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趣有料。亲子共读,帮孩子全面了解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作者:李一鸣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0.1(6.1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团购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752610
  • 条形码:9787505752610 ; 978-7-5057-526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本书特色

【内容丰富,科普全面,具有知识性】 本书内容详实,从春夏秋冬的二十四节气变化,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全面介绍民俗文化的历史与今天,所述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考证,行文严谨。 【图文并茂,语言风趣,具有趣味性】 本书作者为历史学博士,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过大量科普文章,文风流畅,语言有趣。本书融历史、民俗、文化、故事、诗词于一体,行文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能够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丰富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全面介绍了中国节气与节日的相关知识。对每一个节气和重要的传统节日,结合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详细梳理了它们的历史背景、民俗习惯、文化渊源等。全书内容全面详实,文风通俗易懂,配以雅致插图与古诗词,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读物。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目录

春季的节气
立春:立春只是春季的开始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雨水:雨水未必下雨,而客家人却有种习俗,看似奇怪实则温馨
惊蛰:万物复苏、昆虫出洞,关于惊蛰你了解多少?
春分:竖鸡蛋能带来好运?春分还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清明:除了作为节日,作为节气的清明你了解吗?
谷雨:谷雨也是情人节?这些奇妙民俗你或许没听过

春季的传统节日
两千年前的春节什么样?春节的传说,另有深意
元宵节仅仅是春节结束的标志吗?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起源与习俗?
“二月二”与“龙抬头”到底是怎么回事?
花朝节曾与中秋节齐名,为何如今却少有人知?
清明本是节气,后来怎么成了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夏季的节气
立夏:立夏为何要祭冰神?你知道多少立夏习俗?
小满:小满之后,为何没有大满呢?
芒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夏至:到了夏至只是吃凉面吗?各地还有哪些有趣习俗?
小暑:来自古代人的避暑攻略,比吹空调好多了
大暑:平分天四序,*苦是炎蒸

夏季的传统节日
来自古印度的佛祖,如何过上了“中国风”的生日?
你以为端午节只是吃粽子吗?花式端午节俗了解一下
五月十三祭关公:关二爷是如何成神的?
六月六与传统节日复兴,商业化的传统还是传统吗?
……

秋季的节气
秋季的传统节日
冬季的节气
冬季的传统节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节选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回到汉代过春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先民们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地产生了原始的时间观念。先民们发现周围的自然物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现象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就产生了早期的岁时的概念。一岁的结束到新一岁的开始,这个转换的时间节点,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需要有特别的仪式来进行表达,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过年”的滥觞了。  后来随着先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有了国家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所谓岁首这个问题,逐渐地就不再只是一个自然现象的问题,而是加入了大量的政治意味。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每次改朝换代都要改元易服、重置岁首:夏历是以农历一月为岁首,之后每个朝代都提前一个月,殷商是十二月,周是十一月,到秦便成了十月。这些朝代在各自的岁首时节,当然也是有相应的纪念仪式的,但时间其实并不固定。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并没有及时地去改元,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令落下闳等人修订了《太初历》,才决定重新把岁首定在农历一月一日,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严格来说,今天作为传统节日的春节,是从汉代开始的。  在汉代,春节有正旦、正日、元日等不同的称呼。汉代的官方非常重视春节,有许多的大型活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傩戏与驱邪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些驱邪的活动,希望把坏运气留在旧岁,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气到来。汉代的官方会在春节前的腊日,举办大型傩戏,以求驱除疫病。傩戏的场面非常盛大,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当时的傩戏要用120名穿皂服的少年,手持大鼗(即拨浪鼓);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即由人扮演的驱疫辟邪的神),也有人扮作各类异兽,*后由骑兵驱赶代表疫病的造像并将它们扔到洛水里烧掉。总之场面非常隆重。  这种大傩戏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祈福祭祀典礼,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后世。至今在我国民间的一些地方还有留存,逢年过节还会有表演,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非遗保护项目了。  大朝会  春节是新年的开始,在古人的观念里,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当然是要好好地庆祝的,所以类似“贺新年”性质的节日集会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汉武帝实行太初历以后,春节正式和冬至分割开来,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之后,庆祝活动就更加隆重了。  汉代春节当天,汉庭要举行大型的朝会活动,称为“正旦大会”,文武百官都要在朝会上向天子贺礼。正旦大会的地点,在东汉时是洛阳城的德阳殿,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公卿百官和外国使节依次上殿为皇帝拜贺,而后地方郡国的上计吏上殿拜贺,并呈上过去一年地方上的收支文书。可见这正旦大会也不完全是典礼,还有一点政事的味道在里面。然后,作为对文武百官贺礼的答谢,皇帝在朝拜之后往往会赐予酒宴。据文献记载,宴会“作九宾彻乐。舍利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游戏于庭”。“九宾彻乐”是当时的一种宫廷音乐,至于黄龙出水之类的画面,大致是形容当时的一些百戏杂技的表演,总之还是相当隆重的。仪式结束后,“谒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罢”。  整个正旦大会的礼仪规程还是非常严格的,向皇帝祝贺要按照官职高低有相应的顺序要求,甚至对官吏的仪容仪表都有严格要求。东汉后期著名的外戚梁冀就曾因为大朝会的时候仪容不整而被言官弹劾。  民间的春节庆典  春节是汉代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的*重要的节日。如果说官方的春节庆典还有着一些政治宣示的目的,那么民间的春节庆祝活动无疑更加的单纯和直接:纪念过去一年的辛苦劳动,以及期待来年的美好生活。  祭门神是我国自远古时期就有的风俗习惯,而到了汉代,门神们更是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比较固定的形象,其中神荼和郁垒是比较常见的两位。  神荼和郁垒的传说起源自上古时期,《山海经》上记载他们生长在一个大桃树上,看守着鬼门,用苇索抓捕害人的鬼怪,然后喂给老虎吃。这种传说演变到后来,人们用桃木做门,在上面贴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认为这样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汉代的时候,每到春节前一夜,人们就会祭祀门神,以求辟除灾厄。通常的做法是在门上贴老虎画像,在门两侧摆上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牌,再在门梁上悬挂一条苇索,供门神抓鬼使用,时人称这种仪式为“悬苇”。  说到过年放爆竹,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吓走一种名为“年”的怪兽。实际上如果深究起来,关于这个“年兽”的形象,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以汉代来说,人们在春节这天一起床就要在院子里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走一种叫作“山臊”的鬼怪。在汉代的传说里,这种鬼怪住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三十几厘米高,人们被它碰到就会传染疫病。这种鬼怪有一个弱点,就是很害怕爆竹的声音,所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燃放爆竹,就是为了吓走这种鬼怪,其实也是一种对来年不生病的祈愿。  不过,说到燃放爆竹,可能多数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好看的烟花吧?然而,这种填充火药的烟花爆竹,在汉代应该是没有的。虽然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春秋时期也有过一些疑似火药的记载,但现在大家一般承认的火药是八、九世纪左右发明的,汉代自然还没有。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作者简介

  李一鸣,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高校教师。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民俗、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擅长结合影视、文化等热点问题创作科普文章。曾在《求索》《民俗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作为公众号“浩然文史”创始人,与多名历史学博士、青年学者共同打造的这个文史科普自媒体品牌,全网累计阅读量近3亿,粉丝超30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