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4.3(3.6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76949
  • 条形码:9787518076949 ; 978-7-5180-769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内容简介

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会伴随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成人是否能了解孩子需求、是否能把握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能否给出孩子恰如其分的引导,决定了孩子能否顺利、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书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方法,从儿童人格具有整体性的角度,帮助我们剖析孩子的性格、行为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心理学建议,希望能对父母和孩子都有所帮助。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目录

第01章认识你的孩子,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02章关重要  001
教育问题是自我知觉和理性的自我引导  002
所有的儿童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004
被溺爱的儿童,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心  009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012
任何儿童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016
自卑感和优越感要维持基本平衡  020

第02章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025
什么是自卑情结  026
自卑情结与儿童不良行为  029
自卑对儿童成长也有积极作用  032
言语羞辱和贬斥只会使儿童更加怯懦  036
帮助儿童弥补缺陷,直面问题  038
当儿童过度自卑或过度追求卓越时有什么表现  042

第03章 解读儿童行为,人格发展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  047
解读儿童的任何行为都要考虑其整体人格  048
儿童的行为模式是由其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的  051
儿童对情境的认识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054
问题儿童的引导需要考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057
目标改变,才能带来行动的改变  060

第04章 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帮助儿童实现积极超越  065
社会情感是个体对优越感的有益追求  066
如何判断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  069
儿童口吃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072
懒惰是想获得他人关注  076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和逻辑能力  080

第05章 儿童思维和行为偏差,是儿童追求卓越的一种方式  085
儿童性格与其对经历的理解关系密切  086
新环境的出现能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性格  090
新环境对于孩子的应对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093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  097
特殊的家庭角色:养子女、继子女和私生子女  101

第06章 家庭的影响,别让家庭教育的失误影响儿童成长  105
家庭中母亲的角色解读  106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109
家庭中父亲的角色解读  113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  116
体罚真的对孩子有效吗  119
出生顺序对儿童的人格塑造很关键  124

第07章 学校的影响,学校是弥补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  133
学校是弥补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  134
一定要重视儿童入学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138
合格的教育者要如何引导孩子  140
智力测验无法衡量儿童的未来  143
关注儿童在班级内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147
教师要了解不同儿童的性格类型  150
留级、跳级、慢班和男女同校的教育问题  153

第08章 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外界环境也在直接或者间接塑造孩子  159
经济条件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160
小心疾病对儿童留下心理创伤  162
任何人都不能干涉父母的教育方式  165
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书籍和玩具  168

第09章 解读青春期,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和性教育  173
告诉孩子什么是青春期  174
青春期*能体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177
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180
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被认同和赞赏  184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面对人生挑战  188

第10章 关注儿童犯罪及预防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93
罪犯的犯罪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194
关于犯罪的几种错误解读  197
犯罪来自不懂得正确与人合作  202
艰难环境和压力影响罪犯的合作能力  205
成长中的问题,父母要与孩子共同面对  208

参考文献  213
展开全部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节选

任何儿童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在谈到这一问题之前,一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呢?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且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我们确实无法说追求优越感是任何明确意义上的本能,但必须要承认这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这种基础肯定存在于基因之中,且有一定的发展可能性。不过,我们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对优越感的追求与人类本性之间必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人类虽然是高级生物,但能力也是有限的。例如,灵敏的嗅觉,人类无法有狗那样的灵敏嗅觉。我们也不可能用肉眼看到紫外线,但是有些能力,我们确实可以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发展。而且,在获得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追求优越感的生物学根源,从而发现个体心理演变的整个来源。 实际上,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追求优越感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且一直存在。因为人类不可能忍受长期被蔑视,长期处于低下的位置,正如此,人类甚至都推翻了自己的上帝。而这种屈辱感、自卑感,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变得更完善和更优秀、高人一等的感觉,以获得心理补偿和自我完善。 儿童的一些特殊的行为,大多是来自环境的影响,在被蔑视、被打压的环境下,儿童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加重,反过来,这些加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又刺激了他们全部的心理活动。于是,儿童就迫切想要摆脱这种状态,想变得更优秀,想被平等对待,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就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以此证明自己可以达到这种较高的水平。但实际上,这些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甚至是近乎想象出来的蓝图,认为自己似乎有超能力,似乎能掌控一切,而越是那些自我感觉脆弱的孩子,表现得越是明显。 有一个14岁的男孩,他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且他也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被问到关于童年的事情时,他说在6岁的时候,他很想吹口哨,但是他发现自己根本不会,他感到很沮丧和痛苦。但是某一天,当他走在路上,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学会了,他太惊喜了,他认为这一定是上帝眷顾自己,附身在自己身上了。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能发现,儿童感受到自己的脆弱和自己被上帝附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个体内心对于优越感的渴望与其典型的性格特征之间也关系密切。我们可以发现,假如一个孩子对优越感极度渴望,那么,这种渴望达到一种强度时,就会演化成一种嫉妒心,甚至会形成病态,比如希望竞争者遭遇意外。这种罪恶的想法甚至会让他们患上心理疾病,甚至会制造出一些麻烦,以此提升自己竞争胜利的可能性。如果他的行为被人关注了,那么他的表现就会更加强烈。 他们认为,应该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实际上,无论是提升自己还是攻击他人,都是他们获得优越感的一种手段,如果这种欲望占据了他们的头脑,他们就很有可能做出坏事。这样的孩子是好斗的,经常表现出对他人攻击的态度,好像随时都要与人战斗一样,而对于这类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考试和测试,因为考试和测试会暴露出他们的无用感和无价值感。 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不同的儿童,测试的方法应该不同,统一测试并不适用于所有儿童。对于一些害怕测试且难以完成测试的孩子来说,在测试中,他们会表现出局促不安、结巴、害羞、恐惧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也有一些孩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敢回答问题的,只有与其他人一起时才能做到。他们总渴望能超人一等,这就是对优越感的渴望,这一特点在角色游戏中也表现得极为明显。比如,骑马游戏,他们是不愿意当那匹“马”的,他们想要当骑马者,总是想要支配别人,而一旦自己的这种欲望不能被满足,他们就会捣乱、破坏别人的游戏。此外,如果他们总是遭遇挫折,他们的勇气也会丧失。可见,只要他们一面对新环境,他们就会感到焦躁不安,而不会选择勇敢面对。 当然,也有一些看上去雄心壮志、并未被挫折打败的孩子,他们会对各种比赛和竞争产生兴趣,他们在失败后当然也会有被打击感。事实上,要想看出一个儿童渴望自我肯定的程度和方向,往往可以从他热衷的游戏、历史人物形象、现实人物中来发掘。在成人中,有些人以拿破仑为偶像,拿破仑也确实是雄心壮志的代表。如果个体妄自尊大且喜欢做白日梦,这其实是自卑感太强的表现,而遭遇失望的个体通常会寻找超越现实的一些方式来麻痹自己。 那么,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会走向哪些方向呢?这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大类。当然,我们不可能给出精确的划分,因为确实种类众多且纷繁复杂,在此处,我们划分的切入点是“信心”,也就是以儿童对自己信心的强弱来区分。 不过也有些儿童,他们自身的成长并没有因为对优越感的追求而受到干扰,他们会将这种追求积极化,会努力和奋斗,他们会遵守秩序、讨好老师、努力表现,并逐步让自己变成一个正常状态下的孩子。不过,在个体心理学的经验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儿童屈指可数。 实际上,自古以来,不只是判断孩子,我们任何人在判断其他人的时候,都只关注其可见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品质。其实,在培养一个孩子时,我们无需培养孩子的野心,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勇敢、坚韧和自信的品质,让他明白即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要有不放弃的精神,而且要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新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老师如果能认识到孩子怎么做是有益的,怎么做是无用的,那就能帮助孩子减少很多难题。

儿童训练成长与引导 作者简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被誉为个体心理滨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著作:《超越与自卑》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