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47035
- 条形码:9787569047035 ; 978-7-5690-4703-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同名课题的成果,专著,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协同发展而展开。导言开宗明义地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紧接着从纵向演进与横向援引两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进行了理论溯源,并基于对“产业结构转换”的经济视域局限分析,引入了“空间结构共生”的整合视域并搭建了理论框架,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实践中所形成的系列基本经验,揭示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中所呈现出的特色表征,基于实践反思为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遵循。课题的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面临的国内矛盾与靠前挑战;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攻方向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从党领导下的工作机制、政府“牵引力”、市场“源动力”、社会“驱动力”以及“内外联动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很后从根本途径、制度调适和政策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了“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总之,该成果主题突出,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目录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理论建构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纵向理论的演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二、横向理论的援引:与西方诸多思想资源的对话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框架建构
一、“三农”发展研究:传统“产业结构转换”经济视域的局限
二、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全面振兴”:重构城乡空间新格局的决策共识
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空间化”:城乡“空间结构共生”整合视域出场
四、以乡村振兴引领“新三农”协同发展:基于“空间结构共生”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历程、经验与特色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制度创新:生产责任制实行初期的生产关系变革(1979-1984)
二、市场化导向:非农产业兴起引发的政策调整(1985-2002)
三、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背景下的“三农”新举措(2003-2012)
四、从城乡一体化到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战略转换(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本质遵循
二、坚持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作为厘清“三农”误区的思想前提
三、坚持以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
四、坚持以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作为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手段
五、坚持以制度变革与技术创新作为突破“三农”困境的基础保障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的特色表征
一、“三农”理论依据的本源性与科学性
二、“三农”价值取向的人民性与时代性
三、“三农”目标任务的求实性与协调性
四、“三农”具体内容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矛盾挑战
**节 “新三农”协同发展面临的五大矛盾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二、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的矛盾
三、“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的矛盾
四、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
五、农地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矛盾
第二节 “三农”发展现状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不协同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协同
二、农村发展状况与城镇化进程不协同
三、农民信息素养与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步调不协同
第三节 阻碍“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禀赋原因:农业要素禀赋缺乏比较优势
二、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仍有待破解
三、阶段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制约
四、体制原因:政府与市场定位不清
第四节 “新三农”协同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
一、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冲击
二、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渗透
三、农业“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企业自生能力严重不足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
结语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道路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第五节 重构“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 “三农”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的协同的发展依赖于不断与外部世界产生信息、物质交换,并及时做出反应以适应外部世界,优化内在结构。“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构建可以看作是“三农”内外体系信息交换渠道建设,主要是包括三农内部与外部的要素交流、资源共享与服务输送,这些流动着的要素、资源、服务携带信息、传递需求、重塑“新三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以及不断使其自我迭代以优化三农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协同发展。因而,本节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包含的哪些具体机制?构建这些机制的思路是什么?这些机制是怎么运行的?以及这些机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认为:“新三农”协同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的构建思路,一是疏通渠道、二是均衡配置,具体机制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机制。 一、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 实现“新三农”协同发展的根本路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其中,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始终致力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重构城乡良性互动关系,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城乡关系进一步推向深度融合。进入新时代,城乡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联系更加紧密,农村要素资源单向流入向城市的趋势开始转变,职业农民、社会资本也开始流入农村农业,为现代农业注入活力。2016年农业投资较上年年增长21.9%,其中民间投资占农业总投资的79.8%。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藩篱仍未完全拆除,城乡资源要素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仍然是城乡融合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认为:应该构建土地、劳动力及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终实现“新三农”的协同发展。 (一)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构建土地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同时更好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财产价值。目前,构建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主要障碍依然在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计划性质,不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土地资源和实现农村土地的资产价值,农村土地浪费和闲置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农村退出人口留下的承包地、宅基地如何再配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何再配置?构建城乡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就是要针对以上问题,推进“三块地”的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三权分置”促进承包地的流动与整合,进一步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人市、同权同价。进一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用益物权,构建农村宅基地取得、使用和退出机制。 1.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是指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户等经营性用途的土地。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促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形成。这是构建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乡村振兴中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土地支撑,更能为农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收益。目前,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尚在试点阶段,但是也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规则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充分还权赋能,完善产权制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确权颁证并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与国有土地同等人市,同权同价。二是明确入市范围和探索多种入市途径。在严格遵循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根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现实集中或分散情况,探索就地人市、调整人市、整治入市和配套人市等多种途径;三是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以“建规则、建制度、建平台”和“组织化、民主化、市场化”为指导,探索建立健全交易规则、交易程序、监管规则等方面制度,加快研究人市主体、调节金收取、收益分配等配套办法,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基准地价和土地税收制度。同时要完善健全集体土地资产处置决策程序,完善规划、投资、金融、税收等相关服务和监管制度。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探索,各个试点区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截至2018年6月,全区已入市43宗、面积553亩,获土地出让收益3.9亿元,相关农民集体及个人获得3.13亿元土地收入。同时根据清产核资,郫都区共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规模11.3万亩符合人市条件,预计未来将有力促进土地要素的流动。 2.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指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即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以及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盘活农村空闲住房,促进宅基地流转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关键是要完善宅基地产权权能体系,包括显化所有权、固化资格权、活化使用权、强化财产权以及深化发展权。具体来说,一是要还权赋能,显化所有权。宅基地所有权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在宅基地转让、出租时,必须明确资格权人须向所有权人一次性缴纳宅基地有偿使用收益金。二是确权颁证,固化资格权。宅基地农户资格权是农户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享有的无偿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应该按照“符合规划、用途管制、依法取得”的原则,以农村资产“多权同确”为基础,对农户自用的院坝、林盘和宅基地房屋等权属确权颁证。三是要规范流转,活化使用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王国敏,四川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首任院长、现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会会长、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农业经济与农村政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项,出版学术著作17部,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CSSCI论文100余篇,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项科研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采纳,7项科研成果被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重要成果专报》采纳。获省部级等各种奖励20余次,其中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优秀调研成果l项、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11.6¥30 -
工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之路
¥37.3¥49 -
健身经济
¥49.3¥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专利信息精选(下册)
¥7.8¥19 -
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及教育共富研究
¥4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