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孩子的话
-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
(文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教养升级(全四册)
-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德财商教育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617182
- 条形码:9787547617182 ; 978-7-5476-171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家庭教育指导丛书”编写团队由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一线教师等与家庭教育相关多领域从业者组成,多学科融合,更全面、更系统地分析家庭教育中的疑难杂症,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通过介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家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状况,并做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衔接,避免不必要的焦虑;重点提醒家长、教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点防范孩子的自我伤害和自我妨碍现象。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内容简介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吻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三个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介绍了家庭教育如何做到吻合儿童身心发展。章介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少数特殊情况;从很多家长重视但未必真正清楚的大脑发育角度,来逐渐深入介绍儿童身心发展。第二章介绍符合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策略。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特征的家庭养育和教育方法,着眼于家长可以怎么做,向家长提供有效参考意见。第三章介绍家长如何辨识和应对在校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自我妨碍行为和可能遇到的自我伤害行为。用真实可信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内在需求,提高有的放矢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目录
总序
序言
**章 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教育
**节 大脑的发育和生理发展
一、 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
二、 脑部的正常运作需要氧
三、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四、 让脑更强壮
五、 脑发育特点
第二节 儿童身心发展与学习
一、 精力充沛、动个不停的4岁儿童
二、 充满阳光的5岁儿童
三、 快速变化的6岁儿童——人生的**个转折点
四、 7岁是一个沉静有思想,感情很旺盛的年纪
五、 活泼好动且幽默的8岁
六、 9岁: 小小少年、少女们提早叛逆的年龄
七、 10岁儿童的小青春期来了
八、 11岁是青少年时期的开始
九、 暖心的12岁
十、 13岁: 我是青少年了
十一、 14岁: 我想独立,我想自由
十二、 本章结语
第三节 认识教室里的特殊儿童
一、 自闭症儿童
二、 注意力缺失过动儿童(ADHD)
三、 学习障碍儿童
四、 抽动症儿童
第二章 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庭教养方式
**节 0—3岁孩子的家庭早期养育实践指导
一、 早期养育存在太多的“不”
二、 早期养育中激活孩子大脑的方法
第二节 3—6岁学龄前孩子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导
一、 充满分离焦虑的托幼衔接阶段
二、 贯穿整个幼儿园时期的幼小衔接阶段
第三节 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实践指导
一、 进小学前帮助孩子准备学习
二、 刚进小学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三、 小学前半期帮助孩子赢得学习
四、 小学一到三年级帮助孩子培养严谨学风
五、 小学前半期帮助孩子学会选择
六、 小学后半期帮助孩子拓展视野
七、 从小学到中学帮助孩子正向理解
八、 少年时期帮助孩子理解自我
九、 初中阶段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十、 青春期帮助孩子青春自护
十一、 面对中高考帮助孩子自我调适
十二、 高中阶段帮助孩子学会放弃
十三、 走向成年时帮助孩子学会担当
第三章 预防和应对孩子的自我妨碍和自我伤害行为
**节 青少年的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
一、 自杀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二、 了解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第二节 辨识和应对孩子的自我妨碍行为
一、 情感纠葛
二、 习得性无助
三、 僵固式思维
四、 不能分离的爱
五、 避开或走出陷阱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三节 教育是培养自信的过程
一、 培养自信的10条家庭教育建议
二、 培养自信的过程包含对家长的教育
三、 培养自信必须重视社会和情感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节选
二、 早期养育中激活孩子大脑的方法 可以说,0—3岁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做的,其实就是多陪伴孩子。这胜过任何知识,孩子可以在父母这里学到*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爱有人疼,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真爱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成长,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时,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参与各方面的学习,获得体能、探索、感官、表达、自理、规则等各方面的发展。 案例2-3教不会的女儿 一个一年级的父亲来咨询求助,他因辅导女儿做作业过程中教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不懂或者学不会而怒火中烧,自己火气很大,知道自己发火不是件好事情,但不知道怎样解决。爸爸说*后的办法都用过了,一转身,撒手不管,离开现场,自己去平息怒火。但第二天接着辅导时,面对孩子的不开窍依然怒火中烧;在父亲的辅导下,女儿对做作业这件事情相当反感。爸爸说自己大专学历,读书一般,智力水平也一般。当问到爸爸:“孩子的学习能力怎样培养的?早期养育中重视过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吗?”爸爸回忆,孩子都是奶奶带的,0—3岁那时只管吃饱穿暖,自己在孩子早年没有想过培养孩子学习能力这件事,3—6岁也没有给孩子讲过故事,家里图画书很多,但孩子不爱看,到现在还不爱看。 我们向这位爸爸指出,0—6岁早期养育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出生就要创设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等,并让这位爸爸反思自己是否做到这一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语言发展好,语言发展好的孩子理解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能在家长的辅导中一听就能明白。“你孩子语言能力怎么样,能说会道吗?”回答不是,小时候不爱讲话,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基本默不作声。由于身体从小就弱,一运动出汗就生病,因此也不怎么运动。“孩子的学习能力一部分是遗传父母的,你给孩子这些天分了吗?由于早年没有高质量的陪伴,遗传智力方面也一般,那我们作为家长,这点要向孩子表示歉意,怎么能发火呢?”家长笑了,*后我们告诉家长,在自己的怒火中烧掉的是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对于孩子的求学之路是不利的,家长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只有耐心陪伴,适时鼓励,才能让孩子顺顺利利完成学业,说不定孩子会有超越呢。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找到原因,也就停止发怒了,从现在开始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一个有觉悟的爸爸。 巴甫洛夫先生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反复实践得出结论:“婴儿降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迟了2天。”那么,早期教育如何实施,有哪些方法呢? (一) 充分对话,促进理解表达 案例2-4不爱说话的天天 亲戚家添了一位新成员天天。天天父母在外企上班,工作繁忙、压力大,无暇自己带孩子,外婆退休正好照看孩子的起居生活,孩子也跟着外婆睡。天天妈妈和爸爸回到家都是自己玩着手机,不太会主动跟孩子讲话,本身也都是性格内向的青年人。 后来天天会讲话了,有一天我们见到天天外婆,外婆说:“没有人教孩子讲什么故事呀、儿歌呀,他们倒是买了一个平板电脑,我看里面有的儿歌挺好的,我就教了天天几首,来天天念一念。”天天刚学会儿歌的一段时间会用外婆教的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念一些儿歌给大家听,后来慢慢地自己会看电脑了,里面很多智力游戏可以自己玩,她也就不太爱跟大人互动了,即便带她到外面也不太爱和年龄相仿的孩子交往。外婆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的积木,还有移动类的运动器械如小自行车、滑板等,天天会默默地一个人玩很久,也不会发出什么声音,外婆有空了也会陪着一起搭积木、一起玩。 现在天天已经是个小学生了,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挺好,就是养成了不太爱说话的习惯。听外婆说,天天和家里人一起吃饭时,谁说话她就很烦,让家里人不要讲话。当偶尔有大家庭聚会,外婆提醒她跟人打招呼时,这个孩子还会藏在大人身后,即便亲戚们一起聚餐,这个孩子还是安静得不像个孩子,使大人们有时候会忘记有个孩子在场。 虽然很多时候孩子的亲人就坐在孩子对面,但是都在低头看手机。一个家庭不恰当的养育可以活生生地把一个能够表达和表现的孩子养成一个“小哑巴”。 科学研究证实,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 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前期;从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从1岁半到3岁末,是表达语言阶段。其中,1岁半左右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佳时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认为孩子还不会讲话,就不需要跟他语言互动,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孩子语言的发展依靠听力。研究表明2—3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分语言和非语言了。因此,我们主张养育中的父母都要是个“婆婆嘴”,孩子一出生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语言互动,比如换尿布时告诉宝宝:“妈妈要帮你换尿布,你的小脚不要蹬我哦,换好啦,干净啦,舒服吗?来抱一抱,闻一闻,身上都是香香的。”父母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以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 0—1岁这一阶段被称为“前语言”阶段,大致可分为语言的感知阶段(0—2个月),语言的发音阶段(3—8个月),准备学说话的阶段(9—12个月)。当我们提示妈妈们带孩子要嘴上勤快多讲话时,好多妈妈觉得,一直讲,讲不出什么话呀!其实父母讲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知语言,让宝宝多听,听多了,就会听懂了,慢慢地孩子就开口说话了。孩子对于听到的语言会进行记忆、思考、分析、整合,运用听来认识世界。因此,好的陪伴就是在孩子一出生就加强语言互动,看到花讲:“花儿红红的,真好看。”看到人讲:“这是快递员叔叔来送快递了。”见什么讲什么,保证和孩子有充足的语言交流时间,并养成经常性语言互动的习惯。 同时为拓展孩子的听力和听的内容,我们还主张运用念儿歌、讲故事、读图画书等方法,让语言发展与阅读做好连接,为孩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哄孩子睡觉时可以念儿歌:“大公鸡,真神气。戴金冠,穿花衣。大公鸡,喔喔啼,小宝宝,早早起。”“太阳眯眯笑,宝宝起得早。一二一二做早操,做早操。先学小鸟飞,再学小兔跳,学着马儿跑一跑,天天锻炼身体好,身体好。”“小蚂蚁快快爬,天空开始下雨啦。滴滴答,滴滴答,路上溅起小水花。蜗牛躲在房子里,小兔躲在蘑菇下,小蚂蚁快快爬,找个地方避雨吧!” 我们还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念图画书给孩子听。为此我们开展了实践,即给出生一周后的婴儿念黑白卡片。一个多月后把黑白卡片换成彩色卡片,在婴儿眼前边移动边讲,让婴儿的眼睛追视卡片。同时,开始每天给这个孩子讲故事《红红的大苹果》,4个多月时孩子躺在妈妈的大腿上,看并听着妈妈一页一页边翻边讲《红红的大苹果》,听到妈妈讲小熊摘苹果时用粗粗的声音说“我要吃啦”时,他会把视线从书上转过来,对着妈妈开心地笑出声,宝宝可以连续听故事3—4遍,连续10—15分钟一直保持专注倾听的样子。图画书让亲子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媒介,还没有开口说话的孩子会在父母讲故事的过程中对画面指指点点发出“喔喔”的声音。再大一些的孩子,他会挑自己喜欢的图画书要求父母讲故事。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达娜·萨斯金德(Dana Suskind)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3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孩子在与成人的语言互动中是个接收器,输入的东西必定会输出。作为父母在早期养育中千万不能疏忽0—3岁孩子学语言期间的这段“黄金期”,不要放任不管或者把孩子交给手机和电脑,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没有时光机可以回去。 (二) 丰富感知,开发无限潜能 案例2-5 小区附近的商业广场新开了一个早教机构,很多人都在围观。有个推着婴儿车的奶奶说:“我们不去早教,花这些钱干啥?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到了幼儿园老师自然都会教。”另一位妈妈说:“早教好呀,我们要上的,在家里多没劲呀!可以认识很多小伙伴和大人。”另一个爸爸说:“孩子在家吵死了,报名让宝宝去,让我轻松一会儿。” 案例2-6 小区边上新开辟的绿地公园迎来了很多的社区居民出来散步、锻炼,也迎来了很多的奶奶推着小推车聚在一起讲话,闲聊够了有个奶奶提议:“我们推着孩子再去绕一圈吧,然后差不多回家烧饭了。”这个奶奶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推车里那些已经可以开始学走路的孩子齐刷刷地被推着,前进在幽静的小道上,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奶奶们边走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不是每个爱孩子的家长都懂得教育孩子。”《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明确提出: 托幼机构在组织实施教养活动时,应“尽可能多地把活动安排在户外(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家庭教养活动也应“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其实,利用好生活中的环境和材料,学习好的育儿方法,家长就是0—3岁婴幼儿*好的伙伴和老师,大自然和大社会则是0—3岁婴幼儿*好的游乐场。我们不反对去追“早教”风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但更多地倡导日常生活中多多用心陪伴孩子,身体力行地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能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那才是*好的“早教”。因此,父母们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开展“黄金时刻”的陪伴,让陪伴真正充满温暖与温馨,同时也促进孩子的潜能发展。比如,现在的居住小区四季分明,是孩子回归自然的绝佳场所,四五个月的孩子可以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听着鸟鸣等各种声音。孩子蹒跚学步时爸爸妈妈们带着宝宝去绿地公园的草地上学走路,平坦坚硬的水泥路,高高低低的石子路,上上下下的小台阶都是孩子不同的挑战,战胜这些挑战的过程可以让孩子获得满足感。也可以与宝宝一起躺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带来的一丝惬意,当孩子会走路了可以和他一起在宽敞的草地上尽情追逐、奔跑,感受着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可以让孩子在公园草地上开展全身运动,翻滚、往下冲、向上跑等,孩子的大脑会接收大量信息,也反馈了一系列指令,提高了感知觉、运动能力、空间感、心理承受力,更重要的是让宝宝们体验到自由探索、勇于尝试的快乐。玩沙的独特魅力会给宝宝带来无穷的乐趣,要让孩子多玩沙子和水。哪儿有沙子,就带孩子到哪儿去玩,*好是光着脚丫子。在心理学家看来,宝宝喜欢玩沙是因为这样的游戏让他们感到快乐,它可以促进宝宝发展感知觉,练习手的协调性,发展创造力,以及获得情绪上的满足。 《运动塑造孩子的大脑》一书指出:“身体是大脑的启蒙老师,运动就是课程。”孩子想懂得多,需要动得多。孩子动得越多,懂得越多,孩子懂得越多,求知欲越旺盛。总之我们主张家长有空就带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大社会,虽然孩子小似乎什么也记不住,但是家长必须记住这个阶段对孩子发展意义重大。 (三) 游戏启蒙,促进心智成长 案例2-7 9月份开学了,小班来了个男孩子叫轩轩,是个文气的孩子,刚刚搬到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妈妈把孩子打扮得干净、帅气,非常惹人喜爱。轩轩刚进幼儿园时坐在角落里不肯参加集体活动,哭了几天就适应了。后面几天,轩轩总是对老师发出的指令或信号听而不闻,经常自顾自地游离,学习活动中也会随意跑出来。再后来他常常见到小朋友的玩具就抢,甚至在抢的过程中把好几个孩子都推倒弄伤了,引起班级里很多家长的不满和恐慌。外婆来替孩子向各位家长道歉时无奈地说:“我们3楼有一间房间放的全是玩具。什么玩具都有,轩轩*喜欢车子,见了车就要买,多得快放不下了。”老师说:“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外婆说:“回到家可安静了,自己看书、玩积木要很久,很专注的。”外婆补充说:“在小区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大型玩具,有时也会推人家,我们也教育的呀,我们轩轩不是那种坏小孩。我们小区里玩的也不多,主要是我们退休了经常会有旅游,他跟我们大人一起出门倒是挺多的,出门自己玩平板电脑也很安静的呀。家里面就他自己看看书。到了幼儿园怎么会这样啦?”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游戏就是玩玩具,于是给孩子买了很多高品质、昂贵的玩具。*让婴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的就是和人一起游戏。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在早期养育中,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孩子体验积极愉悦的情感,更是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认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相处,以及获得社会性发展等。轩轩不知道怎样和小朋友交往,源于在家里缺少玩伴,缺少高质量的陪伴,更缺少游戏这个人与人交往的媒介。那么在家庭中,父母应当和0—3岁的孩子玩些什么游戏呢?我们开展相关的实践,在宝宝2个月大时妈妈伸出双手食指,有节奏地念“两只小蚂蚁爬呀爬”并随节奏反复弯曲食指,继续念“爬上你的腿”并随节奏从他的小腿用食指轻触至大腿,说:“爬上你的肚皮,爬上你的头。要亲亲你的肚皮亲亲你的嘴。”随节奏轻轻碰触宝宝的肚子和嘴巴,宝宝被逗笑发出“咯咯”的笑声。宝宝3个月大时我们和他玩躲猫猫游戏,用一块纱布遮住孩子的脸,突然拿走说“呶”,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4—5个月大时,用一块透明丝巾盖在宝宝头上,说“藏起来”,看宝宝把自己脸上的丝巾拿下来时说:“找到了。”或者宝宝被抱在爷爷怀里,奶奶蹲下来装着躲起来,然后起来说“在这里”,孩子会被逗笑,宝宝往左边找,奶奶躲右边,就这样乐此不疲地玩。8个月的有一天在车子上,宝宝坐在宝宝椅上主动用车窗上的遮阳布遮住自己的脸然后打开逗大人笑。13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走路了,我们和他一起藏起来,并说:“宝宝快去藏起来,妈妈来找。”他晃悠着走进自己的房间,妈妈随后去找宝宝,被找到后他开心坏了。或者大人突然藏起来,说:“宝宝快来找妈妈呀!”有时候会藏在门背后他想不到的地方,他会根据声音来找。其实亲子游戏很多,随便一样家里的东西都可以玩。比如大纸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牢固一点的纸箱是孩子推着玩的好玩具,*好加一条绳子,妈妈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跟着。“小汽车开起来啦,滴滴,滴滴,真好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家里买一套玩具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可切开的果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玩炒菜烧饭的游戏了。*好的游戏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下班一到家放下手机、放下电子游戏,全力陪伴孩子玩亲子互动游戏就行了。只要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孩子的聪明、活泼、健康的人格发展都会水到渠成。 (四) 情感连接,增进亲子依恋 案例2-8 小班的男孩子诚诚每天来幼儿园时都会在幼儿园门口不停地叫嚷:“阿姨,阿姨,我要阿姨。”开学已经快2个月了,孩子的分离焦虑还是会反反复复出现在来园的那一刻。即便有时妈妈送他来幼儿园,他还是会这样惦记着家里的育儿阿姨,期待着阿姨突然出现把他带回家。他嘴里的阿姨,是从小带他的住家全职育儿师。阿姨陪玩、陪睡、陪吃,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对于阿姨的感情很深。由于父母都是高管,在这个孩子生命的头3年里和父母很少在一起,时刻不离开他的只有阿姨。像诚诚这样哭哭啼啼的孩子,幼儿园里有好几个,而且都是男孩子。有个孩子甚至已经大班了还是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着阿姨不松手。他们的家长都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负荷人群,自己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美国教育学家、儿童问题专家威廉·哥德法勃说:“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爱的前提是情感,情感是一个孩子生命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才会产生良好的情感控制力。我们很心疼那些缺乏父母关注的孩子,他们感受不到自己被喜爱、被关注、被尊重、被接纳,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底色。也有人会说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小孩子是不会记得的,等父母有时间了补上不就可以了吗?心理学告诉我们,3岁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虽然记不得,但这些事情都存放在人的潜意识里,伴随人的一生。0—3岁之前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以后也难建立。时至今日,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几乎没见过哪个由保姆作为主要照顾者带大的孩子是情绪稳定且全面发展的孩子。怎样的爱才真正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主张父母要多抱孩子,要多抚摸孩子,逗孩子笑,与孩子同床睡,多和孩子亲密互动,不能让孩子患上“皮肤饥渴症”。特别不主张父母经常用小推车推孩子出门——经常看到小区门口很多祖辈推着小推车出来带孩子散心,大人默默推车,孩子躺在车里“生无可恋”的样子。推着小车的父母不太会和车里的宝宝亲密互动。0—3岁就是情感养育*佳时期,家长用心并正确地陪伴,我们的孩子定会成为那个快乐而温暖的孩子。
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
相旭东,首批持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狭义心理疏导概念和实务理论的提出者。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心理疏导岗位技能培训项目专家顾问、教材主编。个人专著:《心理疏导技术和运用》《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落地的感觉:家庭成长心理咨询手记》。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孩子的宇宙
¥9.9¥3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4.6¥42 -
孩子与学校
¥9.3¥30 -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10.6¥38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5¥3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