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豆瓣8.5分,广袤的北美大陆上,散落着神秘的废弃学校、医院、剧院、核电站、殡仪馆、火车墓地、总统头像墓地、战机墓地,完美展示了北美工业、城市化进程中的废墟之美,带读者从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作者:潘然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读者评分:4.3分6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27.6(4.1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9.4(5.8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022310
  • 条形码:9787557022310 ; 978-7-5570-223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本书特色

1.蒸汽朋克的视觉盛宴
从废弃的学校、医院、剧院、银行到地下交通系统、核电站,从殡仪馆到火车墓地、总统头像墓地、战机墓地,完美展示了北美铁锈地带尤其是美国工业、城市化进程中的废墟之美。
2.90后斜杠青年的城市冒险故事
既是需要理智、精密的药物研究科学家,又是充满感性和肾上腺激素破表的城市探险者,游走于两个身份之间,带你一起探秘这个城市的B面。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美铁锈地带的废墟为切入点,描写了作者三年多来为了拍摄废弃建筑物,深入北美铁锈地带的各大城市时发生的有趣的探险故事,还发掘了一些隐藏在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并讲述了她观察到的美国一些城市的居民生活见闻,以及由废弃建筑物的成因和发展而引起的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北美各国的发展状况、风土人情。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目录

序曲

1 . 在你看来,废墟是什么?

2 . 与危险共存的城市探险

3 . 城市探险中的基本守则、风险意识和规避指南

名词解释

Urbex/Urban Exploration

No Trespassing

Infiltration

Vandalism

Arson

Partner in Crime

Abandoned

Demolish

Repurpose

Refurbish

Restore

Board up

Ghost Town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爱情消失后的蜜月度假村

世界尽头的火车墓地

它们与世隔绝,直至有人踏入这片山谷——探访甲壳虫之墓

从古罗马、古希腊到拜占庭——探访废弃教堂

蒸汽朋克的圣殿——费城电力公司

一座燃烧了五十年的“鬼镇”——三进寂静岭

美国密歇根州

走进底特律——废墟离繁华只有八英里

番外:底特律废墟漫游指南

天涯何处是我家?——乡村路上的废弃民宅

美国纽约州

纽约州废弃精神病院探秘实录

从百老汇、派拉蒙到华纳兄弟——纽约州废弃剧院探寻之旅

废弃的纽约州交通系统

美国弗吉尼亚州

荒草丛生的总统头像墓地

美国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我与枪击案擦肩而过

番外:克利夫兰废墟漫游指南

废墟中的春节——华纳·斯瓦西天文台

两界之间的过渡地带——探访废弃殡仪馆

美国印第安纳州

我的账单付清了吗——贯穿铁锈地带的废弃银行

加里:人造城市衰落以后

美国华盛顿州

“*后一役”——遍布全美的废弃战机

尾声,另一段旅程的开端


展开全部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节选

序曲
“在我想象中的未来里,你在洛克菲勒废墟构成的峡谷中猎麋;你沿着Sears大厦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岩;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非常渺小;还有人在废弃的高速路上晒着鹿肉条。”
这是《搏击俱乐部》里面的一段话。也是无数城市探险者为之着迷的、状似废墟的、末日降临以后的未来(future after apocalypse)。 1 . 在你看来,废墟是什么? 是历史?是破旧的城市的一部分?是即将被人类遗忘的过去?
2015年开始探访北美铁锈地带废墟的时候,我刚刚学到“城市探险”这个名词。所谓城市探险(Urban Exploration),也就是没有旅游手册,没有导游讲解,不去名胜古迹,只关心城市里那些废弃的、危险的、禁止入内的、无人问津的建筑和角落。比如地上废弃的工厂、医院、教堂、监狱、战后留下的堡垒;比如被遗弃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比如停用已久的城市排水系统、地铁站、防空洞;等等。2002年,TroyPavia在个人博客里总结,城市探险是通过探访暂时的、陈旧的、废弃的、因破旧而停用的地方(Temporary, Obsolete, Abandoned, or Derelict places)来对整个城市进行的一种浸入性研究与学习。而在城市探险下有三类分支,其中包括国内大家熟悉的爬楼党(Roof Topping),只对地下系统感兴趣的管道探索者(Tubers),以及像我一样的废墟爱好者。
为什么会有人对这些地方感兴趣?
每个人的原因都不同,有的人是为了摄影,有的人是为了刺激。而我,或许是自己的废墟情结,或许是在这众多废弃的建筑物内,我感受到了时间流逝的美。那些人类曾经花费大力气建造的工厂、剧院、学校、军事基地,时过境迁之后,被不明原因地停用、废弃,又被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打碎玻璃、抹上涂鸦,然后逐渐爬满青苔,接着有草籽落在地板的缝隙中,发芽、生长,慢慢被灌木树林掩埋起来,风吹日晒雨淋,木头腐朽墙面剥落,铁皮一层层锈蚀、烂掉……
在进行城市探险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人类已经消失后的未来,看到当我们这些不可一世的统治者消失后,地球慢慢还原成本来面貌的过程。而在这个未来里,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一点点消失,植物和动物占山为王。到了*末,能腐坏的都已腐坏,剩余的再不会有变化。
不少科幻作品、电影,甚至电子游戏中,都描绘着这种科学幻想式、人类突然抽离后的境况。而这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城市之中的废弃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边界,唤醒了我和众多城市探险者内心深处对冒险生活、失控感和脱离物质世界的渴望。如果幻想文学中的大灾变日(post-apocalypse)到来,真正的野外生存技巧是否有用?在我看来,或许城市生存技巧更加实用一些:爬栅栏,翻墙,钻地洞,在迷宫般的下水道系统中找到出口,受伤并包扎,等等——有哪里比在废弃建筑中探险更加锻炼这些技巧呢?
站在现世,却看到一个人类消失后的未来,这种时间的可见性可能是这些废墟在美学意义上吸引我的主要缘由。而透过这些废弃的建筑,对并没有写在书上的城市历史、众人早已忘记的过去投去的一瞥,才是*让我着迷、欲罢不能的原因。或是人为因素,或是因为城市规划错误,或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导致的众多建筑物的废弃,都不由不引起人的深思。也许人类可以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避免同类错误。而另一些死而复生、废弃后又被重新利用起来的建筑也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思路:如北京废弃的798工厂改作艺术区;如纽约世贸中心已作为历史中心保留下来;申遗成功的日本军舰岛已成为旅游胜地。而其他一些改作他用的建筑,如医院改学校、宾馆改养老院、军事基地改公园、工厂改博物馆等也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各地进行着。
2 . 与危险共存的城市探险
自2015年开始探险到现在,底特律、费城、纽约、克利夫兰、芝加哥、洛杉矶、佛罗里达、匹兹堡、华盛顿等等,美国大城市我基本都去过了,有些城市一去再去,跑了四五趟。而大类型的废墟如剧院、教堂、学校、工厂、医院、民宅、仓库、监狱、银行、精神病院、军事基地、战舰战机、核电站等,也基本都看过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废墟数不胜数:有隐藏在森林里首尾相连成群结队的数十辆火车电车,有隐藏在大都市如纽约、费城、底特律、洛杉矶市中心和仍在使用的建筑物混为一谈的废弃教堂,有由于人为错误多年未曾使用的度假村,有早已废弃多年如今已变成心照不宣的毒品交易点的工厂……
往往到一个新的城市,还来不及观光,我就一头扎进了暗无天日的某个地下隧道,不搞得浑身脏兮兮、肌肉酸痛是绝对不会钻出来的。有一次去一个废弃的教堂,我和 Chris从地面上的一个泥巴洞里钻进去,踩着一个破破烂烂的梯子往下爬,而这个梯子却是搭在一辆购物车上,一用力,那个购物车就滑了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曾遇到的危险也数不胜数:有一些来自这些废弃的建筑物本身,扭伤,被钉子划破手,从某个废弃剧院一楼摔进地下室,等等。而这些建筑物大部分年久失修,除了腐坏的地板,暴露在外的石棉保温层,也有随时可能落在头上的天花板碎片。我有过在某个庞大的废墟中迷路的时候,有过爬上一个断壁残垣却找不到下去的路的时候,有过因天气忽变而被困在废弃的度假村里过夜的时候。而*严重的一次受伤,是一脚踏穿了某个废弃的火车地板,地板割破了我的牛仔裤,在我腿上留下了数道血痕。
而另一些危险却来自人为因素:很多废弃的建筑所在的街区都不是那么安全的街区,底特律、克利夫兰、芝加哥、巴尔的摩市中心的美国非裔人口聚居区就不用提了,而在荒郊野外的工厂、教堂、度假村很可能是流浪汉的住处,甚至更危险的,是大麻或者毒品的交易点。威廉·斯佩尔曼(William Spelman)在《废墟:像磁铁一样吸引着犯罪者》(Abandoned Buildings: Magnets for Crime?)一文中出示了一组统计数据:在遍布北美的废弃建筑中,未封闭及未加装安保措施的废弃建筑中,83%的建筑都曾被用于非法活动,其中四分之一曾被用于交易制造或使用毒品等非法药物。而有废弃建筑存在的街区,警察局接到关于非法药物的报警电话数量是其他街区的3.2倍,入室抢劫和盗窃的报警电话数量是其他街区的1.8倍。
值得庆幸的是,从2015年到现在短暂的探险生涯中,我尚未遇到命悬一线的危险情况。唯有两次和枪击案擦肩而过分别发生在2018年2月的克利夫兰和2019年4月巴尔的摩。 2018年2月,我和Isabel、Blake、Ben探险结束回到宾馆,刚打开电视就看到一条滚动新闻从屏幕下方跳了出来:“今日下午四时半,本市东区102街枪击案,一人死亡,四人受伤。” ——离这条街很近的一所废弃学校,正是我们当日探险的地方。2019年我又一次经历了相似的事件。在巴尔的摩探险结束的那个晚上,我和Chris开车到一个红绿灯本应直走,却看到一个当地人打手势示意禁行,并让我们右转。我降下车窗正要和他解释我们的宾馆应该直行,耳边便传来了不近不远的一阵枪声,我们立刻从善如流地一踩油门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除此之外,我个人感觉*不安全的两个美国城市是:犯罪率永远排名**的圣路易斯和虽然整体城市暴力犯罪率不算高,但却非常集中而浓缩的芝加哥南区。和我同去探险的Nick,一个身高两米的壮汉,在美国探险近七年的资深玩家,在路上反反复复确认油箱是否加满,就是为了减少在这两个地方下车的频率:“有多快走多快,咱们*好是别在这两个地方停留。” 至于国人心目中的“犯罪天堂”——底特律,同这两个地方比起来有些小巫见大巫,虽然暂时仍然不算一个安全的城市,但相对而言也不算非常危险。
《大西洋月刊》旗下的专注都市内容的《都市实验室》(citylab)在2019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观点认为,把某个街区或者某些建筑和犯罪率的高低联系上是一直以来新闻媒体的一个非常荒谬的做法。做出暴力犯罪的是不到人口总数0.6%的人,和人种或街区并无直接联系。然而无论是人们的印象错与对,在一些城市,某些案犯对废弃建筑却是情有独钟。在本书的某些章节,可以通过我的探险经历一窥这些犯罪的痕迹。
城市探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危险相伴相生的。无论时间长短,都没有一个人能声称自己可以进行一场完全安全的探险活动。而在另一种程度上,这些无法规避的风险也是城市探险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玩家前仆后继充满热情地投身其中的另一个原因。
3 . 城市探险中的基本守则、风险意识和规避指南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留下,除了脚印什么都不带走(Take nothing but photo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这可能是城市探险中的**守则。涂鸦、用笔在建筑物上留名字(Tagger)、烟幕弹,都算是破坏(Vandalism)的一部分;而从废弃的建筑物中拿纪念品,则算是盗窃的一部分。甚至饮酒,都可以在公众场合饮酒罪名起诉。
所以,讽刺的是,虽然这些建筑物早已被众人遗忘,但它们并非无人看管的,也并非彻底的废弃。它们的所有权,或者仍在公司或私人手中,或者属于州省政府或国家。到底什么算得上废弃建筑?在本书正文部分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多次:或许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一座建筑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废弃。同时,由于废弃建筑天然的危险性,在进行探险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注意个人保护。纵观全球城市探险玩家,为了个人爱好进行体能训练的比比皆是。进入废墟时,准备头盔、靴子、手套等物也必不可少。遵循当地社会安全管理;不以“探险”之名进入任何禁区;不破坏、不带走、不留下,既是保护废弃建筑,也是保护自己。热爱城市探险,却也不可将生命安全置于个人娱乐之上,这是每个城市探险玩家应该牢记在心的守则。
我们日常所居住的城市,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全。现代社会更加强调有序,人身安全可以精确控制到米、秒,气候被精准调节到适合人体的22度,你甚至可以坐在四季如春的观景台上,一边喝鸡尾酒,一边观赏过去只有攀登者才能见到的高山悬崖风光。而即便是所谓的冒险活动、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以及旅行社打出的体验式冒险旅行,保护措施和旅行计划也是经多人反复计算研究才确定下来的。无怪乎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大探险时代”(Age of Discovery,又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早已结束。
而实际上,探险时代并未结束,它在摩登社会通过“城市探险”这种另类的方式继续存活下来。“冒险精神永存”,或许是城市探险的意义之一。
而另一种意义,则是每一个城市探险者在无意识之下完成的,对历史和建筑忠实而完整的记录。这里说的历史及建筑,并非课本上的历史或者某个城市的旅游景点,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每个街角的,不起眼的便利店、银行、诊所。
旅游时我们经常好奇的一个问题无非是,为什么这个建筑如此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而答案往往来自于导游、书本、宣传画册、文字或者音频的指示牌。我们很少能直接和这些建筑对话。而在城市探险的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是许多建筑在未曾完整地正式记录之前,已经由于天灾人祸坍塌、拆除而彻底消失。这里说的天灾人祸,包括常见的火灾、疏于管理,也包括爬藤植物及苔藓类植物的侵占并腐蚀、树木长进建筑或倒落在建筑上而毁坏建筑的地板及天花板等结构、持续降水直到建筑的木质部分由于饱和而坍塌,等等。
在我过去几年的探险中,这类例子屡见不鲜。比如众多废弃的柯克布莱德精神病院,不仅在建筑学上和精神病学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也仍有不少尚未搬走的病历、医学记录、病人的个人物品等,却由于人为的不重视而随着一场火灾、某栋倒塌的墙壁而彻底消失在历史的书页之间。
这众多废弃的建筑曾经的主要用途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它们并未死亡。从一扇破碎的窗户,或者一个充满泥水的下水道,或者一道攀满爬墙虎的栅栏,我溜进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B面。这些将城市B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裂缝”,被我统称为日常生活的终结点。而通过这些终结点,我看到了许多自己以前并未曾意识到已经失去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以及曾习惯性地忽略的周围发生的变化 。
Heterotopian(异托邦)既不是我们惯常熟悉的Utopia(乌托邦),也不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Dystopian(废托邦:另称反乌托邦),而是真实存在的、却需要用想象力去理解的一个社会形象。
而城市探险,正如通过我们日常生活的终结点潜入隐藏在不同城市中的异托邦;同时,这些探险活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沟通异托邦和日常社会的一种别样媒介。
在建筑废墟、人文废墟及探险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真实存在,却由于种种原因隐藏在大众视线之外。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描述,并试图解释,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常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遇到这么多危险,值得吗?
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就像热爱旅行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丢护照被骗钱等意料之外的事,伴随探险而来的,也是各种无法预测的突发情况。在路上,不可控的因素从来不可能消失,而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却让人变得更能坦然面对突发情况,也更能接受即兴而起的旅程,仿佛是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有一次带着一个朋友去罗切斯特(Rochester, NY)一座废弃的商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一片积水中我们两个的手电都受了潮,失去了光源。后来当然是平安出来了,朋友说我“你当时可真镇定”——其实我当时怕得要死。而每当这个时候,都特别能意识到自己仍然软弱,但在努力地活着。没有放弃遇见更好的未来的可能。
这本书内记录了我自2015年到2018年游走于北美铁锈地带废墟时的大部分旅程及所见所想,虽没有名山大川和热门景色,但却有很多副我透过这些废弃建筑看到的生活面孔。城市探险本是个孤独而寂寞的活动,然而在探险过程中与这些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却让我感觉到生命是如此波涛诡谲,叫人不敢言说。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相关资料












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作者简介

潘然,80后,北京人,长居加拿大多伦多,是一名研究抗癌新药的科学家,而同时她又是一名废墟探险者,三年来她走遍了北美底特律、费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中的废墟。爱好摄影,擅长拍摄建筑类照片,研究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目前主要方向为探索北美洲尘封的废墟及其被遗忘的历史,曾在多家杂志及网站上发表探险类文章,如《环球人文地理》《时尚先生》等,并曾为《都市画报》等的封面人物。

商品评论(6条)
  • 主题:

    买的时候没注意,拿到后看了几章就后悔死了,这只是一本没有营养的小资产阶级游记…… 光看书名还以为有什么思考呢,唉。

    2023/7/18 16:42:42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太棒了!插图好多,是我喜欢的废墟,各有各的特点,买来收藏着慢慢看。

    2023/3/30 8:05:3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线装,有塑封

    2022/11/17 20:49:35
  • 主题:

    线装,配图,内容不错

    2022/10/28 16:29:32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内容还可以吧,书价偏高。

    2022/10/18 22:12:01
  • 主题:

    之前在微博就关注了然潘,那篇现实中的寂静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2022/8/9 10:08:49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