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0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22611
  • 条形码:9787301322611 ; 978-7-301-3226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本书特色

数字革命大潮中,助力企业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实现“创变”,乘风破浪!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内容简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商业世界发展的核心技术。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还是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乃至整个商业世界运行逻辑的变革。企业们不得不面对两个很根本的战略问题:数字时代对企业有什么新要求?企业应采取何种行动,确保将自身打造成真正的数字化企业?本书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思科公司等组成的智库团队共同撰写完成,致力于系统解决这些根本性的战略问题,阐述数字革命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和未来展望。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1.1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1.2 数字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3 数字革命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的不同影响

1.4 数字革命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

第2章 数字化能力建设

2.1 数字化能力

2.2 数字化旋涡与颠覆

2.3 企业能力的演进

2.4 企业数字化能力坐标系

第3章 企业数字化架构和技术

3.1 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阶段

3.2 数字化转型技术

3.3 软件与基础架构融合

3.4 数字化业务架构

第4章 数字化转型中的机制创新

4.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4.2 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六种复杂关系

4.3 数字化转型中的机制创新

4.4 数字化转型机制创新实践:以平安为例

4.5 数字化转型机制创新实践:以美的为例

4.6 数字化转型机制创新研究发现

第5章 企业数字化战略和企业发展

5.1 海尔集团数字化转型案例

5.2 GE数字化转型案例

5.3 华晨宝马跨国经营与数字化转型之路

5.4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助力者

第6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时:政策启示与未来展望

6.1 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6.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与评价

6.3 数字化转型和行业标准

6.4 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

6.5 未来的工作与未来的人才

6.6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成功要素

6.7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315

6.8 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和新机会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节选

6.1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置身其中。数字化转型的快慢对于经济发展的前景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方面,面对全球性的疾病、灾害、经济金融危机,加强各国协调与全球公共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疫情让人员的流动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各国加强自身的防御体系,采取封闭措施成为普遍的选择,这对全球化的进程形成了障碍。在全球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人们看到了数字和信息的跨境流动成为深化全球化*主要形式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和新引擎,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同时也将带来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生产要素连接的方式。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和壮大,使得世界各国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经济更加相互依存。互联网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资本、技术、商品、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在数量级与传输速度上都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数字技术还让越来越多的服务可以以跨境的方式提供,咨询、媒体、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等服务的跨境提供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生产要素配置的选择。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数字化生产的同时,也对产业分工、价值链、贸易与投资等活动产生了影响。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新型制造使得资本向新技术和新人才密集的国家集聚,劳动密集的优势可能不再成为吸引国际投资的因素,反而还面临着被制造技术替代的风险。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网络市场价值日益凸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更大的国家有可能成为下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国家间对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将帮助塑造一个更加开放与相互融合的全球生产体系,国家竞争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将会面临重塑,如何抓住体系变革中的机遇,抢占新的竞争高地,是国家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同时,数字化竞争的形势下,要想利用全球数字市场的优势,就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接受与融入新的竞争规则,如何处理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成为是否能够在数字化时代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问题。 6.2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与评价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企业都渴望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会,重塑或强化竞争优势。那么,在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如何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如何找到下一阶段发力的方向?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坐标,对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两类企业并对其分别进行讨论。 **类企业为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明确进行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善内部管理的效率,改变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优化升级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还是变革自身的商业模式?不同的转型目的下,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不同,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不同。在明确了转型的目的之后,就可对照自身转型的改革实践和落地效果进行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化的成熟度需要包括对内部流程、客户关系、商品服务、供应链等方面数字化水平的评价,包括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内部管理水平的评价,也需要包括借助数字化进行驱动升级能力的评价。目前,在管理实践中已有一些对于数字化绩效的探索,已有企业尝试定义数字化KPI来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如计算通过数字化渠道(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产生收入的百分比、追踪客户参与的工具和运营效率的关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KPI必须采用领先业务发展的指标,并且将指标转化为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未来,在评价指标体系和成熟度内涵上的进一步探索,将为回答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直接的帮助。 第二类企业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原生数字化企业。对于原生数字化企业来说,它们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和需求与传统企业不同。原生数字化企业需要评估自身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能力,评估新技术和新要素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对于原生数字化企业来说,既要注意保持发展的速度,避免满足现状与止步不前,也要理性评估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和与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适应性,避免对于新技术的一味追求而进行的过度关注与过度投资影响了企业运营的成效。 6.4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施行,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的重视也推动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企业与事业单位等组织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企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同时也有意愿投入大量资金来确保信息得到保护,这也为网络安全提出了更广与更高的要求。对于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更多地来自数据与创新应用层面,不仅涉及数据泄露或隐私侵犯的风险,还涉及在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创新风险,以及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可以说,在数字化转型处于进行时的时代,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成为刚需。 妥善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一是需要新的技术。现阶段,下一代安全技术已经逐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得到应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视频安全、车联网安全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已经有了显著进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已经开始探索与现有的安全产品相结合,以提升其安全能力。传统的安全产品自身也在经历不断的转型和升级,向智能化、服务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从理念到技术都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升华。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需要在新技术应用的*初阶段就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并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管控,抓住数据信息存储、流通等环节的主要场景,寻找风险点,进行提前部署和防控。 妥善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二是需要全球各方的协商治理与共同治理。网络世界没有疆土清晰的边界,网络犯罪等威胁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正是考虑到网络空间治理这一跨越地理距离和国家边界的特性,伴随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注意的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也应当寻求全球协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尊重各国数字空间的主权,保护数字信息、网络空间及关键基础设施免受威胁、干扰、攻击和破坏,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发展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各国可以努力的方向,是各国在构建安全的数字经济环境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及应当承担的责任。 6.5未来的工作与未来的人才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世界**的网民数量做支撑,有政府对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也有行业领导企业的突破与创新,因此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特点,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对于社会就业的改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纷纷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线上办公,积极拓展数字化商业模式,人们工作与管理的方式正在被颠覆,这一切都让“未来的工作形态”的实现至少提前了10年。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对未来的工作方式和未来人才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在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会让企业本身更加平台化、敏捷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员工可将智力成果和劳动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对接,随时接入并及时响应。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员工的工作方式也更加灵活,工作地点不再受局限。此外,员工可以不再隶属于某一个雇主,而是可以同时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价值。已有报告做出预测,在未来,员工与企业将不再是稳定的“员工+雇员”的雇佣关系,而是灵活的“平台+履约人”关系。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催生新的工作职能及新的职业岗位。数字化转型*直接的影响是产生大量“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跨界工作机会,既熟悉行业业务与流程又掌握数字技术行业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就业人才和岗位需求旺盛。在数字化转型进行阶段,企业或政府组织搭建基础数据架构和数字化平台的需求会带来对技术人才持续且大量的需求。另外,数字化转型之后,企业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新的职业岗位,事实上,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通过刺激产业上下游联动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就业机会。 数字化转型给教育培训和人才储备带来新的需要及挑战。在未来,就业人群的体力门槛逐步降低,而知识技能愈发重要,新兴技术不断推动着就业人群自身能力的突破、重塑与演进。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态势下,人类无法被机器智能大规模替代的特定专业技能、人际交互、创造性等要素,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壁垒和人才壁垒,尤其是中高端就业机会将以此进行一轮优胜劣汰。 那么,个人、企业和国家需要如何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给就业及人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个人来说,需要重新思考数字化时代下自身的能力与竞争优势,发展难以被替代的一技之长,尤其是数字化的技术和素质,同时也需开发自身在复合人才方面的优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就业态势与工作机遇。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着眼于未来的就业结构和就业形态,制定中长期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启发式的、创新式的培养体系。同时,对于员工的管理和对于职位的调整需要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转变观念,与新的人才平台对接,以更灵活的方式创造价值。*后,从国家与政府的层面考虑,政策制定者一方面需要应对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就业结构冲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来帮助其完成数字化转型与新的数字创业,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调整教育的设计和导向,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6.6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成功要素 基于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的观察研究,麦肯锡公司提出了三个类别下的六个关键成功因素。类别一是“流程战略化”,成功因素之一是“抓住‘成本价值回归’机会”,即确定数字化制造转型对于企业的投资回报;成功因素之二是“建立清晰的数字化制造愿景和分阶段路线图来实现目标”。类别二是“基础设施创新”,成功因素之三是“形成全面的、以未来目标为导向的(物联网)技术垂直架构生态圈”,包括采集、连接、数据、分析和应用程序五个层级;成功因素之四是“建立并领导一个专注于技术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利用行业标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以及敏捷执行。类别三是“组织动员”,成功因素之五是“自上而下推动转型”,获得管理层和损益所有者的承诺以及综合决策;成功因素之六是“弥补能力差距”,鼓励创新和获得、培养人才。 华为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总结了一套数字化方法框架:企业应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层级的战略,全局谋划;应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组织和培养转型文化理念,提供组织机制和文化氛围两个保障条件;贯彻三个原则:战略与执行统筹并重,以业务视角思考转型目标和路径并实现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以及实现核心能力内化和借用外部力量发展非核心能力;推进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落地和持续迭代四个关键行动。 德勤认为“数字枢轴”是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所谓“数字枢轴”,指的是企业不仅需要实现技术转型,同时也需要开发各种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资产和业务,以帮助组织发展成为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能够跨职能地执行更多的数字枢轴而著称的。换句话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越全面、越协调,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些研究的结果和实践经验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

武常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担任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规划编制指导专家组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知识管理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 海广跃,北京天海智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具有二十余年在顶级跨国公司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曾任思科中国高级副总裁。 凌军,思科大中华区技术总部资深业务架构师,拥有多年电信、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经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