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孩子的话
-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
(文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教养升级(全四册)
-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德财商教育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56278
- 条形码:9787545556278 ; 978-7-5455-5627-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本书特色
1. 只有理解,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不会崩溃。为人父母,这本书不能不读!
2. 一本让人开悟的书,告诉你如何才能“塑造”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3.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现代实践派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创作
4. 童书妈妈三川玲作序推荐,朱永新、樊登、脱不花、郝景芳、钱志龙 私家推荐
5. 家庭教育, 如果只读一本书, 这本书足矣。 如果要读多本书,这本书应该放在**个读……读完这本书, 对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会有一个高屋建邻的理解(豆瓣网友)
6. 案例给的特别好,想起不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很多事情恍然大悟。(豆瓣网友)
7. 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怎样学会尊重,其实不仅仅是对小孩,对我们身边的长辈,爱人都是一样的!(豆瓣网友)
8. 关于教育孩子方面,有了很多新的想法,也反思平时自己的行为习惯……育儿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世上本来就没有叛逆的孩子,有的只是跟不上孩子步伐的父母。
9. 50万册纪念版感恩上市
10. 附赠21天养育挑战记录表、精美书签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目录
**章 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
第二章 了解孩子
第三章 鼓励
第四章 孩子的错误目标
第五章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第六章 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
第七章 坚定而非强硬
第八章 对孩子表现出尊重
第九章 发展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
第十章 发展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第十一章 消除批评和减少错误
第十二章 保持规律
第十三章 花时间训练
第十四章 赢得合作
第十五章 避免给予过度关注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
第十七章 退出冲突
第十八章 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
第二十章 不轻易取悦:有说“不”的勇气
第二十一章 避免冲动:采取孩子预设以外的行动
第二十二章 避免过度保护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
第二十四章 不参与战争
第二十五章 不受恐惧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 做自己的事
第二十七章 不要可怜
第二十八章 提出合理恰当的要求
第二十九章 有效跟进,前后一致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
第三十一章 倾听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语气
第三十三章 放松,从容
第三十四章 减少“坏”习惯
第三十五章 一起享受乐趣
第三十六章 电视挑战
第三十七章 “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
附录 使用新方法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节选
普赖斯太太给邻居奥尔巴尼太太倒了一杯咖啡,然后两个人坐下来准备聊天。这时,七岁的马克冲进厨房,五岁的弟弟汤姆紧随其后。马克熟练地爬上橱柜台面,打开上面一层橱柜的门。汤姆也爬上来,同样轻车熟路。
普赖斯太太喊:“下来!我说下来!马上给我下来!”
“我们要吃棉花糖!”马克对着妈妈喊回去。
“现在不能吃棉花糖,马上就到午饭时间了。立刻从上面下来!”
马克抓了一袋棉花糖,从橱柜的台面上跳到地上。汤姆也跳下来,伸手去抢哥哥手里的棉花糖。俩孩子冲出厨房。普赖斯太太在后面喊:“回来!我说了你们不能吃!”哥儿俩用力摔上纱门,把她的话堵在了里面。
普赖斯太太对奥尔巴尼太太叹气道:“唉,这些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他们根本就是野人,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我们经常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孩子们不分时间地点,常常做出让大人头疼甚至讨厌的事来。比如去游乐园,本来是全家都开心的事情,但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家人们很难玩得愉快。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疲倦又亢奋的孩子们叫喊着“还要”“再来”,烦躁的家长生气地说:“不能再玩了!”可是很快又因孩子的尖叫哭闹而妥协。爸爸们烦恼又无奈地掏出钱包,花掉他们原本没打算花的钱。在这样的公共场合,打孩子屁股也屡见不鲜。*后常常以妈妈们拖着挣扎反抗的孩子们回家这样的情形收场。回到家,家长们还会抱怨:“早知道不该带你出去玩!”
孩子们在餐厅里的表现也常常让人抓狂。他们在椅子上坐不住,动个不停,或者不顾旁人大声喧哗,在餐厅里跑来跑去。还有很多孩子非要哄着劝着喂食,才肯吃饭。
在超市,孩子们经常玩旋转门和护栏,在过道上乱跑,要买这个要买那个,得不到时就发脾气,或大哭大闹。
在类似的公共场合,我们经常看到行为不良的孩子在生气、发脾气、尖叫,而一旁的家长疲惫不已,束手无策,气愤暴躁。
而在家里,很多孩子表现得不配合,不愿意承担做家务的责任。他们常常大声吵闹,不管不顾,不守规矩,没有礼貌。他们的行为经常显得对家长和其他长辈不够尊重。他们一再跟家长对抗,而家长却无计可施。
不听话的孩子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试着用各种方式安抚他们,比如乞求、命令、哄骗、处罚及贿赂,目的只是想让孩子们守规矩。一位奶奶沮丧地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孩子们无礼、违抗的行为普遍到家长们都习以为常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的。”
学校里,许多孩子不愿意承担学习的责任。老师们要求父母亲操心孩子的作业,却又无法告诉家长们怎么做才不用打屁股或说教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完成作业。
还有“问题孩子”,关于这个话题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这类孩子的犯罪年龄也越来越小。法庭要求家长们不要让孩子晚上在外游荡,却没有指导具体怎么做。全美范围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多,可没有人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感觉到沮丧和烦躁。家长们都希望培养出快乐和自律的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却常常感到不满、无聊、低落,并表现出傲慢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儿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研究表明,精神严重失常孩子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许多家长参加儿童研究的课程,参加家长小组讨论,听P.T.A(家长教师协会)举办的演讲,阅读大量书籍、指导手册和报纸文章。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好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而老一辈家长似乎不用人教他们怎么养孩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过去有一套社会公认的教养孩子的规范体系,每个家长只要遵循社会标准就可以了。到了当代,我们却需要发展大规模的家长教育,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多人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成人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思想不成熟,不是孩子的好榜样;社会缺乏道德规范或健康的价值观,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确实,现在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危害社会的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说明现在的社会道德标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远超以前。而说到安全感,每个时期都有让人感到不安或压抑的事件,不论是**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是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等。我们还听到许多人说“现在的年轻父母和孩子都不够成熟”。成熟,是个含混的词,通常指的是“不幼稚”。用“不成熟”形容一个人时,也就暗示着“幼稚、孩子气”是缺陷。借着“有礼貌”和“适应社会”之名,我们似乎更愿意人们显得世故,而不是流露真实感受。实际上,“成熟”指的是心智得到完全成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少数人能认知体会这种快乐。完美的成熟,需要用一生来完成。怎么能用“成熟”来要求孩子或是年轻人呢?
还有,“成人从来没有做过孩子的好榜样”。在过去的年代,孩子不可以做大人做的事。大人常说“照我说的去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去做”。在宗教领域,担任神职人员的家长及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家长,和他们信仰无神论的邻居一样,在管教孩子方面遇到各种挑战。教堂的主日学校里,经常因为有孩子不听老师的话,课堂变得混乱。每个主日学校的老师都能证明,普通学校存在的问题,主日学校也存在,有时候还更严重。问题的症结隐藏得很深,这些事实表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今日,而我们还没学会新方法。
在养育孩子方面,每种社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衍生出相对明晰的社会规范。因此,对早期社会进行研究比较,是了解现今社会育儿规范的绝佳方式。不同族群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教养方式,其成员也相应发展出特有的行为规范、性格特征,以及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和习惯。长期发展下来,族群中的男性、女性和孩子都很清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建立在长期发展出来的文化传统之上。
虽然西方文化比上古社会复杂得多,但教养孩子仍然具有很多传统规范。有些传统,比如,孩子只能听从,不能表达自己,是许多家庭遵循的原则。所有孩子的行为规范都很统一。
然而,随着民主理念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变,这样的育儿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从帝制农奴时代,到大宪章签署、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再到今天,人们逐渐明白了: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更是日常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个发展变化,暗示了民主并不只是一个政治理想,它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改变日新月异,但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改变背后的内涵,这就是民主带来了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氛围,使得养育孩子的传统方法落伍或失效。我们已经脱离了独裁专制的社会,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在独裁社会里,统治者是主宰,有权力让人屈服。例如,不论一位父亲的社会地位怎样,在他自己家里,他统治着所有家庭成员,包括他的妻子,这个情况在现代社会基本已经消失。女性宣告:我们与男性平等,这使得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亲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这是社会剧变的开始,这个变化,人们都能感受得到,却不甚了解。与此同时,社会体系的其他领域也受到了影响,例如,雇主协会和工人协会的关系愈来愈趋于平等。民主理念扩大*为显著的领域,是废除对黑人的种族差别待遇,这成为当时极为迫切的社会问题。这个重大的社会结构变化,比女性平等和子女争取平等的变化,更容易迅速被察觉。
成人通常对孩子与自己平等的观念感到很深的不安,于是他们断然否定这个可能:“真可笑,我比我的孩子懂得多,他怎么可能跟我相等?”当然不是相等,不是在知识、经验或技巧方面的相等,即便成人相互之间也没有在这些方面的相等。平等,并不是相同一致!平等,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却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尊重。而传统文化认为成人优于孩子,人的社会等级由出身、财富、性别、肤色、年纪或智慧决定。
另一个让成人觉得必须主导孩子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大概对自己的价值感不明确,甚至深深认为自己的理想没有达成,便与弱小的孩子来进行比较,通常,比较的结果让成人愉快,认为这样可以在心理上提升自己的重要性。然而,这是个错误的幻觉。事实上,孩子往往比我们有能力,很多时候孩子的聪明才智胜过我们。
我们对平等的意识和理解还不深刻,但民主的理念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逐渐蔓延开来。孩子对这种社会变化趋势非常敏感。他们很快就感受到他们能够和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和成人平等,那么他们就不会再容忍成人对他们的独裁、支配、让他们屈服的做法。与此同时,家长也能感受到孩子想要平等的关系和不再顺从家长的命令。
这种由“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的改变,早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和肯定,教育学家们也由衷地希望社会环境更加民主。然而,民主只是理念,怎样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和应用呢?大多数人都很困惑。结果是我们往往将放纵当成了自由,将混乱当成了民主。很多人认为:民主就是为所欲为。不,为所欲为是放纵,不是民主。如果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霸王”,家庭生活就会乱作一团。如果每个人都为所欲为,那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冲突,这对人际关系有弊无利,还会使矛盾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会觉得压力很大负担很重,容易紧张、愤怒、烦躁和暴怒,生活呈现出的将是非常糟糕的消极的一面。虽然民主中包含自由,但这样的环境里,多数人根本无法享受自由,也没有享受自由的可能。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和享受自由,我们需要规则,规则会产生限制和责任。
自由中也包含责任。例如,我享有开车的自由,但是假如我认为我可以在路上逆行,那么这个“自由”肯定会很快结束。这个“开车的自由”,包含了愿意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限制。我们只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拥有自由,这个规则不是独裁者或者权威机构为自身利益而设的,而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每个个体都应当遵循。
当今一个普遍现象,是家长给予孩子无限自由,结果孩子成了“小霸王”,父母成了孩子的仆人。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权利,而家长则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根本不是民主。父母这样做,就会承担给孩子过分自由的可怕后果:
他们要替孩子掩饰,替孩子承受惩罚,容忍孩子无礼,对孩子的要求不断妥协,丧失了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而对孩子来说,虽然不明白原因是什么,但能感受到生活没有限制,没有任何约束,没有规则引导。他们更加为所欲为,不去了解、学习、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的限制和规则。这样的状态,会妨碍孩子对集体生活和伙伴发展表现出应有的兴趣,让孩子觉得混乱和不适,问题和挑战增多。清晰和明确的界限,能给人安全感,让人清楚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职责。否则,人们将感到无所适从。即使孩子不断努力,想要“找寻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却没有方向。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孩子,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目中无人,却很不快乐。这就是原因。自由必然与规则相伴,没有规则,就不会有自由。
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出人生成功所要具备的性格和能力,应该改变已经过时的强权方式,建立基于自由与规范责任的新方式和秩序。不能再强迫孩子绝对顺从,而应该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主动遵循应有的规则。我们需要用新育儿方式替代过时的传统方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方式和理念,这些源自我们在亲子关系领域的多年研究。我们的家庭辅导中心就像一个“人际关系实验室”,可以检验新方法的效果,在*开始的时候,就让每个人清楚“平等的家庭关系”这个基本原则,并使之成为家庭成员的牢固习惯,这就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某个独裁的国家或地区受到民主思潮影响后,原本行为举止受到传统约束、行为规矩的孩子,就会出现行为严重不良的情况,美国就发生过这样的普遍现象,这使得父母和老师都感到苦恼。)但不经过这个初始步骤,家长面临的挑战,以及无效的亲子关系,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解决和纠正。
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作者简介
作者 鲁道夫·德雷克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
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
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
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
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
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译者
甄颖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香港大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生,资深美国正面管教导师、美国NASAP和英国ABP会员。《孩子:挑战》《父母:挑战》《教师:挑战》等书籍译者。首位在美国PD年会讲座的中国导师,唯一在香港英文授课的中国导师,正面管教中国家长课堂、学校课堂、讲师强化班教材编写者。
-
孩子的宇宙
¥9.9¥3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4.6¥42 -
孩子与学校
¥9.3¥30 -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10.6¥38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35.6¥48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