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作者:蔡汀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8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22.7(5.7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19231
  • 条形码:9787512719231 ; 978-7-5127-192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美德故事。由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有关劳动教育的专著和论文中,精选出的一些内容集结而成。本书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篇童话小故事,通过讲童话故事起到美德教育之目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哲理深邃的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不但在孩子们面前闪烁出迷人的色彩,还能给他们增添无穷尽的欢乐和遐想,它既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心灵,又被视为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内容简介

苏堆姆林斯基一生中,用心血和汗水写出数千部很好著作、数百篇论文和千余篇童话和故事,凝结成闻名世界的教育遗产,形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而作为他数学、课外活动以及从事教育著述方面不可或缺的童话与故事,也一直被他视为心中之重。本书为编著者多年精心沉淀之稿,故事生动有趣,又富有深刻的寓意。现在把那些童话、故事、短文集中起来,以一种文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附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和编写者的点滴感悟,从中体味到童话、故事背后那些欢乐和深意!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目录

目??录

少先队员尤拉的英雄故事 ………… 001

一片傲慢的花瓣 ………… 004

感到自己身上有个人 ………… 006

有失必有所得 ………… 009

不做谎花草 ………… 011

把路坑填平了吧 ………… 013

勤劳人与懒惰人 ………… 015

为什么对亚历山大愤怒了 ………… 017

当他人遇到不幸时,你怎么办 ………… 019

勇敢的战士与小鸟 ………… 021

难道可以掐菊花吗 ………… 023

在小夜莺面前多羞呀 ………… 025

就让夜莺和甲虫都有吧 ………… 027

连苍蝇也不要欺侮 ………… 029

云雀之歌 ………… 031

大自然的美 ………… 033

大家动手扫扫院子吧 ………… 035

都不愿被压在“石头”下 ………… 037

自以为是美人的牛蒡花 ………… 039

蚊子与大木桶 ………… 041

是谁把墙弄脏了 ………… 043

不骗别人,也不要骗自己 ………… 045

为什么他脸红了 ………… 047

决不能默不作声 ………… 049

高尚的旅行者 ………… 051

不要播下伤人的种子 ………… 053

七个女儿对母亲的爱 ………… 055

奶奶的吻 ………… 057

爸爸的病好了 ………… 059

爷爷的心愿落空了 ………… 061

活着的烈士 ………… 062

行路人与鹰 ………… 065

什么*好呀 ………… 067

沃洛佳做得太棒了 ………… 069

在受伤的树枝面前 ………… 071

蒲公英 ………… 073

卓娅为什么不哭了 ………… 075

请原谅,老爷爷 ………… 077

伟大的母亲教育出的好儿子 ………… 079

蜜蜂妈妈 ………… 081

孩子,给你家带去欢乐吧 ………… 083

美与丑 ………… 085

仙鹤的颜色为什么就不同呢 ………… 087

点燃学生们的思维之火 ………… 089

后 记 ………… 092


展开全部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节选

苏霍姆林斯基小传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已广为世人瞩目。他的全名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他是苏联时期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在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奥努弗里耶夫斯克区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6年,小瓦西里上了小学,就读于瓦西里耶夫斯克的一所七年制学校,成绩突出,成为该校*有才华的学生之一。 1933年,苏霍姆林斯基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在那个年代,由于苏联大力发展教育,中小学校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大量的师资。他毅然前往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进行师资培训班的学习。 1934年,苏霍姆林斯基从师资培训班毕业。正是在这里,他立下誓言,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从1935年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先后在奥努弗里耶夫斯克区的瓦西里耶夫斯克和济布科夫两所七年制学校教乌克兰语和文学,也就在这时,他加入了共青团。 1936年,苏霍姆林斯基去波尔塔瓦师范学院继续深造。在学院里,他先后获得了乌克兰语文初级中学教师、乌克兰语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1938年,他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毕业,回到奥努弗里耶夫斯克。从1938年到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奥努弗里耶夫斯克中学担任乌克兰语文教师,后又兼任教导主任。 1939年8月,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中学被吸纳为共产党员,当时年仅21岁。 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这年7月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接到军事委员会的通知,让他去军事学院学习。7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被授予初级政治指导员称号。一个星期后,被任命为连政治指导员的苏霍姆林斯基,为保卫祖国已战斗在硝烟弥漫的防线上了。 1942年,苏霍姆林斯基在尔热夫市市郊受了重伤,在乌瓦镇和乌德穆尔特住了几个月医院。伤愈出院后,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残疾军人复员,到教育人民委员部报到,重返教育岗位。他成为乌瓦镇工人村一所中学的校长。 1944年秋天,苏霍姆林斯基同妻子安娜·伊万诺夫娜·苏霍姆林斯卡娅回到了乌克兰,在乌克兰的基洛夫格勒州奥努弗里耶夫斯克区工作了4年,任区国民教育局局长,同时还在中学里兼课。 1948年,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请求,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直到去世,长达32年之久,他就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一直担任这所中学的校长、教师。 在这32年中,作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一心扑在教育上。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校领导、教师的楷模,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把每一个学生视为“我的孩子”。他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使帕夫雷什这所极为普通的农村中学,在办学上达到了苏联当时*优秀的水平,成为先进教育的实验地。 1959年,苏霍姆林斯基被选为代表,出席乌克兰教师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授予他“功勋教师”的称号。1960年,他被选为全俄教师代表大会的代表;1968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的代表,也就是在这次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上,他光荣地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另外,他还曾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苏联奖章和一枚马卡连柯奖章。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方面的创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撰写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和论文,创作专著41部,论文600多篇,寓言、童话和小故事1000多篇。他的首部专著《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于1955年问世。20世纪60年代,他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相继出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特别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一书,再版多次,荣获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协会一等奖(1973年)和乌克兰国家奖(1974年)。 教育家、著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生命的*后几年,还创作了《公民的诞生》《培养集体的方法》《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儿子的信》《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重要著作。它们和前面提及的著作一起汇成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思想宝库。他的专著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科学研究者、教师、教育专家们的重视并得到研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由于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甚丰、理论研究成果卓著、才华出众,1968年2月,他被推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在这32年中,苏霍姆林斯基还发挥了一个教育活动家的作用。他积极参加了各种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报告会、会议、座谈会等。苏联教育科学院和教育部多次派他出国访问、讲学,他先后去过古巴、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 1970年9月2日晚8时30分,苏霍姆林斯基由于病情恶化,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去世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关注,以各种方式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的人数不胜数。苏霍姆林斯基已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生前总爱重复一句话:“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句警句,正是他本人的写照。 2007年3月9日 2020年12月修改 作者简介 蔡汀,原名蔡兴文,翻译家、著作家。1933年10月25日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央军委技术部工作。转业后,先后在文化部社管局、北京图书馆工作。1994年2月退休。一生几乎都在与俄语打交道,从1958年起开始翻译与写作,直至今日从未停笔。他曾写自题诗一首:“我本平庸,不甘寂寞,耕之不懈,为之求索。投之以苦,报之以果,刻雕痕迹,身后留歌。” 主要作品: 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约300万字),2001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教育类图书一等奖,2011年再版。 主编《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四卷本,约200万字),199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著译作品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书成就梦想》《俄罗斯名画的诞生》《名画的诞生》《马克思的自白》《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列宁三次被害记》《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礼貌城的故事》《小淘气漫游童话国》《一只神秘的漂流瓶》《小马戏演员》《侦察员与女嫌疑犯》《挽救》《女子风采大全》等30余部。 传记录入《中国图书馆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名人大典》。 少先队员尤拉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身边。后来,他把它编写成一则小故事,收进他所编的《伦理学文选》里。这部著作中的短篇故事,都蕴含着一个中心思想:人首先应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任教期间,几乎每一年都要向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讲述少先队员尤拉的英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在晚年,精力全部贯注在写《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上。就在他写该书的**篇《真正的人应当什么样》时,首先提到“人要有一种精神”,他说:“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树立人的自豪感,即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战士那种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他还说:“我竭力把勇敢思想的种子植入到儿童的心灵中去。”让这些故事终生铭刻在学生们的记忆里。 也就在这一篇,提到了这个在法西斯侵占时期牺牲的年仅10岁的少先队员尤拉的英雄故事。不过,在该书出版时,略去了这个故事的全文,现在我把这个故事翻译出来,呈现在大家面前。 当德国人进村的时候,尤拉和母亲没有离开村子,他的父亲和哥哥参加了红军。德国人命令母子俩搬到一个小房间里去,一个法西斯军官住进了大房间。 尤拉从屋里出来,走到院子里,德国军官正坐在梨树下喝咖啡。他问尤拉: “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尤拉。” “你是少先队员吗?” “是的。” “那么,你的红领巾呢?” “放在箱子里了。” “为什么把它放在箱子里呢?” “因为在法西斯面前不能戴红领巾,应该把它珍藏起来,等我们的人回来……” 那个德国军官气得脸色发白,双手发抖。但他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幼稚的士兵。 “吃点儿糖果吧!”他说。 “我不能吃你们给的糖果……” “为什么?” “因为我恨你们这些法西斯分子。” 那个军官睁大眼睛看着小孩,他把手中的咖啡杯往桌上一放,站起身来。 “尤拉,要是我把自己的手枪交给你,会怎么样呢?” “手枪里有子弹吗?” “是的,有子弹。” “那我就会毙了你。” 那个德国军官颤抖着双手从枪套里拔出手枪,对准尤拉的胸膛开了一枪。 孩子们,你们肯定都知道,那个少先队员尤拉倒下了,牺牲了。可尤拉那种英勇不屈、忠于祖国的精神却永世长存,被人民称颂为祖国的好儿子。 一个人从小就应树立对祖国、对人民那种道德上神圣的信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不可能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也不可能有英雄少年尤拉那样的英雄事迹。 总有个别人,去像花瓣那样炫耀自己,傲视别人。其实,花朵离开花瓣仍是一朵花,而花瓣离开花朵就什么也不是了。 一片傲慢的花瓣 苏霍姆林斯基经常领着学生们一起到果园、田野、森林中去,他称之为激发学生们创作思维的一种思维课。他认为另一种书本就是周围的世界,如太阳、树木、鲜花、蝴蝶等,并把每一次出游都看作在读一页有关大自然的书。 有一次出游,学生们看见果树下跳动的斑驳光影、树上的白色花朵、忙碌的蜜蜂……兴奋极了。就在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我看见地上掉下来的花瓣,慢慢变暗、变黑,多可惜呀!它为什么要掉下来呀?”苏霍姆林斯基听到那个学生的发问,认为问得非常好,便立即对学生们说:“你们就以此为题,写一篇故事吧。” 《花瓣与花朵》这篇童话,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塔尼娅编写的。老师看到后非常重视,经过加工,不但收进《共同的创作》里,在他写《让学生精神生活与智力发展的三大支柱》一文时,还特意把这篇童话放在文章中的重要位置上。 1朵白色的大理花开放了。花朵上面飞来蜜蜂和丸花蜂,它们忙着采花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其中1片花瓣炫耀地说: “我*美,没有我,花朵就不能开放。我*重要,我要是走了,看你们怎么办?” 花瓣憋足劲儿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又蹿到1丛玫瑰花中坐观花朵怎么办。 花朵不动声色,只是朝太阳微微一笑,并把蜜蜂和丸花蜂招呼 过来。花瓣坐不住了,又起身走了,路上碰见了蚂蚁。 “你是谁?”蚂蚁问道。 “我是花瓣呀。我*重要,我*美丽。没有我,花朵就不能绽放。” “你是花瓣?我只知道花瓣是长在花朵上的,你这长着2只小脚的家伙我可不认识。” 花瓣走呀走,走到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仍在盛开。 花朵离开1片花瓣仍是1朵花,而花瓣离开花朵就什么也不是了。 这篇童话,不但文字优美,也蕴含着一条值得深思的哲理,那就是: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任何人,无论他地位有多高、学识有多渊博、财产有多丰厚、名声有多大,他也是离不开人的,离不开集体、社会和国家。只有生活在人当中,才能展现出人的美。 “感到自己身上有个人。”这句话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警句,话中的人,指的就是良心。 感到自己身上有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写《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时候,想到了一句话:“使良心成为孩子行为敏锐的卫兵。”当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只要你一步一步向前,一点一滴积累,那个高贵的人——良心,总会在你身上体现。 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领着孩子们到田里去挖土豆。当时他还对学生们说:“干活就该像个样儿,一个土豆也不该留在地里。”干着干着,有个叫费佳的学生不想干了。他只捡土上面的土豆,埋在下面的就不想捡了。苏霍姆林斯基看在眼里,便对他说: “你这样干活儿不感到羞愧吗?有人在看着你,而且能够看到这一切。” 费佳惊奇地朝四周打量了一下,并说: “那人在哪儿呢?他看到什么啦?” “费佳啊,他就在你身上,是人。他会看到一切、发现一切,不过,他对你说的那些话你一向不去细心倾听而已。只要你试着去细心听一下,就会听到你身上那个人的声音,他会对你说你是怎样干活儿的。” “他是人?他究竟在我身上什么地方?”费佳更为惊奇地问道。 “就在你的头脑里、思想里和情感之中。” 费佳去找新秧,捡躺在上面的土豆,本想捡完上面的就走……这时,仿佛有人在责备他:“费佳,你这是在干什么?要知道土下面还有土豆呢。”费佳惊奇了,往四周看了看,同学们都在干活儿,他们不在旁边,没人听见他们的谈话。虽说身边没有旁人,可是仿佛又有人在看着他干活儿,为他感到羞愧。 “也许,真的有人在看我干活儿。”费佳想了想,于是他扒开土,又找到了几个大土豆。费佳轻松多了,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甚至高兴地哼起了小曲儿来。 费佳干了1小时、2小时……越来越感到吃惊。他想:干吗扒土要扒得那么深,也许那里没有土豆呢?但这个念头刚在头脑里一闪,仿佛有人就看出他这个念头,使费佳感到羞愧,但又感到高兴。为什么高兴,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可为什么感到羞愧,他明白了,这是因为他不想做个坏孩子。 过了22年,费佳30岁了,已是2个孩子的父亲,他对我讲起当时的情感和感受…… “现在一想起当时不愿意扒开土把所有的土豆都挖出来,我就感到羞愧……”他说。 “感到自己身上有个人”,这往往是品德高尚的人具备的优秀品质。凡是真正珍惜自己身上做人品德的人,会常常坐下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有什么令自己感到羞愧的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应当去自责、律己,即使这件事不为人知,也要去责备自己。要使良心成为个人行为的哨兵,也就是说,要用良心去责备自己。“感到自己身上有个人”,这句话中的人,就是良心。

家长教育学 3 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 作者简介

编著者:蔡兴文(笔名:蔡汀),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图书馆和翻译工作。主要作品有: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和《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翻译出版《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名画的诞生》《俄罗斯名画的诞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30多部译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