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作者:梁红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6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26.0(7.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38635
  • 条形码:9787520138635 ; 978-7-5201-386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宏观(区域)、中观(产业)、微观(企业)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2)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特征。从需求、供给、创新、制度四个方面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轨迹;通过比较分析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对物流业增长的贡献度,归纳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演变特征;将制度质量、消费者的技术偏好等因素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阐述创新驱动、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联;提出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并根据测算结果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物流业增长的门槛效应,*后通过双重变量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剖析物流业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探寻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可行路径。(3)从“空间结构网络化”、“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智能化与创新”这四个角度探寻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选择。①“空间结构网络化”。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选取城市群作为空间单元,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物流产业等多角度考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结构。②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结合物流产业的特征,剖析物流业产业融合的机理、模式与效应;分析我国物流业产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实践,考察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与综合化物流服务的能力。③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主要构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对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联动的演化;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标测算中国物流业与工商业的空间协同程度,探究物流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空间效应差异。④智能化与创新。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门槛效应与地区差异,同时还探讨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内部机理。(4)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提出新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宏观(区域)、中观(产业)、微观(企业)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2)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特征。从需求、供给、创新、制度四个方面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轨迹;通过比较分析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对物流业增长的贡献度,归纳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演变特征;将制度质量、消费者的技术偏好等因素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阐述创新驱动、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联;提出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并根据测算结果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物流业增长的门槛效应,很后通过双重变量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剖析物流业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探寻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可行路径。(3)从“空间结构网络化”、“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智能化与创新”这四个角度探寻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选择。①“空间结构网络化”。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选取城市群作为空间单元,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物流产业等多角度考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结构。②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结合物流产业的特征,剖析物流业产业融合的机理、模式与效应;分析我国物流业产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实践,考察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与综合化物流服务的能力。③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主要构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对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联动的演化;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标测算中国物流业与工商业的空间协同程度,探究物流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空间效应差异。④智能化与创新。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门槛效应与地区差异,同时还探讨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内部机理。(4)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提出新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目录

**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脉络、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脉络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三 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实现路径一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二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贡献一 生产函数设定二 变量说明三 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体系与差异分解一 研究方法二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三 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的时空特征四 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五 城市群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六 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 空间结构网络化与区域物流协调一 研究方法二 中国省际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三 中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第六章 产业互动融合与物流业价值创造一 产业互动融合的理论基础二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三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关系四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 第七章 信息化与物流业生产率一 物流业与信息业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二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互动关系分析三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四 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五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产业融合的生产率效应 第八章 战略联盟与物流业市场竞争力一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二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探索性案例研究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四 检验结果与分析 附 录附录1 中国各省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附录2 中国各省份物流业生产率的贡献附录3 中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测度结果附录4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调查问卷
展开全部

中国物流业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梁红艳,管理学博士,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物流产业、服务经济。先后主持承担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联重大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以及产业界研究课题10多项;以第二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合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福建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三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