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东北奇事 本书特色
22个东北民间流传的奇闻逸事,283张情节连贯的特色剪纸。打开它,欣赏东北特色俗世奇人的“连环画”,体会原汁原味的东北淳朴民风,理解那片孕育着炽热心灵的黑色土地。
东北奇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有名文化学者、民俗专家曹保明先生的短篇东北民俗故事作品集,收录《蛤蟆填斗》《二十四爷》《一俊遮百丑》《没量心》《王二思妹》等二十二篇故事,每篇故事均有关云德先生的东北特色剪纸作品作为插图,剪纸作品共二百八十三张。故事情节与剪纸作品协调统一,宛如一部东北“连环画”,极具东北文化特点,具有艺术价值。故事多展现二十世纪初期的东北民间传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有趣,刻画东北俗世奇人,饱含独特而丰富的东北民俗文化。
东北奇事 目录
001|蛤蟆填斗
013|女炮手
025|二十四爷
038|一俊遮百丑
052|没良心
059|杨半仙
070|王二思妹
081|隋老五
089|纸扎媳妇
101|爆炒活鸡
119|歪脖子放山
130|忍骂
143|桃花杏美
153|菜心与菜帮
165|老姑草
177|黏耗子
186|缝狗
196|笨
202|借种
219|风交木棺
231|含泪灵芝
260|黑鱼捎书
306| 后记 奇,原来是这样……
东北奇事 节选
蛤蟆填斗 东北吉林辽源,有个胃津乡,这里有一个屯,叫作“以儿充斗”。 多奇怪的一个名啊!谁到这儿了,都想打听,这是咋回事。一打听,却惊出一身冷汗。 民国初年,这个屯子叫砬子洼屯,一听这名,就知道四周尽是石砬子,只有一块平地,屯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有一户人家姓吕,老头叫吕丰年,老两口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从生下来就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像正常人,身上呈软骨状,平常躺在炕上,别人不注意,还以为是一个铺子、褥子扔在那儿,说话也说不太清,一发音哇哇响,爹娘便给他起名叫“蛤蟆”。蛤蟆从小缺营养,娘也缺营养没奶,只能弄点米汤喂给蛤蟆喝,可他喝也喝不上溜。爹娘身体不好,爹是“罗锅”,娘是瘫巴,娘只能爬着下炕,趴在灶坑那儿烧炕、做饭。日子过得很苦,可是老了老了得了这么个儿子,老两口还是很喜欢。 蛤蟆爹早年是一个打鱼的,他心眼儿好,每天打鱼回来,经 常给各家院杖子上“卡”一小包鱼,让大伙尝尝鲜。后来有一年,他从船上摔下来,背磕在石头上了,从此成了罗锅样,人们叫他“摔罗锅”,吕丰年这个本名反倒被人忘了。他家在这个屯里,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家,只有到了每年的三十晚上,快过年了,人们喜欢聚到蛤蟆家听摔罗锅讲故事,这时,他家才像个普通人家。 由于蛤蟆家人缘好,加上早年摔罗锅经常帮助村里人,于是村里人也都惦记着他家,村里人谁家有点好吃的了,包粽子了,下来青菜、瓜果了,往往就给蛤蟆家也包上一小包,然后到他家卡在他家的杖子上。村里人也不用进屋亲手给,因为一进屋,蛤蟆全家都会感谢乡亲,乡亲们看不得蛤蟆家人感恩自己那眼神儿,特别是蛤蟆,他一激动、一笑,像哭,一哭,像怒,把人们吓得回头就跑。 因此,屯邻们往往把救济他家的“小包”,卡在他家的杖子 上就赶紧走。 他们家也习惯了,每天到吃饭的时辰,蛤蟆爹便会对老伴说:“我说你呀,看看今天有啥包?” “唉!”老伴答应着抹把眼泪,爬下炕去。 爹也会对蛤蟆说:“儿呀,你猜猜今儿个是啥包?”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靠屯里人救济着。 到了1930年,老两口已经八十岁了,蛤蟆也四十岁了,但他的身体还是那样小,依然整日躺在炕上起不来。他的面容已经变老,满脸都是褶子,只有两只眼发亮,说话还是哇哇响。村里发生任何事情,全靠王保长来给蛤蟆家送话。 这几天,屯子里乱七八糟的,外边不断传来叭叭的大鞭子响声,吕丰年知道,这是上方催公粮的来了。当年,在东北一带, 民国政府实行公粮制,每年一交,定出数来。如果哪个屯子按人口交不上公粮,轻则撤你五保村的待遇,重者罚你保长和连甲,还要逼村里派出大批民工去干重体力活儿。 下晌,王保长愁眉苦脸地走进来,告诉吕丰年:“蛤蟆爹,这两天,别出屋!现在上边正催粮。去年收成不好,咱屯子还差 三斗不够装车……你把你的苞米都藏起来。如果来人检查,别出声,村里李大院外出借粮去了。唉,他明天早上回来,如果还借不够,咱村子就遭殃了!” 说完,王保长又愁眉苦脸地走了。 夜里,蛤蟆全家人都睡不着了。 天快亮时,吕丰年咬着牙来到门口,老伴和他一块儿趴在院门口的杖子上,听大道上的人们议论说:“这可咋办哪?李大院刚刚借粮回来了!可是,只借来了二斗,还差一斗啊,这下咱屯子要玩完哪!” 这些话,深深地刺痛了吕丰年的心。 他和老伴往屋里走时,一个主意在他心里生成了。唉,他想,他们一家人,这一辈子全靠村里人的相帮啊,现在是关键时刻了,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他们也该出出力呀!可是,他们家有啥“力”可出呢? 谁知,他却真想到了一个能出的“力”。 这时,他们走进了外屋,吕丰年和老伴商量说:“蛤蟆他娘,现在,村里到这个节骨眼儿上了,就差一斗粮了!别的咱也帮不上忙,我看,咱帮大伙凑上这一斗粮吧……”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干脆把儿子装在斗里,再把家里剥下的那半斗苞米粒子倒进斗里,凑够一斗,交上去。他说到这儿,又加了一句:“蛤蟆他娘,这也算咱家这些年对乡亲的一点回报!”谁知,蛤蟆他娘一听,连忙说道:“那可不行!蛤蟆也是一条人命啊!” 蛤蟆爹说:“不行?那还咋报答乡亲们?再说,咱家三口人,活着,就等于给乡亲们造孽,带来的只有负担。咱们无以为报,不这么办,又能怎么办?” 蛤蟆娘听了,嘤嘤地哭了。她说:“这么做,咱们也对不起蛤蟆呀!”但哭了一会儿,她说:“唉,要办你也得征求一下孩子自己的意思啊!” “好,我去说!” 蛤蟆爹下定决心后,和老伴进了屋里。 蛤蟆正在炕上“哇哇”地叫,那是他闲得没事在“练歌”, 练歌也就是哇哇地叫。 爹娘坐上炕去,坐在儿子身边,爹把村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对儿子说了一遍,又加了一句:“儿呀,我们这样做,你别恨爹娘。这辈子,我们对不住你了!” 谁知,蛤蟆一听,说:“爹!娘!这样做就算对了。乡亲们这样待承咱们全家,咱们不这样做,也没什么可报答的,我没意见,我自个儿愿意!就这么办吧!” 啊?没承想,儿子答应得这么干净,利落。 于是,老两口含泪嘱咐儿子:“一斗装二十五斤粮,咱家就六七斤旧苞米种,也有些尘土。你先蹲在斗里,爹往斗里倒米时,你忍着点,千万别出声,安安稳稳地被收粮的人运走。如果探子扎你,也忍着点,米倒进去后,你使劲往斗里面钻。” 儿子说:“心放肚子里吧,爹,娘!” 于是,老两口含泪准备起来。 他们给儿子熬了他生命中的*后一碗粥,让儿子喝了。蛤蟆爹又赶紧去通告王保长,说他家有一斗粮,明天收粮车经过门口时,可以把这斗粮加上数。王保长听了,又惊又喜,全屯人心上的石头也都落了地。 第二天早上,收粮的车慢慢地来了。那是一辆黄牛拉着的大车,车上围着芦苇囤子,粮食倒在里面就行。这时,只见蛤蟆爹捧着粮斗出来了,那收粮人照样举起粮探子,往里面扎了一下,然后看收在探印里的粮食成色。蛤蟆爹的心提到了胸口,直到打探子的人说“成了”,他才一步跨到牛车的囤子前,哗的一声,将斗扣了进去。 事情过去三天之后,王保长,李大院,还有村里的几个老人,他们带着老酒来到吕丰年家,想庆贺一下屯里这次终于过了交公粮的难关。大家进了屋,端着酒茶,让吕丰年放炕桌子,好上炕喝酒。可一看炕上,竟干干净净的,被褥都不见了! 王保长边倒酒,边问吕丰年:“蛤蟆呢?” 吕丰年说:“他走了……” 李大院说:“他平常不会走啊?” 吕丰年老伴说:“蛤蟆,填斗了!” “啊,蛤蟆填斗了?” 只听“啪嚓”一声,王保长手里的酒壶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这,谁还能吃饭哪,人们立刻下地出门,要去辽源县追拉粮车。 可是,上哪儿追呀?打听到消息的人说,那粮车,当天先到县里,然后装火车,火车再拉粮到小四平。有的说奔了通榆;有的说奔了农安;还有的说直接去了内蒙古的扎莱诺尔或海拉尔。 又过了几年,吕丰年两口子也老死了。后来,一场大水把他家的房子冲垮了。 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以儿充斗的故事,一直在这个地方流传着……
东北奇事 作者简介
曹保明,著名文化学者,曾任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现任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间故事》杂志社长、主编(编审二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曾出版《最后的渔猎部落》《东北文化源头记录》等百余部作品。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