亟于禄仕”。这主簿的差事,名义上是县令的佐官,其实是接近于吏人的,所以他说:“仕之*贱且劳,无若为主簿。沂、海、淮、沭,地环数百里,苟兽蹄鸟迹之所及,主簿之职皆在焉。”这就使得他“不得复若平时之高视阔步,择可为而后为,固宜少善其职”b。《宋史》本传记载他在任大兴水利,“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c。此后他盘桓基层多年,至其兄沈披为宣州宁国县令时,始客居宁国读书,准备参加科举。嘉祐八年(1063)春,沈括赴京城开封应试,登进士第,授扬州司理参军,次年赴任,从此正式踏入了仕途。 英宗治平二年(1065),沈括奉召入京编校昭文馆书籍。神宗熙宁元年(1068)授馆阁校勘,四年检正中书刑房公事,五年充史馆检讨,六年升集贤校理,先后以馆职协助王安石变法,参加主持变法的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工作,成为变法派中新进的青年才俊之一。史称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d,这主要是就他熟悉古今制度,又懂得如何变通运用而言的。这期间他曾奉命整理帝王祭天的郊祀大礼仪制,编成《南郊式》百余卷,郊祀活动依此实行后,节省了大量费用,受到了神宗的称赞;又兼提举司天监,主持改制浑仪、景表和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并曾奉命提举疏浚汴渠,察访淮南钱粮及救灾,相度两浙农田水利及差役等事。熙宁七年(1074),沈括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未几擢知制诰,奉命为河北西路察访使,讲修边备,改革旧政数十事,并兼判军器监。神宗曾当面向他征询车战及盐法等事,他都能做出明通的回答,皆为神宗所采纳。次年他接受特别使命,出使北方辽国,力挫辽人提出的割地要求,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辽回国后,沈括以知制诰为淮南两浙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数月后又以起居舍人知制诰权发遣三司使,成为中央*高财政长官;约次年末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从而达到他仕途上的高峰。他居三司使之职近两年,曾专门针对陕西盐利之弊,改革盐法。但到熙宁十年七月,他因不慎涉及有关免役法的争议问题,而被劾罢三司使的职务,以集贤院学士出知宣州(今安徽宣城)。元丰三年(1080),沈括以龙图阁待制改除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今陕西延安),遂荷任边防重寄,成为一方阃帅。他在任职期间,激励镇兵,强化训练,“威声雄他府”,又以遣将西讨有功,加龙图阁学士。然而两年后,永乐城之战发生,沈括猝得罪责,从此也结束了他的从政经历。 永乐城的修筑,据史书所记,是由沈括首先提出来的。而当战役发生时,由于他手下的兵力实在太少,而且烽烟四起,顾头不顾尾,所以他奉诏力保绥德(今属陕西),而没有援救永乐城。虽然事后他也采取了一些整顿军纪的举措,然已无济于事,责任是逃不掉的。当年十月,他以“措置乖方”责授均州团练副使,命于随州(今属湖北)安置(一种在指定地区居住而行动要受到一定限制的处分)。三年后,哲宗即位,允许他迁居离故乡较近的秀州(今浙江嘉兴)。元祐三年(1088),因为他献进花费多年精力编制而成的《天下州县图》,得赐绢一百匹,朝廷又降旨允许他任便居住。此后他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名义上虽曾奉旨以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又曾复官领宫祠,实际皆无实职,只潜心学问,直到去世,*终成就了后世流传不绝的《梦溪笔谈》。《宋史》卷三三一有他的传记e。 二、梦溪与《梦溪笔谈》 “梦溪”的名目,据沈括《自志》所说f,缘于他“年三十许时”曾经梦见的一处清溪花山相映成趣的景观。文中称此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蘙其上”,因而“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此每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他谪守宣州,曾听一位道人谈及京口(今江苏镇江)山川之胜,又得知有邑人求售其园圃,遂托道人以三十万钱买下,然未曾亲莅其地,尚不知其圃在何处。再后六年,沈括废居随州,又曾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熨斗洞置庐,欲依栖庐山以终老其身。不过到他移居秀州前后,有一次路过京口,恍然发现先前所买下的园圃正是他梦中所游之地,乃悟自己的缘分在此,于是决定弃去浔阳之居,就在这京口之郊筑室安家g。因其地“巨木蓊然,水出峡中,渟潆杳缭,环地之一偏”,故即名之曰“梦溪”。想来沈括在人生的*后岁月,已不愿回到故籍杭州,于是就在这京口的“一偏”住了下来,所谓“梦溪”大概不过是他对“人生如梦”的托喻而已,梦境的成真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 沈括所描述的梦溪是个好地方。溪之上耸立的山丘千木放花,名曰百花堆,他的庐舍就建在花堆的中间。庐舍之西是荫于花竹之间的壳轩,轩之上有俯瞰山下田野阡陌的花堆阁,阁旁百寻巨木参天。靠近花堆崖头有茅舍曰岸老堂,堂后有俯瞰梦溪的苍峡亭。溪有西花堆,环绕湍急绿波,植万竿青竹,名曰竹坞。过竹坞而南,在溪岸与岸上道路之间有狭长的杏嘴。竹林中有供游燕的萧萧堂,堂南水边轩榭曰深斋,又有建在封土高台上可以眺望的远亭。这样的地方,在今人看来也真如梦境。然而沈括又记叙说,“居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颦额而去”。是知此情此景,当时士大夫并不欣赏。只有沈括是独得其乐的:“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h在这样的环境中过退隐的生活,也是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一绝”,然沈括只因政治上的失意,不得已而为之,恐怕与陶渊明等人的心境又不同。而且这地方在他去世后,很快就物是人非了,南宋时半为军寨,半为他姓农圃,已全无旧时“梦溪”的踪影。宁宗嘉定间,郡守赵善湘曾发起重建梦溪园,展拓基址,开浚荷池,并建纪念沈括的祠堂于池中,两岸栽植花木,结亭为游赏之所,然不久即因物业的转让而渐次废去。 沈括一生著作很多,据胡道静先生《沈括著述考略》的统计,仅见于载籍著录及沈括本人自记的就有40种i。但至今流传下来的,其文集《长兴集》为残本,医药书《苏沈良方》非其《良方》原著,农书性质的《梦溪忘怀录》亦仅存残卷,基本保存原貌而*受后人重视的便只有《梦溪笔谈》一书,其余则差不多全都亡佚了。然其亡佚之书有些还存着部分佚文,胡道静先生在《重印梦溪笔谈校证叙记》中,提到他所重辑的《熙宁奉元历钩沉》《梦溪忘怀录钩沉》《灵苑方》《清夜录》《长兴集补阙》几种,有的已发表,并曾别编《沈括诗词辑存》一册出版。此外,胡先生还辑有《梦溪笔谈佚文》30余条,以俟考核。近年出版的杨渭生新编《沈括全集》,所收沈括著作佚文较多,其中《长兴集》佚文包括《诗歌辑佚》《奏文辑佚》《自志辑佚》几种,统缀于传世十九卷本《长兴集》之后,而厘编为卷二〇至卷三二;其他著作佚文,包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佚文》《沈括良方辑佚》《沈括灵苑方辑佚》《梦溪忘怀录辑佚》《清夜录辑佚》《熙宁奉元历辑佚》《惠民药局记辑佚》,也都在前贤辑佚的基础上有所增补。 《梦溪笔谈》为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其写作不一定都在他卜居梦溪园之后,有些条目可能在他贬居随州、秀州时已开始组织,或者还有更早笔录的拣选整理,然而大部分条目的写作和全书的结集一定是在他入住梦溪园之后的元祐年间。该书有正编、补编、续编之别,旧时著录的版本和卷数多有参差,现存通行本凡有正编26卷、《补笔谈》3卷及《续笔谈》11条不分卷j。从《梦溪笔谈》有《补笔谈》和《续笔谈》来看,其原本可能在沈括生前已有印行,否则更不必单独作补;且有的条目,如《续笔谈》关于“家家养乌鬼”的考证,就是对原有条目的补充思考。胡道静先生说:“《笔谈》在成书后不久,也许还在他身前,便已经镂板流传了。王辟之在绍圣二年(1095)著成的《渑水燕谈录》,王得臣在元符、崇宁(1098—1106)间所著《麈史》都已引用《笔谈》。”k但《梦溪笔谈》在后世没有北宋本流传下来。这点应该与其书在北宋末曾被权臣蔡京列入禁书有直接的关系。《宋史 崔传》载:“(蔡)京又以学校之法驭士人,如军法之驭卒伍,一有异论,累及学官。若苏轼、黄庭坚之文,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l所说沈括之“杂说”,当然就是指《梦溪笔谈》。 今本《梦溪笔谈》书前尚有作者简短的“自序”,以说明写作的梗概,可惜没有缀书具体的年月。其文云: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阙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于言可也。m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