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作者:高建群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78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4136388
  • 条形码:9787224136388 ; 978-7-224-1363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高建群先生,犹如一名中世纪的行吟诗人,用他那自由的灵魂游走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 高建群的作品总在彰显着一种雄浑深沉的史诗效果和大气磅礴的现实力量。 本书收录了其散文和随笔,供读者欣赏。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内容简介

高建群,浪漫派文学很后的骑士,以他略带的忧郁和感伤“永远匍匐在大地上”,永远关注着历史,永远关注着芸芸众生。他洋洋洒洒地穿越历史的尘埃,永远以一颗虔诚的心去悟读天下。高建群的这部散文集,内中收录的虽然有不少演讲稿,但这些演讲文字恰如同高建群日常说话一样,看似散漫,却有滋有味,比散文还要散文些,这可能是他散文的特色之一。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目录

一座城和一位朝廷命官
陕北论
对马背民族的一种遥祭
矗立高原文化的纪念碑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
六道轮回图与成吉思汗秘葬之地
西域文明与中国文化
白房子,一个冬天的童话
事情但凡做到八分,就叫圆满
一部东方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
兵团十三连
阿尔泰山的成吉思汗之鹰
荒原童话
锡伯渡传
斯维斯拉奇河上的畅谈
手的大拇指和脚的小拇指
马德里阳光的城
阿斯塔纳 你早
大教东流
一个王和一座城的故事
我在二百眼泉子里汲水
我有铠甲十二副:我的十二条处事哲学
老兵没有死亡,只有凋零
一个童养媳将我生在土炕上
老高的三个故事
化大千世界为掌中玩物
展开全部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节选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一座城和一位朝廷命官  一部陕北高原的历史,有一半是饥饿史,有一半是战争史。我曾经看过一些县的县志,充斥在字里行间的,要么是天大旱,饿殍塞路,哀鸿遍野,人们易子而食;要么是血流漂杵,干戈骤起,人民逃亡——十之六七这些字眼。  这些字眼叫人触目惊心,我常常叹息说,这一方人类族群,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家族,每一地一域的百姓,他们能血脉延续,直至今日,该经历了多少事情呀!那长长的道路上的人类生存斗争图景,叫人扼腕感叹,唏嘘不已,叫人不由得以手加额,向历史致敬,向来路上那些先辈们致敬。  榆林城是一座塞上名城。明朝年间修九座边城,榆林卫,榆林镇,榆林城居中,后来长城线上又添几座边镇,所以号称九边十三镇。在明王朝的这九边十三镇中,榆林城东边牵手,直到辽东以远,西边牵手,直到甘肃嘉峪关以远。  我**次到榆林,是1985年的秋天,这座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壤处的塞上名城,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漫步在石板青砖铺就的街道上,从魁星楼等几座古建筑中穿过,步入那一座一座的四合院民居,耳边在传来榆林人的那稍带北京口音的琅琅鼻音,卷舌音,让人相信,这座建城逾五百年的,号称“小北京”的城郭,肯定是和北京有一些渊源的。  记得,我那次还去过西沙,还来到鸳鸯湖(那里正在修新的榆林宾馆),来到老城上面的山头极目北望,来到红石峡和镇北台。记得夜来,这座平铺在沙地上的城市,广阔而博大,夜空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繁星,大地一吐一吸,正在发出深沉的叹息。  人们告诉我,榆林城建在明朝的中前期,是当时的延绥巡抚建造的。之前,延绥的治所在天下名州绥德县。正是在这位四川籍的明王朝朝廷命官手里,将治所搬到榆林。榆林未设城前,只是榆溪河畔一个小小的村子,一个过往的驿站,名叫榆林庄。人们还告诉了我,乾隆皇帝路过榆林城,夜来站在城门处叫门的故事。  仲平先生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了(认识有三十多年了吧),几天前他行色匆匆地来到西安,找到我的高看一眼工作室。仲平说,榆林人要给他们五百年前建造这座塞上名城的那位明朝的朝廷命官建个纪念馆,要我给纪念馆写点文字,给这小册子的前面写点文字。仲平还将小册子里面的文字,用邮箱传给了我。  这样我知道了,这位可敬的朝廷命官,国之重臣,名叫余子俊,四川梅山人,做过延绥巡抚,做过西安知府,做过明王朝兵部尚书。他将延绥镇治所从绥德迁驻于榆林卫城,是公元1473年,也就是明成化九年的事情。  此外,目下仍在淙淙流淌,灌溉着万亩良田的广泽渠,亦是他手上修的。那渠过去叫红石峡水利工程。从红石峡的榆溪河上游引水,在红石峡中凿开一条类似红旗渠那样的水道,引水到田。记得,十年前我的一部电视剧在红石峡拍摄,石窟里,有水流从脚下石渠中淙淙流过,当时我还感叹这工程的精妙。  余子俊的另一项可以彪炳史册的功绩,是修边墙,也就是修文化人说的万里长城。史料中说,成化十年(1474)六月,余子俊向朝廷禀报了修筑边墙的情况。至此,他已经完成了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连绵一千七百七十余华里的延绥镇边墙。总计建筑城堡十一个,边墩十五个,小墩七十八个,崖栅八百一十九个。  我阅读着这个小册子,我的双目有些潮湿。一个封建时代的雄才大略,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的正面人物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想起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余子俊和北宋年间治理这块地面的*高军事行政长官范仲淹很相似。好像历史上也有将他俩做过比较的说法。  我们应当永远地记住余子俊,这个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城,有过大功德的人物。我想,假如这城永远地矗立于天地间,那么余子俊将成为城市的永远的记忆。假如黎民百姓城市居民绵延有余地存活下去,余子俊将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口碑之中。  余子俊修造的这一千七百多华里的陕北长城,是明长城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屡屡见于电视专题片画面的,在陕北北部沙漠中这一段长城,就是余先生所督造的。二十年前,我曾经沿这段长城一直走到它的西北尽头。长城溯黄河而上,穿越了整个大河套。从花马池再往北,穿越旷野,直达银川,然后从西夏王陵前头的贺兰山垭口,进入腾格里大沙漠,直达黑城,尔后转向甘肃酒泉,从酒泉抵达嘉峪关、阳关。长城尽头的*后一个烽燧,在昔日龟兹,今日库车境内。  ……

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长安文心书系 作者简介

  高建群,西安临潼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代表作有《我的黑走马》《最后一个匈奴》《我的菩提树》《大平原》《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等。他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引发中国文坛的“陕军东征”现象。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