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包邮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作者:张子睿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26.0(5.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6.0(5.3折)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935524
  • 条形码:9787513935524 ; 978-7-5139-3552-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本书特色

从文件的总体要求看,县域和农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试点工作意味着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打通融通、探索创新。但是,试点工作又是为了践行新时代文明,为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基于此,北京京师同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年底开始在首批试点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开展调研,以旁观者的身份,学习试点经验总结工作规律。本书可以作为参与乡村振兴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青年朋友的学习读本,也可以作为农林院校大学生提高素质服务三农的课外读物。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内容简介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两项事关县域和农村发展的工作,基层单位开展人才培训十分必要。基于此,编者策划了“乡村振兴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系列读本”,本书为其中一册。 做好县域和农村发展工作,需要提高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使其更灵活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掌握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是开展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素养。本书介绍了创新思维、系统观思维、创新方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基层干部和参与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两项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拓宽了工作思路。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结合本地、本岗位的工作不断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目录

引言//001


**章现代人才创新能力概述//003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典型方法//011

**节 直觉思维//012

第二节 形象思维//023

第三节 逻辑思维//045

第四节 多向思维//095


第三章 系统观思维//132

**节 系统概述//132

第二节 系统观思维// 153


第四章 解决问题过程与基础创新方法//170

**节 解决问题的过程//171

第二节 思维激励法//182

第三节 信息资料收集方法//192

第四节 观察、想象与构绘能力训练//197


参考文献//211


展开全部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节选

三、开发创造力需要关注的两方面问题 开发人的创造力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要处理好守正与出奇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著名作品《孙子兵法》中曾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开发人的创造力首先需要处理好“守正”与“出奇”的辩证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志愿者不管是否是中共党员都必须身正、守法,这是成为一个合格志愿者的**要务,把初心使命付诸行动十分重要,这就是“守正”第—层含义;在基层工作中,一些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这些有规律可以掌握的事物,必须尊重规律,这就是“守正”第二层含义。 同样,“出奇”也有两层含义:解决具体问题需要的一些创造性思维方法、问题意识则很难通过抽象化、符号化的形式呈现,同时每一个人自身条件不同,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就要做到“因人施策”,绝不可以“人云亦云”,这就是“出奇”**层含义;一个人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需要把掌握的创新方法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因事施策”,这就是“出奇”第二层含义。 因此,要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守正”是底线,“出奇”是手段。需要指出的是,人才需要坚守的底线更多,“守正”也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要理性面对传统观点中关于创造的一些模糊认识。 在传统的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是一种天赋,无法教授。 这种观点的*大作用就是可以使人认为创造力开发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中外的种种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但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仍然会从一些在人类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创造型天才,尤其是能在自己擅长领域中作用突出的成功者的例子中找到佐证。莫扎特、爱因斯坦或米开朗基罗都成为他们的好例子,进而说明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才们是没法制造的。 数学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以至运动天赋都有各种有用的级别,即使在缺少天才的时候也是如此。就像—组人参加百米比赛。发令枪响后,比赛开始。必然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依赖于天生的奔跑能力。现在,假设有人发明了自行车,并让所有赛跑者进行自行车比赛,每个人都比以前运动得更快,但仍然是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 如果我们不为提高人类的创造力做任何努力,显然个体的创造能力只能依靠天赋。但如果为被训练者提供有效和系统的训练方法,就可以提高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有的人仍然比其他人好,但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创造技能,提高自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天赋”和“训练”之间根本不存在矛盾。每位教练员或教师都会强调这一点。 事实上,学习创造学理论与方法和学习其他知识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一方面,教学可以将人们培训成有创造能力的人,另—方面,受教育者已有的天赋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因此可以认为“创造无法学会”的观点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创造力具有“可教性”和“不可教性”。天赋是无法训练的,但训练可以激发潜能。 也许创造教育工作者不可能训练出天才,但有很多有用的创造并不是天才的功劳,要提高全民的能力,创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观点中另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来自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的思想。有许多创造是在打破旧有观点、观念基础上实现的,有的人就会产生上述观点。而且,这一观点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佐证。因为,在学校里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似乎属于循规蹈矩派。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的人往往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不佳。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必然拥有与传统观点有差异的观点,但是没有前人的积累,有创造价值的观点又从哪里来呢?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没有旧有的事物做基础,任何新事物都无法产生,创造本身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批判地继承绝不等于全面打倒。与传统观点有差异更不等同于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 还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在左右脑的使用习惯和开发上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性,于是就产生了左脑或右脑主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进而认为:惯用右手者的左脑是大脑中“受过教育的”部分,识别和处理语言信号,按我们已知的事物应该存在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右脑是未受教育的“无知”的部分,因此,在与绘画、音乐之类有关的事中,右脑单纯无知地看待事物。你可以画出事物本来真实的面目。而不是按你的臆想来画。右脑可以允许你有更完整的视图,而不是一点一点地构造事物。于是,在提到创造性思维时,这种观点认为,创造只发生在右脑;为了具有创造性,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左脑思考,开始使用右脑。 事实上,所有这些事都有其价值,但当我们涉及关干改变概念和认知的创造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也使用左脑,因为这是概念和认知形成和存放的地方。通过PET(Positive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有可能看出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大脑的哪一部分在工作。在胶片上捕获到的放射线的闪光表明了大脑的活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思考时,左右脑会同时处于兴奋状态。这正是人们所期望的。 有关创造力开发的误解很多,比较典型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观点。对于如何认识创造本质的问题,笔者根据一些学者的理论观点,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权且称之为“问题反动论”或者刺激论、问题引导论。 其实,就广义的创造理念而言,创造的本身就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所确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和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如果我们不苛求创造性定性来对待问题,则问题将随时随地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之中,问题以其“反动”作用(即反作用)阻碍了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前进脚步。因而除去那些循规蹈矩、随遇而安的人对问题无动于衷之外,每个人都必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就蕴含着不同程度的创造机理和创造成果。既然生活与工作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那么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针对个人环境和条件,每个人都在从事创造性工作,因而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能力。创造与创造力对生活与工作中的人既然具有普遍性,也就必然存在“可教性”。 在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组织编写,鲁克成、罗庆生编著的《创造学教程》中有这样的论述:“我国创造学界流行着这样一个公式,创造成果=创造欲望+创造思维+创造技法。” 笔者基本认同上述公式,但认为“创造欲望+创造思维+创造技法”是一个纯静态的参数,要获得创造成果,就需要将静态资源整合,而这一工作正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从创造性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出发,探讨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相关问题。而关于创造者品格培养的问题将在创造性解决问题部分进行阐述、分析。

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思维与基础创新方法 作者简介

张子睿,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科普与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KAB项目创业培训师,曾获第八、九、十届北京市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二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专著、教材五十部。其中,《创造性解决问题》一书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学术成果二等奖,《农业精准扶贫引论》一书获得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成果”专著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